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818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教案2《意识的本质》Word格式.docx

难点

一时的产生过程

教学策略

教学

思路

要点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课时

一课时

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讨论式、话题辩论式和活动启发式教学

学法

要学会运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用具

常规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

图与教

学反馈

一、导入新课

今年9月在我国杭州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G20峰会,G20峰会由二十个国家集体组成,就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进行讨论和研究。

但今天我们要从一个轻松的视角来看与G20峰会有关的小花絮。

播放视频《G20峰会国宴餐具:

创意凸显西湖韵》

提问: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思考,并请两位同学发言。

廖佳英:

我觉得瓷器非常精美,瓷器上的绘图很有设计感,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我觉得很自豪!

胡昕:

我觉得国宴餐具的设计师很有创意,突破了传统的几何绘图、花纹绘图,在瓷器上重现西湖美景,很有想象力!

教师引导:

回答得很好!

我注意到两位同学的发言中有这些关键字“设计感”“创意”“想象力”,这些词语在哲学里属于什么范畴?

(学生:

意识!

)视频中的餐具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哪里?

西湖实景!

)“西湖实景”在哲学里属于什么范畴?

物质!

)同学们回忆一下:

物质和意识是什么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教师:

意识是怎么回事?

意识从哪儿来?

物质是如何决定意识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我们今天的课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运用热点事件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的设计简单易答,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本框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情景设计:

请周玥同学帮我把右侧的黑板擦干净。

教师提问:

周玥同学为什么要擦黑板?

学生回答:

因为你让她擦黑板。

没错,周玥的行为是对我的指令做出的反应,这就是意识。

意识并不神秘,只不过是人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每个人对外界刺激都会有反应,比如挨批评了会难过,受到鼓励会更加努力奋进。

除了人之外其他事物对外界的刺激有没有反应?

有怎样的反应?

它们的反应与人的反应有什么关系?

活动探究1:

把外界事物分成四个阶段:

无生命物质、低等生物、高等动物和人,请同学们分别讨论这四个阶段并举例说明这些事物对外界刺激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请学生代表发言。

谢衍(“无机物”的反应):

无生命的物质对外界的刺激也有反应,比如黑板被擦干净了,石头被太阳暴晒会变烫,被长时间风吹雨淋会风化,还有铁被氧化会生锈。

龙诗晶(“低等生物”的反应):

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移动;

还有含羞草,当她受到人们触碰时叶子会闭合,所以生物具有应激性,这种反应是趋利避害,有利于植物更好地生长。

张立(“高等动物”的反应):

我家养了一条狗,我叫它名字它就会跑过来,我把球扔出去它会帮我捡回来。

有些马戏团的狗还会算术、钻火圈。

邓玉如(“人”的反应):

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形式更丰富,我们除了喜怒哀乐的情绪,还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比如有些人在减肥的时候,看到美食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做到不吃。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从无机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到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特性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因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跨跃,请同学思考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是什么在起重要作用?

闵诗伟:

劳动和社会交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大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这是第四课的知识,这里不多做解释。

可见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总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活动探究2:

播放视频《黑猩猩小庞和斗牛犬詹姆斯》

视频中的黑猩猩有较复杂的心理和行动,它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吗?

为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请学生发言。

邹梦宇:

我觉得黑猩猩是有意识的,虽然前面在模仿,当它发现小狗做不了仰卧起坐的时候,很着急地拍打它的腿示意图它起来,而这个动作并没有人教它。

曾嘉伟:

我不同意邹梦宇的看法,叫小狗起来的行为并不复杂,只是动物间的简单交流。

视频中的黑猩猩虽然很聪明,但它只是在模仿人类,学习人的行为,并没有自己的意识,黑猩猩它是没有创造能力和自主意识能力的。

(为什么它不可能有人的意识呢?

)可能是黑猩猩的大脑没有人脑发达吧。

两位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中曾嘉伟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论证——大脑的不同。

多媒体展示:

1.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2.人脑的结构图3.人脑功能分区图。

请同学们思考动物脑与人脑的区别。

人脑的体积比较大,重量也比动物脑重,还有更明显的沟壑。

人脑的感觉中枢、运动中枢、书写中枢、视觉语言中枢等功能,而动物脑却没有这么多功能。

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在复杂性和机能上,动物脑都不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脑部的结构非常复杂,组织非常严密,每一个部分有明确的分工,人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高度灵敏的运转系统,每个人的意识、思想,都是这部“机器”运转的结果。

由此同学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活动探究3:

既然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呢?

