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815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docx

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1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同分享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其目的是让大家领会新课标精神,及时把握课改新动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自从我们开始课程改革,从学习理论开始到一步步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部否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改革。

经过了十年的课改,反省这十年的改革,2011版新课程标准与2001版课标相比,主要呈现出以下八大变化,即:

一是总体框架的变化,二是基本理念的变化,三是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四是双基变四基,五是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六、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七是课程内容的变化,八是实施建议的变化。

一、总体框架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其中课程性质中讲到: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这是促进学生发展上的育人功能。

二、基本理念的变化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版新课标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

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

再来看看“6条”改“5条”说的是什么: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新课标:

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有: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1)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层次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

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6)注重启发式: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7)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8)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9)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三、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双基”变“四基”。

新版课标的第四方面“双基”变“四基”是此次修订后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双基”是指: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

也就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创新能力依赖于三个方面:

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经验的积累,三方面同等重要。

”这就是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纳入双基最根本的原因。

数学基础教育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

(一)“双基”为什么要发展为“四基”?

“双基”发展为“四基”,在《课标》中的表述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这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结合具体体现。

“双基”的历史贡献我们必需肯定。

但是,对于“双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大大增加的时代,应该与时俱进。

对于过去数学“双基”的某些内容,如繁杂的计算、细枝末节的证明技巧等,需要有所删减;而对于估算、算法、数感、符号意识、收集和处理数据、概率初步、统计初步、数学建模初步等,又要有所增加。

这就是数学“双基”内容的与时俱进。

为什么有了“双基”还不够,现在还要增加两条,成为“四基”?

因为仅有“双基”还难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双基”只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基础,但创新性人才不能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等也十分重要,这就是新增加的两条。

双基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应;新增加的两条与过程性目标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对应;新增加的两条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2011版课标明确提出:

“四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关于数学的“基本思想”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

数学课程固然应该教会学生许多必要的结论,但绝不仅仅以教会这些定理、公式和计算程序、解题方法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

数学思想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通俗地说,例如:

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出发点,把客观事物简化和量化的思想,周到、严密、系统地思考问题,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合理地运筹帷幄,等等。

例如:

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如果不是在与数学相关的领域工作,他学过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可能大多都用不到,而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些数学思想却一定会使他终生受益;虽然有些人对此是有意识的,有些人是无意识的。

例如对一件事的逻辑推理或归纳或审美等。

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哪些: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审美的思想。

之所以把这些称之为数学基本思想,是因为它们贯穿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对数学本质理解的集中体现。

当然,由上述数学的“基本思想”演变、派生、发展出来的数学思想还有很多。

例如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可以有:

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换化归的思想,联想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等。

例如由“数学审美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可以有:

简洁的思想,对称的思想,统一的思想,和谐的思想,以简驭繁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等等。

(三)关于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本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当然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目标。

特别是,其中有些精神“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必须要学生自己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有些内容虽能言传,但是如果没有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亲身体会,也是很难深刻理解的。

什么是数学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曾说过:

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说: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应该注意的是,所说的“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数学内涵和数学目的,体现数学的本质,才能称得上是“数学活动”,它们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课堂学习,是最主要的“数学活动”,此外,数学活动经验:

包括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践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的数学活动,教学中特意设计的活动等;还有其他形式的“数学活动”,例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讨分析、参观实践,以及作业练习和操作计算工具,等等。

数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在于,学生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能够获得具有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情感体验、以及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直观地、合情合理地获得一些结果,这些是数学创造的根本,是得到新结果的主要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并不仅仅是实践的经验,也不仅仅是解题的经验,更加重要的是思维的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思考的经验。

爱因斯坦说: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最重要的是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总之,是“从头”想问题、思考问题、做问题全过程的经验。

(四)“四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基”虽然是由四个部分构成的,但“四基”不应仅仅看作是四个事物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主要载体,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是统领课堂教学的主线;数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与过程。

“四基”既然比原来增加了两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就应该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