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636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新建xx至xx铁路客专工程隧道支护作业监理实施细则Word格式.docx

1)新中梁山左右线隧道

隧道全长4105/4100m,采用双线双洞分修,最小线间距为20m,最大线间距为66m,左线隧道进口里程为DK290+305,出口里DK294+410,右线隧道进口里程为YDK290+315,出口里程YDK294+415;

在右线隧道YDK293+710处设斜井1座长290m。

在左线隧道DK293+160处引出×

北联络线左线隧道与×

二线×

隧道相接,隧道长1430m;

在右线隧道YDK293+050处引出×

北联络线右线隧道与×

隧道相接,隧道长2313m;

在右线隧道YDK292+520处引出×

西联络线右线隧道与拟建×

线新×

隧道相接,隧道长1614m。

在×

北右联络线CBLYDK0+800处引出泄水洞长420m。

左、右线隧道分别上跨既有×

铁路隧道;

下穿×

高速公路大学城左、右线隧道;

下穿拟建×

线×

隧道以及×

二线新×

隧道。

该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预测左线隧道最大涌水量为30000m3/d,右线隧道最大涌水量为20000m3/d,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主要为岩溶、煤窑采空区等。

动态设计考虑新×

左线隧道帷幕注浆6段共405m,新×

右线隧道帷幕注浆6段415m。

2)新×

隧道

隧道全长3796.4m,进口里程DK297+290,出口里程DK301+055。

本隧为小×

、×

及×

三座既有单线隧道改扩建为双线隧道,其中DK297+410~DK299+115段1705m为新建双线。

隧道出口DK300+565~+055段上方建筑物密集,且部分段落隧道埋深极浅(最小埋深4m)。

隧道于DK297+510~+420附近下穿公路,公路路面距隧道拱顶约为8m;

于DK297+510~+740段下穿地铁车站(净距5.7m)并上跨地铁隧道(净距3.36m)。

既有隧道洞身上部左线左侧25m、右侧30m范围内多居民点分布,主要为多层砖房。

既有隧道设计均为单线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2)重难点工程

1)×

大安隧道为双线隧道,中心里程DK246+477,全长5054m,隧道最大埋深约120m。

该隧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有泥岩风化剥落、危岩落石、隧道顺层偏压、进出口路堑边坡顺层等不良地质,并有人工弃土、软土、松软土等特殊岩土。

洞身泥岩质软,岩层近于水平,节理发育。

下穿水库边缘。

据×

石油学院对地层中有害气体分布的测试结果,大安隧道为低瓦斯隧道,施工难度大,为施工安全高风险隧道。

2)×

隧道全长2080m,为既有大坪隧道改建,按时速100km/h客货共线双线隧道设计。

隧道进口里程DK302+180,出口里程DK304+260,既有隧道上方建筑物较多,洞身上部左线左侧5m、右侧5m范围内民居住房较多,最大埋深约134m,建筑离拱顶均在25m以上。

隧道于DK304+200~+240段下穿竹园小区F3住宅(18层)桩基,于DK304+234断面处离隧道开挖边界最近,建筑物桩基础与隧道右线线路中线水平净距为5.5m,与隧道开挖边缘净距1.25m。

1.4主要技术标准

该工程设计标准如下: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正线线间距:

5m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350km/h(预留提速条件)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进入枢纽可适当减小

限制坡度:

20‰(困难地段可适当加大)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牵引种类:

电力

闭塞方式:

自动闭塞

动车组类型: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CTC

行车指挥方式:

调度集中

轨道类型:

无砟轨道。

结构型式:

暂按CRTSⅢ型板式无碴轨道

1.5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标隧道表

序号

工程名称

中心里程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工点长度

(m)

风险

级别

1

山隧道

DK276+942.5

DK275+355

DK278+530

3175

2

DK284+917.5

DK283+185

DK286+650

3465

3

新×

山左、右线隧道

DK292+358/

YDK292+364.5

DK290+305

YDK290+315

DK294+410

YDK294+415

4105

极高

4

DK299+167

DK297+290

DK301+055

3796.4

5

DK246+477.

DK243+950

DK249+004

5054

6

DK303+220.

