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506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最新1108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

第二节煤层1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2

第四节地质构造2

第五节水文地质3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3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3

第二章采煤方法4

第一节巷道布置4

第二节采煤工艺5

第三节设备配备7

第三章顶板控制8

第一节支护设计8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15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16

第四节矿压观测17

第四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运输18

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19

第三节排水25

第四节供电26

第五节通信照明27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8

第一节劳动组织28

第二节作业循环28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

第六章煤质管理30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1

第一节一般规定31

第二节顶板34

第三节防治水39

第四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41

第五节运输44

第六节机电58

第六节其它66

第八章采面区域安全避险系统76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81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1081采煤工作面在11采区西翼,为复采工作面。

具体位置

见井上下关系见表1-1。

表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11081采煤工作面

采区名称

11采区

地面标高(m)

+208~+306

井下标高(m)

+78.2~+113.4

地面相

对位置

地面位于李湾村境内,大部分为农田,地表为干旱河道,冲沟发育。

大致呈北高南低之趋势。

回采对地面影响

居住少部分居民已搬迁至新农村。

井下位置及

与四邻关系

11081工作面为11采区西部,南面是尚未开采区,北面是按规定留设的断层保护煤柱,西面是井田矿界保护煤柱,东面是已开采工作面。

走向长(m)

260

倾斜长度(m)

90

面积(㎡)

23400

第二节煤层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1-2

表1-2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2.5

煤层结构

简单结构煤层

煤层倾角(°)

12~24

开采煤层

二1煤

煤种

无烟煤

稳定程度

稳定型

煤层硬度系数

(f)

0.3

绝对瓦斯

涌出量(m3/min)

0.3

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1.5

煤层情

况描述

该工作面煤层为二1煤,黑色、粉末状、光亮型、半金属光泽;煤层厚度分布为中东部厚西薄,煤层最小厚度为2.0m,最大厚度2.8m,平均厚度为2.5m;煤层局部有夹矸,煤层倾角12°~24°平均17°。

煤质情况见表1-3

表1-3煤质情况表

M

A

V

Q

FC

St

Y

工业牌号

4.2

8.11~16.9

30.03MJ/Kg

0.2~0.38

无烟煤

原生煤层本身灰分大或煤层夹矸。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3

表1-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顶板

老顶

中粒砂岩

2.0——9.5

暗灰色,含较高砂质并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和芦木类化石。

直接顶

泥岩

2.5

灰黑色、含少量砂质,含丰富的芦木类化石。

伪顶

炭质泥岩

0.35

据电测解。

底板

直接底

砂质泥岩

2.1

暗灰色,灰黑灰色,自上而下砂质含量较低,上部为泥质细砂岩,含丰富的植物根部化石,下部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

老底

泥岩

5.2

灰黑色,暗灰色,中上部致密,断口平整,含较多的植物化石碎片,下部含小鲕粒和大块黄铁矿结核。

附图1-1: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表1-4)

表1-4断层情况表

构造

名称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性质

落差

(m)

对回采的影响

11081采煤工作面上副巷、下副巷掘进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区内煤层赋存条件稳定,无断层发育。

2、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根据工作面实际揭露资料分析,本工作面无大的褶曲,对11081工作面回采无大的影响。

附图1-2: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剖面图。

第5节水文地质

本采面地表位于李湾村境内,大部分为农田,居住少部分居民已搬迁至新农村,地表干旱河道,冲沟发育。

大致呈北高南低之趋势。

当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易离层,应加强工作面顶、帮的管理,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5m3/h。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影响施工的主要为顶板淋水和原小王庄东矿老空水,根据已掘进的11081上下副巷揭露情况,预计该工作面回采时正常涌水量为2m3/h,工作面回采时最大涌水量5m3/h。

二、涌水量

1、正常涌水量

该工作面回采时正常涌水量为2m3/h。

2、最大涌水量

该工作面回采时最大涌水量为5m3/h。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1-5

表1-5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瓦斯

低瓦斯矿井,绝对涌出量1.5m3/min。

CO2

低CO2涌出量

煤尘爆炸性指数

无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无自燃倾向性

地温危害

冲击地压危害

2、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11081回采工作面无冲击地压,预计局部的应力集中对正常回采影响不大。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一)工作面工业储量

1、工业储量6.55万吨。

(二)工作面可采储量

工作面回采率为95%,可采储量为5.8万吨。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工作面可采储量/月计划产量

=5.8÷1.3

=4.46个月

该工作面的回采服务年限是4.46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

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布置概况

11081上副巷回风兼运料,11081下副巷进风兼运煤。

11081上下副巷均采用7.0m2U型钢半圆拱巷道,规格为7.0m2。

(详见巷道布置图)。

2、工作面运输巷

11081工作面下副巷进风兼运煤,下副巷采用7m2U型钢半圆拱巷道,规格为7.0m2。

下副巷铺设一部SGB-420/40型刮板运输机和一部DSJ650型皮带运输机。

3、工作面回风巷

11081上副巷回风兼运料,11081上副巷采用7m2U型钢半圆拱巷道,规格为7.0m2。

4、工作面开切眼

支护形式:

采用ZH2000/16/24Z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每架四柱,正常生产时,支架中心距1000mm±20mm。

支架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

单位

参数

备注

名称

单位

参数

备注

支架最大

高度

mm

2400

立柱缸径

mm

?

