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726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docx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国产操作系统起步早,过去受限于生态不完善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相比国外起步并不晚。

我国最早的操作系统研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1979年引进UNIX操作系统,许多科研院所和院校参与了以UNI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

后来在90年代,Linux开源在国际兴起,国内也紧跟全球趋势,出现了早期的Linux操作系统。

Linux内核在1991年发布,当前主流的Linux几大家族在1993-1994年间陆续发布第一版系统:

Slackware(1993),Debian(1993),RedHat(1994),S.u.S.E(SUSE前身,1994)。

至2000-2005年间,仍有著名的Linux发行版诞生,如Fedora/Ubuntu/CentOS/SUSE等。

国产Linux系统在90年代末出现,如红旗Linux,XteamLinux,蓝点Linux等。

之后数年间,许多版本的国产操作系统陆续涌现,包括中标麒麟,银河麒麟、Deepin、优麒麟、起点Linux、冲浪Linux、凝思磐石、中科方德、新华华镭、中标普华等,基本都属于Linux系统。

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大部分国产系统并未形成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许多版本经历了诞生——短暂辉煌——迅速衰落的周期。

下面简要介绍红旗Linux、蓝点、XteamLinux和拓林思的历程。

1)红旗Linux:

老牌Linux系统,历经波折重获新生

诞生:

红旗Linux1.0版最早在1999年发布,研发主体是中科院软件所。

2000年,中科红旗公司由中国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投资共同组建,并于2001年获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赛迪创投注资。

中科红旗成为国内最早的Linux操作系统公司之一,并实现了迅速发展。

辉煌:

2005年,中科红旗实现盈利。

2007年,中科红旗参与创立Asianux(亚联)品牌。

2009年,红旗Midinux垄断早期智能移动终端设备(MID)市场,同年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中科红旗在2006至2013年间,陆续发布了多代Linux桌面版,并进入OEM定制项目及事业单位采购项目。

波折:

2013年12月,出现“讨薪”事件。

2014年,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发布清算公告,宣告正式解散。

重获新生:

2014年,被五甲万京集团成功收购,原有的操作系统品牌得以继续存留下来。

2016年,红旗与邮蓄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2019年,红旗操作系统受邀参加2019(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峰会。

2)蓝点:

迅速崛起并在美股上市,同年遭遇股灾

诞生以及迅速辉煌:

成立仅几个月后,就拿下三个较大的OEM订单,每月出货量达15万套,一度成为国内Linux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2000年3月,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00%,市值超过4亿美元。

迅速衰落:

在三个大单结束之后,公司转向嵌入式开发,但并未成功。

2000年纳斯达克股灾,公司股价随之走向深渊,最终资金链断裂。

3)拓林思:

海外引入中方控股,历经辉煌最终折戟

诞生:

1992年,Turbolinux成立于美国,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

2001年7月,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用户,Turbolinux引入中方投资控股,变更为拓林思软件公司。

拓林思专注于推广Linux及开源软件在企业级的应用。

辉煌:

2000年-2006年,拓林思作为国产服务器Linux系统成功进行市场推广。

衰亡:

2006年之后,拓林思Linux市场逐渐萎缩,最终退出国内市场。

4)XteamLinux:

中文版的Linux系统,自第一版发布4年后断更

诞生到短暂辉煌:

冲浪软件于1999年发布了中文Linux发行版—XteamLinux中文版1.0。

同年10月推出冲浪2.0,一度在中文Linux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迅速衰落:

XteamLinux最后一次版本更新是在2003年12月,之后再无版本发布的公开信息。

国产的早期Linux版本的衰亡,并不能说明Linux开源系统无法在国内形成市场化推广。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Linux系统的问题,反而恰恰证明了基于Linux内核开发操作系统的门槛不高,可以节省研发资源的投入。

而那些逐渐消亡的Linux操作系统固然有自身因素,更多的则是受制于行业整体的短板。

过去,国产操作系统行业有4点不足:

1)软/硬件生态基础不完善。

国产CPU很长一段时间在性能上无法和Intel系列竞争;应用软件更是缺乏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

2)市场化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部分版本的开发主体是院所,当时并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化机制,难以进行有效的人才和资源管理,也无法对客户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支撑;

3)缺乏足够的创新,产品性能不强,同质化程度较高。

大部分国产Linux系统存在各种问题,在形成之初迅速推向市场,缺乏持续的创新,也未能真正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无法获得稳定的用户群体;

4)行业格局较为分散。

国产操作系统历史版本较多,大部分不具备规模优势,无法得到足够重视。

经历长期而艰难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厂商(中标麒麟、银河麒麟、Deepin等)成功存活在市场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经历过市场考验的厂商,有望在相关政策和产业环境的支持下,迎来新篇章。

二、新篇章:

