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0295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例如,如果总体的同质性较高,就可以采取一般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样本数也可以相对少一些;

如果总体的类别差异和特征较为明显,选择分层抽样的方法较为合适。

确定选取样本的方案之后,就需要着手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由各种问题组成,用来向被调查者提问。

问卷是收集资料的工具,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所收集的资料能否有效地服务于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社会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设计通常都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所设计问题带有检验理论假设的目的,能够测量出被访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态度和行为。

问卷中问题根据问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是向被访者提供了选择答案的问题,如“您是否看电视新闻节目?

(10经常看,

(2)偶尔看,(3)几乎不看”。

开放式的问题是让被访者自己给出答案的问题,例如:

“您对目前本地的小学教育有何看法?

”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问卷中问题一般包括三大类:

一是事实性问题,如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等;

二是行为性问题,如收入以及其他行为经历等;

三是态度性问题,如意识、观念和评价方面的问题。

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信度和效度。

所谓信度,是指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适合用来测量所要测量的对象。

问卷在定稿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试调查,即用问卷初稿去做访谈,以便发现问卷中是否还存在不准确、模糊和不切合现实的问题。

实施调查是调查研究的关键步骤,大型的问卷调查都需要招募调查员来执行入户访谈任务。

因此,在调查实施前,还需要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以便调查员了解抽样的原则、问卷设计的意图和进行访问的技巧,从而使得调查员能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得可靠的信息资料。

有些问卷调查是通过邮寄或人员发放问卷,然后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

这种调查实施方式虽然能节省人力和财力,但是,在问卷回收率和作答准确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而且样本偏差大,缺损值高。

调查问卷回收起来之后,需要将这些资料汇总,并将结果录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分析。

数据录入就是将问卷中被访者的作答内容,按照一定的编码,录入到编制好的数据库结构之中。

目前,数据录入一般是运用数据录入软件来进行的。

全部问卷数据录入完之后,一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验和差错,数据检验和查错是为了查出被访者、调查员或录入员在回答、记录和录入时出现的明显逻辑错误或偏差。

检验和清理数据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为资料分析打下基础。

数据库整理完毕后,就要根据研究目标,运用合适的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证明自己的研究假设,并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来对所研究的问题加以解释。

调查研究法在获得某些事实性材料如家户构成和人口信息方面,是一种具有优势的研究方法。

通过合理的抽样,向被访者直接询问简单的事实问题,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在样本材料的基础上,较为准确地推论总体的相应状况。

但是,调查研究方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一方面,调查研究的可靠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实施过程的质量,也就是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方法常常依赖于较多的人力和财力。

二、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fieldwork),也叫田野工作,是人类学、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

田野调查对于研究一些小型社区、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变迁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曾经通过田野调查,与西太平洋群岛中的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土著居民共同生活了两年多,考察了当地居民的“库拉”交换活动,并以此为主线,全面描绘了土著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在此研究基础上,马林诺夫斯基发展了自己的功能主义文化理论。

民族社会学是以民族与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民族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考察具体的社会事实和民族事象。

因此,田野调查法对民族社会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田野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要解答这样一些问题:

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

要回答是“谁”这个问题,就需要注意田野中的任务生平背景、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性格特征等。

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还要经常提醒自己:

当地人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在何时何地说的、何时何地做的,最后,需要思考当地人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

在田野调查中,为获得重要信息、材料,进行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常常是必要的。

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observation)是指观察者进入观察对象的生活或工作场所,参与它们的生活和工作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对象的各种行为及其变化情况。

参与观察法常常在探寻研究对象的深层思想意识和内部相互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它能让研究者在理解被研究者的社会情境的基础上,认识他们的思想意识发展的轨迹。

此外,参与观察法也常常应用与对小群体及其行为的研究之中。

一项运用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的经典案例是,列波(E.Liebow)在高犯罪率的美国黑人社区进行了参与观察,最后写成了《套利的街角》(Tally’sCorner)。

