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00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月考一试题含解斩文档格式.docx

【分析】

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而加入维生素C,能使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分析。

【详解】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2价铁氧化成+3价;

而加入维生素C则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与三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应用,明确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理解氧化反应的有关概念。

4.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①氟气通入水中 ②水蒸气经过灼热的焦炭 ③钠块投入水中 ④电解水⑤三氧化硫溶于水中

A.只有①④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③④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水只作氧化剂,说明该反应中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氟气通入水中:

2F2+2H2O=4HF+O2,该反应水中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水作还原剂;

②水蒸气经过灼热的焦炭生成CO和氢气,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是氧化剂。

碳元素化合价升高,碳是还原剂;

③钠块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2H2↑,该反应水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水是氧化剂;

④电解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⑤三氧化硫溶于水中:

SO3+H2O=H2SO4,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明确基本概念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下列物质:

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④C.只有①或②或③D.上述物质中任意一种

【答案】D

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判断,如:

铜不能与弱氧化性酸反应,但可以和强氧化性酸反应,能与具有氧化性的FeCl3溶液、酸性条件下的硝酸盐等反应。

【详解】①铜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铜能在氯化铁溶液中溶解,正确;

②因Fe2O3能与稀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硫酸铁能与铜粉反应:

Fe2(SO4)3+Cu=2FeSO4+CuSO4,所以铜粉溶解,正确;

③向稀硫酸反应加入硝酸铜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所以相当于溶液中含有硝酸,硝酸能和铜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所以加入硝酸铜后能溶解铜,正确;

④依据③的分析可知,加入硝酸钾,相当于加入硝酸根,也与硫酸中的氢离子构成硝酸致使铜溶解,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对于铜和硝酸的反应要特别注意,可以直接加硝酸也可以分步产生:

先加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后加硝酸盐,铜一样能被溶解,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是稀硝酸。

6.某无色溶液能与镁粉作用产生氢气,此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K+、Ba2+、AlO2-、CO32-B.Al3+、Fe3+、HCO3-、SO32-

C.Ca2+、H+、Cl-、NO3-D.H+、Na+、Cl-、SO42-

无色溶液能与镁粉作用产生氢气,说明该溶液显酸性,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解答。

【详解】无色溶液能与镁粉作用产生氢气,说明该溶液显酸性,则

A.在酸性溶液中AlO2-、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Fe3+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且在酸性溶液中HCO3-、SO32-均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H+、NO3-与镁反应不能生成氢气,C错误;

D.H+、Na+、Cl-、SO42-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7.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析出沉淀或晶体的是

A.氯化钙溶液B.澄清石灰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D.硅酸钠溶液

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不和该物质反应或生成可溶性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碳酸的酸性小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则不可能产生沉淀,A正确;

B.少量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过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为Ca(OH)2+2CO2=Ca(HCO3)2,所以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能不产生沉淀,也可能产生沉淀,B错误;

C.二氧化碳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为CO2+H2O+Na2CO3=2NaHCO3,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C错误;

D.硅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为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所以有沉淀生成,D错误;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Cl-、Fe3+、SO32-,向该溶液中加溴水,溶液无色。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Cl-C.肯定含Fe3+D.肯定不含有SO32-

【详解】溴水呈橙黄色,具有氧化性,能和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SO32-离子具有还原性,溴能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溴离子,碘单质在水中颜色不是无色的,而该溶液反应后为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碘离子,则与溴单质作用的一定为亚硫酸根离子。

又因为铁离子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一定不存在铁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

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

③HClNaAlO2NaHSO4④Ca(OH)2Na2CO3BaCl2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不用其他试剂的鉴别通常用互滴的方法。

①中Na2SO4不与其他物质反应,首先可以鉴别出来,KOH、AlCl3相互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也不同,①可以不加试剂就可以鉴别;

②将三种物质相互滴加,当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两种中均有白色沉淀的是Ba(OH)2,然后再把另外两种试剂分别滴加在白色沉淀上,有气泡产生的试剂是H2SO4,②可以鉴别;

HCl、NaHSO4两者都显强酸性,与NaAlO2溶液反应的现象相同:

产生白色沉淀,随着酸的增多,沉淀会逐渐溶解,③不能鉴别;

Ca(OH)2、BaCl2与Na2CO3产生白色沉淀,④不能鉴别,答案选A。

考点: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10.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3.0molB.1.5molC.1.0molD.0.75mol

