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2024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Word下载.docx

不过二战时期这也不丢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作战时,还有10多万骡马在乌克兰草原上吃草,这就是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运输主力。

日本海军方面,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是不成问题的,缺点是钢材质量不如美国,炮钢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弹就得换,舰艇设计方面底蕴不足,性能不均衡。

电子设备跟没有一样。

但日本人的鱼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因为长矛鱼雷是用液氧做氧化剂的,全世界都不敢用——这玩意儿现在就在韩国罗老号上,自己掂量吧。

说他易爆,不是制造时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后鱼雷没用如何保养的问题——美国人在战后问日本海军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把射程一万码的长矛鱼雷放在码头上,该放液氧了,美国人希望看看他们的技术手段,而日本所有的军官都躲到掩体里,挥手叫来了一名新兵:

你去,把阀门扭开。

日军步兵单兵装备

写到这里很有感概,日本人也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是以蔑视生命为代价的。

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和历史很相似的,发动机、电子、钢材,所以,中国人要破这个局,读史确实可以鉴今。

经过武士道灌输的日本人对战争很狂热。

看看小林觉的回忆录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训练相当残酷,竟有熬不住训练被练死的;

海军的炮术和操船不用说了,世界一流,因为没有雷达,日本人练就了“斜眼”——人类的眼球上,夜间感光细胞的分布在眼球侧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让我们回望党国,当时的中国军队,最好的中央军也只有山炮一个团,一个连能有三挺轻机枪就不错了。

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还在从国外进口德国1888式步枪(还被忽悠是毛瑟枪),也就是汉阳造的原型。

张国焘的回忆录中,还骄傲的说,红四方面军纵横四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川军的步枪射程太差,从河这边打不到河那边——藤县的川军够爷们呀。

晋造山炮,赫赫有名,不过,这些大炮都没有装瞄准镜。

中国的冲锋枪和盒子枪不错,近战时让日军大开眼界,不过别忘了,当时的夜战还没有成型的战术,使用冲锋枪和盒子枪的都是军队精锐,不到山穷水尽,谁能如此消耗?

冲锋枪不是突击步枪,手枪近战也是无奈之举。

这是装备上,从思想上说,1911年以后,中国始终是联省自治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军队。

中央军的根据地不过是江浙沪皖鄂数省而已,战争频乃——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战争,1914年护法战争,1915年张勋复辟,1916年直皖大战……总而言之,每年都开几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陈济棠广东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资金还是来自日本,炮党就更不用说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还拿卢布。

日本人一方面挑动中国人内战,卖给军阀军火,发点军火财,另一方面宣传中华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有改朝换代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谁入住中原,谁就是正统!

现在回头看看国内这些文化汉奸,他们鼓吹的何其相似乃尔!

所以,我们官方也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观念的成型,真正确立,就是在抗战之时。

一支今天拥护中央,明天反对中央的军队,突然被组织起来,对抗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炮、从来没见过飞机坦克,而且从来没见过这么坚韧的对手(武士道也是理想啊)。

弟兄们想死守,不知道敌人从哪儿过来(电台都没有,收音机放的是中央社),弟兄们想防守,不知道怎么挖战壕(国内的战壕就是一条线),直到转进台湾,国军才知道,原来防线不是挖一条战壕就行,需要有纵深防御,要多条防线交替。

在这种巨大的恐惧面前,当兵吃粮的人本能的开始想家了,在黑夜的撤退中,突然有军队冲过来,长官找不着,军队只好按照传统的内战模式,一哄而散。

在这种情况,一个大队击溃一个师并不奇怪。

据壕作战的国军士兵

就是面对面的对抗,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不是对手。

他们是按照对国内战争的理解,安排自己的冲锋队形的,日本人什么火力投送能力啊,机枪大炮直接扫地。

单兵的射击水平又不行,仅有的轻机枪遭到掷弹筒的压制(日军掷弹筒反应极其迅速即使面对伏击一分钟之内必然开火——吕正操回忆录记载),调重机枪过来,会遭到步兵炮的压制,调迫击炮过来……这就是团以上的大战了,国军的协调能力不是吹的,等死你不偿命。

