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518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疑难问题解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解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9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2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4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6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8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2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4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7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9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1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33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35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7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9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96学时)

教学内容

理论课

学时

实验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期末考试

阅读经典,完成读书笔记

社会实践基地参观

电子课件制作、专题讲座

社会调查活动、专题讨论

总学时

理论教学75学时;

社会实践等18学时;

期末考试3学时

96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和理论成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及其客观必然性。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及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二、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客观条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教学方法

2.讨论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4、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有两个: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弄清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与现实。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重点掌握这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本章有一个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即要让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

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要选择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2.熟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掌握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主要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4、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及意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4、新世纪如何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

教学难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一次重大突破,认识它的历史意义和理论启迪。

2、熟悉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和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

3、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问题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4.探究教学法

1、近代中国的国情与中国革命的性质、主要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建设。

4、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内外原因。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如何理解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了解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2、熟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3、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及历史经验。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了解学好专业,努力成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重要性

2、熟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本质。

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3、深化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教学难点:

1、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当今的社会现象并不矛盾。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了解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重要性。

2、熟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发展战略。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探究教学法

5.发现教学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2、熟悉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3、掌握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

关于改革,帮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必然性、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3.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4.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5.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来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奋斗。

2、熟悉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等问题。

3、掌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坚持公有制经济基础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好”与“快”的有机结合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发现教学法

1、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几个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关于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4、关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1、如何向学生解释清楚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如何解释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矛盾。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要性和迫切性。

2、熟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

3、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讲解教学方法

2.问题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

4.探究教学法

5.发现教学法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政策。

2、熟悉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

3、掌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发展教育和科学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3、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了解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2、熟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2)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1)如何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讲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了解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熟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3、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