DK302+180

DK304+260

2080

二、编制依据

1、已批准的《新建×

标监理规划》

2、与本工程相关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4、《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6、铁道部《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定规定》(铁建设【2007】47号文)。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TB10401.1-2003)

8、已批准的新建×

铁路客专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查批准的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

9、本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施工合同》、《招标文件》

根据设计文件,工程结构难易程度、地质情况、地理与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可知本监理管段内隧道质量要求高、安全风险大,尤其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质量与安全提出了较高要求,设计单位对隧道开挖支护进行了详细设计,为做到科学有据地进行隧道安全质量的监理,特参照设计及各隧道规范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编制此《隧道支护作业监理细则》以指导监理工作的开展。

三、专业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3.1、工程特点

该管段内隧道工程具有如下重、难点与特点:

(1)隧道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泥岩风化剥落、危岩落石、隧道顺层偏压、岩溶、煤窑采空区、瓦斯、天然气、隧道进出口顺层、塌方等,施工技术复杂,安全风险大。

(2)新中梁山左右线隧道洞身多处与既有隧道立交,并多处分叉引出重庆枢纽联络线,施工风险极大。

(3)短隧道较多,以Ⅳ、Ⅴ级围岩为主,大部分隧道位于架梁通道上,施工工期紧张。

本段线路范围内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较发育,主要有断层、岩堆、岩溶、危岩、落石及崩塌、沙土液化、高地温与高地应力;

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膨胀(岩)土、红黏土。

煤层瓦斯及煤窑采空区、老窑积水、石灰岩采空区;

其它尚有滑坡、岩堆、顺层、危岩落石、可燃气体(天然气田)、人为坑洞(人防工事)、地震区、风化剥落、偏压、褶皱、断裂等。

3.2、隧道支护工法与参数

1、初期支护:

C25喷射砼、C30喷射砼、合成纤维、钢筋网φ6或φ8。

2、二次衬砌:

根据环境等级确定,一般情况下C30、C35混凝土或C35钢筋混凝土。

3、系统锚杆:

拱部采用Φ22组合中空锚杆或Φ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

4、钢筋:

HRB335钢筋和HPB235钢筋。

5、钢架:

格栅钢架或型钢钢架。

6、超前小导管:

单层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mm、壁厚3.5mm的钢花管,双层超前小导管采用Φ50mm、壁厚5mm的钢花管。

7、超前大管棚:

热轧无缝钢管,直径Φ89~Φ108,壁厚6~10mm。

8、注浆:

R42.5水泥浆、水泥砂浆或其他特种浆液。

9、洞门:

C30砼或C35钢砼;

挡翼墙C30砼。

四、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1监理工作范围

1.准备阶段监理工作范围

1)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和机械到位情况是否符合投标书和施工合同的规定,尤其是通风设备、装运输设备是否到位。

2)审核优化设计文件,主要审核横断面、沿线水文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是否合理。

3)审核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合理性。

4)复核贯通测量复测成果;

审查放样测量结果。

5)审查施工单位人员和设备是否到位并正常运转;

工地试验室是否经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

6)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

是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

是否有质量、安全检查制度;

专职质量、安全检查人员是否到位;

审查质量、安全检查人员资质是否合格;

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岗前安全培训和教育。

7)施工临时设施地点选择是否得当,是否有消防措施。

弃碴场的位置是否安全合理,并经地方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8)是否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措施,泥浆临时存放和永久堆放的场地是否落实。

9)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是否制订和适宜。

10)施工便道是否能保证运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

11)调查钢材、水泥、砂石料的来源、产地和规格;

见证取样并审查其试验报告。

12)审查施工单位各类配合比的试验情况,电通量、强度等相关执标是否满足“混凝土补充规定”要求。

2.施工阶段监理工作范围

1)施工过程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否与批准的施工方案一致,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超前地质预报等是否可行、可靠。

2)施工单位是否按规定的方法、频率和要求进行质量自检,并及时向监理提报各种质量检测资料。

3)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进度报表是否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符,保证施工进度的措施是否可行。

4)隧道工程计量中的数量是否准确。

5)重要部位旁站范围界定为:

围岩类别判定,初期支护;

锚杆抗拔试验;

特殊设计地段混凝土浇筑及拱部超挖回填;

防排水设施施工。

6)工序交接制度执行如何。

8)是否按规定的程序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报验制度。

9)安全防护人员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当,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10)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执行正确。

