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习学习。
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
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
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
爱的质量、轻松学习、品格教育、学习习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
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
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
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
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可是,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这么去做,因为,我不想他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很无奈,就像有句话说的:
现在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你以后去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来选择你。
加油吧,亲爱的自己。
再接再厉去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
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
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
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最近在微博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不满妈妈不给其买玩具而当街拽母亲头发、扼住母亲喉咙的新闻,让我大吃一惊,而后寒心不已。
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造就了这一幕的发生。
这个男孩不仅扼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咙,更是扼住了社会的喉咙。
为了减少这一幕悲剧的发生,我在此特别推荐一部家庭教育经典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希望能给天下的父母亲带来帮助,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是教育专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学硕士,曾从教多年,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
尹建莉熟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别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20__年16岁的女儿即参加高考,成绩超过当年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
在个性方面,她女儿自主自立、自强自爱,是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
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还出版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颇受天下父母亲的欢迎和喜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记,记载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
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颖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则,还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
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如何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格。
它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是实事求是谈论家庭教育的典范,更是家长们最实用的育儿工具书。
俗话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孩子从小的榜样。
一个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不太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
而一对不孝敬长辈的父母,绝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给孩子真正的自由。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说:
“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
自从看了你的这些__,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
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刚开始只是被题目所吸引,在上粗略地看了一下内容简介,但却一下子被作者的新颖的观点吸引住了,于是就买回了一本。
看完这本书后,身为人母又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
这本书总的分成七大点进行讲解:
1、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其中让我感触颇多的是:
孩子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
是的,我们的孩子们刚进校门时无不对校园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上学,越来越不喜欢写作业了?
孩子们所做的作业是否真的是有效的作业?
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路。
首先我从日常最多的作业--生字、词入手。
我改变了往常的硬性作业--抄一行,而让学生们做到忠实于自己:
如果已经会了的字写一遍即可,如真的不会的话,可把这个生字、词多写几遍。
为了防止学生的惰性,我坚持做到:
学完生字词的第二天必定听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效果真的比原来的.要好,当然也有个别的几个同学无法控制自己,纯粹为了偷懒只写一遍,即使不会也不肯多写一遍,但这是我预料之中的。
身为老师,如能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将是我最大的乐趣。
文中“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
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
”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主观感觉。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
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真正有效?
这是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书中说: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
我认为:
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
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作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写这篇连载__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
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
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
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
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
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
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
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
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
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
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
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
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
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
(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
那就更是“渎职”了。
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
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
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7
幸福是什么?
幸福其实很简单:
在他熟睡的时候,静静地欣赏这个小小的生命,感受孩子均匀的呼吸,摸摸他滚圆的的胳臂,胖胖的小手,有时还忍不住在他那可爱的小脸上亲一口。
看着孩子咿咿呀呀,总是在想这个小生命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呢?
既是幼儿教师又是妈妈的我,不知不觉地对育儿类的书籍感兴趣起来。
近一段时间,正在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后感触颇多,先不去对这本书的内容上来做介绍和评价,仅仅从书名上来看,这个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的道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尽管自己是一名幼儿老师,一直以来,我却仍然在茫然,到底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对的,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零零散散的看过一些书籍,更多的是遇到问题马上到上搜索。
络是便捷的,但有时繁杂的,甚至冗长。
这本书虽然写的文字平淡,语言普通,但没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对于很多具体问题,作者找到了妥善处理的方法,这真是我们需要的。
在朱旭东先生的序言里,我一直铭记着五个字:
有心而无痕。
这真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有心,做任何事,只要有心,多半就成功了一半,何况是教育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是好妈妈,那么何谓好妈妈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文中写到“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看了这篇__为自己能在家带孩子高兴,感觉看到孩子们成长中每一天的变化就是一种幸福!
然而,也为自己不能时刻陪伴孩子而遗憾!
面对孩子,常常被眼前的小生命而感动地微笑,完全把自己是幼儿教师的角色抛诸脑后;
当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才又恢复了“清醒”,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时候,突然之间有很多想法,才发现作为一个妈妈似乎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而作为老师,却有许多心思。
莫非面对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不知所措了?
努力想做“好妈妈,好老师”,看来是自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
将压力放一放,将茫然搁一搁,拿起这本绽放着朴素光彩、散发纯净幽香的书,一次次细细品味,我相信它一定能给我们每个为人母为人师的读者带来常新的感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8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寒假我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使我对教育孩子和如何做一个好妈妈有了新的认识,更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
文中讲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
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我们都说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单单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老师。
我们应该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书中还概括了很多教育孩子的要点,内容通俗易懂,使我对教育孩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其实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是在教育孩子,但我觉得最应该学习的是家长,因为身教永远大于言教,改变自己比单纯教育孩子更加的重要,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他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可能与我们做家长的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在外面经常批评孩子,说孩子不好,使他自己觉得不自信,所以导致孩子不大喜欢和人交谈,这是我们的错误,现在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和同学们多交往,融入到班级的生活中去。
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式方法,放下我们做大人的架子,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慢慢改变。
希望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长大一次。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别让孩子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好坏,是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的积累的,而不是突击出来的,不要写暴力作业,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天才,天才就是运用资源快乐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其中就讲到快乐的重要性。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
孩子的童年不会重复,让我们做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们在我们每个家庭里都能快乐地成长!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马彬轩家长田树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9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
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
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
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
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
这学期利用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这本书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我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就是这本书的引。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
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
把一般家长经常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
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
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
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
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不考一百分”;
“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总而言之,看完以后自己觉得需要学习的太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1
这本书带给我不小的震动。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感动着,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走入误区,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甚至,感到我们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体会到孩子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相当大部分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和这个家庭的教育。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几者之间应是相通的。
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以及长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如果这本书尚有不足,那我觉得该书起名为《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更妥。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无谓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
对整体的教育而言,则是有共同的教育规律。
心,对孩子的关心是第一的,这才是根本;
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对孩子应该是真心的“关爱”,而不是“溺爱”。
对孩子应该是严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对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还有一点就是: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
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天生是好的,不好的孩子再努力教总是教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这和后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
不是穿了西装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
这是一种生活的积累。
此时,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推出的成就方程:
20%IQ+80%EQ=100%成功。
所谓的IQ和EQ是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