列波深入到华盛顿的套利这个黑人集中聚居的地区,与那里的黑人共同生活、聊天、赌博、喝酒,在此过程中,他细致观察社区成员的内心世界以及它们的人际关系。

通过观察,他发现黑人社区之所以有较多的非法行为,是因为这些黑人在合法的世界里很难获得自己的位置,所以,选择非法行为成了它们习以为常的事。

在运用参与观察法来获取研究材料时,需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理论目标,做到参与而不深陷其中。

科学研究中的观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研究者在观察之前,需要进行研究设计,明白观察所要检验的理论问题,计划要观察对象的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观察。

同时在参与过程中,需要清醒地明确自己的理论目的,围绕理论目标而观察。

其次,为了使观察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在控制观察环境和变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规反应。

否则,观察的结果极有可能出现偏差。

深度访谈也是田野调查中获得信息和资料的重要途径,只有与当地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了解当地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当地文化的内在意义。

交流与沟通的必要方式就是深度访谈,也就是与调查对象交朋友、深入谈心。

深度访谈一般要有选择地进行,要根据研究的主题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对象来与之交流、建立感情,以达到深刻谈心;

有时选择当地的信息灵通人士或所谓当地的“明白人”作为深度访谈的对象,对研究可能有较大帮助。

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在对待从田野中所获得的资料时,需要注意主位取向(emicapproach)和客位取向(eticapproach)的关系问题。

所谓主位取向,是指研究对象所倾向于认为的观念或态度;

所谓客位取向,是指研究者或局外人所倾向于认为的原因或动机。

研究者在田野中一方面要细致观察,认真体会,弄懂并要理解当地人的主位观念;

另一方面,研究者还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分析这些主位观念的意义和形成原因。

也就是说,研究者应把主位取向与客位取向结合起来,全面看待田野中获得的信息。

结束田野调查之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田野调查报告,田野报告的写作方式主要有民族志(ethnography)的写作方式。

所谓民族志,是指详细、全面描述研究对象各个方面形态和特征的田野报告。

民族志的特点是以描述、记事的手法为主,以展示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和活动全过程为目的,向人们勾画出特定社区和人群的文化图像。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典型方法,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实验法也较多地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

所谓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为了控制某些自变量可能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实验法常常在实验中将被试者或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

一组是实验组,另一组是控制组。

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即可检验某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公共教育的投入水平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按照地区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然后考察公共教育投入量的变化与居民收入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情况,通过比较即可看出,收入水平是不是受到公共教育水平的影响。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划分与建立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随机分组法,即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二是配对法,即根据变量相对应的原则,如教育投入量、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性别、年龄、民族等,分别将实验对象一一分配在实验组和控制组。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利用社会情境的自然状态,将其中的一种情境作为实验组,将另一种自然情境作为控制组,然后观察和比较它们的一统,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实验法是科学研究典型的实验法,即通过设置实验室环境,将想要控制的变量加以控制,以便观察和发现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是人,实验室实验法会存在伦理问题及其他局限性,所以,通常采用自然实验法。

在小范围的研究中,常常可以运用实验法。

例如,汉斯(V.P.Hans)等人曾运用实验法研究过影响陪审员认真态度的因素。

此外,在一些大规模研究中,也有学者运用自然实验法。

例如,乔伊(L.Joy)等曾在加拿大三个镇做过实验,研究电视频道的数量与儿童暴力倾向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镇的特征分别是有多个电视频道、只有一个电视频道和没有电视节目。

实验结果表明,电视频道多的镇,其儿童的暴力攻击性要强于其他两个镇,只有一个电视频道的镇次之,没有电视节目的镇的儿童暴力倾向性最弱。

由此它们认为,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行为会诱发儿童的暴力攻击倾向性。

实验法常常与观察法结合起来运用。

例如,在实验室实验中,一般都需要在实验室对实验对象进行细致观察,以发现变量的变动情况;

