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10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docx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

  目前,在全国拖欠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普遍,据统2002年全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为400亿元,2003年为1000亿元,被拖欠工资的民工比例高达%,有的企业欠民工工资竟达10年。

对于如此愈演愈烈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法律应当如何应对?

本文拟从劳动法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民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

  农民进城务工被习惯性地称为“民工”,但这只是“习惯”而不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前者包括城务工的农民”后者包括各类用工的单位或雇主。

因此“民工”进城务工后就是一个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形成的劳动关系中享有规定的全部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或雇主拖欠民工工资如同拖欠其他劳动者的工资一样是违法行为。

论文百事通

  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是以劳动行为为其依归的,无论什么人,无论其先前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其施行了劳动法中的劳动行为都应当由劳动法来调整。

所以,《劳动法》只与劳动者的行为相关“而不因人的身份”尤其是人的先前身份有关。

199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身份的差异。

此后的相关规定也一再明确和强调这一基本原则。

如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临时工的问题的请示6的复函》指出《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

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

用人单位如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社会保险,使其享受相关的福利待遇。

2003年1月5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农民工享有规定的各项权利。

因此“民工”即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全部权利,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民工的劳动解释为“劳务”而未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的弱势地位演变为民事关系中劳务者相对于发包方的平等主体,把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资保障演变为民法对劳务偿付的普通债务,进而由民工自行承担收款风险、诉讼成本,用自己本来用来维持生计的劳动所得被迫去支付维权费用,以致于在《劳动法》实施已近10年的今天,我们还不得不反复讲述把民工纳入《劳动法》范畴的老话①

  二民工工资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内容

  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权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终极目的。

如果劳动者付出劳动后不能得到工资,则法定的劳动权就会在现实中落空,劳动者的劳动目的也从根本上得不到实现。

现实的严酷性还在于,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的依靠,无论是劳动者本人的穿衣吃饭、看病住房,还是家人的养老、上学都指望着它。

所以,劳动者拿不到应得的工资就会使其本人和家人的生计无着。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人单位或雇主对劳动者工资的占有就如同对公民其他财产权的侵犯一样,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工资无着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成为一些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立法均以严格的法律责任来规范劳动者工资支付的理由。

1949年国际劳工组织《保护工资公约》要求:

工资应当直接发给工人,禁止雇主以任何方式限制工人支配自己工资的自由。

工资应定期支付、在雇用合同终结时,全部应付工资的最终结算应按照国家法律或条例、集体协议或仲裁裁定来进行。

当企业倒闭或清算时,工人均应享有优先债权人的地位,在分割资产前支付。

1992年国际劳工组织《雇主无偿债能力的情况下保护工人债权公约》规定:

在雇主无偿债能力的情况下,需以优先权保护工人因其就业而伴生的债权,以使工人能在非优先债权人获得其份额之前,从破产雇主的资产中获得偿还。

优先权至少应包括:

工人在雇主破产或本人雇佣关系终止前一段规定时间内因工资所拥有的债权;工人在雇主破产或本人雇佣关系终止前一段规定时间内因所从事的工作而在假日报酬方面拥有的债权;工人在雇主破产或本人雇佣关系终止前一段规定时间内因其他形式的有酬缺勤而拥有的债权;工人因雇佣关系的终止而应得到的遣散金。

②为保障工资支付的有效性和支付后的安全,立法还对工资支付地点进行了专门规定,如规定工资支付地应为劳动者的工作场所,不应在可能诱使劳动者花销的场所支付工资,如娱乐场所、旅馆酒店或购物中心等。

  三、劳动报酬是劳动过程的报酬

  在《保护工资公约》中对工资有一个经典的定义:

“工资”是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劳动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

这一定义表明,工资或者产生于已经完成的劳动,或者产生于将要完成的劳动,由雇主依法支付给雇员的报酬或者收入。

换言之,工资是与劳动相联系的,论这一劳动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

  “工资”的法定名称是“劳动报酬”。

在劳动中,劳动者付出劳动力,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过程就履行完了其劳动义务,也同时产生了得到劳动报酬的权利。

受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目的不是追求劳动成果或者结果,劳动所形成的结果是归用人单位或雇主所有的,劳动成果中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者经营利润与劳动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用人单位或者雇主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而获取其投资和经营利润,实现资本的增殖和扩充。

资本的增殖或者说雇主赚取的利润是不与劳动者分享的,甚至那些作为劳动成果表现形态的产品是否能够兑现为货币都与劳动者无关。

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所必须支付的报酬,正如生产中使用水电所发生的费用一样,任何用人单位或者雇主都不可能以自己利润实现中的困惑而拒付生产中已经发生的水电费。

同理,任何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即便是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劳动者的工资也是必须支付的。

因此,用人单位或雇主以自己没有得到发包方的工程款、经销商的产品销售款为理由拖欠民工工资在事实上与法律上都是得不到支持的。

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或雇主与发包方的工程款、经销商的销售款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其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从事实上看,用人单位或雇主得到的工程款、销售款是其经营目的的实现和利润的收获,与此相伴随的收款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经营风险。

劳动者的劳动是不能分享经营者的利润的,当然也不必承担其经营风险。

  与此相关的还有所谓“债务链”,即建筑队或者包工头未支付民工工资是因为这些建筑企业本身就被拖欠了工程款。

④这里需要明确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应当靠什么来支付民工的工资?

