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73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建筑概论

1.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的艺术形象。

建筑的艺术形象——是建筑内外空间组合、建筑体型、立面式样、细部装饰、建筑色彩质感等的综合表现

1.2建筑的综合效益——建筑的综合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综合。

经济效益是指建筑造价、材料能源消耗、建设周期、投入使用后的正常运行和维修管理费等综合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建筑在投入使用前后,对人口素质、国民收入、文化福利、社会安全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效益是指建筑投入使用前后,环境质量发生的变化,例如日照、噪声、生态平衡、景观等方面的变化。

1.3我国基本建设的程序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把论证的重点放在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尤其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的要求,是否符合生产力布局要求。

减少盲目建设及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它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目的是回答项目是否必要建设,是否可能建设和如何进行建设的问题,其结论为投资者的最终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从市场需求预测开始,通过多方案比较,论证项目建设规模,场址选择的合理性,原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资金等建设条件的可靠性,对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最后提出项目可行性与否的结论。

(三)、项目评估和决策阶段

内容包括:

全面审核报告中反映的各项情况是否确定。

分析报告中各项指标是否正确。

从企业、国家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析和判断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对项目做出取舍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即最终投资决策),最后写出项目评估报告。

1.4我国房地产开发程序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31条规定:

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办理《建设工程开工证》,进入施工安装阶段。

投资30万元以下或300㎡以下可不办。

开工证有效期是三个月,过期作废,可以延期两次,每次3个月。

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

“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已交足土地使用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书。

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投入的资金达工程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1.5建筑的分类和等级

一、建筑的分类

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1.1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民用建筑的分类

名称

高层民用建筑

单、多层民用建筑

一类

二类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

5、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其他公共建筑。

二、建筑的等级

1、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2.1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建筑

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2、耐火等级

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将建筑物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

其划分的依据是房屋主体结构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5.1.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6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程序

三、建筑设计的程序

(二)、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过程按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

三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初步设计是以方案为中心的决策性设计;

技术设计是以结构为中心的技术性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以构造为中心的细部设计。

1.7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二)、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四)、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二)、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

(三)、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

(四)、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五)、水文资料

(六)、建筑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一)、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二)、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第二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2.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四)、房间的平面尺寸

考虑因素:

1、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的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五)、使用房间门窗的设置

1、门的宽度

房间门的总宽度按防火规范规定的疏散指标和使用人数确定。

以保证在紧急状态下让房间里的人能安全疏散。

2、门的数量

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5.15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m2;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2;

2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5、窗的面积

窗口面积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

根据各类房间对天然光线照度大小的需要而定。

2.2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一、走廊(走道、过道)设计

(一)、走廊的宽度走廊宽度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要保证在紧急状态下人们的安全疏散。

2、考虑在正常状态下人流和家具设备的顺利通行。

3、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能利用走廊兼作别的用途。

二、楼梯设计

(二)、楼梯的宽度

1、楼梯总宽度

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防火要求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2、每座楼梯的宽度

按通行人流股数和家具设备的大小来确定。

作为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宽度应根据使用过程中人流股数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计算,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3.楼梯的数量

5.5.17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表5.5.17的规定。

表5.5.17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

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

老年人建筑

25

20

15

10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9

医疗建筑

单、多层

35

30

高层

病房部分

24

12

其他部分

教学建筑

22

高层旅馆、公寓、展览建筑

其他建筑

40

五、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出入口)设计

门厅设计的关键是组织人流。

既要避免人流交叉及堵塞,又要便于人流集结及疏散,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要求面积足够,形状适用,层次丰富,导向明确,并应与走廊、楼梯有直接方便的联系。

(一)、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和质量标准来确定,

2.3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一、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原则

(一)、功能合理、联系紧凑

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筑功能分析:

(1)、按房间的主次关系分析。

(2)、按房间的内外关系分析

(3)、按房间的联系与分隔关系分析

(4)、按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人流交通分析

第三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3.1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二、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室内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

(二)、采光、通风的要求

(三)、结构类型的要求

(四)、家具、设备设置的要求

(五)、室内空间比例要求

(六)、节能要求

3.2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影响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二)、城市规划、基地环境的影响

(三)、建筑防火的要求

(四)、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及建筑经济

第四章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4.1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

一、建筑造型应反映内部特征;

二、建筑造型应反映建筑技术条件;

三、建筑造型应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四、建筑造型应与城市规划和环境结合;

五、建筑造型应遵循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第五章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13日照标准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

建筑·

景观》——2009

2.6.5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有效保障私密性,窗对窗、窗对阳台防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18m。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2.3.6条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第4篇建筑构造

第九章建筑构造综述

9.1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

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9.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包括外界各种自然因素和各种人为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外界作用力的影响

(2)、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3)、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使用者的需求

