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4181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1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中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把湿的衣服晒干

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把石蜡加热熔化

把棉线织成布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湿衣服晒干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食醋除水垢是醋酸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碳酸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把棉线织成布,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2分)(2015•广州)铝合金、氧化铝、硫酸铝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混合物、氧化物、盐

单质、混合物、盐

盐、氧化物、纯净物

混合物、盐、化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金属离子(以及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成为盐,所以硫酸铝属于盐.

A、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氧化铝属于氧化物,硫酸铝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B、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氧化铝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铝合金是金属铝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成分高温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铝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2015•广州)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容易得到电子

属于非金属原子

核电荷数为11

最外层电子数为11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圆圈内的数字是11,表示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2分)(2015•广州)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加工的产物..

化学与能源.

根据煤的成分以及燃烧产物解释.

A、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正确;

C、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

该题难度不大,主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以及燃烧产物,记住化学反应中,燃烧均为放热反应.

6.(2分)(2015•广州)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乙醇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C2H5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2:

6:

1

乙醇不能溶于水

C2H5OH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A.根据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乙醇的溶解性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故错误;

B.C2H5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

2):

(1×

6):

16≠2:

1,故错误;

C.乙醇能与水互溶,日常生活中的酒其实是酒精的水溶液,故错误;

D.C2H5OH中C的质量分数为:

,故正确.

故选D.

解答此题要注意看题目求的是质量比还是原子的个数比.求元素的质量分数时注意分子要用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7.(2分)(2015•广州)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  )

CH4+2O2

CO2+2H2O

3Fe+2CO2

Fe3O4

NaOH+HCl═NaCl+H2O

H2CO3═CO2↑+H2O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CH4+2O2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3Fe+2CO2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H2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5•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H=2的溶液显酸性

pH=7的溶液显中性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当溶液pH<7时,以为数值越小,酸性越小.不能真正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实是跟浓度密切的,浓度越低,酸碱性越小,pH越接近7.

常温下,pH=7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时,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

C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2分)(2015•广州)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⑤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A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10.(2分)(2015•广州)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碳的化学性质;

常见气体的用途;

常用盐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A、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A、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为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生石灰(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分)(2015•广州)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

B、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

C、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温度;

D、熄灭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

A、量筒只能作为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最为反应容器或配制的容器,A错误.

B、烧杯、烧瓶等玻璃仪器由于底部面积比较大,在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B正确.

C、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温度,如果用于搅拌可能会打破温度计,故而C错.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熄灭后要提一提灯帽.若用嘴吹,由于往灯壶内吹入了空气,灯壶内的酒精蒸汽和空气在灯壶内迅速燃烧,形成很大气流往外猛冲,可能造成危险,故而D错.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

考查烧杯、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12.(2分)(2015•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NH2)2属于复合化肥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化学与生活.

A、化肥的主要包括钾肥、氮肥、磷肥三种,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B、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判断.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A错.

B、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B错.

C、淀粉等糖类在人体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人体是直接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通过葡萄糖氧化给人体提供能量.故而糖类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C正确.

D、化肥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过多施用容易造成土壤硬化,养分结构失调.D错.

易错点:

对复合肥的定义理解不清,容易理解成含有多种元素的化肥即为复合肥,没注意到复合肥的定义中强调的是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

13.(2分)(2015•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科学探究.

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

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

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

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

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

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

温度达到着火点;

D

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4.(2分)(2015•广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中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

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A、根据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解答;

B、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解答;

C、根据淡水资源缺乏解答;

D、根据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解答.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因此选项不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因此选项正确;

C、淡水资源缺乏,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不利于节约水资源,因此选项不正确;

D、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因此选项不正确;

答案:

B

本题考查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5.(2分)(2015•广州)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尼龙背包

塑料瓶

陶瓷花盆

手机塑料外壳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A、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陶瓷花盆是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手机塑料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2分)(2015•广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如图信息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

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因此钢铁的使用要注意防锈

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

2Fe+3CO2

生铁和钢;

铁的冶炼;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铁合金种类:

生铁与钢判断.

C、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D、考查高炉炼铁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A、从题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我们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在图片左上角的是铁原子的原子序数26,它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中间汉字是元素名称,下边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5.85.故A错;

B、生铁和钢都是由铁与其他单质熔合而成的,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故B正确;

C、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所以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所以钢铁的使用要注意防止生锈.故C正确;

D、用CO高温下还原赤铁矿:

该变化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故D正确.

对元素周期表中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容易混淆.

17.(2分)(2015•广州)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Zn粉中含少量的ZnO: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Cu(NO3)2溶液中含少量AgNO3:

加入足量Cu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

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

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酸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Zn和ZnO均能与稀H2SO4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屑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Na2SO4溶液、H2SO4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CaCO3均能与稀HCl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2分)(2015•广州)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稀释浓硫酸时,先把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沿器壁缓慢注入水,边加边搅拌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器皿-酒精灯;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A、根据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制取氧气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C、根据浓硫酸哦稀释方法考虑;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A、实验室制备气体时的注意事项:

制备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

B、制备氧气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故B错;

C、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先在烧杯中加水,再把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释

时放出大量热,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会使水沸腾,发生危险.故C错.

D、加热试管时的注意事项,先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固定加热,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D正确.

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是对制备气体的实验顺序混淆.忘记硫酸稀释原则.

19.(2分)(2015•广州)从2H2+O2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A和C是质量守恒的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