不用等到这个时候,只挨打不还手的军队已经崩溃了,在唯长官之命是从的军队中,缺少培训思想单一的国军军官首先泄气,军队也随后泄气,那个南京的唐某就是一个极品例子。

中国军队的万国牌武器也帮了日本人不少忙。

首先口径从11.43到6.5不等,其次,七九步枪(中正式)有19种之多,他们的零件都是不能互换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没有接受过拆卸枪支检修设备保养枪支的训练(我们不排除自学成才的可能共军在抗战期间由于条件艰苦和军官素质高,自学成才的尤其多),这说明,你发给士兵们的枪,可能没打几枪就扔了。

而日本人,由于武器是成制式的,人人都会这一点。

当然,一些中国军队也能打,不过请记住,他们都是善守不善攻的,他们大多强在战斗意志上,有了这一点,和大多数军队相比,他们就好像来自两个星球。

不过,军队是从属于政治的,腐败的政治环境很难抱有一个有理想的军队。

中国国内,唯一有希望对抗日军的就是共军。

共军最大的特点是有理想,士兵明白为何而战,因为总是处于劣势,所以他们也明白为何要撤退,士气不会受到巨大打击。

共产党的军官是很能打的,因为不能打的都打死了。

另外,根据埃德加.斯诺的观察,贯彻国民政府步兵操典最积极最坚决的就是红军,而这本步兵操典是抄袭德国的。

林彪终日落实步兵操典,刘伯承则办了红军的高级军校。

这只军队因为总是处于劣势而不会泄气,因为生存而不断的学习,当然,他们的装备比中央军差多了,平均五个人一支步枪,手榴弹的杀伤率极低。

(马石山惨案中,六名被困的共产党人不当俘虏,他们抱在一起,拉响了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结果当天晚上,六个人都醒了,高举手榴弹的那位手里还有个残存的手榴弹把手)。

所以,他们见了鬼子就跑,这不是缺点,关键是他们躲在了日军看不上的穷乡僻壤,坚持了八年,而且活下来了。

千万不要以为八路军总是打胜仗,其实,他们打败仗的次数数不胜数。

如果日军不摧毁国民政府的统治体系,八路军很难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扎下根来,可他们扎下根来,就以坚韧不拔的表现坚持下去。

国军至少安排了50万人在敌后打游击,要么崩溃、要么投降,而八路军则彻底放弃了决战,把大战细化为了一系列数不胜数的细小战斗。

面对这一点,日本的装备优势和训练优势就SB掉了。

越是现代化的军队,分工越细,后勤兵越多,土八路在山沟里蹦,你的大炮和坦克都2B了,你的快速机动也2B了,可以说,需要中佐以上官员协调的事情统统2B了。

一个派出所一个派出所的安排据点,第一你人不够用的,高层还想打苏联呢,你丫漫山遍野打土八路有毛军功啊,第二,你原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野战兵团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治安军。

大家不要怀疑,你有时间观察一下地方警备区的军队,再和野战军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离开了战斗集体,日复一日的缺少监管和训练,和汉奸等人渣混在一起,就是变形金刚也得生锈啊。

这就是日本华北治安战的战略困局,事实上,他们赢得了大多数战斗,有的战役还很辉煌,比如五一大扫荡,打的共军措手不及。

战术上,日军的成功战例极多,他们曾经夜晚出门,冒雪翻山路四十里,歼灭了山东共军唯一的炮兵团。

不过,共军判断反扫荡胜利的门槛很低,我活下来就行,我又活下来了,抢你的粮食,打击你的税收,偶尔放两枪让你不痛快。

让你必须中队以上才能出门,这就是胜利。

出门之外,处处敌国,这种感受是很沉重的,你像用锤子在打湖水,每一下都是胜利,但都是无用功。

以时间、空间和人命做代价,八路军在与日本的战斗中锻炼起来了,低水平的战斗好像是高手在给低手喂招,八路军越打越好,虽然他们穷的没有子弹没有枪(其实八一步枪是很不错的吴云铎的枪榴弹和掷弹筒也不错),他们的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唯一欠缺的是大兵团作战能力,他们还没这个资格,这一点是战术水平低下的国军帮土八路成长起来了。