(三)、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四)、建筑经济因素的影响

9.5建筑构造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

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

3、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4、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5、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章墙和基础构造

第二节块材墙构造

四、墙体的细部构造

(一)、门窗过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7.2.1 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当过梁的跨度不大于1.5m时,可采用钢筋砖过梁;

当不大于1.2m时,可采用砖砌平拱过梁。

7.2.4 砖砌过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3 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二)、窗台——窗台的构造要点是:

(1)、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

景观》——2009

4.1.4之11砌体墙应有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1)在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2)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三)、墙脚构造——3、明沟和散水——构造做法可参照中南标构造图集。

(四)、墙身加固措施

1、增设门垛和壁柱

壁柱——墙体受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时增设,与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并稳定墙身。

2、设置圈梁——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3、设置构造柱——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构造柱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3.2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

180㎜(墙厚190mm时为180mm×

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

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和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第三节隔墙构造

二、块材隔墙

1、半砖隔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

4.4.1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要求

7墙体拉结钢筋:

在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0.5m高度设置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等于1m。

2、砌块隔墙——

4.1.4之8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3、框架填充墙——

4.4.4框架结构的非承重砌体隔墙的抗震要求

3墙柱交接处应加拉结筋,一般高度每0.5m间距设置2Φ6钢筋,伸入墙内长1m。

四、板材(条板)隔墙——《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

4.2.1…60mm及以下厚度的条板不得单独用作隔墙使用。

4.2.2条板隔墙厚度应满足建筑物抗震、防火、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

单层条板隔墙用作分户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

用作户内分室隔墙时,不宜小于90mm。

双层条板隔墙选用条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4.2.4接板安装的条板隔墙,其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9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3.6m。

212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2m。

4.2.11在抗震设防地区,条板隔墙安装长度超过6m时,应设置构造柱,并应采取加固、防裂处理措施。

第五节幕墙构造

二、玻璃幕墙

(一)、玻璃幕墙分类

1、按幕墙玻璃面板的支承形式分为框支承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玻璃幕墙。

(三)、玻璃幕墙构造

1、规范的有关规定

4.1.5幕墙开启窗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并应启闭方便,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

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

,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

4.2.7有保温要求的玻璃幕墙应采用中空玻璃,必要时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

有隔热要求的玻璃幕墙宜设计适宜的遮阳装置或采用遮阳型玻璃。

4.3.9幕墙玻璃之间的拼接宽度应能满足玻璃和胶的变形要求,并不宜小于10㎜。

4.4.2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

4.4.10无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第六节基础和地下室构造

一、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钢筋混凝土桩按施工方法不同又分为预制桩、灌注桩和爆扩桩三种。

二、基础的埋置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第十一章楼地层构造

第一节楼板层构造

二、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

1、现浇肋梁楼板——主梁经济跨度5~8m次梁经济跨度4~6m

单向板的经济跨度为:

1.7~2.5m。

双向板的短边跨度宜小于4m,方形板宜小于5m×

5m。

2、现浇井式楼板(井字梁楼板)

正交正放——建筑平面最好采用正方形,若采用矩形平面,则长短边之比宜小于等于1.5。

板的跨度一般为3.0m左右。

第二节地坪层构造

一、基本构造层次——面层、垫层和基层。

二、基层构造——素土夯实——回填土分层淋水夯实,每层夯实后厚度不大于200mm。

第五节阳台、雨篷构造

一、阳台

(二)、阳台设计要求

1、安全性——《住宅设计规范》规定: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

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阳台栏杆离楼面0.1m高度内不宜留空。

第十二章楼梯构造

第一节楼梯的组成、形式和尺度

三、楼梯的尺度

(二)、踏步尺寸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7.10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

表6.7.10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楼梯类别

最小宽度

最大高度

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

0.26

0.15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

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等楼梯

0.28

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4.7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

,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三)、楼梯段宽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

景观——2009

8.3.8疏散楼梯梯段宽度和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该类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且不应小于表8.3.8中的宽度

表8.3.8最小梯段净宽与休息平台净宽(m)

建筑类型

梯段净宽

休息平台净宽

电影院、剧院、商店、港口客运站、中小学校

≥1.40

医院病房楼、医技楼、疗养院

次要楼梯

≥1.30

主要楼梯和疏散楼梯

≥1.65

≥2.00

(四)、楼梯平台宽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

8.2.3之4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度。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休息平台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

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1m。

(五)、楼梯井宽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4.8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六)、楼梯扶手高度——《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7.7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m。

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

8.2.4之2室内楼梯扶手高度:

自踏步前缘算起,不宜小于0.9m;

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8.2.4之3室外楼梯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离楼面0.1m高度内不宜留空。

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

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m。

疏散用室外楼梯栏杆扶手高度不应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