11)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否有效运作,质量、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

分项、分部工程施工中,技术交底是否有详细的、切实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措施是否到位;

监督检查安全、质量措施的执行和整改情况。

12)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能否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13)弃碴的处理是否妥当,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措施是否落实。

3.验收阶段监理工作范围

1)核实分项分部工程的完成数量。

2)复核技术资料:

隧道断面、底面高程,隐蔽工程检查、衬砌厚度、电缆槽及盖板铺设、附属工程实施。

3)复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数量及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资料,并现场检查。

4)参加单位工程验收以及竣工初验和复验。

5)参加编写本专业监理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

4.2监理工作重点、难点

1.隧道初期支护必须紧跟隧道开挖作业面及时施作,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相关作业,对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初期支护应及时封闭成环,保证施工安全。

2.隧道初期支护应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围岩特点、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

支护参数的选择,一般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

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段支护加强,应根据设计计算或工程类比法确定。

3.隧道支护施工前,应确定支护紧跟开挖的时间、距离及工序搭接要求;

确定喷射混凝土前基面标准和设置喷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选择基面出水点处理措施;

确定锚杆、钢架、钢筋网的加工、运输、安装方案;

确定改善作业环境的措施及人员防护方案;

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方,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并选定配合比;

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施工组织和各项资源配置,并同时进行试运行确认其有效性。

4.锚喷支护施工中,应做好下列工作:

(1)锚喷支护施工记录;

(2)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外观尺寸等项检查和试验报告。

5)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

C。

6)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装置,喷射混凝土时粉尘含量不得大于2mg/m3。

7)隧道支护施工后,应清理场地和设备料具,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

并对喷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分析检测不满足要求的项目及产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五、监理工作流程

1、隧道专业工程监理工作流程

2.锚杆施工流程图

3.钢架施工工序流程

4.喷射混凝土施工流程图

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目标及手段

6.1、监理工作目标:

实现本工程建设总目标及确保本隧道基础设施满足350km/h速度目标,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发挥投资效益,促使本项目施工监理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6.2、拟采取以下监控手段:

6.2.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

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审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控制分包单位的质量;

⑵审批施工单位的开工申请书,检查、核实与控制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⑶审批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障;

⑷审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确保工程质量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⑸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反映工序产品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⑹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检验记录及试验报告)、工序交接检查(自检)、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以确保和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

⑺审批有关工程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确保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质量;

⑻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的技术鉴定书,审批其应用申请报告,确保新技术应用的质量;

⑼审批有关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确保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处理的质量。

6.2.2、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书。

指令文件一般均以监理工程师通知的方式下达,例开工指令、工程暂停指令及工程恢复施工指令等。

一般管理文书指监理工程师函、备忘录、会议纪要、发布有关信息、通报等。

6.2.3、现场监督和检查

6.2.3.1、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

⑴开工前的检查。

主要检查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正常施工及工程施工质量;

⑵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

主要是监督、检查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及工艺或操作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等是否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否符合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若发现有问题及时纠偏和加以控制;

⑶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和工程部位,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

6.2.3.2、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

⑴旁站与巡视;

⑵平行检验。

6.2.4、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规定双方必须遵守的质量监控工作程序,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此外,还应具体规定交接复验工作程序,设备、半成品、构配件材料进场检验工作程序,隐蔽工程验收、工序交接验收工作程序,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工作程序等。

6.2.5、利用支付手段。

如果承包单位的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标准,监理工程师有权采取拒绝签署支付证书的手段,停止对承包单位支付部分或全部工程款。

6.3、监控工作要点:

6.1支护监理要点:

1、审批支护施工方案,以及辅助坑道与正洞相连及其附近地段的支护加强措施与安全措施。

2、复核施工放样测量资料。

3、检查注浆材料、管棚、钢架、钢筋网、锚杆、锚固剂、喷射混凝土等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对实物观察检查。

对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骨料、速凝剂、水等必须有监理见证取样,由资质符合要求的试验室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并确定施工配合比后方可使用。

4、隧道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相关作业,对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支护应及时封闭。

5、喷射混凝土严禁选用具有潜在碱活性的骨料。

6、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拌制喷射混凝土时,原材料称量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验,保证计量准确。

7、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和待喷面的松动岩块及拱脚、墙脚处的岩屑等杂物,并应设置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

