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西柳州市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详解】ABD.正确;
C.有误,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
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不恰当;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
C.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详解】A.有误,搭配不当,“降低”后不能用倍数,将“两倍”改为“一半”;
B.有误,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在“电影类型”后加“的空白”;
C.正确;
D.有误,语意重复,“任何”与“一切”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京绣对用料十分讲究,在上等的织物上,按照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用绣针穿引彩线,佐以金丝银线,在绣料上刺缀运针,绣出图样。
②而且,有些纹样的制绣只能出现在京绣中,特别是皇帝龙袍上的纹样,如果用错便有篡位夺权之嫌。
③明清时期,京绣大为兴盛,因其多用于宫廷,所以又称为“宫绣”,属于“燕京八绝”之一。
④除京绣之外,民间的刺绣工艺发展也很迅速,形成了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
⑤京绣严格遵循“图必有意,文必吉祥”的宗旨,无论是服饰纹样,还是配饰小品,都充分体现端庄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A.①⑤②③④B.③④①⑤②C.①③④⑤②D.③⑤②①④
【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细读各句,我们可以知道是说京绣的说明文,可以很容易确定③句为首句,可排除AC;
按说明顺序只有说完京绣才能说别的故④句为尾句,可排除B;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雎》《期行》是其中的两篇。
C.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答案】B
【详解】ACD.表述正确。
B.《期行》选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故说《期行》选自《诗经》的说法错误。
B。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2分,共12分)
7.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①番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农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做水果来享用。
可是,番茄到底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呢?
②首先,我们要找准蔬菜与水果的定义,《韦氏词典》告诉我们:
“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
”此外,《韦氏词典》还做出了更简单的解释:
“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
”这个定义包括了苹果、番茄等任何包含种子的植物部位。
从科学意义上讲,黄瓜、南瓜、牛油果等都属于水果。
相比于水果,蔬菜的定义就要模糊得多。
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指代一大批具有可食草本部分(如根、茎、叶)的植物。
③根据《韦氏词典》可知,蔬菜和水果的关键区别在于:
蔬菜必须是植物的一部分或整体植物本身,而水果只是特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
所以,番茄是水果吗?
④“蔬菜”的概念并不是一种植物学分类,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而与此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任食材。
《韦氏词典》写到:
“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水果被定义为‘拥有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的东西。
”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
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⑤在美国,曾经因为番茄定义的问题引来各方热议。
在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里,番茄被列为蔬菜,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曾介入过这个问题。
1883年3月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需要交纳10%的关税,而进口水果则不需要交纳关税。
当时的纽约海关认为番茄是蔬菜,需要交税。
然而,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
于是,尼克斯直接将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被强制征收的税。
此案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直到六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将番茄列为蔬菜。
⑥相比国外,我们国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文/黄韦微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韦氏词典》告诉我们:
”(引资料)
B.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
(打比方)
C.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
(下定义)
D.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
(举例子)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第①段的划线句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D.第②段划线句中的“通常”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从《韦氏词典》的解释来看,番茄、苹果、木瓜、苦瓜等都属于水果。
B.大多数人之所以把番茄归类为蔬菜,是因为番茄更多时候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C.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美国人关于番茄定义而打官司的事例来真实说明番茄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
D.在国内,番茄不具有双重身份。
【答案】
(1).B
(2).A(3).D
【详解】
(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即可。
ACD.正确;
B.有误,“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这里把“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和“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类比,不是打比方。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有误,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引用资料、列举事例、运用准确的数字,用平实的语言说明了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
ABC.正确;
D.有误,原文是“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此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8.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①原中央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
“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
”记者问到:
“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
”李咏笑呵呵地说: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
②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
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
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入学的第一课。
③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
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
老师教育大家说:
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
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④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
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
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
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
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⑤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
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韩信“忍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⑥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地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
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文/佚名选自《群文阅读》,有删改)
