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0312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

(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水的毛细现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神奇的水

不同颜色的水、纸巾;

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

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1.教师演示染纸

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

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

水为什么向上爬升?

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升”?

2.探究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升

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2、提供实验材料:

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

3、预测:

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爬升”吗?

4、指导实验方法:

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

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爬升的一样高吗?

8、实验交流:

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升

1、讨论:

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

2、观察粉笔内部:

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

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4、预测:

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

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一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

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6、整理器材

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观察水

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

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

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1、水的表面张力

(可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

硬币滴水:

1、出示1元硬币:

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

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3、交流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滴、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放回形针:

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

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

2、交流实验注意点:

开始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

放回形针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

边实验边观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2、水的压力实验

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

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

(制作方法:

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时封好,这样便于同时撕开。

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

4、再次预测:

抬高瓶子会怎样?

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出的角度和远近。

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

3、水的浮力实验

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楚看到水位的上升。

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

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放入橡皮泥。

小烧杯底部的橡皮泥要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

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烧杯里的水位。

4、用细线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央,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

放入砝码时注意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的中央。

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

4、水的溶解实验

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有什么变化。

2、指导实验:

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

搅拌的方法:

用玻璃棒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

搅拌过程中,玻璃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或者损坏烧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会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3.实验总结

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

会团结的水:

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

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

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

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

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

如果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研究纸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纸

报纸、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

1.比较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

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比较实验结果。

2.观察纸张边缘纤维

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1、提供材料:

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

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

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向目标。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4.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

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一张卡纸(同样大小)。

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

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的),看看那种更容易透光,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等。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对纸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

清洗相应的器材,使用过的纸张放进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

纸的特点主要有:

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

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3、纸的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

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了解土壤

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

1、观察土壤样品

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放土

1、提供实验器材:

过滤器。

(工具箱中有)

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的塑料杯中。

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4、用小勺轻轻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隙。

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

3.倒水

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

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

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

4.观察比较

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

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认识固体

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1.质量的变化

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

黄豆、大米、淀粉、天平。

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

①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②将游标放置于“0”刻度;

③用左右调节螺旋校准左右平衡;

④左盘放置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置砝码;

5、⑤砝码放置应先小后大,最后调节游标,使两边平衡;

6、⑥物品质量应是右盘所有砝码总质量加上游标指示的质量,砝码不要用手直接拿,应用镊子取用。

3、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一次性杯子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它们的质量。

4、将它们倒入同一只杯子中混合,将其他两个一次性杯子重叠在这只杯子下面,用天平时称出总重量。

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

2.体积变化

1、分别用量杯量出100ml的黄豆、大米、淀粉。

2、将他们一起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落在外面,读出读数。

3、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3.分离混合物

1、可以用工具箱中的两层筛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离操作,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

2、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

4.实验总结

比较两组数据,总结出混合后的规律。

5.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验内容:

结晶分离的实验

2、把固体放倒水里

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教师演示实验

1.调制饱和盐水

1、在三个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

2、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

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

2.制作彩色结晶树枝

1、在热水里放入少许绘画颜料,搅拌均匀,对盐水进行着色。

2、将着过色的盐水分别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树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

3、不能将树枝直接放入烧杯中,应使用小碟子,这样冷却结晶容易依附树枝,而且时间短。

(教师演示的可以放在班级中让学生持续观察)

4、几天后,让学生把制作的成品带回学校展示、评比。

3.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将待冷却的溶液放置在不易接触的地方。

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认识液体

3、认识液体

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

1.认识液体性质

1、每组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水、一杯油、一杯蜂蜜、一杯牛奶,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发现液体共同的特点,填写实验表格。

2、观察三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度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

3、交流,总结出液体的性质。

2.比较同体积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和流速

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调节平衡。

2、在烧杯里倒上同样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到已校准的天平上比较。

3、在流速比较演示板的凹槽里,滴上几滴牛奶、蜂蜜、水和食用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示板提起,一定要让液体“自己”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观察、比较哪个流速快。

3.实验总结

总结出液体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液体之间又有不同的性质。

4.整理器材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

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

蜂蜜>

牛奶>

水>

食用油

流速测试:

食用油>

蜂蜜

把液体倒进水里

4、把液体倒进水里

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观察液体沉浮

(教师演示实验)

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演示实验:

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

3、学生观察实验。

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

5、小结:

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面。

2.探究“鸡尾酒”的调制

(学生分组实验)

1、出示事先鸡尾酒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怎么调制出来的?

2、提供材料:

染过色的红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蜂蜜、食用油,分组尝试调制一杯“鸡尾酒”。

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液体倾倒的顺序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

1、观察将热水倒入冷水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

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

3、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塞,可以用一块小塑料布遮盖,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

4、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

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实验总结

综合以上几个实验,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所发生的现象。

6.整理器材

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

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

1.测量质量的变化

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2、在右盘多放入100g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g。

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的水。

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

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

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常误差。

2.测量体积的变化

1、用量筒量出100ml水。

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

量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凹液面,快要接近100ml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至100ml。

2、再用量筒量出100ml酒精。

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100ml的水。

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

3、比较总结实验

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

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

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

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

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学会使用温度计。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

水温的变化

(第7课水温的变化)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

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

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

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