这个困局说明了日本人致命的缺陷:

战略水平差。

事实上,日本人在八年中也就这一个弱项了。

蒋公的日记中说道害怕日本人直接出陕西,经四川灭中国,这是当年忽必烈的路线。

不过本人认为吧,蜀道难于上青天啊,放弃海空优势,爬荒山,过蜀道,后勤补给都不知道能不能跟得上。

现在哪些地方还有荒无人烟的,抢劫都找不着对象。

中央红军1万人过路都得吃草根啃树皮,要是一个师团开过去,呵呵,也就英帕尔的结局。

日军沿长江进攻,实际上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他不懂战略吧,看起来有点,但大的战略方向本来就错了,是沿江死还是爬山死没有本质区别。

加上老蒋这人也还有点骨气。

这就是日本人在大陆的死结,要解决共军,就必须要大量当地政府军支持,或者野战军就地治安化,这样的话,就必须先解决蒋介石,但怎么打,蒋介石就是不妥协。

正在这种状态下,日本人在诺门坎和苏联又打了一仗,目的是希望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

结果苏联过于“坚硬”,不好啃,于是也就罢手了。

事实上,到1940年,日本人已经发现打中国太不合算了。

欧洲战争,盟军奔溃,东南亚多少殖民地啊,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比中国好啃多了。

那就退兵啊?

不行。

为什么?

大日本帝国吞下去的,就是帝国的,哪怕是一坨屎也不能吐出来。

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是这个思维,按中国文化的评论就是,不知进退。

1940年,日本人轻松进入印度支那(越南),比国军更缺乏战斗意识的法国殖民军投降,这震动了欧美。

美国人一直想参战的,这个借口已经足够了。

不过,日本和德国的联盟(日本的另一个战略错误)让它担心后院起火,于是,美国人决定先“测试”一下日本,要求日本退兵到1937年7月以前的状态,否则,石油禁运。

那时候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禁运意味着日本联合舰队只能工作3个月,日本人又不能撤兵,又垂涎于东南亚殖民地,于是他们决定赌一赌。

事实上,如果他们认输,也许日本帝国现在还在呢。

可是,如果他们认输,日本帝国的国民们当时会疯了的,打了这么久,就是个零蛋?

这就是愤青当道啊,愤青是什么都不管的,打,不打你就是卖国贼,谁不打杀谁,杀到有人肯打为止。

日本和美国相差最大的是国力,包含生产力、资源保有量和人力资源。

武器的劣势上,飞机上缺口最大,尤其战略轰炸机是德日法西斯共同的疼。

步兵武器上差别不足以成为战略问题,虽然三支m1步枪可以压制日本的轻机枪,美国军队的火力密度更高,但这对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来说,不具备决定性价值。

关键是生产力,要知道,美国人在支援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同时,动用上万架轰炸机轰炸德国,在大西洋反潜,与日本激战,而且,关键是而且,它丫的还用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在搞原子弹,一个当时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响的玩意儿!

1945年8月15日,日本签字投降后,数千架美军战机组成的编队飞越日本东京湾

这就是差距啊差距,我们国家现在每年全国动员在招飞,挑选飞行员,为空军选择精英。

可美国,有上百万的民间飞行爱好者,他们没事自己飞,这是空军的潜在力量!

