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881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一是基本知识,二是知识结构

B、一是灵活性,二是知识结构

C、一是最基本知识,二是其他知识与最基本知识的联系。

D、一是最基本知识,二是知识结构

6、1997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改稿)》采用了以下哪三级水平?

(B)

A、知道、学会、掌握B、了解、理解、掌握

C、学会、理解、掌握D、了解、学会、掌握

7、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工作过程评价内容的是。

(D)

A、工作态度B、工作数量

C、工作质量D、工作方法

8、“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是谁定义的?

(B)

A、泰勒B、克龙巴赫C、斯克里文D、李斯特

9、根据上课的方式分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类型可以分为哪3种不同类型?

A、理论课、上机课、练习课B、理论课、上机课、实践课

C、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D、新授课、复习课、上机课

10、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

A、提高操作能力B、提高交流能力

C、提升信息素养D、提升个人品位

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20分)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着眼点是信息系统技术。

(√)

2、讲解法是传统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3、信息经过多次应用会逐渐丢失。

(×

4、所谓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

5、为进行教学活动,所编写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相应的文档资料称为课件(Courseware)。

(√)

6、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上机操作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和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7、在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基础和根本的。

8、独立学习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地利用各种在线资源进行学习。

9、现代教育观的精髓与核心,是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

10、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开设信息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课。

11、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

12、教学设计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13、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中,合作学习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14、教学设计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15、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牢记知识的过程。

(√)

17、旧的教学模式认为,学生的思想是一张白纸,是一个空的容器,有待教师的书写或灌输(×

18、课堂教学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9、计算机课主要是以课堂上的教学为主,机房操作实验为辅。

20、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并为教育服务的活动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答案: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探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实践经验,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显而易见。

(2)耦合性:

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在行动上直辖市一致的效果。

(3)多样性: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发展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教学实效,历来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有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简述光学投影在信息技术教学上的运用

光学投影主要有幻灯机和幻灯片、投影仪和投影片、电影机和电影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把占用时间较多的绘制流程图,板书程序工作,事先制作成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片、电影片,上课时直接在相应机器上放映,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通过它的色彩和真实感吸引学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认真观察,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影响。

4、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培养教育对象利用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等信息工具,收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

对信息的认识、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获取方法、有用信息的过滤方法、信息的处理方法、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5、支架式教学的环节是什么?

(1)进入问题情境

(2)搭建支架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注意小组中角色扮演) 

(5)学习效果评价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应用→提高”结构。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特别是面向基本应用的教学占据主导地位以后,教材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类教材一般都按“基础→应用→提高”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这里所说的“基础”,指的是与开机、关机、图标、菜单、窗口、鼠标、键盘、文件系统等方面有关的一些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以及访问因特网、简单的图像处理等;

“应用”指的是文字处理、表格处理、防治计算机病毒、声音与影像处理、网页与多媒体制作以及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方法;

“提高”指的是有关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下图是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的结构框图,用它可以作为这种教材结构的代表 

“基础→应用→提高”结构,已经成为面向基本应用的中小学计算机选修教材的典型结构,在其他版本的新编信息技术教材中,大部分也都采用这种结构。

这种结构,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一般说来,完成了“基础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上网,就可以用计算机完成一些简单、实用的处理任务;

完成了“应用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学会常用信息处理领域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法;

完成了“提高篇”的教学,学生就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初步知识、思想、方法等内容。

使用这类教材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附送:

2019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试题及答案5)

1、CAI的特点主要具有什么特点?

A、程序性和交互性B、交互性和个别化

C、交互性和生动性D交互性和程序性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称为( 

A、ENIAC 

B、NAEIC 

C、EDVAC 

D、INEAC 

3、教学设计产生于(D)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4、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所谓“三备”是指( 

C)。

A、备学生,备教材,备课时 

B、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

C、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D、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

5、有效学习的最基本前提是(A)。

A、主动学习 

B、及时反馈与矫正 

C、有明确目标 

D、整体学习 

6、下列专用于浏览网页的应用软件是( 

A、Word 

B、Outlook 

express 

C、Frontpage 

D、Internet 

Explorer

7、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C)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8、信息技术教学检测有哪几种方法?

(A)

A、口试、笔试和实践性考试B、口试、笔试

C、笔试、上级考试D、开卷、闭卷

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形成具有哪三个特点?

