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学弈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试读,读准字音,书写易错字词“弈、善、诲、致、志、鸿鹄将至、援、缴、俱、弗、矣。
”
2、读通读顺这篇古文。
3、利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1)题目《学弈》的意思是()。
(2)“通国”的意思是(),第一句意思是()。
(3)“使”“诲”“至”“援”“之”的意思是()()()()();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
(4)“之”“俱”“弗若”“矣”的意思是()()()()()
(5)“为”“其”“弗若”“非”“然”的意思是()()()()(),
第四句的意思是()。
4、联系各句说说这篇古文的大意。
5、这篇古文主要写了(),说明了()的道理。
一、说说学习认真、专心的成语与名言。
二、尝试读读古文,说说学习古文的困难,回忆五年级古文《杨氏之子》的学习方法:
读(读通读顺)
→译(借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说(说全文大意)→悟(体悟思想感情)→背(背诵课文)。
三、初读课文,掌握易错字、词。
1、读准字音,指导书写易错字、词。
2、指导读通读顺课文,注意古文的断句与韵味。
三、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过程与结果感悟学习之理。
其一人:
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
一人: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三心二意)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郅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适度拓展,深化认识
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专心致志的重要。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练习提纲
1背诵《学弈》。
2、找出文中的6个“之”字并理解其意思
3、阅读迁移练习:
《尖子生新课堂》第3页《为什么会发生日食》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第二课时两小儿辨日
1、试读,读准字音,书写易错字词“辨、盘盂、沧沧凉凉、决、孰、汝”。
3、利用注释,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内容。
(1)题目《两小儿辨日》的意思是()。
(2)“东游、辨斗、故”的意思是(),第一自然段意思是()。
(3)“以、去、日中”的意思是()()();
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是()。
(4)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是()。
(5)“及”“的意思是()
第四自然段的意思是()。
(6)“沧沧凉凉、探汤”的意思是()(),第五自然段的意思()。
(7)“决”的意思是()。
第六自然段的意思是()。
(8)“孰、汝”的意思是()第七自然段的意思是()。
5、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他们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6、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
2、回顾古文学习方法:
读→译→说→悟→背
二、初读课文,掌握易错字、词。
1、读准字音,指导书写易错字、词
注意指导学生用“释、换、调、补”等方法翻译古文。
四、指导学生抓住两小儿争辩的原因、观点、依据、结果体会孔子及两小儿的性格、美德及学理。
两小儿:
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真理
孔子:
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之理:
学无止境。
五、联系课文,讲清楚两小儿观点的科学道理。
1、远小近大的原因:
(1)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
背景(房屋、树木、房屋、远山、一小角黑沉沉的天空)小,太阳大
(2)午(太阳在天空)]
背景(万里蓝天,亮)大,太阳小
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1)晨(太阳斜射、地面温度低)凉
(2)午(太阳直射,地面温度高)热
六、创编故事,背诵课文
1背诵《两小儿辨日》。
2、联系课文,翻译下面句子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近也。
(3)把《两小儿辨日》改写成400字以上的短文。
教学反思:
2匆匆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
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解题,归纳主内。
——赏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叹时光飞逝。
——赏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悔碌碌无为,惋惜时间的流逝。
——赏读1、4自然段,从追问事物到追问生命体会作者感情,延伸课外,劝人们珍惜时间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凝然、蒸融、头涔涔、泪潸潸、挪移,确乎、伶伶俐俐、轻轻巧巧、徘徊、赤裸裸”,理解带点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叹时光匆匆悔碌碌无为,劝人们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致描写时间的表达方法,练习用排比、拟人、比喻描写时光。
4、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目标2、3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生平简介
2、搜集惜时伤时的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1、生字、形近字组词。
挪()蒸()
哪()丞()
2、解词
(1)匆匆确乎涔涔潸潸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徘徊蒸融
(2)找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聪明徘徊
反义词:
匆匆空虚伶俐
3、读通读顺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勾画时光匆匆的重点词句,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时光匆匆?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5、自读课文2、4自然段,用“”勾画喜欢的语句,思考批注:
作者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光匆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6、自读课文1、5自然段,作者不停地追问时间匆匆流逝的目的是()。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解题。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解词。
近义:
匆匆——匆忙徘徊——彷徨
反义:
匆匆——姗姗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聪明——愚蠢
2、读通读顺课文,抓住题目归纳主内。
二、赏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叹时光飞逝。
……轻轻巧巧地挪移……
……他便伶伶俐俐地……跨过……,……
(拟人→感叹时光飞逝)
三、赏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悔碌碌无为,惋惜时间的流逝。
(1)八千多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2)头涔涔泪潸潸
(3)……千门万户……我能做些什么呢?
(4)……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5)……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6)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7)……为什么偏要白白走一遭啊?
(比喻排比→无奈、惋惜、后悔)
四、赏读1、4自然段,从追问事物到追问生命体会作者感情,延伸课外,劝人们珍惜时间
1、赏读作者追问,体会作的者无奈与惋惜。
2、补充惜时、伤时的名言警句,深化作者惋惜时间,劝人们珍惜时间的感悟。
1背诵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2、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学写时光匆匆的名言、警句。
3.桃花心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指导学生抓住种树人的行动、语言体会其奇特之举和原因。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段深读深悟,指导学生从种树悟育人道理(种树:
模仿老天下雨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
经历各种磨难经受各种考验,才能独立生存,成大器);
悟借物喻人写法。
——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语重心长、莫名其妙、插秧、枯萎、锻炼、一番、汲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从从容容”,理解“汲取、语重心长、莫名其妙、优雅、生机勃勃、从从容容”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1、生字、形近字组词。
秧()萎()勃()雅()锻()
种()委()脖()堆()段()
(1)莫名其妙、从从容容、基业、无缘无故、语重心长、优雅、勃勃生机。
(2)找近义词、反义词
偶尔、汲水、特别、模仿、优雅
特别、枯萎、依赖、从从容容
4、把课文分成三段,加小标题。
5、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奇怪?
