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458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探索历史的奥秘.doc

高考历史之探索历史的奥秘

考点归纳:

本模块共有7个学习专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本学习专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二是在史学研究中史料的重要作用;三是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1、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

学习本课题,应着重理解以下3点:

第一,什么是历史?

关于什么是历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见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这个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便是历史。

历史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但是,做进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历史还有两层意义:

一是历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理解,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从狭义上理解,历史单指人类社会的“历史”。

二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形态。

这是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现实形态相对而言的。

第二,历史的特点。

历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有三:

首先,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

只有有了人才有人类社会,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才有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

其次,历史具有“一度性”。

人类社会历史现象不同于自然界其他方面的现象,任何人类社会历史现象都是一过即逝,无论使用何种方法也不能使之重现。

再次,历史具有综合性。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构成的,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战争、宗教等等。

第三,历史学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有了历史就有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具体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历史学既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身,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

还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交流与讨论。

2、史料的重要作用

学习本课题,应注意认识以下3点:

第一,什么是史料?

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第二,史料的基本内容。

史料的内容有很多,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史迹遗存。

这类史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尚存的各种实物。

具体包括:

地上和地下的遗址和遗迹;传世和出土的文物。

历史文献。

这类史料是指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

具体包括:

历代史书、档案、铭刻、调查资料等。

口传材料。

这类史料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民歌民谣等。

第三,史料的基本作用。

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史料是历史学家复原和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

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充分发掘史料并翔实地占有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第四,史料的局限性。

在史学研究中,史料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亦有局限,首先,与实际历史相比,史料的数量有极大的局限。

无论是史迹遗存还是文献资料都是如此。

其次,史料的质量也有局限。

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

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具体尝试史料的收集和运用。

体会和认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认识历史的“桥梁”。

由于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并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史学方法也就不能单一化,而应该丰富多样。

史学家在具体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时,亦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及进行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搜集史料的方法。

搜集史料的方法一般包括:

利用目录的方法、利用版本的方法和史书辨伪的方法。

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往往需要阅读大量的古代史籍,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利用目录可以全面掌握史籍的情况。

古代的书籍,一般有许多不同版本,不同版本的书,质量好坏的差异很大。

利用版本可以找到较好的书本。

古代史书的撰写情况复杂,导致大量伪书的出现,在搜集史料时,需要运用辨伪的方法辨别伪书。

第二,整理史料的方法。

整理史料的方法一般包括:

史书校勘的方法、史事考证的方法等。

古代史籍中的文字错误繁多,在很大程度上上影响了使用,因此,需要通过校勘的方法,校正其文字谬误。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古代史书中记载的史事,也往往错误百出。

因此,欲对某一史事做出论断,必先运用考证的方法,弄清楚史事的真相及来龙去脉。

第三,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搜集和整理获得了史料,并不是历史研究工作的终结,它标志这一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史学家将通过对所掌握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认识。

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阶级分析方法、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和历史计量分析方法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用典型史学研究的案例,帮助学生体会在史学研究中,各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及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和体验运用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其历史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人类起源之迷[相关资料]

这一学习专题,主要有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研究所取得的基本成果;二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1、人类起源的基本研究成果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们就不断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以求揭开其奥秘。

进入20世纪以后,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基本上把握住了由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基本脉络。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主要成果:

确定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说明人类与类人猿的分化;认定人类的直系祖先。

通过对现存资料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与猿同类。

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一些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考古发现了许多古猿化石,从时间上看,这些化石的分布在距今约3000——500万年之间。

通过研究基本可以认定,这些古猿是早期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埃及古猿和埃及猿。

埃及古猿生活在埃及尼罗河下游至撒哈拉沙漠边缘之间的茂密森林中,距今约3000万年。

根据对发掘出的头骨、肢骨的测算,埃及古猿身高约30——50厘米,脑量约30毫升。

埃及猿晚于埃及古猿约400万年,最早发现于埃及的法尤姆地区。

埃及猿的身高约50厘米,脑量50毫升。

通过研究发现,埃及猿与埃及古猿相比,不仅身高、脑量有所增长,而且已经能够立起身来,像现代猴类一样行走。

人类与类人猿开始进入分化的过程,大约在距今2500——500万年以前。

人类脱离猿类经过了森林古猿阶段。

森林古猿首先发现于法国境内,后来在欧洲的其他地区及非洲、亚洲都有发现。

森林古猿的主要种类,与埃及古猿和埃及猿相比较,有明显地进步。

他们身高约1米,脑量可达100毫升,并且可以踉跄着直立行走。

到了距今约1300——800万年以前,人类在脱离猿类过程中,进入了腊马古猿时期。

腊马古猿首次发现于印度北部的腊马山区,其分布较广。

腊马古猿的身高超过1米,脑量约300毫升。

其体质上的特征与人类的体质特征相似。

腊马古猿已经能够用石块作为工具从事劳动。

在腊马古猿的文化遗存中还没有发现人工制作的生产工具,因而,腊马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的直系祖先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的遗骨首先发现于南非,距今约300万年,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之一。