【答案】B

试题分析:

利用电子守恒作答。

当2molCr3+被氧化生成1molCr2O

时,失去的电子为6mol,而1molPbO2被还原只能得到2mol电子,因此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3mol,选A。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11.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

A.已经制得了IBr、ICl等卤素互化物

B.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经制得了I(NO3)3、I(CIO4)3·

H2O等含I3+离子的化合物

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

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说明它可以失电子形成阳离子,类似金属失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据此判断。

【详解】A.IBr、ICl是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都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A错误;

B.I2O5等碘的氧化物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所以不能根据这些事实证明碘元素呈现金属性,B错误;

C.I(NO3)3、I(CIO4)3·

H2O等化合物中碘呈正价,含I3+离子,体现了金属性,C正确;

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但不存在单个碘原子的阳离子,D错误。

12.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是

A.向稀硝酸中加入铁粉

B.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D.向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A.铁粉的量不一定,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可生成Fe2+或Fe3+,可能为二者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向稀盐酸中滴入少量的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铝溶液,溶质有两种,故B错误;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生成NaHCO3或Na2CO3,可能为二者的混合物,故C错误;

D.向MgSO4、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生成Mg(OH)2和BaSO4,溶质只有Ba(OH)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刚落下的酸雨随时间酸性逐渐增强是由于雨水所含成分被不断氧化的原因

B.卤素元素从上到下,由于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氢卤酸的酸性依次减弱

C.因为氧化性:

HClO>稀H2SO4,所以非金属性:

Cl>S

D.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比铝原子少,故钠的金属性在理论上应弱于铝的金属性

【详解】A、以硫酸型酸雨为例,H2SO3与空气中的O2作用转化为H2SO4,使雨水的酸性增强,A正确;

B、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没有关系,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不能依据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金属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Na失去电子比Al容易,所以钠的金属性强于铝,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性形成原理、氧化性、还原性、非金属性的判断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注意氧化性、还原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14.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详解】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因乙醇与水混溶,二者不分层,不能进行萃取,A错误;

B.碱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B正确;

C.硫酸钡、氯化银均为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则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可能含有Ag+,若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根离子,也能被硝酸根在酸性溶液中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C错误;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得到氯化铁溶液,但加热,铁离子水解会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最终得不到纯净的FeCl3溶液,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体或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除杂等知识即可解答,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题目难度中等。

15.以下各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

A.C→CO→CO2→Na2CO3B.Fe→Fe3O4→Fe(OH)3→FeCl3

C.Na→Na2O2→Na2CO3→NaOHD.N2→NO→NO2→HNO3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A不符合;

B、铁在氧气中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铁,B符合;

C、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C不符合;

D、氮气和氧气放电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反应生成硝酸,D不符合;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物质之间的转化等,比较基础,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钠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时,失去电子数为0.1NA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

6.02×

1023

C.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5.6gFe和一定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均为0.3NA

【详解】A、0.1mol钠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与转化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没有关系,A正确;

B、Na2O2与H2O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1.2L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是0.5mol,转移1mol电子,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

1023,B错误;

C、5.6g铁是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错误;

D、5.6gFe是0.1mol,和一定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完全反应,由于生成物可能是硝酸铁或硝酸亚铁,则转移电子不一定为0.3NA,D错误。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3++3H2O

Fe(OH)3↓+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

MnO2+2H++2Cl-

Cl2↑+Mn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3++Cu=Fe2++Cu2+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OH)3(胶体)+3H+,故A错误;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故B正确;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

MnO2+4H++2Cl-

Cl2↑+Mn2++2H2O,故C错误;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2Fe3++Cu=2Fe2++Cu2+,故D错误。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18.根据所列试管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试管丁

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向苯酚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

把饱和的FeCl3溶液煮沸

向FeCl3溶液中滴入少许盐酸

 

A.试管甲中溶液显红色,可用于检验Fe3+

B.试管乙中溶液显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

C.试管丙中呈现红褐色,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试管丁中溶液显棕黄色,可使FeCl3溶液保存较长时间

【详解】A.三价铁离子能与KSCN溶液反应使溶液显红色,可用于检验Fe3+,A正确;

B.三价铁离子能与苯酚溶液反应使溶液显紫色,可用于检验Fe3+,B正确;

