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446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Word下载.docx

A、联系和发展的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科学的抽象的方法D、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

A、以经济科学作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B、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

C、以具有极其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

D、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E、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有()。

A、阶级性B、规律性C、社会性D、实践性E、操作性

3.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

A、人的主观能动性B、对规律的认知程度C、社会经济条件

D、阶级背景E、规律与人们利益的一致性

4.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有()。

A、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B、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的规律

C、人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的规律D、人口分布与迁移的基本规律

E、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变动的规律

5.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A、联系和发展的方法B、科学的抽象方法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D、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E、唯物辩证法

三、名词解释团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2、人力资源3、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四、简答题

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有何特点?

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简述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

4.怎样认识和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

P3

5.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有哪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2章人口的基本理论》

本章是重点章,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

(1)人口的真正含义。

(2)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4)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5)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7)什么是“两种生产”理论。

(8)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9)“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1.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主观能动性D、生产力第一要素

2.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是()。

A、生物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环境D、人的群体生活

3.人口的本质是()

A、一种生物现象B、一种社会现象C、一种自然现象D、一种社会生产方式

4.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是()。

A、自然形成的群体关系B、人类影响力的群体关系

C、交配关系D、纯粹生物性的关系

5.古猿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产生人类的标志()。

A、产生语言交流B、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C、群体生活D、建立生产关系

6.人类增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

A、生物学L繁殖下一代的规律B、人类的婚姻家庭制度

C、人类所生活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

D、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

A、基础B、原因C、条件D、因素

8.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是自然界的()。

A、第一资源B、主体C、支配者D、被支配者

9.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劳动者

10.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

A、一定的物质条件B、一定的生产方式C、一定数量的人口D、一定的自然环境

1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

A、基本要素B、物质主体C、基本动力D、物质前提

12.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

A、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B、有时起着决定性作用

C、始终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D、有时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

13.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最核心的内容是()。

A、“自然法则”B、两个级数的论断

C、减少人口的“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D、人口波动规律理论

1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

A、主导性作用B、决定性作用C、间歇性作用D、连续性作用

15.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是()。

A、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一B、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统一

C、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6.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

A、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B、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的统一

C、生产者与生育者的统一D、生产者、消费者与生育者的统一

17.“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是()。

A、人类自身生产影响物质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必须与人类自身生产相适应

C、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

D、物质资料生产必然促进人类自身生产

18.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种生产”互相适应是通过()

A、指令计划而实现B、计划调整而实现

C、提倡晚婚晚育而实现D、限制人口增长而实现

1.人口是()。

A、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B、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

C、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D、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E、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下列属于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是()。

A、性别结构B、社会组织C、社会文化D、与他人建立关系E、与自然发生关系

3.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自然界提供食物、住所等生存条件已B、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

C、都是群体生活,都存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D、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

E、都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

4.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在于()。

A、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地改造自然

B、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

C、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D、决定因素主要是人类所生活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

E、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5.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A、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B、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C、杜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消费者D、决定着物质资料的生产

6.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C、最终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有时促进社会的发展E、有时延缓社会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础L建立起来的

B、揭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本质

C、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D、马克思主义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观点

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8.“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A、相互依存B、相互渗透C、相互对立D、相互制约E、相互影响

9.“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

A、人口增长的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的数量之间的比例

B、社会劳动者人数增长与社会生产资料数量增长之间的比例

C、社会总人口的增长与社会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比例

D、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

E、人口质量的提高速度与人口投资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

1、人口

1.如何理解人口的真实内涵?

2.如何理解人口的双重属性?

3.人口的社会属性有哪些表现?

4.简述人口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5.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6.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7.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基本评价?

8.“两种生产”之间有哪些比例关系?