南方古猿分为两支,其中属于纤细种的南猿,脑量约为600毫升,其颅腔内膜的回纹复杂,牙齿构造和排列方式与人类相同;身高约1·22米,体重45——54千克。

考古发掘证明,南方古猿已经能够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

通过这个问题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和认识由猿进化到人的基本脉络。

2、人类起源中的未解之迷

在人类起源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在由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环。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缺环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探究和思考。

关于人类起源中的未解之谜,主要有:

猿是从哪里来的?

人类具体的进化过程是怎样?

人类的起源地在哪里?

当古人类学家基本上解决了由猿到人的发展序列框架后,猿是从哪里来的?

成为了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按照正常的逻辑,高级灵长动物都是由低级动物演化而来,低级动物又是由细胞分裂而来的。

迄今发现的埃及古猿身体特征,已经属于高级灵长类动物。

那么,埃及古猿又是由哪种动物演化来的呢?

目前主要有:

埃及古猿是由更小的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演变而来的;埃及古猿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埃及古猿是由海洋鱼类演化而来的等几种观点。

在人类起源的研究中,关于人类具体进化过程的某些环节仍然有待探索。

其中,在森林古猿是人类的祖先、南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两个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有学者坚持认为森林古猿是人类的祖先,有的学者则认为人类与森林古猿只是近亲关系,并非同源,人类另有起源。

并直接向人类进化;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南猿是人类的直接祖先,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学者依据考古发现,提出了人类是经由腊马古猿向人类演进的,而不是经过南方猿人。

人类的起源地在哪里?

是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又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都发现有腊马古猿时期的遗迹。

人类的起源地究竟是在非洲?

还是在亚洲?

或是在其他地区?

还有待于在考古发现新材料的基础上,作深入的探究。

这个专题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三)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迷   [相关资料]

这一学习专题,主要有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经过和发掘成果;二是三星堆文化研究中的难解之谜。

1、三星堆考古经过和发掘成果

三星堆遗址发掘是新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系统学习该遗址的发现过程和发掘成果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蜀文明的概况和新中国的考古成就。

首先,应使学生大致知道遗址考古发掘经过的基本情况。

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位于四川西平原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周围陆续有玉器出土。

80年代中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处,发现了一处窖藏,里面存有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从此,三星堆文化以及它所代表的古蜀文明终于向世人展露出了它的朦胧面目。

通过陆续的考古发掘,三星堆遗址的概貌已基本确定。

三星堆遗址群,占地约12平方千米,其中心地带呈梯形状,东西长约3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

三星堆文化延续了2000年,其鼎盛时期相当于商王朝时期。

其次,应使学生掌握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三星堆遗址中发现古城一座。

三星堆古城的东、西、南三面,都筑有城墙。

其东垣长1100米,宽20米;西垣长600米,宽46米以上;南垣长1100米,宽40多米。

城垣的许多地方留有缺口,应是城门所在。

古城内已经发掘出了许多房屋遗址和作坊遗址、陶窑遗址和窖藏遗址。

三星堆遗址出土遗物最多的是一号祭祀坑、二号祭祀坑、月亮湾玉石器坑。

出土的器物包括大量玉器、青铜礼器、人形造像、人面塑像、金器和少量陶器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造像、青铜面具和玉石造像,这些造像和面具的造型奇特,特别是其中的凸目面具,眼睛呈柱状外突,这在世界各地均未有发现。

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金杖。

金杖全长142厘米,以木为骨,外用纯金皮裹制,金杖上,刻有带冠人像和鱼鸟图案。

对这件金杖的用处,有人认为是巫师的法杖;有人认为是国王的权杖。

通过学习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经过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蜀文明的特点和辉煌成就,具体认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2、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中的未解之迷

由于出土文物的奇特和缺乏文字材料的印证,在三星堆文化遗址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谜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其中的主要未解之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星堆遗址研究中的谜团主要有:

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