用“”画出来。
思考批注:
为什么要这样做?
6、“不只是树,人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段话中第一个“不确定”指(),第二个“不确定”指(),这段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7、回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
1、解词要交给学生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的理解方法。
偶尔——偶然汲水——吸水
特别——特殊模仿——仿照
特别——一般依赖——独立
枯萎——旺盛依赖——独立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2、理清思路
(1)介绍桃花心木(1、2)
(2)从种树悟人生道理(3——14)
(3)桃花心木茁壮成长(15-16)
二、指导学生抓住种树人的行动、语言体会其奇特之举和原因。
1、种树人奇特之举
模仿老天下雨浇水:
不定时,不定量。
2、奇特之举的原因
(1)定时、定量浇水,树苗依赖、根浮地表,停止浇水就枯萎。
(2)模仿老天浇水,树苗学会在不确定中找水源,扎树根,长成大树。
三、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段深读深悟,指导学生从种树悟育人道理。
种树:
模仿老天下雨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经历各种磨难经受各种考验,才能独立生存,成大器(借物喻人)
1抄写生字,新词,选几个写一段话。
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尖子生、新课堂》第8页《一棵大树》
4、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
板书设计
种树模仿老天下雨浇水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受各种磨难考验)独立生存成大器
4.顶碗少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
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
(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
(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
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抓住少年的表演与观众的反映体会第一次,第二次表演失败,第三次表演成功的原因,明白事件中蕴含的哲理。
(失败乃成功之母。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事例,深化中心。
——回读全文,体会写作特点(正面描写少年,侧面描写观众烘托)。
1、正确读写“座无虚席、惊羡、歉疚、不失风度、陶醉、目不转睛、不知所措、附和、惊心动魄”,理解带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事件过程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3、学习并运用正、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抓住事件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哲理。
学案
教案
1、解词
(1)座无虚席、惊羡、不失风度、不知所措、附和、惊心动魄
(2)找近义词
萦绕、启示、歉疚、陶醉、责怪、索性、剧烈。
(3)找反义词
轻松、慌乱
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填表。
次数
少年表演
观众、老者反映
成败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道理
4、回读全文,体会全文的写作特点。
5、找出省略号的地方,说说其含义、作用。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归纳主要内容
1、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找近义词
萦绕——环绕启示——启迪歉疚——愧疚
陶醉——沉醉责怪——责备索性——干脆
3、找反义词
轻松——繁重慌乱——镇定
4、指导学生用四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二、抓住少年的表演与观众的反映体会第一次,第二次表演失败,第三次表演成功的原因,明白事件中蕴含的哲理。
1、第一次
少年:
卧、跃、骑、站、躺、转身(碗掉)
观众:
惊呆了
失败原因:
失去平衡
2、第二次
重复第一次动作(碗掉)
一声喧哗
紧张、失去平衡
3、第三次
重复第一、二次动作(稳住碗)
老者:
鼓励
暴风雨般的掌声
成功原因:
消除紧张、把握平衡
4、事件道理:
失败乃成功之母。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事例,深化中心。
三、回读全文,体会写作特点
正面描写少年
侧面描写观众烘托。
1、抄写生词,选几个写一段话。
2、练习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场表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5.手指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概括主内。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归纳手指长处短处,感悟道理、写法。
——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1、读记、理解“窈窕、秽物、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直直落落、渺小”等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指的不同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1、自读课文,在语境中解词:
(1)窈窕、秽物、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直直落落。
姿态、构造、机敏、扶衬
简单、薄弱、渺小、团结
2、细读课文,填表。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写法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概括主内
1、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解词。
2、找近义词。
姿态—姿势构造—结构
机敏—敏捷扶衬—帮衬
3、找反义词。
简单—复杂薄弱—坚实
渺小—伟大团结—分裂
4、默读课文,用四要素归纳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归纳手指长处短处,感悟写法
1、大拇指
短处:
姿态不美
长处:
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写法:
排比、拟人
2、食指
姿态直直落落
工作复杂、机敏
3、中指
养尊处优
曲线美美
拟人、比喻
4、无名指和小指
能力薄弱
体态秀丽,丝竹上、舞蹈上能力强
反问、比喻、拟人
5、道理
(1)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团结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1、抄写文中生词,选几个造句。
2、以《五官争功》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习作一难忘的第一次
习作要求
1、用叙事说理、借物喻人,写物喻理的写法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写出从中获得的启发或感悟。
2、观察漫画《假文盲》,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习作指导过程
一、聊天回忆,确定讲述对象,明确说话要求。
师生聊天,回忆自己在十几年的童年生活中,经历了多少第一次,难忘的“第一次”做了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二、广开言路,畅谈难忘的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三、推荐代表发言,捕捉材料亮点及人生感悟。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明确表达方法。
1、《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种树→不定时定量浇水,自己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能经受考验,独立生存,有所作为
2、《顶碗少年》:
叙事说理
偶然事获启发→第一、二次失败→第三次成功→获得启迪
3、《手指》
总起: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分述: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长处,短处
总结:
团结就是力量
类别
题目
启示
选材
重点
叙事
说理
1.第一次走夜路
战胜胆小
走夜路
战胜走夜路中害怕心理
2.第一次弹琴
不经一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弹琴
不会到学会的过程
3.第一次做饭
失败乃成功之母
几次做饭
4.第一次旅游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多种见闻
5.第一次游泳
坚持就能成功
几次游泳
学会的过程
6.第一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