(1)下列对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D.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开篇通过李咏的话引出主要观点:
成熟的人才会谦让。
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
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第②段划线句中“这个道理”指的是弯腰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B.第③段划线句中的“之一”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C.“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这句话可放在第⑤段之中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本段观点。
D.第⑤段列举蔺相如、韩信、勾践的例子来证明暂时的弯腰可以成就人生。
【答案】
(1).C
(2).B(3).A
(1)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的判定。
第④段列举了雪松的例子,故运用了举例论证,同时也将雪松和梧桐进行比较,故运用了对比论证。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分析。
B.有误,本文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成熟的人才会谦让,然后列举例子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是立论的论证方式。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这个道理”指的是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不是指弯腰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2分,共14分)
9.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熟⑧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
将要。
②苏代:
人名。
③惠王:
赵惠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④曝:
曝晒。
⑤拑:
通“钳”,夹住。
⑥喙:
鸟兽的嘴。
⑦禽:
通“擒”,捉住。
⑧熟:
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
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
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
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雨:
下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
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
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答案】
(1)C
(2)B(3)A(4)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
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
A.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B.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之:
代词,这件事。
D.之:
结构助词,的。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B.有误,句意;
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方,正。
曝,音pù
,晒的意思。
鹬,音yù
,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啄,啄食。
句子翻译为:
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苏代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点睛】
(甲文)参考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
“你说的很好!
”于是就下了命令:
“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文)参考译文:
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
“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河蚌正出来晒太阳,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又夹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说:
‘今日不吐,明日不吐,就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鸟说: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就有死鹬。
’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毫不费力就把鹬鸟和河蚌都抓住了。
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致使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秦就会成为‘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
”赵惠文王说:
“好。
”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
10.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1)拜访。
还。
(2)示例一:
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
“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
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拜访;
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
一个“还“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赏析某句诗,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炼字,修辞和感情等方面来进行。
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赏析。
颔联的意思是:
“绿水”对“青山”,“村边”对“郭外”。
四、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感时花溅泪,_____。
(杜甫《春望》)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_____,_____。
(6)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不袒护小人。
正如《论语》中他说的“_____,_____。
小人反是。
【答案】
(1).
(1)恨别鸟惊心
(2).
(2)自缘身在最高层(3).(3)千古兴亡多少事(4).(4)雄关漫道真如铁(5).(5)马作的卢飞快(6).弓如霹雳弦惊(7).(6)君子成人之美(8).不成人之恶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缘”“漫”“的卢”“霹雳”这几个字的写法。
五、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2.名著阅读。
他(祥子)扯开大步,去找A_____.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送到那里。
只要见着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
此刻的急切又超过了去见曹先生的时候,曹先生与他的关系是朋友,主仆,彼此以好换好。
(1)该选段出自_____(填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在祥子心中可依靠的人,一个是A_____(填人名),另一个是把他当作朋友的曹先生。
(2)后文中曹先生被学生阮明出卖,全家被迫离开北平,阮明出卖曹先生
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
(1).
(1)老舍
(2).小福子(3).
(2)他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他被退学就想把曹先生也拉下马,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
(1)考查对名著作者的熟记.由题干“小说《骆驼祥子》”可知作者是老舍,从文段中“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送到那里”可知他要见的人是小福子。
(2)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熟记。
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熟识名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提示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题干中“曹先生被学生阮明出卖,全家被迫离开北平”,从后文中可知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以至于没有时间学习,造成成绩不及格,但他还要求曹先生给他几个,曹先生并没有听取他的,而是给他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因此他怀恨在心,就去诬告了曹先生。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形象——祥子,他被生活所迫,人生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希望幻灭,过上蹉跎的人生。
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
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
祥子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虐者:
从一开始发自内心地对虐待的抗拒,到从心里慢慢接受,直到最后变成一种享受。
从“施虐与受虐”的视角对祥子的心灵况味进行审视,不仅能清晰地看到祥子心灵深处的转变过程,还可以从本质上挖掘出祥子从“抗虐”到“受虐”再到“享虐”的内心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人性堕落的过程。
这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