8、检查喷射机具和风水电管线并进行试运转,保证设备和作业区内的照明、通风条件处于良好状态。

9、认真检查现场计量设备,确认施工配合比数据准确。

10、若受喷面有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应按《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中第5.4.7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11、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的最大厚度;

拱部不得超过10㎝,边墙不得超过15㎝。

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间隔不得小于3h。

12、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钢架喷射混凝土结构时,应保证钢筋网和钢架与围岩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回填密实。

13、湿喷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8~13㎝,混凝土拌和料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min;

⑵湿喷混凝土应采用液体速凝剂,其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5%,喷射时应注意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

⑶喷射作业时,喷头距受喷面的距离宜为1.5~2.0m。

⑷喷射作业宜采用机械手连续施工,当人工掌握喷头时宜两人合力操作或采用简易支架;

⑸洞内喷射作业的气温宜在15℃以上,并不得低于5℃。

冬季施工时应对液体速凝剂的储运和其拌和物采取防冻措施。

⑹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交错画圈进行;

⑺一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拱部不应大于8㎝,墙部不应大于10㎝,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是否达到设计厚度,由监理人员检查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或凿孔测量厚度。

14、在有水地段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对渗漏水应进行处理,当渗漏水范围大时,可设树枝状排水导管后再进行喷射;

当渗漏水严重时,可设计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

⑵喷射时,应先从远离渗漏出水处开始,逐渐向渗漏处逼进,将散水集中,安设导管,使水引出,再向导管逼近喷射;

⑶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先喷干混合料,待其与渗水融合后,再逐渐加水喷射;

15、在砂层地段进行喷射作业时,应首先紧贴砂层表面铺挂钢筋网,并用钢筋沿环向压紧后再喷射。

喷射时,应首先喷一层加大速凝掺量的水泥砂浆,并适当减小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待水泥砂浆形成薄壳后,方可正式喷射。

16、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装置,粉尘浓度不大于2mg/m3。

17、混合料应随拌随喷。

不掺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h,掺有速凝剂的干混合料,存放时间不应大于20min。

18、严禁落地喷射料重新用于喷射混凝土。

19、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和保护,在喷射结束4小时内不得进行下一次爆破作业。

6.2喷射混凝土

(一)主控项目

1、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胶骨比宜为1:

4~1:

5;

⑵水胶比宜为0.40~0.50;

⑶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⑷钢(合成)纤维的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砂率宜为45%~6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喷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中,如水泥、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发生变化,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2、喷射混凝土的早期(1d)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喷射循环检查一次。

施工单位采用贯入法或拔出法检测,监理单位见证检测。

3、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喷射强度的试件,应采用大板切割法制取,当不具备切割条件时也可采用边长150㎜的立方体无底试模,在其内喷射混凝土制作试件,试件成型的喷射方向应与边墙相同,喷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

当对强度有怀疑时,可在混凝土喷射地点采用钻芯取样法随机抽取制作试件做抗压强度试验。

施工单位每一作业循环检验一次,每个循环至少在拱部和边墙各留置一组检验试件。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20%见证取样检测或施工单位检查次数的10%平行检验。

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4、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⑵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

⑶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

⑷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100㎜。

全断面开挖时,施工单位每一作业循环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应从拱顶起,每间隔2m布设一个检查点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分部开挖时,施工单位每3~5m检验一次;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查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凿孔或无损检测测量厚度,用自动断面仪或摄影仪等仪器测量断面轮廓检查表面平整度。

6.3锚杆

(一)锚杆施工的具体要求

1、制作锚杆的钢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过试验检测合格。

2、锚杆制作安装作业时要按如下步骤进行检查:

1)锚杆的长度、规格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锚杆孔在钻孔前应按设计要求的环向、纵向间距,按梅花型布置定出孔位,孔距允许误差为±

150mm。

3)钻孔方向应与隧道轮廓面垂直;

孔径、孔深应与锚杆的直径、长度相匹配。

4)锚杆的安装作业应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锚杆的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并必须加垫板,垫板应与岩面紧贴。

3、安装普通砂浆锚杆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砂浆配合比(质量比),水泥:

砂:

水宜为1:

(1~1.5):

(0.45~0.6);

⑵灌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处,并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灌浆压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