五、论述题

1.分析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2.分析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3章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

本章应掌握的知识点有:

(1)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2)世界人口的构成。

()近两千年中国人口的增长。

(4)现阶段中国人口状况和问题。

(5)人口结构的含义。

(6)中国的人口结构及问题。

(7)人口城镇化的含义。

(8)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分工不断完善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9)人口城镇化呈现出两种主要的发展趋势。

(l)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

1.人口范畴是一个()。

A、阶级性范畴B、已历史性范畴C、社会性范畴D、经济性范畴

2.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

A、2000万人B、2500万人C、3000万人D、3500万人

3.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为()。

A、1998年10月12日B、1999年10月12日

C、2000年10月12日D、2001年10月12日

4.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是,发达国家()。

A、老年组人口比重较高B、老年组人口比重较低

C、青壮年组人口比重较高D、少年组人口比重较高

5.少年人口比重在40%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5%以下、老少比重在()。

A、5%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B、10%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C、15%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D、20%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

6.少年人口比重在30%~40%,老年人口比重在5%~10%,老少比重在()。

A、5%~10%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B、10%~15%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C、15%~25%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D、15%~30%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

7.少年人口比重在30%以下,老年人口山重在10%以k,老少比重在()。

A、1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B、2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C、25%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D、3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

8.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一般而言,在低年组中通常是()。

A、男女相等B、男女基本平衡C、男多于女D、女多于男

9.目前世界上约有()。

A、1000多个不同的民族B、2000多个不同的民族

C、3000多个不同的民族D、4000多个不同的民族

10.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全世界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近()。

A、60%B、70%C80%D90%

1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居住有文物可查的历史有()。

A、3000年之久B、4000年之久C、5000年之久D、600fi年之久

12.中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已达到相当规模,据史书记载,在公元2年就有近6000万人口的规模,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A、l/4B、l/5C、1/6D、1/7

13.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人口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总是()。

A、不断增加B、低增长C、时快时慢D、时增时减

14.旧中国溺女婴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B、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C、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

D、“重男轻女”的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15.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大陆人口为()。

A、11.34亿人B、12.5亿人C、12.6亿人D、12.9亿人

16.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称为人口的()。

A、百分比B、性别结构C、性比例D、性别比

17.人口的社会结构是根据人口的()。

A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巴地域特征来划分的

C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D社会经济制度特征来划分的

18.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关键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D、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1.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条件是()。

A、共同语言B、共同地域C、共同经济生活D、共同心理素质E、共同利益

2.旧中国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

A、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经济原因B、旧伦理观念的影响

C、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D、教育事业的落后

E、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

3.旧中国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有()。

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B、贫穷困苦和繁重的劳动折磨

C、灾荒和疾病D、溺女婴风气盛行E、文化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4.旧中国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是()。

A、城市失业现象极其严重B、亿万农民贫困破产

C、人口再生产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D、造成大量婴儿过早死亡

E、少数民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乃至减少的状态

5.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是()。

A、人口基数巨大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B、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C、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D、人口性别比偏高,男性多于女性

E、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6.一般说来,人口结构按照其结构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分为的大类是()。

A、自然结构B、地域结构C、职业结构D、社会结构E、劳动力资源结构

7.下列属于人口的非经济社会结构的是()。

A、产业结构B、文化程度结构C、阶级结构D、职业结构E、民族结构

8.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必须具备的前提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D、农业要能够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剩余粮食

C、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D、社会劳动分工不断完善和生产力发展

E、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农业存在剩余劳动力

9.从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人口城镇化模式可划分为()。

A、内力自生模式B、同心圆辐射模式C、扇形扩展模式

D、多核心板块对接模式E、带状联结模式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包括()。

A、内力自生型B、中心辐射型C、资源基地生长型

D、政经中心扩展型E、平衡经济开发型

1、人口自然增长2、人口结构3、人口自然结构4、人口地域结构5、人口社会结构6、人口产业结构7、人口文化结构8、人口城镇化

1.旧中国人口高出生率的原因是什么?

2.旧中国人口高死亡率的原因是什么?

3.旧中国存在哪些严重的人口问题?

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有哪些主要特点?

5.人口城镇化过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6.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二?

