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309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积岩胶结Word下载.docx

一般为暗红色,小刀很容易刻动,刻下来的粉末仍为暗红色,加酸不起泡。

断口特征也能签定,泥质胶结粗糙、钙质胶结较平有时贝壳状、硅质胶结光亮、铁锰质胶结较粗糙。

有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铁质胶结物:

胶结物成分为氢氧化铁或三氧化二铁,所胶结的岩石硬度也较大,常呈黄褐色或砖红色。

初学碎屑岩薄片鉴定的人,很容易把胶结物结构和胶结类型的概念相混淆。

在对碎屑岩进行薄片鉴定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杂基的结构,什么是胶结物的结构,而薄片鉴定表的结构栏里填写的则是胶结类型。

一、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

 

碎屑岩的填隙物是由杂基和胶结物组成的,其支撑类型分两种:

1、杂基支撑型:

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而呈游离状。

填隙物多以粘土杂基为主,有时也指很细小的粉砂级,也常见灰泥、云泥杂基,它们是与颗粒同时沉积的。

这种支撑类型可能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水流机制,如重力流等。

杂基的结构主要表现为重结晶程度,如杂基没有明显的重结晶时,则称为原杂基;

如果具明显的重结晶则成为正杂基。

2、颗粒支撑型:

颗粒直接接触或细颗粒支撑大颗粒,形成支架结构。

填隙物有杂基也有胶结物。

胶结物是化学成因物质,它的结构与化学岩的结构类似,其特点是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及重结晶程度等决定的。

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总小于50%。

胶结物的结构比较多样:

1)按结晶程度分为:

非晶质胶结物:

如蛋白石及磷酸盐矿物等,它们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

显晶质胶结物:

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

而显晶质胶结物按晶粒大小又可分为隐晶质胶结物、显晶质胶结物和连生胶结物。

隐晶胶结物---在显微镜下呈微晶状;

显晶胶结物---晶粒小于碎屑颗粒(即一个孔隙内生长多个胶结物晶粒);

连生状胶结物---结晶颗粒较粗大,晶粒间呈镶嵌结构,每一个晶粒中都可以包含有多个碎屑颗粒,胶结物的粗大晶体可能是经成岩作用重结晶而形成的。

其中,显晶胶结物按晶粒形状和排列方式可分为镶嵌状、薄膜状(或带状)、次生加大和丛生的或栉壳胶结物等多种。

即显晶粒状胶结物可以呈粒状或纤维状分散于碎屑颗粒之间,也可以围绕碎屑颗粒呈薄膜状或放射状生长,从而构成薄膜式胶结或栉壳状胶结,如方解石、文石、玉髓等易于形成栉壳状结构,其特征是晶体的长轴垂直于碎屑颗粒的边缘排列生长。

显晶状胶结物按晶粒大小(短轴为准,单位mm)分为:

粗晶(0.5~2.0);

中晶(0.25~﹤0.5);

细晶(0.10~﹤0.25);

粉晶(0.03~﹤0.10);

隐晶(﹤0.03)。

2)按胶结物的分布均匀程度分为均一胶结物和非均一(凝块状)胶结物。

二、胶结类型

是由填隙物(胶结物和杂基)在岩石中的分布、自身的结构差异及其与颗粒间的关系所表现的特征。

按胶结物或填隙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可将胶结物类型分为下列几种:

1、基底型:

碎屑颗粒呈漂浮状分布于填隙物中,而互不接触。

填隙物成分常以粘土物质或碳酸盐为主,含量一般大于25%,是泥质砂质或钙质砂岩向砂质泥岩或砂质灰岩的过渡类型。

有人曾建议取消这种胶结类型,认为这种胶结类型中颗粒的互不接触是因切片方位而导致的,应该与孔隙式胶结合并。

2、孔隙型: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接触,填隙物分布在颗粒间的孔隙中。

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填隙物含量一般在5%~25%之间。

3、接触型:

碎屑颗粒呈支架状接触,填隙物分布在颗粒接触处,其含量一般小于5%。

4、压嵌型:

碎屑颗粒呈凹凸状或缝合线状接触,是一种被改造的颗粒支撑结构,颗粒周边有2/3为凹凸状或缝合线状镶嵌,胶结物含量往往很少,且常分布于未被嵌合的部位,因此也叫无胶结物式。

5、连晶型:

胶结物呈大片状连晶状充填孔隙,胶结物具连生结构。

6、薄膜型:

胶结物呈薄膜状分布于颗粒周围,垂直颗粒表面生长,薄膜厚度一般较为均一,胶结物以粘土矿物为主。

7、次生加大型:

胶结物围绕碎屑颗粒加大生长,二者成分相同,光性方位一致或不一致。

以石英和长石居多,按石英、长石等颗粒次生加大程度可划分为三级:

个别---加大颗粒数小于5%;

常见---加大颗粒数为5%~30%;

普遍---加大颗粒数为30%~50%。

8、凝块型:

砂岩中支撑类型变化大,填隙物呈斑块状不均匀分布;

9、晶粒镶嵌型:

胶结物由镶嵌状接触的晶粒组成,具镶嵌结构。

10、弱胶结型:

砂岩孔隙十分发育,胶结物含量一般小于2%。

此外还有过渡胶结型:

当几种胶结类型相伴生时,则为过渡胶结型,如孔隙-薄膜型,且以后者为主。

其实上述胶结类型只是相对常见的胶结类型 

,有些胶结类型很罕见,可能用上述胶结类型都无法准确描述。

准确的描述碎屑岩的胶结物结构及胶结类型对判断其沉积环境、沉积类型、成岩作用以及进行储层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杂基支撑的砂岩常系重力流沉积;

当砂岩分选、磨圆较差,含较高的杂基,并含少量自生胶结物的时候,则很有可能为低密度浊积砂岩;

弱胶结的砂岩可能为刚进入埋藏成岩阶段不久的砂岩;

硅化或绿泥石化的蚀变凝灰质常呈隐晶状;

绿泥石膜为主胶结的砂岩,在成岩期间砂体的渗流能力一直较好;

蛋白石或玉髓的出现,则可能反映了一种不寻常的条件,似乎与二氧化硅的离子浓度有关;

沸石类胶结物常出现在富含斜长石的砂岩或与火山质有关的砂岩中等。

有些现象可能目前尚无法解释,但在薄片观察是若能如实记录下来,便有助于下一步的继续研究。

如方解石,在部分砂岩中可作为簇晶包壳沉积于颗粒之外,或作为粒间的镶嵌晶,或者在很少见的情况下是包含有许多碎屑颗粒的大的变镶嵌颗粒。

蛋白石和玉髓质的胶结物可以形成骨架颗粒上集合体样的包壳或具扇形的放射状纤维晶的葡萄状沉积物。

有些胶结物的结构可能与成岩环境有关。

如方解石呈晶粒镶嵌状充填孔隙构成的镶嵌型胶结,和方解石呈巨大的连生晶体将许多碎屑包含其中构成的连晶型胶结所反映的成岩环境就不同,据介绍,晶粒镶嵌状方解石是快速结晶形成的,而巨大连生状方解石则是经过比较缓慢结晶形成的,甚至可能是重结晶的产物。

有时方解石的含量甚至超过碎屑的含量,使碎屑“漂浮”于其中,这种方解石有人将其归于碳酸盐岩碎屑的重结晶作用或者归诸于胶结物的生长以及颗粒受力而呈楔状分离,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可能是由于碎屑颗粒被碳酸盐交代所致。

过渡型胶结类型则表明砂岩中的胶结物不止一种。

不同胶结物的结构特征不仅可以反映砂岩的成岩序列,同时也能反映成岩期间孔隙水的变化过程。

图1 

碎屑岩胶结物的结构类型

图2 

碎屑岩常见的胶结类型

1基底型胶结,填隙物以碳酸盐灰泥为主,碎屑颗粒在填隙物中呈“漂浮”状

连晶型:

填隙物以方解石为主,具连生结构

晶粒镶嵌型:

方解石充填孔隙,具镶嵌结构 

丛生及栉壳式型:

填隙物以菱铁矿为主,沿碎屑颗粒边缘垂直生长,

形成近等厚的孔隙衬里

丛生型:

微晶状硅质及石英沿碎屑颗粒表面呈丛生状生长,

临颗粒一侧晶粒细小,而临孔隙一侧晶粒粗大

薄膜型:

钛铁质及隐晶状硅质呈碎屑薄膜或孔隙衬里状生长

压嵌型胶结

方解石呈孔隙式胶结

含铁方解石呈凝块状胶结

10 

浊沸石呈凝块状分布

11 

碳酸盐灰泥呈孔隙充填状,晶粒状方解石呈丛生状沿碎屑表面生长

12 

薄膜--孔隙型胶结---绿泥石呈极薄的薄膜状,水云母呈充填状

13 

孔隙型胶结,蚀变成因为主的高岭石和少量铁方解石充填孔隙

14 

次生加大型----石英加大胶结

15 

次生加大型----长石再生长胶结

16 

杂基支撑胶结

17 

孔隙型---铁白云石呈孔隙式胶结

18 

孔隙型---硬石膏呈孔隙式胶结

19 

孔隙型---高岭石呈孔隙式胶结

20 

薄膜型胶结----以绿泥石膜为主胶结,绿泥石膜沿碎屑颗粒表面分布

22 

薄膜型---绿泥石膜为主胶结

23 

薄膜型----绿泥石膜为主胶结,膜厚度大、发育,使部分孔隙几乎被全充填

24 

薄膜--孔隙型---绿泥石呈薄膜状,方解石晚于绿泥石膜充填孔隙

25 

连晶型---方解石具连生结构,巨大的方解石晶体将很多碎屑包含其中

26 

晶粒镶嵌型---方解石呈晶粒镶嵌型胶结

27 

黄铁矿呈凝块状分布

28 

弱胶结型,砂岩的填隙物含量极低,非常疏松

29 

像照片中这样十字消光的菱铁矿充填孔隙式胶结,究竟该定什么胶结类型呢?

30 

像照片中呈环带状生长的方解石充填孔隙的情况,定什么胶结类型更加准确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