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5166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展示莴笋、菠菜图片)

 

观察图片,了解唐朝的农具的改进。

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唐朝农业的发展。

从现实入手,让学生了解唐朝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蔬菜新品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渡:

展示文字,提出问题。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

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

“你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

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问题:

你觉得唐朝的丝织品美吗?

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设置了解唐朝丝织品薄、美等特点,从而引出手工业方面。

(1)丝织品

展示唐代花鸟纹绵图、唐朝穿裙衫的妇女和简单介绍唐代花鸟纹绵图、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提出问题:

请欣赏图片,你能说说唐朝丝织品哪些特点吗?

(2)陶瓷业

展示唐三彩、青瓷和白瓷图片和介绍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提出问题:

什么是唐三彩?

唐三彩的精致体现在哪里?

展示材料: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

崔融传》

说一说:

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情况?

老师归纳唐朝的造船业发展的特点。

播放《长安城》视频和展示唐朝长安城的图片,提出问题: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看,唐朝的商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知道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中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民族交往与交融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可以找出哪些民族?

唐朝前期实施开明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

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

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

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

《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

哪位是禄东赞吗?

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教师讲述: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

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意义?

教师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从唐蕃友好关系猜测唐朝实行什么样民族政策?

材料一 据《新唐书·

突厥传》及《资治通鉴》《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史料记载,当时各族酋长纷纷上言曰:

“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愿为天可汗奴,死无所恨。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

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迅速地进入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

盛唐气象除了经济繁荣、民族友好关系,还有哪些地方体现盛唐气象?

3.开放的社会风气

活动探究: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将看到唐朝人民的哪些兴趣爱好?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有哪些特点?

展示《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伎壁画、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提出问题:

观察图片,图片的人物在做什么?

唐朝的女性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些反应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4.多彩的文学艺术

活动与探究:

举办唐朝的文学艺术展。

全班分为2组,一组展示唐朝的文学,一组展示唐朝的艺术。

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下棋、吹箫、骑马。

学生搜集资料,组织语言。

激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材料中获取有效的能力。

唐朝的文学艺术学生在语文课堂都所接触,课堂上给与学生一个舞台,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如图是某位收藏家收藏的一枚钱币,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枚钱币发行于()

A.秦朝B.汉朝

C.唐朝D.隋朝

2.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最有效的策略

3.下列是文成公主入藏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使吐蕃与唐朝结盟

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4.文学家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其中“李杜”是指()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白居易、李白

D.李煌、杜甫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考链接

1.(2018年 黑龙江大庆)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

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体现了唐大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2.(2018年 湖北利川卷)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

A.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C.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使用“交子”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

1.B

2.D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外国人,如今你在唐朝游玩,请你把当时在唐朝的所见所闻的告诉你的朋友。

请你为此准备一份说稿。

学生课后做作业。

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

(1)垦田面积扩大

(2)生产技术改进: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3)水利工程兴修

2.手工业发展

丝织业、瓷器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3.商业繁荣繁华的唐都长安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

2.民族交融发展

(1)杂居、通婚

(2)“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开放的社会风气

2.兼容并蓄地吸收异域文化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的繁荣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

2.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的皇帝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3.“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5.(题文)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是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月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犹中最爱霓裳舞

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

”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7.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入藏D.玄奘西游

9.“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10.(题文)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11.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

12.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13.(题文)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有座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B.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D.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14.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5.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A.铁钱

B.铜钱

C.交子

D.会子

16.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1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创立科举制D.推行行省制度

18.下列省份在元代不属于“腹里”的是

A.河南

B.山东

C.山西

D.河北

二、判断题

19.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并建立了元朝。

______(判断对错)

20.1125年,辽被金灭。

2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22.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而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3.唐玄宗开启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盛世局面。

三、填空题

24.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______朝。

25.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的建议,实行______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6.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越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城市是______和______。

27.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______罪名杀害了岳飞。

28.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洲城亲征攻打辽军,最终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那么这次宋辽盟约称“______”。

29.在财政方面宋太祖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30.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

31.______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四、综合题

3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赵匡胤在哪一年被拥立为哪个朝代的帝王?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及积极作用。

(3)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

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1)材料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在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了哪些发展举措?

(2)材料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B符合题意;

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

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D项康乾盛世是清朝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贞观之治。

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过很多盛世局面,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表现将第一名命为状元的是唐太宗,正确的是B项正确CD不是最早的A是隋朝时期的。

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

唐太宗虚心纳谏,从谏如流,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故选C。

4.C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科举制的完善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得到了完善,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武举,并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

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本意选C。

考点:

科举制

点评:

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

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5.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他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被称为“开元盛世”,A项符合题意;

下扬州的方式是通过大运河,而大运河是隋朝时开凿的,B项排除;

晁衡是唐朝时日本僧人,他是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C项排除;

霓裳舞代表的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与经济无关,D项排除。

故选A。

6.C

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唐朝建立到发展以及有盛转衰到灭亡的过程,问号处为唐朝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项。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唐朝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以及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的相同之处。

7.C

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A项为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建立,是文明出现曙光的开始;

B项为秦朝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应是明清时期面临的外来侵略和君权的高度强化。

故选C。

8.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文成公主曾远嫁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当时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吐蕃的都城是逻些,因此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文成公主进藏。

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赵匡胤本就是后周大将军,他深刻地体会到唐末五代时期将军兵权过重的危害,所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宋朝长久统治,在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将领的兵权,故答案是C。

10.A

【解析】此题考查北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相关内容。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

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本质上反映出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BD说法明显错误;

A没有看到本质。

13.B

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宋的抗金名将,故A错误;

岳飞的抗金斗争,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人们立庙纪念岳飞。

故B正确;

CD是人们立庙纪念岳飞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14.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因此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其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

15.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初期,四川地区专用铁钱,但铁钱沉重,携带困难。

为了便于携带,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

交子用统一的纸印刷,上面绘有房屋、人物等。

后来,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两宋都设有专门负责发行纸币的机构。

其他各项,铁钱和铜钱等金属货币都不如纸币方便,会子是南宋发行的纸币,北宋后期不可能使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BD和市舶司无关,故选C。

17.D

元代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所以答案选D项,A项开始于西周,B项开始于秦朝,C项开始于隋朝.故选D.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1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准确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的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中书省管辖的地区,属于元代的“腹里”。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文“腹里”的含义,中书省直接管理的地区,属于元朝的“腹里”。

19.错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0.正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2世纪初期,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