不要动不动喊打喊杀,否则你就会像日本帝国一样,把内裤输进去。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出,重庆鞭炮齐鸣,人人相互道贺,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参战,日本必败。

这不是战术胜利所能掩盖的。

日本人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日本陆军1871年以前效法法国,他们对拼刺刀的喜爱、他们的步枪口径乃至他们的师团编制,都是法国人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的,法国是整个欧洲最爱拼刺刀的(俄国在东欧,不在日本人眼光内)。

直到二战,日本的九二重机枪还是法国哈奇开斯的山寨版。

1871年以后,日本开始学习德国,德国人的连排战术给日本人以深刻印象。

不要以为日本人的三八式好,事实上,日本步兵的火力输出是以机枪和掷弹筒为核心的,三八式步枪手是为了保护机枪和掷弹筒而存在的,一个小队是一个完整的火力输出单元。

这一点,是战术混乱的国军好久都没有弄明白的。

我们说日本人拼刺刀厉害,打枪厉害,那都不是他输出伤害的主要部件。

日本人的装备对欧洲列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东方哲学中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着实骇人,如果辅以精良的训练,这战斗力是压倒性的。

日军班进攻准备

英国殖民军的武器装备是超过日军的,别的不说,恩菲尔德步枪现在仍然在印度装备(阿三威武),这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丛林中比三八式强很多,M3坦克比97式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反坦克炮,重型榴弹炮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可操作武器的是人。

英国殖民军的素质,和日本安插在华北搞治安的百字头师团差不多,装备是精良的野战装备,人已经烂了。

日本人还有点军国主义素养,英国殖民军早已萎靡,而且,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以后——也就是眼下肯定失败的,但是欧洲军团和美国人打过来以后一定赢——本着这个战略考虑,英国人决心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之战应该被称为亚热带作战的经典,日军速度快、作战决心坚定,用三万人打击十万英军,英军人虽多,但没有展开,单兵战斗力又不如日军,结果日军打在关节上,让英军陷入了中国古代兵法所说的“滞形”,只能挨打,动弹不得。

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除了精神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英国人居然守不住他们一定要守住的新加坡,这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看法。

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一直压着英军,直到1944年英帕尔之战,几万人,每人靠着几两大米活着,硬生生压着十几万吃罐头的英军打。

英军战术呆板,缺乏为殖民地牺牲的热情,完全是坐等胜利。

这一点来说,就是国军有英军的装备,也会比英国人表现的好,至少东方人对牺牲的理解不同。

日军占领新加坡-两栖进攻船团行进路线

【日军新加坡作战之回顾(辻政信.1951年)】

所以说,日本人是极其强悍的敌人,特别是技术的优势被地形所抵消、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面对同样坚韧的中国人,它又具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越是地形限制小的地方,技术的差距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

比如,日本打中国人,在平原上狂飙突进,徐州会战打的几十万国军崩溃,但在太行山就不行了,硬生生被八路拖死——无他,地形限制了技术装备的使用。

在太平洋战场,则完全是技术制胜论者的天下,日本所面对的是一支技术至上的军队。

为什么傻大木死得这么惨?

沙漠也是地形简单的地方,跟海洋没太大区别,谁的火控好谁占便宜。

在这种战场上,美帝一向都是屠杀的。

美国人的战术战略源自欧洲,特别是英国给他们的影响巨大。

美国军队是火力至上,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输出火力,训练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的输出火力。

中国军队从美国军队学到的专用战术术语就是“压制”和“盲射”,感情你丫打那么多炮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让对方趴在地上别动弹!

真是太败家了!

和我们的愤青一样,当时的日本人也认为美国人怕死、爱享受,缺少牺牲精神。

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很正常。

第一,我们的任务是输出火力,消灭敌人,因此当后撤无望、后勤被切断,我们已经无法战斗,可以体面的投降。

(注意这一点中国军队最喜欢穿插)

第二,我们有强大的后勤,老子有钱!

第三,投降的文化在西方并不可耻。

东方的战略观是你死我活的总体战,死一个人,消耗你一发子弹都是值得的。

而在工业化发达的西方,我坚持下去只是面对钢铁的洗礼,有什么意义?