1.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2.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3.分析人口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取决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

《第4章人口的自然变动》

本章是较为重要的,应掌握的知识点有:

(1)人口的自然变动。

(2)出生人口数量与出生率水平。

(3)人口出生的强度和惯性。

(4)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因素。

(5)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6)人口死亡的原因。

(7)影响死亡率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8)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

(9)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人口规律的客观性。

(1)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1)资本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

(1)社会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

1.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是()。

A、人口自然变动B、人口的出生C、人口的死亡D、人口的规模

2.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就称为()。

A、人口生育率B、人口出生率C、人口增长率D、总和生育率

3.国际上通用的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为()。

A、16~49岁B、15~49岁C、16~50岁D、15~50岁

4.如果总人口增长速度快于死亡人口增长速度,即使死亡人口数量增加了,人口死亡率也有可能()。

A、上升B、不升不降C、下降D、有升有降

5.能反映社会经济是否发达、医疗卫生和文化水平高低、生活质量好差的具有标志性的死亡率是()。

A、性别死亡率B、年龄死亡率C、职业死亡率D、婴儿死亡率

6.造成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争B、自然灾害C、各种意外事故D、各种疾病

7.母亲文化水平与婴儿死亡率成()。

A、正相关关系B、正比例关系C、负相关关系D、反比例关系

8.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人口出生与死亡两个相反的运动过程的()。

A、综合模式B、综合表现C、增长类型D、发展趋势

9人口的低出生、低死亡,必然是()。

A、高自然增长D、低自然增长C、零自然增长D、负自然增长

10.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直接要素是()。

A、政策因素B、婚姻因素C、文化教育因素D、出生与死亡

11.新中国成立起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属于()。

A、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型

B、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型

C、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型的后期

D、正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型转变

12.人口规律在本质上属于()。

A、普遍规律B、特殊规律C、自然规律D、社会规律

13.二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是()。

A、人口发展无政府状态规律B、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C、人口生产及其类型转变规律D、人口三次产业结构转变规律

14.社会主义人口发展的特有规律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B、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

1.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制约和影响人口的自然变动的社会因素有()。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文化因素D、人口规模E.意识形态

2.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

A、育龄妇女数量的多少B、已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高低

C、育龄妇女数量多而生育水平低D、育龄妇女数量少而生育水平高

E、人口总量的规模

3.下列属于特殊死亡率的是()。

A、总死亡率B、性别死亡率C、年龄死亡率D、llllVk死亡率E.民族死广率

4.较高的婴儿死亡率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主要有()。

A、人口自然增长比较缓慢B、已伴随着高婴儿出生率

C、人口再生产不协调D、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E、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5.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自然生态因素B、经济因素C、医疗卫生条件D、婚姻关系E、文化教育水平

6.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间接因素主要有()。

A、出生、死亡与婚姻B、国家对生育的政策是鼓励还是限制

C、婚姻的年龄和稳定程度D、文化教育程度E、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7.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是()。

A、两者是互为联系、二相依存的B、已对立统一关系

C、有了特殊规律,才有一般规律D、一般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

E、特殊规律是以一般规律的存在为条件的

8.相对过剩人口是()。

A、资本主义人*发展的特有规律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E、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

三、名词解释题

1、人口自然变动2、人口出生率3、生育率4、总和生育率5、人口死亡率6、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人口规律

1.为什么说育龄妇女的数量及其生育水平是人口出生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2.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对人口自然增长有哪些影响?

3.人口自然增长有哪些类型?

4.妇女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促使生育率下降有哪些作用?

5.如何从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理解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人口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影响下的人口有条件的发展?

1.分析影响人口死亡率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3.为什么说城市人口的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是经济发展水平所致?

4.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第5章人口与经济发展及教育》

本章是重点章,主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

(2)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客观影响。

(3)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的内涵。

(5)人口质量的测量指标。

(6)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关系。

(7)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8)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现状与方向。

同步综合练习

1.下列观点不符合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辩证关系的是()。

A、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B、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C、人口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D、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决定人口存在和增殖的基础是()。

A、自然规律B、社会规律C、社会经济条件D、客观环境

3.下面观点不符合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作用的是()。

A、人口变动既能促进也能延缓社会经济的发展

B、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C、人口是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D、人口是生产者、消费者、生育者的对立

4.在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中,最为关键N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B、社会经济制度

C、人口政策的制定与执行D、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5.从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同经济的发达程度的关系是()。

A、等比例关系B、正比关系C、反比关系D、正方向变化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