人脑能自行产生意识吗?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

梁庆丰:

有了人脑不一定会产生意识,生物里面介绍了印度的狼孩,她们住进孤儿院的时候,每天晚上隔一定的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只吃生肉,用舌头舔水喝,没有感情,只知道饥饿的时候觅食,饱的时候就休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用四肢行走,完全是狼的特征。

张寅春:

我国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杀了建文帝夺得皇位之后,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带到北京关起来,从两岁一直到五十七岁,其间除了基本的饮食供给外,不许别人与他接触,等放出来时,朱文圭连牛马都不认识,成了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白痴。

两位同学旁征博引,分别从生物和历史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非常好!

那同学们再思考一下狼孩和朱文圭都有人脑,为什么不能产生意识呢?

因为他们没有接受教育、没有社会交往、没有参与实践活动。

没错。

人要产生意识还需要参与社会实践,要主动去认识和改造外界的客观事物。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课堂讨论:

它们像什么?

(多媒体展示:

国宴餐具、长江7号、阿凡达)

(国宴餐具)学生回答:

三潭印月。

(长江7号)学生回答:

像小狗,还有天线宝宝。

(阿凡达)学生回答:

阿凡达的整体像人,皮肤的花纹像斑马,耳朵像猫,用的兵器像我国古代的兵器,男阿凡达的发型很像我们清朝的辫子,女阿凡达的发型像非洲人的编发„„

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可见再美的艺术作品,再虚幻的艺术形象都来源于生活,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到,意识的形成,除了需要我们的大脑之外,还需要我们身边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做原材料。

意识的形成过程其实很像一个生产的过程。

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进入厂房,在设备里进行加工,然后生成产品。

请学生填空,“原材料”“厂房”“产品”分别指代什么?

“原材料”指客观事物,“厂房”指人脑,“产品”指意识。

客观存在的事物就是意识的原材料,然后这些原材料通过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作用于人的感官,人的感官将信息传输到我们的大脑,在人脑这个加工厂房和机器里面进行加工、改造,这样就形成了意识。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活动探究4:

多媒体展示图片——G20峰会会标,请同学们思考:

通过这个会标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我观察到会标上有20根线,应该代表参加峰会的20个国家集团。

“0”像一个眼睛,代表我们要睁眼看世界。

“0”用俯视的角度看,像两个人手拉手围成圈,代表各国要团结协作。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考角度,可见面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那么我们来看看G20峰会的设计团队的自己设计意图:

G20杭州峰会LOGO由20根线条构筑桥梁,寓意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

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

中文印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LOGO典雅又有时代感,显示了“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既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

可见人的意识的确非常神奇、可贵,充满了智慧。

但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标题让我非常震撼:

《李世石再次败给AlphaGo人类被逼到“墙角”》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较量引起了全球关注。

(背景材料:

2016年3月15日,谷歌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最后一轮较量,AlphaGo获得本场比赛胜利,最终人机大战总比分定格在1:

4。

辩论:

你认为人工智能会代替人脑吗?

把同学们按组别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

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脑,反方观点: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脑。

辩论规则: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各推举一名代表来辩论;

2、正反方代表各有一分钟时间阐述观点;

3、正反方代表自由辩论,其他学生可以向对方辩手提出问题或进行反驳。

辩论过程:

略。

谢谢二位辩手的精彩辩论!

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脑的问题,在这里我做个总结:

AlphaGo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巨大进步的缩影,并且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也可能会改变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

但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设计出来的程序,它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情商,更不可能像人脑一样对外界的事物及变化做出能动的反映。

正如谷歌的董事长施密特所说的:

“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对意识做个小结: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所以,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最后,我们请刘子靖同学给大家朗诵“帕斯卡尔”的一段名句。

朗诵内容: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谢谢刘子靖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

正如恩格斯所说: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再美的花朵也离不开物质世界的土壤。

所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虽然人的意识不能决定世界的发展,但我们的思维可以点缀和美化这个世界,让我们的地球更和谐更美好!

“情景设计”出乎意料,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问题。

学生参与,教师引导,使本环节的知识化难为易。

视频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两位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更激发大家理性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他们给出的例子也很生动贴切,效果很好!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答的方式,慢慢引导学生理解意识来自客观存在,攻克教学重点。

G20峰会的会标比较抽象,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锻炼了大家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

小型辩论会是本节课的亮点,辩题的选择既是热点问题,又与本课的知识密切相关;

既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又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了本课知识。

三、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知识开拓视野,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请大家查阅资料,独立完成。

材料:

中国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题所包含的哲学原理。

作业设

计运用贯穿全课的热点案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板书设计

5.1意识的本质

一、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从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四、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