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243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基础知识.docx

混凝土基础知识

混凝土基础知识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

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

1861年钢筋混凝土得到了第一次的应用,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

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

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

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

第一章混凝土

一、混凝土:

是由胶凝材料、状粒材料、水及其他外加剂按照适量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二、普通混凝土:

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子和石子为骨料,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也就是水泥混凝土,“混凝土”一词通常可简作“砼”,英文“Concrete”。

三、混凝土的分类:

 

(1)按表观密度分类混凝土按表观密度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重混凝土它是指干表观密度大于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高密度集料(如重晶石、铁矿石、钢屑等)或同时采用重水泥(如钡水泥、锶水泥等)制成的混凝土。

因为它主要用作核能工程的辐射屏蔽结构材料,又称为防辐射混凝土。

  ②普通混凝土它是指干表观密度为2000~2600kg/m的混凝土,通常是以常用水泥为胶凝材料,且以天然砂、石为集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它是目前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水泥混凝土。

  ③轻混凝土它是指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s的混凝土,通常是采用陶粒等轻质多孔的集料,或者不用集料而掺人加气剂或泡沫剂等而形成多孔结构的混凝土。

根据其性能与用途的不同又可分为结构用轻混凝土、保温用轻混凝土和结构保温轻混凝土等。

  

(2)按用途分类

  按混凝土在工程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结构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洋混凝土、道路混凝上、防水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3)按强度等级分类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分为低强混凝土、中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及超高强混凝土等。

  (4)按生产和施工方法分类按棍凝土的生产和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预拌(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压力灌浆混凝土(预填骨料混凝土)、挤压混凝土、离心混凝土、真空吸水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等。

  此外,按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C)分为贫混凝土(C≤170kg/m)和富凝土(C≥230kg/m)。

另外,还有掺加其他辅助材料的特种混凝土,如粉煤灰混凝土、纤维棍凝土、硅灰混凝土、磨细高炉矿渣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等。

四、混凝土的特点

优点

Ø原材料来源丰富

Ø施工方便

Ø性能可根据需要设计调整

Ø抗压强度高

Ø耐久性好

缺点

Ø自重大

Ø抗拉强度低,抗裂性差

Ø收缩变形大

五、混凝土的性质

混凝土原材料加水拌合后形成混凝土拌合物,其具有一定得流动性、粘聚性和可塑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胶凝材料的反应不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加,形成凝聚结构。

此时混凝土开始凝结硬化,逐渐失去流动性和可塑性,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凝结硬化以前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新拌混凝土,凝结硬化以后的混凝土称为硬化混凝土。

新拌混凝土是在搅拌站形成的,并一直保持到提供给用户以后,因此,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是由搅拌站控制的(主要控制其工作性等指标);硬化混凝土则是在用户处形成的,并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则受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单位双方控制。

六、普通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满足便于搅拌、运输和浇捣密实的施工和易性;

2、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所必需的耐久性;

4、经济合理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掺合料和外加剂等材料组成的。

第二章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一、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可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通称水泥。

按用途及性能分为三大类:

①通用水泥。

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如硅酸盐水泥(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水泥的统称,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混合硅酸盐水泥等)。

②专用水泥。

用于某种专用工程,如油井水泥、型砂水泥等。

③特种水泥。

用于对混凝土某些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快硬水泥、水工水泥、抗硫酸盐水泥、膨胀水泥、自应力水泥等。

水泥的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比重、水化热、抗渗性、抗冻性、胀缩性、耐热性和耐蚀性等指标。

硅酸盐水泥:

凡是由硅酸盐为主要成份的熟料、适量石膏、0~70%的不同品种的混合材料,磨细制得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系列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化学组成:

CaO、SiO2、Al2O3、Fe2O3。

二、粉煤灰

粉煤灰是从燃煤热电厂烟道气体中收集的一种粉状材料,以Si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含有少量Fe2O3、CaO。

粉煤灰根据各项技术指标,分为Ⅰ、Ⅱ、Ⅲ三级,相对来说,其中Ⅰ级粉煤灰的性能最优。

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2、在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起到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效应,增加流动性和粘聚性,还可降低水化热;

3、若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原有的和易性不变,则可减少用水量,起到减水的效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增强耐久性。