A、开始进步快,中间有停顿,后期进步慢

B、开始进步慢;

中间有停顿,后期进步慢

C、开始进步快;

中间无停顿;

后期进步慢

D、开始进步慢;

中间有停顿;

后期进步快

10、程序设计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以为基础。

(C)

A、数学B、语文C、英语D、计算机语言

二、判断题:

1、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学习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们学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的基本课程。

2、科学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的专题复习是科学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引入,仍然难以实现复习实验专题既省时又有好效果的目标。

3、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知识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信息的竞争。

4、教师评价的关键在于坚持标准,科学考核。

5、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媒体的选择应遵循付出代价越高,选择的机率越大。

6、真实性任务是一个结构良好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个总是有章可循。

7、 

游戏最重要的特征是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游戏的特点,为教学服务,是游戏整合于课程的首要任务。

8、 

图形、色彩和声响能增强操练和练习诉吸引力。

例如,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程序随机放一段低沉的乐曲,或随机呈现一幅鬼脸图,这样能提高答题效率。

9、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写作教学,会妨碍学生的写作能力。

10、所谓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11 

在信息社会中,社会文化的四大支柱是指读、写、算和文化素养。

12、 

信息技术的学习并非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而应当渗透到其他课程(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其他综合课程)之中。

13 

、多媒体计算机能以生动活泼、声画并茂的方式呈现阅读材料,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进行阅读教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15、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和创新型。

16、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

17、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

18、主体-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主体”就是学生。

19、大整合观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0、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和创新型。

(×

1、简述程序教学的模式。

答案要点:

程序教学的模式主要有直线式和分支式两类。

直线式程序,是把学习材料由浅入深的直线式编排,在呈现每个步骤时,学生回答正确再进行下一步,不能跳跃如何步子。

分支式程序是指学生在掌握一个单元后,进入新单元;

若没有掌握,便引向一个分支、补充一些知识,然后回到先前的单元再学习一遍,这样便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

2、教学结构的设计一般遵循哪些步骤?

(1)选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感知教材,教师讲授、解疑,学生讨论问题、演练、复习,系统小结等。

(2)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即将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组合,安排各环节的先后顺序,使之前后一体化,成为一个适于教学的整体结构。

(3)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集成”,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协同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简述教练法实施的基本过程。

(1)提出任务和注意事项。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提出本节课任务和实践活动的工作课题,是学生明确做什么。

并且指出学生操作实践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是学生明确怎么做,如何做。

(2)动手实践、教练指导。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指导与教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

(3)归纳交流,总结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且总结归纳,强化教学活动成果。

4、简述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

(1)逻辑法:

利用现成的资料来确定选题范围,并由此来确定课题与主攻方向。

(2)灵感法:

将自己平时在阅读材料、积累材料的过程中的偶有所思、偶有所感积累起来,作为一个好的选题方法。

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一、 

串好主线,留有悬念

二、 

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三、 

游戏引路,激发兴趣 

四、 

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五、 

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六、 

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

(1)、促进教学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如何从过去“为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变为今天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面向21世纪,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干扰。

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教法轻学法等诸多不足,存在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以及在教学中满堂灌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许多问题,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教师明确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

(2)、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使教师在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增强勤奋工作的热情和信心,鼓励教师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3)通过反馈与调节,发挥评价的改进功能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反馈、指导和改进是评价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断接近教育目标,就必须对活动过程中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修正。

评价过程的各个环节实际上都是为了最终的调节和改进提供依据。

教师借助于评价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优化学校管理工作,发挥评价的决策和鉴定功能

2、试论信息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意义。

教学实验数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设计,主动操作实验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因变量的各种无关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其结果,并用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理论假说。

揭示和认识数学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

信息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理论价值

实验具有理论意向、条件控制和可重复验证的本质特征,在进行研究时,它比经验的、思辨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揭示教学的内在规律、扩展其研究成果。

同时实验研究也提出相应的理论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理论的发展。

2、实践价值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依靠实验纯化、重组、强化、模拟的作用,探索教学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通过组织实验、实施教学实验的学校、年级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

而且,通过实验研究,一般能验证和完善实验理论假说,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而这种理论认识反过来又能指导教学教育实践,这又是一层实践意义。

3、方法论价值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实施依据。

同时,分析数据又要运用思维。

因此,实验即吸收了理论研究的优点,有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手段,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于一体,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