但这一切绝对说明不了美国人懦弱!

西洋人是从线性阵列走过来的,那是什么?

就是排队立定,拿着燧发枪面对面枪毙。

在葛底斯堡会战中,两万南方美军排成方阵迎着火枪和火炮前进,爬越壕沟和城墙,全军阵亡了90%才崩溃!

在索姆河会战中,他们的远亲纯正的英军(不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人组成的杂种)还是用这种线性阵列冲击马克辛机枪防线,一天死了6万人!

尸体一层层的摞,他们怕死吗?

当然,这些事例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西方战术的单调,特别是连排战术方面。

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美国人怕不怕死。

而我们的答案是,美国人不怕死。

二战中,从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到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

2433天。

从1942年开始,美国平均每天损失170架飞机。

二战中,平均每月有6600名美国陆军航空队人员丧生,约每天220人。

另有18000受伤,12000失踪,41000+被俘(被日军俘虏的5400人中一半活了下来,被德军俘虏的死亡率约10%)。

总战斗损失121,867人。

这些都是我们认为是金子一样的飞行员!

而且不包括美国海军损失的。

美国海军的飞行员,被击落后80%都得死,因为在海水里没得救(除非在卡特琳娜基地附近)。

可是你听说美国海军飞行员二战时不敢飞的吗?

美国人二战时说,只要飞行员完成25次出击任务,就可以休假半年。

到战争结束,没有一个机组享受到这个福利——全被击落了。

技术优势不是绝对的,德国人不是吃干饭的,而美国人是不怕死的。

有愤青们认为,美国人轻轻松松消灭了日本人,间接证明了中国的无能。

事实上,日本海军的战斗力相当过硬,不然瓜达卡纳尔群岛也不会有一条“铁底海峡”。

加速日本失败的理由,是石油。

美军空袭特鲁克港内的日本船只,可以看到有些船只正在释放烟幕,也有船只被击中后在燃烧

日本联合舰队的母港,设在南婆罗洲的特鲁克,估计很多现在的日本人想起来都心向往之,大日本帝国的联合舰队,竟然把指挥部设在接近澳洲的地方,这是何等的强盛啊!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呆在那里,只有一个理由,石油。

婆罗洲的石油,可以直接灌到油箱里使用,无须精炼(国内的这些油田都得泪奔了)。

这种石油,使用起来,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爆炸。

好多航母、军舰因此一击就沉。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炼油能力的低下和后勤的无奈。

说白了,就是国力。

雷达不如人、钢材不如人、石化生产不如人,这些都是国力的问题,和战术无关。

日本海军的精兵,哪怕是用斜眼在晚上看,终究赶不上雷达的改进速度。

日本的百炼精兵,都在美国人的钢铁生产线中被消耗掉。

美国的P51号称飞行的铝块,就是这样,日本人也能打下来,可打下一架,又生产出两架。

对比死人的速度,日本人培训飞行员的速度跟不上了。

后期的日本,由于缺油,培训飞行员的方式是看电影——事先摆好各种模型,用电影摄像机模拟飞行的各种动作,让飞行员看,这培训出的,不是菜鸟而直接是菜!

等到了后期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只要美军切断了后勤线,炸弹舰炮排队推进,日本再精良的步兵,在一个岛屿上能机动到哪里去?

坚守的意义只不过是加大美国物资的损耗罢了。

而美国人消耗的起,他们也不缺时间。

在一个岛屿上,美国人能用推土机堆起一座小山,在两天内只推进50米,5天后把精良的狙击手活埋了。

所以,战后的日本在炼钢、电子、石化、发动机等方面刻苦用功,成为世界第一,战败的教训刻骨铭心啊。

好好一盘棋,就因为这些短板把日本帝国给毁了。

日本帝国原本是希望通过一场速决战击败美国的信心,然后求和,回头解决中国,享受胜利果实。

但美国人把它拖进了持久战,这是必败的。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唯一的钥匙就在中国手里。

只要中国投降,大量的资源、士兵都会转移到太平洋战场,让美国人丧失信心。

——换了你,如果知道这仗要打十几年,你也要考虑是不是休战一下。

至少得回去生生孩子不是?