是应当依靠自身业已具备的偿付能力,还是依靠使用劳动者后获取的收益?

合乎法律原则和规范的答案只能是前者。

法律要求一个合法的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必须在设立之初就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

其中包括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能力。

否则,该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就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使用劳动者。

如果我们允许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使用劳动者,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去赚取包括劳动者工资在内的经营收益,则不仅有悖于法律

  ,也有违于常理。

这种“空手道”的实质是把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经营成本强加在劳动者身上,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经营风险全部交由劳动者来承担,以对劳动力的无成本无风险的使用来获取经营利润。

联系到近年来民工工资在“工程款”中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的事实,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以此作为拖欠民工工资的理由就更不成为理由了。

  还有一个“包工头”的问题。

包工头似乎具有令人同情的成份,但需要明确的依然是包工头的主体资格,即如果包工头是具有合法用工主体的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则包工头自身就应当具备支付民工工资的能力。

无论用人单位或者雇主是以经营者还是以包工头的方式出现,都不允许以“空手道”方式直接经营劳动力,不允许以劳动者自身承担劳动力使用风险来从中获利,包工头并不具备合法用工主体的资格。

发包方与包工头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因而是无效和不受法律保护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就规定: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四、制裁拖欠民工工资的法律手段

  在对拖欠工资的认定上,应当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来界定“拖欠”行为根据《劳动法》第50条的规定,工资应当按月足额支付给劳动者。

因此,工资发放的时间最长为1个月,当月工资未按时发放即为拖欠;工资必须足额发放,不足部分也为拖欠。

所以,对工资拖欠的追偿和制裁应当是一种日常性行为,而不是到年底才进行运动式的突击。

拖欠工资包括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在对拖欠工资的追偿上,应当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向动监察部门举报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劳动监察规定》第8条关于劳动监察的内容就有“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

《处理举报劳动违法行为规定》也规定地方各级劳动政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设立举报待室,接受举报人电话举报,应当如实记录到信函举报,应当及时登记,接待举报人当面口述举,应当进行笔录,由举报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盖章。

凡符合规定的举报,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

对举报案件的调查处理,应当从立案之日起30日内结案;情节特别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60日。

举报人要求告知举报的受理和查处结果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通知该举报人。

对于拖欠工资,劳动行政机关应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也是追偿工资的有效手段,最高人民法院要求: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件的审判,制裁职业中介机构的欺诈行为和用工单位拖欠工资行为。

各级人民法院对于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要依法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之间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纠纷,应及时受理,并在准确界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做出公正裁判。

在司法环节,凡涉及到拖欠民工工资的案件,民工完全可以享受及时审理、先予执行、免费受理、司法援助等优惠政策。

新晨范文网

  向主管部门举报也是可以运用的方式。

政府可以依据举报对违法企业予以制裁。

如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规定:

对建筑企业恶意欠付民工工资并造成社会影响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制予以清出北京建筑市场。

  应当看到,我国法律对于拖欠民工工资的制裁仍有进一步强化的必要。

一方面是对工资拖欠的追偿仅限于对拖欠额度的补发上,甚至连补发都难以足额,而如果追偿成本、拖欠利息、拖欠造成民工的损失等在事实上都得不到救济,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鼓励拖欠。

另外,可以运用刑罚制裁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人,通过严厉的惩罚来制止和消除这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在这方面,新加坡的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新加坡法律规定:

雇主以预付为由,对工资做出利息之类的扣除或者在工作地点向劳动者出售商品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或者1年以下徒刑;且可两者并处;克扣劳动者工资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或者6个月以下徒刑,且可两者并处。

  注释:

  ①康劲:

务工论影响的法院追薪能持续多久?

,.2003年12月4日。

  ②刘旭:

《国际劳工标准概述》,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③史尚宽:

劳动法原论(“台北正大印书馆1978年版第33页。

  ④张天蔚:

《理清拖欠民工工资的“债务链”》,载《北京青年报》2003年12月8日。

  ⑤王益英:

《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2页。

拖欠民工工资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