生态基础基本完善,行业格局逐渐清晰

国产IT全行业在2015年出现阶段性的转折——进入“可用”阶段。

这一转折的背后,是国产IT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节奏性规律。

整体性的规律:

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的整体。

操作系统不是孤立的产品,行业无法进行单点突破,需要适宜的技术环境、经济和政策环境形成整体推动力。

不仅是操作系统领域,国产基础软硬件整体迈入新篇章。

节奏性的规律:

2015年是IT信创行业的分水岭,国产基础软/硬件行业开始进入“可用”阶段。

2015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

2015年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之年,是4G牌照发放的第二年,信息产业发展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关注焦点。

2015年也是信创相关的工程开始之年。

2015年的分水岭,是以2006年的“核高基项目”为基础和前提的。

2006年,“核高基重大专项”启动。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列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首,简称“核高基重大专项”。

2008年,“核高基”经审议通过,并正式实施。

“十二五”(2011-2015)期间,核高基重大专项以满足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战略性基础产品为重点,突破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国产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新型移动智能终端、高效能嵌入式中央处理器、系统芯片(SOC)和网络化软件,实现产业化和批量应用,初步形成自主核心电子器件产品保障体系。

国产CPU行业:

自2015年起,行业整体进入可用阶段。

过去,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缺少基础硬件支持的限制基本解除。

国产CPU是在过去三四十年的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核高基”项目的推动作用下,于2015年迎来质变。

下面以3款国产CPU为例(排名不分先后)简要介绍。

1)龙芯:

2016年进入可用阶段,性能不断提升

龙芯公司成立于2010年,坚持市场带技术的道路。

龙芯基于MIPS架构,自主编写CPU源代码,CPU分为大、中、小三个系列,分别应用于服务器和PC、工控和终端系列、特定设备定制化。

在服务器和PC芯片领域,龙芯CPU经历了多次产品迭代,2016年推出3A/B3000系列,单核性能提高到10-11分值(SPEC),基本相当于凌动系列,进入可用阶段。

2019年-2020年,龙芯第三代CPU(3A/B4000、3A/C5000、7A2000)单核性能提高到20-30分,开始进入“好用”阶段。

2)飞腾:

基于ARM架构的CPU在2014年问世,开启新篇章。

之后,CPU性能不断提升

飞腾CPU发团队有20多年的技术积累,产品面向三大领域:

服务器、PC和嵌入式。

2012年之前,公司的CPU产品主要基于SPARC架构,但是这一架构在X86的冲击下,日渐式微。

2014年,公司基于ARM架构的CPUFT-1500A系列推出,性能相当于IntelXeonE3,从此开启了技术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飞腾推出64核的FT-2000+系列。

2019年,飞腾桌面版CPUFT2000/4问世,基于16nm工艺,性能再次实现提升。

3)华为:

2019年推出鲲鹏920系列,基于ARMv8.2架构,采用7nm工艺

在2020年信创战略进一步推广之年,国产操作系统的技术生态环境已经成熟。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经过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国产软硬件产业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局面:

国产芯片的性能已经足够强大,而中间件、数据库、办公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产企业。

操作系统行业整合已是大趋势,产业资源开始向少数优秀企业汇聚。

许多操作系统版本在漫长的市场考验下迅速淘汰,而少数厂商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不断改进的产品设计,具备了品牌辨识度,而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比如深之度操作系统、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等,行业资源逐渐汇集到优秀企业。

深之度获得上市公司(诚迈科技)增资,并整合了诚迈原有的部分团队,由此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团队资源;中国软件旗下的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合并成为麒麟软件,优势资源整合之后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整体来看,国产操作系统行业格局由分散趋于整合,而优势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不断提升。

1、诚迈科技:

统信UOS新秀崛起,版本、生态、技术一统

统信软件是上市公司诚迈科技旗下的操作系统软件公司,于2019年11月14日成立,是专注于Linux操作系统研发和服务的商业公司。

统信软件由国内多家长期从事操作系统研发的公司组成,包括:

深度科技、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等。

我们认为,统信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点:

1)继承了深度科技长期积累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2)统一的技术和版本,确保了生态价值;

3)依托上市公司平台,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

1)统信软件继承了深度科技的优势

深度科技以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在业界闻名,产品历经多次升级迭代,已经得到主流认可。

统信软件的前身——深度科技,是一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以用户友好图形界面闻名、得到业界普遍认可的国产操作系统公司。

深度科技(全称:

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专注于国产Linux操作系统研发与服务的商业公司,自主研发的Linux操作系统是deepin系统。

深度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自主研发桌面环境(DDE),和KDE/Gnome相似,是现代化、全功能的桌面环境,提供美观易用、简洁高效的交互界面。

深度的桌面环境和系列应用软件已被移植到了包括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