不管怎么说,蒋介石看问题是很准的,他腐败、他任人唯亲、他气量狭小、他独裁无胆、他民主无量……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的,他就是不投降!

从太平洋开战,他就再不和日本人谈了,连虚情假意的谈都停止了。

缺少基本战术修养和训练的国军被打的惨绝人寰(仅有的精兵被调到后方藏起来了),一退再退。

腐败如同瘟疫一样蔓延。

八年里,日本人可以攻下它任何想攻下的地方,可以守住任何它想守住的地方(李宗仁语,ps,相对于国军而言),可国军高层都相信美国人会赢,国军底层又有一些忠义在苦苦的维持。

在后方,共产党如同一块粘瓜糖,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不过几百人,建国后的十大元帅都是带着几百人在山里转来转去,不投降,不消停。

你不能指责他们游而不击,他们只要活下去,让日本人不敢撤兵,就是在消耗敌人的实力。

拿什么打?

山东军区偶尔缴获了一门九二步兵炮,只有3发炮弹。

日本人疯狂的追,共军只好把它埋到土里。

日本人后来又派汉奸谈判,提出用三挺重机枪和子弹换,共产党就是不答应。

无他,有了这门炮,所有的炮楼都紧张,以往几千人攻不下的炮楼,现在感受到威胁了。

祝捷大会上,八路军演示北岳东线战斗中缴获的日本92式70毫米步兵炮

河北的地雷战,鬼子踩上去,轰隆一声响,然后看到踩到地雷的鬼子哇哇大叫,全身漆黑——土法做的黑火药太差了,唯一的办法是在地雷里放上狼毒和大粪,让他伤后感染而死!

山东许世友那儿高级点,炸药还行,用的地雷是遥控引爆。

也就是一个人藏在离道边十米的距离,鬼子经过的时候,他手动拉线,一拉一炸,线露出来了。

这个人就得赶快跑,那真是玩命。

敢干两次的人,肯定记功提干。

1944年,上海浦东游击队(没错就是浦东金融区)缴获了一挺九九式机枪(日本仿的捷克轻机枪),激动不已,到处购买子弹(没错,缴获是不够用的,得找第四师团),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明白,那些所谓的抗日电视剧是多么的可笑可怜!

它们侮辱了我们勇于牺牲的前辈!

以如此可怜的装备,面对体系完备世界一流水准的强敌(讨论到现在可以这么看了吧),敢于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

用绝世武功大砍大杀的,那是白痴的梦呓。

许世友的功夫是公认的,可他也在胶东半岛的穷山沟里躲着,从来没听说许上将单刀赴会的。

直到1944年底,许世友攻水道,歼灭日本两个小队,还费了好大的功夫。

尽管占据绝对优势,可日本人面对打不着、赶不走的土八路,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势”,打个比方,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用木剑缠倚天剑一样。

歼灭战是体系作战,看似攻坚时损失大,可收获更多。

好比敲开一个鸡蛋,开了硬壳,后面全是收获,而硬壳打开一个点以后,也可以庖丁解牛。

而体系作战方面,在东亚战场上,日本没有对手。

就算苏联也不行,尽管诺门坎打败日本,可苏联动了倾国之力,日本人还创下了两次战术性胜利(奇袭苏军机场、世界第一场装甲迂回奔袭战),面对铁甲洪流,日本人缺少反坦克武器,可绝望的步兵反坦克战术给连排战术粗糙的苏联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而在治安战中,所用到的只有步兵连排战术了,重武器不过九二步兵炮而已。

我认为,世界唯一能够在连排战术上克制日本的,只有共军。

这是在搏杀中锻炼出来的技巧,所谓战前诸葛亮会战后总结会,现在做成了官样文章,可当时是在讨论保命的问题,能不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