125

选用大直径的立柱顶梁用增强型

支架最小

高度

mm

1600

支架中心距

mm

1000

泵站额定压力

MPa

20-31.5

在20~31.5MPa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支架长度

mm

2800

支架步距

mm

800

支护强度

MPa

0.55-0.71

对应控顶距为2.8~3.6m

伸缩梁伸缩长度

mm

800

最大件重量

Kg

1000

额定初撑力

KN

760-1545

对应20~31.5MPa

5、车场

11081采煤工作面无布置车场。

6、钻场

1108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如需探放水可设临时钻场。

附图2-1:

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图。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回采工艺流程:

煤壁注水→落煤→移架→移托梁→放顶煤→移溜。

2、落煤

采用手镐(风镐)落煤。

3、装煤

人工装煤。

4、运煤

工作面切巷选用一部SGB-420/40型刮板运输机,下副巷铺设一部SGB-420/40型刮板运输机和一部DSJ650型皮带运输机。

5、工作面支护:

(1)支护形式:

采用ZH2000/16/24Z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每架四柱,正常生产时,支架中心距1000mm±20mm。

(2)悬移支架移架过程

落煤后护顶(伸前探梁超前护顶)→收回前探梁→提起四根立柱→前移顶梁及四柱→落四柱支撑顶梁→移托梁。

(3)移架操作顺序(见下图)

分步前移式移架顺序示意图

①落煤后伸出前探梁超前护顶,在前探梁掩护下采煤工手工落煤。

②收回前探梁。

③操作手柄提起四根支柱,使支柱底盘脱离底板100mm。

④伸出移架千斤顶活塞,推动顶梁带动四根立柱同时向前移动0.8m。

⑤顶梁移到位后,操作手柄落下四根支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以保证足够的支柱初撑力。

⑥移架千斤顶活塞收回使托梁整体前移0.8m,恢复到原来位置。

⑦将各操作手把恢复到“零”位。

6、放顶煤:

①悬移液压支架移过后顶煤由后挡矸板下放出。

②放顶煤顺序:

由机头向机尾。

③放煤时同时作业场数不超过4个,并观察瓦斯和设备运行情况,防止瓦斯超限和压死刮板输送机,瓦斯超限时,严禁放煤。

④放顶煤时,必须两人操作,一人放煤,一人观山。

⑤放煤后调整好挡矸链,防止煤或大块矸石窜入工作面。

必要时加椽子、竹笆挡矸。

⑥放煤后,清净机道及采空区侧浮煤。

7、移刮板输送机

①采面顶煤放完后,工作面浮煤、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开始移刮板输送机。

②移刮板输送机必须从机头或从机尾进行,严禁从中间往两头移或从两头往中间移。

刮板输送机要做到平、直、稳、正、牢,与煤壁支柱保持0.4m间距。

移刮板输送机后及时打上机头、机尾压(戗)柱,盖好机尾盖板。

③工作面移机头、机尾时,采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停机,机头(机尾)移过后在安全条件下开机。

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γc

式中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长度,65m;

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0.7m;

h—采高,2.5m;

γ—煤的容重,1.36t/m3;

c—工作面的采出率,95%;

65×0.7×2.5×1.36×0.95=146.965

第三节设备配备

该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用人工装煤,工作面支护采用ZH2000/16/24Z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

工作面切巷选用一部SGB-420/40型刮板运输机,下副巷铺设一部SGB-420/40型刮板运输机和一部DSJ650型皮带运输机。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1、支护强度计算:

按经验公式计算:

P=(4~8)hYe=(4-8)×2×2.5=20~40t/㎡

式中:

h---工作面采高

Ye---顶板岩石平均容重2.5t/m3

取以上计算的最大值,则合理的支护强度为Pn=40t/m2..=0.41Mpa

由于ZH12000/16/24Z型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配备4根支柱时支护强度为0.457-0.533Mpa,大于工作面最大来压强度,所以支架支护强度满足要求。

2、两巷与端头支护设计:

(1)、支护设计:

根据柱距计算公式:

L柱=P1/KLP

式中P1=R1R2R3R4=0.95×0.9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