三、矿粉

磨细矿渣(即通常所说的矿粉)是指在高炉炼铁过程中排出的非金属矿物熔渣,通过粉磨所得到的一种粉状材料,主要化学组成为CaO、SiO2、Al2O3。

在混凝土中掺加磨细矿渣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

2、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具有物理辅助减水效果;

4、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5、改善坍落度损失。

四、骨料

骨料(也称集料)总体积占混凝土体积的60~80%,根据粒径大小分为粗骨料(粒径>4.75mm)和细骨料(粒径为0.15~4.75mm)。

五、外加剂

减水剂是最常用的一类化学外加剂,在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在保持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流动性:

2、在保持新拌混凝土工作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在保持新拌混凝土一定强度前提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以改善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抗裂性;

4、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施工速度。

六、拌合用水

1、水是胶凝材料水化反应的反应物

2、水是混凝土流动性的调节组分

3、水是各组分运动的载体

4、水是产生膨胀的源泉

第三章混凝土的和易性

一、普通混凝土的和易性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拌合物易于搅拌、运输、浇捣成型,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能。

二、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通常是以测定拌合物的流动性来评定和易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观察的方法进行评定。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坍落度法。

三、离析和泌水

离析:

指混合料各组分分离,造成不均匀和失去连续性的现象。

混凝土中颗粒运动公式:

V颗粒=2r颗粒2g(ρ颗粒-ρ液)/9η液

结论:

颗粒的运动速度与颗粒粒径的平方及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三个层次的分离:

泌水、浮浆、粗骨料离析。

四、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1、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流动性的决定因素。

用水量增大,流动性随之增大,但用水量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保水性和粘聚性变差,易产生泌水分层离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强度和耐久性。

2、浆骨比

浆骨比指水泥浆用量与砂石用量之比值。

3、水胶比

水胶比即水用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

4、砂率

砂率是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5、水泥品种及细度

6、骨料的品种和粗细程度

7、外加剂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流动度随着减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每种减水剂都有一个最佳掺量,减水剂的作用在此时达到极限,继续增大掺量,流动度不再增大,甚至还有可能减小。

所以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掺量,不可盲目地超量使用减水剂。

8、时间、气候条件

五、混凝土和易性调整原则

1、当混凝土流动性小于设计要求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能单独加水,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用量。

但水泥浆用量过多,则混凝土成本提高,且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等。

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也可能下降。

2、当坍落度大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量。

实际上相当于减少水泥浆数量。

3、改善骨料级配,既可增加混凝土流动性,也能改善粘聚性和保水性。

但骨料占混凝土用量的75%左右,实际操作难度往往较大。

4、掺减水剂或引气剂,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最有效措施。

5、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

当粘聚性不足时可适当增大砂率

六、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初凝:

指混凝土加水至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亦即表示施工操作的时间极限。

终凝:

指混凝土加水到产生强度所经历时间。

初凝时间希望适当长,以便于施工操作;终凝与初凝的时间差则越短越好。

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在2-4h,加了缓凝剂可以达到6-8h;一般商品混凝土终凝时间控制要求在12-16h。

这是最保守的设计时间

七、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降低,这是混凝土水化硬化的必然过程,普通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指标用坍落度来评价,因此,也常用坍落度损失来表征商品混凝土流动性依时性变化。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因

1、外加剂作用的减退;

2、混凝土中自由水的损失;

3、混凝土含气量的降低;

4、较多水化产物的形成

减小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措施

1、选择相适应的胶凝材料-外加剂体系;

2、延缓胶凝材料的水化

3、对骨料进行预湿处理;

4、增强混凝土的保水能力;

5、控制混凝土中不稳定气泡的含量;

6、掺入一定数量的矿物外加剂。

第四章硬化混凝土的性能

一、强度

1、抗压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指按照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规定,将混凝土拌合物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到28d龄期,测得的抗压强度值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简称立方体抗压强度)。

2、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二个强度等级:

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一般把C60及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影响的强度因素

1、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2、骨料的影响

3、龄期

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

4、养护条件

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主要指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二、混凝土强度试件制作及养护要求

1、按照标准要求对出场前的砼取样;

2、对取来的砼拌合均匀;

3、按照标准要求采取成型方式:

人工插捣或振动台振实成型;

4、在20±5℃的条件下静止24~48小时;

5、拆模后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或同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