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904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山庄遗梦》评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对武功的想像与传神描写,则是对作者的考验。

《山庄遗梦》在武功的描写上还是有所创意的。

按我对武术的贫乏理解,似乎离不了拳脚刀剑,要想写出新意也实属不易。

《山庄遗梦》中的武功自然也是围绕拳脚刀剑做文章,但作者特别重视气功。

这也确是一种创出自己特色的写法。

小说中各路大侠比试武功,其实比的都是作家的想像力。

  武侠不仅有武,还得有侠,而且在我看来,侠才是武侠小说的灵魂。

所谓侠,既是指小说中的人物身份,也是指小说的精神旨意。

侠是替天行道的,代表着正义、善良。

从这个角度说,武侠小说往往是一种宏大叙事。

比如在金庸的作品中,侠义一般是指向国家、民族利益,具有较鲜明的国家主义、爱国主义的特征。

金庸就说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但金庸的写作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武侠小说的模式,以现代思想来观照侠之精神,完全应该在国家主义、爱国主义的基础上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在网上常有一些年轻作家写的武侠小说,充满了时尚特点,他们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侠的重新诠释。

步非烟是其中影响颇大的一位武侠小说新秀,这位北大研究生就直言要革金庸的命。

王志气的这部写于10年前的作品自然还明显受到金庸的影响,但在对侠的处理上还是能看出他有着自己的追求的。

这部小说基本上不关乎宏大叙事,虽然也涉及到朝廷,但主要只是将朝廷作为一个引子,这就是小说开头引出的皇上下密旨要将天下所有武林好汉一网打尽。

小说通过这道密旨引出闲云鹤设置“霓虹神剑”现世的阴谋,诱使众武林高手前来比武,从而一举将他们杀灭。

各路英雄确也禁不住“霓虹神剑”的诱惑,而发誓要铲除人间不平,实现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福同享的大同世界的郭如海与他的“八大金刚”众结拜兄弟力图阻止这场导致自相残杀的阴谋,小说情节就围绕着争夺武林盟主位置而充分展开,在这种争夺中交织着真诚与阴谋、善与恶的冲突。

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设置为善恶对立截然分明的两个阵营,在写人物时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因而小说的一些主要人物显得更为生动形象。

  但这部小说在结构上还存在着问题,随着各路英雄纷纷涌现,在各种场合展开争斗,仿佛撒开了一张大网,但作者似乎无力将大网收回,叙述中便顾此失彼,最后的结尾显得比较突兀,没有剧终大幕拉下的圆满感。

也许作者有一个更宏大的系列性的情节安排,就像他在结尾所透露的,许多人物命运的发展要在“山庄续梦”中展现,但即使如此,也应该保持每一部小说的完整性。

我希望作者在以后继续完成他的山庄系列时在结构上再多做一些推敲。

  

  执著于珍爱的事业和人生

  朱辉军

  友人向我推荐王志气所著的《珍爱》,说可能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注册会计师现实生活和工作的长篇小说。

我向来对一些“第一”颇不以为然,对一些以行业工作、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多有保留。

过去,有过不少工业题材、科技题材、校园题材、体育题材以及财经题材等方面的作品,成功者并不多。

其缘由盖在于它们过多地去描绘行业生活、介绍行业知识、展示工作过程,而独独忽略了其中的人,包括他们的命运起伏、他们的喜怒哀乐。

文学不论以什么特殊工作、生活为题材,都是“人学”。

管他是什么角色、职业、专业,人心都是相通的。

文学作品只有写出这些相通点,才能引起更大范围读者的共鸣。

  不过,毕竟可能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注册会计师现实生活和工作的长篇小说,而且多年来我一直大声疾呼“文艺要关注经济关系及其中人的状况”,所以我翻开了小说的第一页。

比我预想得好多了,我几乎是一口气就读了全书的一半。

情节起伏跌宕,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形象,加上又是我们不熟悉却常有耳闻的社会审计领域,真有点让人爱不释手。

这部小说确实已超越了行业生活的局限,而走进了公众关注的视野。

  其实,现实中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也早已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

2002年全世界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空前动荡,美国出了个“安然事件”,全球排行第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轰然倒塌;

中国出了个“银广厦事件”,著名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撤销,签字注册会计师锒铛入狱,并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十大事件”。

极少题词的当时总理朱?