C.把饱和的FeCl3溶液煮沸会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应该把新制的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C错误;

D.氯化铁水解溶液显酸性,向FeCl3溶液中滴入少许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可使FeCl3溶液保存较长时间,D正确。

19.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存在的是

①过量的Fe在Cl2中燃烧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再向其中加KNO3

③Fe与过量浓硫酸加热反应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稀盐酸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D.全部

物质反应时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一般是金属铁、二价铁遇到强氧化剂可以生成;

三价铁的化合物溶解发生复分解反应也可以生成;

根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①Cl2是强氧化剂,Fe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固体和气体的反应,铁过量不会与生成的氯化铁反应,①正确;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氢离子的氧化性弱只能把铁氧化为二价铁,再向其中加KNO3,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②正确;

③浓硫酸是氧化性酸,Fe与过量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铁,③正确;

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Fe2O3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由于生成的氯化铁与铁可发生Fe+2FeCl3=3FeCl2,所以不一定生成三价铁,④错误。

20.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①Cl2+2KI=I2+2KCl②I2+2KClO3=Cl2+2KI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属于置换反应,②不属于置换反应

B.①中的I2是氧化产物,②中的Cl2是还原产物

C.反应①说明KI的氧化性比KCl强

D.反应②说明I2的氧化性比Cl2强

【详解】A、反应Cl2+2KI=I2+2KCl、I2+2KClO3=Cl2+2KIO3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Cl2+2KI=I2+2KCl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I2,反应I2+2KClO3=Cl2+2KIO3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氯气,B正确;

C、反应①中氧化剂是Cl2,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反应①说明KI的还原性比KCl的还原性强,C错误;

D、反应②中还原剂I2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Cl2的还原性,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以及有关判断,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注意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后,溶液的pH减小

B.SO2、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原理不同

C.NaHCO3、CH3COONH4都能分别和盐酸、烧碱溶液反应

D.FeSO4溶液、Na2SO3溶液在空气中都易因氧化而变质

【详解】A.氯水中存在平衡:

C12+H2O

H++C1-+HC1O,由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的酸性比HClO强,则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会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溶液pH增大,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二者原理不同,B正确;

C.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H3COONH4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铵,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一水合氨,C正确;

D.FeSO4溶液、Na2SO3都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D正确。

22.在不同条件或不同用量时,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物不同的是

①AlCl3和NaOH溶液②P和Cl2③AgNO3溶液和氨水④C和O2

⑤CO2和NaOH溶液⑥Fe和浓HNO3⑦乙醇和O2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③④⑤⑥⑦D.全部

【详解】①AlCl3和NaOH溶液,氢氧化钠少量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所以氢氧化钠少量和过量产物不同,①正确;

②P和Cl2反应,氯气过量生成五氯化磷,氯气不足生成三氯化磷,产物不同,②正确;

③AgNO3溶液和氨水,氨水少量生成氢氧化银,氨水过量生成银铵络合物,产物不同,③正确;

④C和O2,O2少量生成一氧化碳,氧气过量生成二氧化碳,产物不同,④正确;

⑤CO2和NaOH溶液,NaOH溶液少量生成碳酸氢钠,氢氧化钠过量生成碳酸钠,产物不同,⑤正确;

⑥Fe和浓HNO3常温下发生钝化,加热时浓HNO3少量生成硝酸亚铁,浓HNO3过量生成硝酸铁,产物不同,⑥正确;

⑦乙醇和O2,O2少量生成一氧化碳,氧气过量生成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产物不同,⑦正确;

23.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KI(淀粉溶液)B.FeCl2溶液(KSCN)

C.Na2SO3溶液(BaCl2)D.HCHO溶液(石蕊试液)

【详解】A.KI变质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检验是否变质,A正确;

B.FeCl2溶液变质转化为FeCl3,则加KSCN可检验铁离子,能检验是否变质,B正确;

C.Na2SO3溶液变质转化为Na2SO4,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则加氯化钡不能检验是否变质,C错误;

D.HCHO溶液变质转化为甲酸,溶液显酸性,加石蕊试液可检验是否变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基本方法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变质混有的物质及离子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原物质与变质生成的物质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题目难度不大。

24.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有沉淀生成后变澄清的是()

①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②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④蛋白质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⑤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⑥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

⑦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

A.①②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溶液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故①正确;

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铝,故②正确;

氢氧化钠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