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掌握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掌握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个人学习笔记精编 掌握必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资源配置职能
(一)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所以也称为政府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原因:
(1)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
(2)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掌握财政资源配置方式
1.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
2.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
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
(三)了解公共产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四)掌握解决公共产品效率问题的基本途径
资源配置效率
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
公共产品生产效率
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确保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的意图
(五)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等。
(六)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上
2.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主要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3.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1)调整投资结构
(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即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一)掌握收入分配的目标:
实现公平分配
(二)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
保证生存权准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共同富裕准则
(三)熟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
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
制度不完善;
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
(四)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1.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
财政的收入分配范围就是社会公平的实施范围
(1)在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公平
(2)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社会保障
2.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
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
(五)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1)税收手段:
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2)统一税制,公平税负
2.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
(1)税收:
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2)转移支付:
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
三、经济稳定职能
(一)掌握经济稳定的含义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二)掌握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逆经济风向行事
(1)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
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
(2)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
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3)社会总供求平衡时
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
内在稳定器调节的最大特点在于无需借助于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的效果。
(1)在收入方面
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2)在支出方面
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
3.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2.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补偿性支出
(2)消费性支出
(3)积累性支出
3.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1)预防性支出
(2)创造性支出
4.按照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
(1)不可控制性支出
(2)可控制性支出
5.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1)一般利益支出
(2)特殊利益支出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
(一)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1.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在社会总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个人的消费需求。
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变动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掌握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
直接或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扩大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增多——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增加国民收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政府购买性支出减少
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而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减少国民收入,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
3.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结构发生改变时
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发生改变,而结构不变
(1)购买性支出普遍增加时:
促进社会生产增长——国民收入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
(2)购买性支出普遍减少时:
社会生产萎缩——国民收入减少——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都会有所下降
(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1)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个人或者家庭,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间接的
(2)如果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企业,其对生产的影响就是直接的
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1.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不同
直接
间接
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
2.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
约束较强
约束较弱
3.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不同
硬约束
软约束
4.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1.可以用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
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
2.我国曾选用的衡量指标:
财政支出/国民收入。
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3.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1.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熟悉其具体内容。
注意: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在内在因素中,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决定了公共收入水平,从而构成了政府扩大公共支出的约束条件。
三、熟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1.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2.原因
政策性调整
管理水平的原因
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统计原因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二、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宽。
(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的效益标准。
(三)择优的标准不同
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三、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和适用的领域
方法
适用范围
成本-效益分析法
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最低费用法
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公共劳务”收费法
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1.免费和低价政策
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2.平价政策
公路、公园、铁路、医疗。
3.高价政策
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繁华地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
公共定价法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纯公共定价
(2)管制定价
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法
3.负荷定价法
第四节 购买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
2.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1.掌握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内容:
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2.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3.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财政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的趋势
绝对量
相对量
财政支出
上升
社会消费性支出
扩张趋势
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行政管理费
增长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二)熟悉国防支出
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
(一)教育支出
1.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产品。
义务教育:
纯公共产品;
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
混合产品。
2.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二)科学研究支出
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
由政府承担
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支出(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经费)
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
(三)卫生支出
1.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理由:
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公平的收入分配。
2.熟悉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
(四)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
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新的管理形式改为“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办法。
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过去经费分配一向采取“基数加增长法”,新的分配办法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零基预算法”
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掌握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特点
非政府部门投资
政府投资
盈利性
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
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项目规模
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
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效益标准
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2.影响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经济体制的差异
(2)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
3.掌握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
(二)基础设施投资
1.熟悉基础设施的特点
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2.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注意其中BOT的界定。
3.掌握财政投融资制度
财政投融资是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
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
熟悉财政投融资的五个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主要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三)财政农业投资
1.了解财政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2.掌握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
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第五节 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
1.掌握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
2.掌握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掌握其具体内容,注意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
注意社会保险的内容:
(1)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2)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现收现付式;
基金式:
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
我国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基本属于现收现付式。
(二)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三)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类型
特点
采用的国家
1.社会保险型
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
受保人和雇主要缴纳保险费。
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按规定交纳了保险费,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
2.社会救济型
(1)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资金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资;
(2)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只有经济条件符合受保人的资格才享受政府的津贴。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3.普遍津贴型
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
在这种计划中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普遍津贴的资金来源与社会救济一样也完全由政府一般预算拨款,与社会救济不同的是,受保人在享受津贴时并不需要进行家庭生计调查。
新西兰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国家
4.节俭基金型
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
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
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
当职工不幸去世时,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家属可以继承。
节俭基金型的社会保障计划与社会保险计划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受保人之间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收入再分配,因而不具有互助互济的保险功能。
这种保障计划虽然没有任何收入再分配功能,但却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养老金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分类
1.财政补贴的性质
(1)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
(2)补贴的对象是企业和居民;
(3)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4)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同属财政的转移性支出。
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同相对价格体系的关系上。
2.掌握财政补贴的分类,注意其具体内容
(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
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
熟悉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
(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
生产环节的补贴
流通环节的补贴
分配环节的补贴
消费环节的补贴
(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
生产补贴
生活补贴
(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
现金补贴——明补
实物补贴——暗补
(二)了解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及其实际经济效应
三、税收支出
(一)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1.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
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放弃一些税收。
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2.掌握税收支出的分类:
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二)熟悉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作为税收支出形式的退税是指优惠退税。
包括两种形式:
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
出口退税涉及的税种有:
退还进口税;
退还已纳的国内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三)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财政支出的内容
类别
内容
社会消费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
投资性支出
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农业投资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支出
税收支出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三章 税收理论——整体介绍
第一节税收概述——介绍税收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税收原则——古典、现代税收原则
第三节税法与税制
第四节税收负担
第五节国际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本质
掌握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掌握税收的本质
作为权力主体的国家,在取得财政收入的分配活动中,同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二、掌握税收的职能
(一)财政职能(收入职能)
税收是各国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
(二)经济职能(调节职能)
(三)监督职能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概述
1.熟悉制定税收原则的依据
政府公共职能;
社会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状况。
2.熟悉税收原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税收原则
威廉·
配第
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
著作:
《赋税论》和《政治算术》
税收原则:
公平、简便、节省
亚当·
斯密
代表作:
《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
瓦格纳
财政政策原则
国民经济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二、掌握现代税收原则
财政原则
(1)充裕原则;
(2)弹性原则;
(3)便利原则;
(4)节约原则——节省税务行政费用
经济原则
(1)配置原则;
(2)效率原则(重要)
公平原则
在当代西方税收学界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
(1)普遍原则
(2)平等原则:
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判断“境遇”的标准一般包括受益标准和能力标准
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强弱的标准:
收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