F基给国家会计学院挥毫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既是期望,又何尝不是告诫呢?

可见会计师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当然也从某个方面说明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巨大风险。

可是,我们对其中一些内幕,特别是其中的主角――注册会计师们的甘苦了解得并不多。

有一部小说来记录和描述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写得还比较生动感人,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小说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黎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欧阳明的真实形象。

作者把他置于各种矛盾交汇点,来展示他刚正不阿、精诚敬业的优良品德。

政府里有一个贪官水市长及其随从,主管部门里有爱他又恨他入骨的上司,同行中有恶意竞争的对手,单位里有觊觎所长之位的小人,还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恶棍的利诱和恐吓,加上外在环境还未完全实现公正和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欧阳明仍能坚持正义,维护当地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实属难得。

当然,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十分艰难的,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作者也写到了对欧阳明伸出援手的官员,支持他公正审计的老总,以及爱他的亲人和助手。

作者也没有刻意拔高他,也写到了他的动摇、迟疑、困惑、绝望,甚至与自己的上司还存在有暧昧关系。

但这并无损于他的正直形象,反而使他更可信、更可亲,也更可敬。

欧阳明可以说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个比较新颖的形象。

  仅有一两个写得不错的形象,并不足以支撑一部长篇。

《珍爱》写出了注册会计师及环绕他们的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形象,有的虽只有寥寥数笔,如水市长、杨灿、危局长等,也还是给人留下了印象。

而作者认真描摹的郭安娜、莫学剑、谭建业等,更是栩栩如生。

最光彩照人的则是欧阳明的助手朴雪,作者简直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新型开拓精神集于她一身。

她刚直,面对邪恶势力正义凛然;

她勇敢,敢于独闯虎穴;

她聪慧,危机时刻能够转危为安;

她善良,为自己爱戴的人可以牺牲生命!

作者显然特别钟爱这一人物,如果说他没有拔高欧阳明,那么对朴雪他倒是多少理想化了。

可转念一想,在这世风日下的转型过渡期年头,有点理想化也实属可贵。

  前些时有一批作家在讨论“当现实生活超出了文学想像”,好像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其实,歌德早说过:

“生活之树常青。

”现实生活经常超出文学的想像,当然要承认文学及艺术也经常超越了现实世界。

但在剧烈变革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远比文学家苦思冥想的情节更曲折生动、更丰富深刻。

所以,有时候业余作者的写作比专业作家的创作更逼真、更鲜活、更震撼人心!

我在《艺术创造主体论》(1988年)一书中曾专门探讨了“局外型”和“参与型”两类作家的优劣,那么,专业和业余作家之间的优劣就更明显。

而《珍爱》的作者王志气介于专业和业余之间,他本人是职业会计师,但也有较长的创作经历。

20世纪60年代,他曾写有《沉冤》《农奴戟》《罪孽》三部电影剧本;

70年代的舞剧《蝶恋花》曾巡回演出;

80年代的古装舞台剧《五毒酒》是湖南剧坛的保留节目。

他厚积薄发,进入90年代后达到创作高潮期,接连推出了好几个中长篇小说,延续了叶紫和周立波的香火。

有这样的功底和造诣,再怀有像他笔下的主人公那样的执著于珍爱的事业与人生的精神,怪不得他的作品可以引人入胜呢!

  然而,有一个问题长年困扰着我:

许多小说以及剧本都写得不错,很生动,也很感人,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但就是不能令你的心灵震撼,不能使你的灵魂超越,不能让你在独处之时常常拿出来品味揣摩,所以怎么说还只能算是平平之作,没能提升到巨著杰作的高度。

诚然,不能拿这么吓人的高度来要求像王志气这样的虽比较专业但总归还是业余的作者。

可是,古人又说过:

“取法乎上”,有一个高标准悬于我们之上,我们就永远不会懈怠,永远不会止步,永远会跋涉攀登不息。

  题材新颖故事可读

  □木弓

  王志气长篇小说《珍爱》讲述了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正面形象。

这个题材很新颖,整个故事很生动,所表现的内容也很有意义。

可以说,这是一部很可读的作品。

  和不少评论家讨论过题材问题,大家都认为,在当代创作中,题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题材引导着阅读者的选择。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新的行业、新的人物不断涌现,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也会不断涌现。

