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09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消遣(qiǎn)教诲(huǐ)荒诞不经(dàn)

B.贮藏(zhù)沉吟(yín)跬步千里(guǐ)

C.猝然(cù)胆怯(qiè)不速之客(sù)

D.呜咽(yàn)分歧(qí)蓊蓊郁郁(wě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篇幅狭隘奏鸣曲B.簇新摇篮挖墙角

C.烟霭伺侯杀手锏D.辨论斑驳踢踏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

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B.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问责。

C.讲好浙江故事,展示好浙江的人文之美,是建设好文化浙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D.在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谢震业打破全国纪录,继百米大战后一再获得金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将为打造金砖国家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新倡议,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

B.通过特色民俗活动,使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C.“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旨在提升公民防艾抗艾意识,改进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D.《战狼Ⅱ》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

,。

,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

①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

②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

③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

④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

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孩子们的脸,像朝阳下初开的百合花,显得如此的鲜嫩、光洁。

(比喻)

B.车过故乡,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

(借代)

C.池塘里,只剩下些残叶,荷花们蜷缩在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

(拟人)

D.杨梅有多么奇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

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排比)

7.下列诗句内容与浙江风景名胜无关的一项是()

A.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B.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毋从俱死也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读书。

B.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一个平民的死比国家兴亡的意义还重大。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D.距关,毋内诸侯。

——把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10.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从问天到自问,通篇一气盘旋,笔法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写词人经历世事变迁后对生命的思考。

C.运用反衬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D.结句用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写出愁之多。

愁之深。

愁之无穷无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鄙:

把……当作边邑

B.行李之往来行李:

外交使节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救助

D.失其所与,不知与:

结交,亲附

1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乱易整,不武

A.敢以烦执事B.阙秦以利晋

C.斧斤以时入山林D.谈笑以死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

B.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

C.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D.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练,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

14.下列对《品质》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

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虚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要等到跟他们订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

后来我搞清楚了:

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的哥哥了。

A.文中肖像描写用皮革喻示格斯拉实诚、谨严的性格,可谓形神兼备。

B.格斯拉眼睛“好像在迷恋着理想”,透露出他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

C.哥哥性格懦弱,没有主见,所以定靴的时候常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

D.强调格斯拉兄弟“很想像”,暗示他们都具有朴实、严肃、勤苦的物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评点的产生,最初是读者读书的一种心得的记录、标志,其目的未必是为了教授他人的写作。

正如清人张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说的:

“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

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

敢谓发明,聊抒兴趣;既自怡悦,愿共讨论。

”如果说断句是为了意义上的理解,那么评点便是对于作品艺术的体会了。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评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式。

阅读过程的评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增强了记忆,这是符合阅读心理需求的。

评点作为一种阅读方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宋代之前,传统的文学批评讲究对于批评对象知人论世,追源溯流,其批评则重在对批评对象作总体审美把握的品第,而很少是对文本的具体入微的批评。

评点之学恰是转向对文本的语言分析和形式的批评,其特点在于为人指点创作的具体途径,从“作文之用心”的角度来进行批评,对于作品的用词、造句、修辞、构思和结构上的抑扬、开阖、奇正、起伏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进行评点。

它是一种综合性、实用性最强的批评方式,除了文学批评、鉴赏之外,它对于古代修辞学、写作学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来论者对于评点之学的评价偏低,这可能与中国古人认为艺术的精妙只可妙悟而难以言传的观念有关。

评点传授技巧作法,予人以方便法门,不免落了言筌。

但是评点作为一种批评方式,引导人们从创作的角度去欣赏揣摩艺术,并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评析,有时虽不免琐碎细杂,但比起玄之又玄的空谈,自有其合理性。

  宋代是文化高涨的时代,许多学者都做了普及文化的工作。

选集与评点的结合,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普及的工作,它对初学者起了启蒙的作用。

评点的阅读对象是一般的读书人,在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和目标就是走科举的道路。

因此评点自然就与科举有难解之缘,而带有明显的实用色彩和功利目的。

评点之所以兴盛,也与社会需求有关。

评点既提供了作家的作品,使读者可以阅读原著,而不像诗话一样单纯是批评家的感想与评论;评点还提供了批评家的评论圈点,这样比一般的选本总集又多了一种借鉴。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比较、参照。

所以评点方式把作者、读者与批评家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了,故成为一种人们普通喜爱的通俗的批评方式。

(节选自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15.下列对文中“评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产生的最初目的未必是为了教授他人写作。

B.评点讲究语言分析和形式批评,作总体审美品第。

C.评点既可以是一种阅读方式,也可以是批评方式。

D.评点能够把作者、读者、批评家三者联系在一起。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阅读过程的评点能够记录心得,理解意义,增强记忆,做到知人论世。

B.评点琐碎细杂,作品评析只重妙悟不重言传,所以历来论者评价偏低。

C.宋代评点兴盛与社会需求相关,而读书人阅读评点仅为了走科举之路。

D.选集与评点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可启蒙初学者,普及文化。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每题1分,共3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4),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

“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

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

甲:

乙:

19.简析甲文“另一个世界”与乙文“另一世界”含义的异同。

(5分)

同:

异: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