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新的行业都将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都将会有自己的思想文化特征,都会有自己独有的价值。

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也就会相应地出现新的题材。

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谈论题材的重要性的确有其现实的针对性。

我是赞成这个意见的。

所以,在读到《珍爱》这部小说时,我首先感觉到这部小说的题材优势。

就我所阅读的范围内,还没有读到过一部以注册会计师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这是我们时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应运而生的新行业,我们对这个新行业的生活和从业人员很不熟悉,很希望有所了解,不断深化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全面认识。

《珍爱》及时满足了我们在认识生活方面的需求。

  虽然还不知道作者是否从事会计师这个行业,但却能看出他对注册会计师的生活很熟悉,也有一定的体验。

从作者对小说中的黎明会计师事务所日常生活以及业务开展的描写里,我们会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性认识。

我们认识了这个新行业的特性,认识了这个新行业的观念,认识了这个新行业的人以及人情世故。

这对我们阅读这部小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尽管发生在经济领域里,却有自己的独特性。

也就是说,只有注册会计师这个行当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读者才能更形象地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那句话:

“我们的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处处都埋伏着陷阱,时时都可能踏中地雷。

”我认为,《珍爱》的故事占有了题材方面的优势,借助读者对这个新行业的某种新鲜新奇之感,构建自己的故事框架,展开情节,使小说本身具备了相当的可读性,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故事的生动性最根本的是要看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之所以给予《珍爱》较高的评价,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欧阳明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文学形象。

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也带动了小说主题的丰富与深化。

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个新行业的生活特性,也认识了这个行业的道德内涵。

通过欧阳明这个形象,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人物心灵深处的道德力量,看到了一群具有职业道德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觉得,这部小说是有价值的。

  王志气与他的《山庄遗梦》

  □胡平

  王志气先生的武侠小说《山庄遗梦》成稿于1993年,10年后发表,现在看来仍未过时,可见他的写作是很扎实的。

  读他的小说,很容易去感受他的气质。

我想像王志气应当是那种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武侠小说家在社会责任感上不会弱于普通纯文学作家,只是理想倾向更鲜明,立场更单纯。

《山庄遗梦》中江湖英雄郭如海及“八大金刚”的社会理想就是很简明的,即“除暴安良,铲除不平,实现人间大同”,整部小说并不细究什么是大同,但的确是围绕除暴安良、铲除不平展开的。

他力图张扬的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这正是中国自古以来传承不断的一种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少有自由、民主、人权观念,但绝不缺乏公平、正义和抑强扶弱。

从这个角度分辨,我不认为《山庄遗梦》属于新武侠小说,它基本上还是传统小说,不具备新武侠小说中渗入的追求自由的精神。

但这其间没有高下之分。

中国人读武侠不是在追求自由,而是在追求平等,所以《山庄遗梦》更适于民族性格和民族欣赏习惯。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想像力的著作,它所营造的世界是脱离现实的。

现实中不存在铁腿毕言、圣书手江玉、穿云箭游龙、醉金刚茹航、小方腊赵武、玉笛张昌、美和尚慧聪、神偷麦金这样一帮专以除暴安良为生的侠客,但也正由于作者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世界,才弥补了人们精神上的缺憾。

如作者所理解的,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这种童话以行侠仗义为基本方向并最终获取成功,无疑满足了众多读者不甘于现状的心理。

  我也不认为此书是一部采用“纯文学”表现手法写就的作品,它就是一部采用“通俗文学”手法写就的文学作品,这也不意味降低了它的艺术品格。

纯文学在表达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上,总是力求本质的真实,因而它往往是严酷的文字、读来不够轻松的文字。

如果世界上只有纯文学而没有像《山庄遗梦》这类通俗文学作品,世界同样会显得乏味,文学便失去了醉人的梦想。

毋庸置疑,完全意义上的通俗文学创作同样在推动社会进步。

本书中姬云天、“瑶山七怪”和神秘山庄等无非象征了人世间的邪恶势力;

郭如海等则象征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理性正义。

是非如此明确、阵线如此分明、斗争如此彻底,怎么能说与人们的现实感受和现实态度无关呢?

特别是在犬儒主义思潮弥漫的语境下,这类作品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当下文坛上一点不缺乏好的纯文学作品,缺的是好的通俗文学作品,包括好的武侠小说。

我倒希望王志气不要朝纯文学的路子上靠,坚持走彻底的通俗文学道路,因为他在这方面是有才华的。

  《山庄遗梦》只是王志气的处女作,能在艺术上达到现在程度的成熟,是令人赞赏的。

首先,我欣赏他对叙述节奏上的把握。

他的叙述简洁精到,不拖泥带水,常常单刀直入,使得全书内容显得十分结实和丰富。

开首不久便出现云曦被劫,众英雄分头寻找的情境,此后始终保持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使读者不断处于紧张的悬念之中。

应该指出,在总的趋势上,现代读者是希望叙事性作品加快叙述节奏的,而至今许多小说家还没有意识到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这方面,《山庄遗梦》是具有现代性的。

其次,王志气是善于描写武打场面的。

书中大大小小的武打场面近百起,并无重复,各具特色,显示出作者生动的创造能力。

有些细节很精彩,如闲碧玉抽打石头一节,既表现出这姑娘在借此出气,又表现出她练就的功力,很是巧妙。

其三,王志气重视人物性格塑造,避免牵人就事,在人物设计上下了功夫,值得肯定。

小说中最鲜活的人物有如毛方良,她敢于泼辣地占有美和尚慧聪,逼他满足自己的情欲,设计得既大胆又动人。

作者着意使众多人物的命运有所转折、性格有所发展,如老毛毛虫、小毛毛虫等,他们最初是毕言等人的对手,经过交手和相知转成为朋友,这类构思为人物的刻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四,王志气也是比较会编故事的,全书情节紧凑、富有张力、险象环生、高潮迭起,完成了武侠题材对于故事情节的基本要求。

  当然,王志气的创作还不能与金庸先生等大师相比。

纵览全书,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过多沉溺于对武打内容的描写,相对忽视了对人物关系的组织、对社会历史内容的展现,以及对思想主题丰富性的开掘。

作者若要在这一体裁的创作方面更进一步,倒的确是需要适当向纯文学方面汲取一些营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王志气的创作主要来自对武侠模式的浓厚兴趣。

事实上,这种兴趣也与男人的征服欲望、暴力倾向及其宣泄方式有关,由于这样,武侠小说是不会过时的。

即使在网络上,我们也能看到,高科技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中仍然涌现出大量新武侠小说的作者,他们几乎把热情和才华全部贡献于斯,而读者不成问题。

所以,王志气也可以继续努力。

  一部有特色的武侠小说

  □石一宁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等的作品在中国内地流传开来后,武侠小说拥有了自其诞生以来最庞大的读者群。

从成功人士精英阶层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可找到武侠小说的“粉丝”,颇似宋代“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佳话。

其时也,新武侠之风可谓席卷神州大地,极一时之鼎盛,领无限之风光。

然而,随着《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白发魔女传》《陆小凤》等新武侠名作之家喻户晓,也随着后来效尤者之如过江之鲫且多平庸拙劣,图书市场上的武侠小说先是充柜盈架,继而少人问津。

武侠小说在今日的景遇,虽尚不至于油尽灯枯、曲终人散,但亦已是春意阑珊、繁华不再。

这也正是一般时尚的命运:

大流行的结果必是大冷落。

当然,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新武侠小说大师的地位不会动摇,而武侠小说作为“成人的童话”,也永远会拥有它的读者,这部分读者的需求无疑是它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继续存在的依据,但我乍拿到王志气的这部《山庄遗梦》时,还是抱着一种怀疑的心态:

毕竟武侠小说已被写滥了,这本《山庄遗梦》还能有什么招数?

  然而,读完《山庄遗梦》后,感觉这部小说还是有自己的特色。

作者固然深受金庸等新武侠大家的影响,但他并不想匍匐于这些大家的阴影之下,也不愿亦步亦趋,而是在继承新武侠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追求。

首先,这部小说有理想的灌注。

郭如海的“升平班”是由“铲除人间不平,实现那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福同享的大同世界”的共同理想联结在一起的。

郭如海和手下“八大金刚”中的毕言、江玉、游龙、茹航、赵武、慧聪和麦金等人,不是盲目游荡江湖的侠客,而是有着高尚理想和情操、以天下为己任的义士。

这种济世理想的灌注,使小说的立意和构思一开始就站在制高点上,使得随后展开的人物、故事和情节不致陷入琐屑无聊鸡零狗碎之中而无法自拔,直至沉底淹死。

《山庄遗梦》的这种大同理想,与金庸、梁羽生等作品中的家国情仇、民族大义的思想蕴涵显然有别,同时也与古龙小说的无关天下、只谈趣味的褊狭格局拉开了距离。

其次,《山庄遗梦》有文化的追求。

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以及气功、武术有相当的研究,这些传统文化在作品中融会贯通,神奇造化;

同时,书中人物如江玉和慧聪对古典诗词也颇有造诣。

此类描写使小说在表面的刀光剑影之下有着更深层的内涵,也显示着作者对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淫和自信。

另一方面,作品避免某些武侠小说惯使的言情甚至色情套路,而是力求格高调雅,雄健刚正。

  《山庄遗梦》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新的尝试。

它致力于“人物群像”的塑造,即主人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人。

“八大金刚”和郭如海,都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

作品以约略等量的篇幅,次第叙述这九位主人公的行藏事迹,并在叙述中刻画出人物的忠奸品质和不同的性格面貌。

不仅如此,小说还一气设置了“瑶山七怪”姬氏七兄弟作为主要反方人物,还写了老毛毛虫和小毛毛虫等一些亦正亦邪的角色,这些人物角色也是性格不一,心思复杂。

这种将众多人物等量描写而又写出各异品性面目的手法,显然既来自对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传》等的借鉴,也是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肯下苦功的一种创获。

《山庄遗梦》人物塑造的特色,还体现在它对武打动作的细腻描述上。

顾名思义,武侠人物除了侠义性格,还应是武功或武艺高强者。

但一些武侠小说往往避实就虚,对人物的武学修为并不多加笔墨,著名如古龙者亦总是以“好快的出手,好快的剑”两个短句就将人物的具体搏击动作轻松打发了。

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虚晃一枪的写法,在高手固是一种高明手段,但由低能者写出却只不过是低能的证明而已。

《山庄遗梦》的作者不偷这种巧,而多是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场武打,写好每一招每一式。

小说中精彩的打斗描写甚多,其中群雄与姬氏兄弟智与力的多次比拼尤其绘声绘色,令人拍案叫绝。

这种不绕道走的写法需要一定造诣,还需要诸多琢磨,无疑是功力的一种显示。

围绕着表现人物,作品还善于展开奇幻的想像,铺设曲折的情节,不时有神来之笔。

如第七章写茹航和麦金为到“还愿山庄”寻回小师妹,要从万丈悬崖上下到平地。

两人从低空盘旋的岩鹰受到启发,便躺下装死,并将吃剩的半只羊腿放在身上,诱来岩鹰争食,两人遂快速各自抓住两只鹰的脚,借助四只岩鹰负重挣扎的飞翔落到地面。

此一情节何等诡谲,此一想像何等聪明。

  作为类型小说,武侠小说需要某种成规,比如人物多在江湖活动,武林多有比武打斗,如果无视这些成规,可能会导致读者流失。

但作为一种同样强调主体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武侠小说亦不应尽是萧规曹随,机械搬运。

比如吃了喝了某种东西,能使人一夜之间功力大长,甚至能超过数十年的修炼――第一个如此写者也许尚不失神思妙计,第二个再这样写则已是拾慧之举。

遗憾的是,金庸之后的武侠小说每多诸如此类的情节细节,又遗憾的是,《山庄遗梦》亦不能免此一俗。

此外,小说的收场亦颇为可议。

小毛毛虫将手中宝刀砸向姬云天放出的霓虹神剑,导致山崩地裂,泥石流将在场者吞没殆尽,此一英雄与坏蛋、善良与丑恶玉石俱焚的结局,依循这部作品自身的逻辑来思考,如此安排的合理性恐需大打折扣。

此一结局多少削弱了小说最初的立意。

作者还要接写续集,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