在自然实验中,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法,通常在这种实验法里,研究者可以运用实地观察法,也就是在现象或过程发生的具体场所和实际情景中,去观察对象的行为和态度。

四、其他研究方法

除上述常用研究方法之外,在民族社会学研究中,也常常使用其他一些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法、历史比较法等。

(一)个案研究法

在民族社会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较为常用,尤其在定性研究方面,个案研究更为适用。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个的个人、机构或团体所进行的案例式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的认识论原理是,同类事物具有相同的本质,它们的结构特征和内部关系是一致的。

例如,俗语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明即便是一个个体,它们的结构也能代表和反映该类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

所以,在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个案研究法常常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

个案研究资料通常是通过访谈法来获得的。

访谈法包括问卷访谈和个案访谈,或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问卷访谈是问卷调查中访问员按照问卷上的问题对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这种访谈是结构访谈的典型形式;

个案研究用来收集个案资料的访谈是个案访谈,个案访谈通常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个案研究的对象或其成员进行的访谈。

个案访谈一般是非结构式的深度访谈,研究者通常是通过漫谈式谈话开始对被访者的访谈,并运用引导式交谈将访谈内容切入到焦点问题,以及通过建立在信任和亲密互动基础上的谈心使访谈深入到被访者的个人深层机构之中。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个案访谈通常有创造性访谈和积极访谈两种方式。

所谓创造性访谈,是指研究者运用基于友好关系和亲密性互动的策略来扩大合作和相互开放性以及创造性理解,以达到了解被访者的深层体验的目的。

积极访谈法是一种具有发展情节的人际互动方法,这种访谈强调被访者不仅是现实和资料的提供者,同时又是现实和知识的创造者,所以访谈过程不仅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

进行个案访谈的程序大体分为七个步骤:

(1)确定访谈话题:

访谈话题的确定,属于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普通谈话,关键在于访谈无论为何种形式,它始终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确定访谈主题需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

访谈主题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一致的;

主题要有理论导向,即所谈及的问题是用来讨论或检验相关的理论问题;

访谈内容要考虑研究伦理问题,在与被访谈者的谈话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谈论触及他人隐私或其他违背伦理原则的问题。

(2)设计访谈提纲:

在进行访谈之前,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主题,对访谈过程中需要询问哪些问题、如何询问,访谈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情形、如何应对这些情形,以及访谈中要运用哪些技巧来获得尽量真实的个案材料等方面加以设想、计划和准备,以便在实施访谈时,能够达到访谈目标。

(3)建立联系:

为了确保访谈实施的顺利进行,在访谈之前有必要通过合适的途径与被访者建立联系,以征求被访者的同意、支持与合作。

在与被访者建立联系时,利用熟人、朋友、社区成员等社会网络中的非正式群体关系尤为重要,这些途径有助于研究者与被访者建立起信任与合作关系。

(4)实施访谈:

即进入现场对被访者进行访谈的过程。

访谈过程大致分这样几个阶段:

自我介绍和进入访谈场景;

开始提问;

交谈和叙述;

记录谈话要点;

追问和确认;

结束访谈和致谢。

在提问当中,问题一般包括:

描述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和观念性问题三大类。

民俗学问题是指了解被访者背景、事实、事件的时空组合问题,如“您是否有其他民族的朋友?

有多少人?

”结构性问题是与事实、事件和关系的结构与分类有关的问题,如“您的收入除工资之外,还有哪些?

”观念性问题属于被访者对某些事项的理解、态度和评价,如“您是否赞同族际间通婚?

为什么?

在访谈过程中,不仅要懂得提问的技巧,同时还需要注意听的艺术。

个案访谈是面对面的互动,当被访者在回答或叙述时,研究者就是听众。

听众的反应对谈话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在听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记录内容,同时还要运用听的技巧。

(5)整理记录材料:

在结束访谈后,研究者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整理谈话过程的记录材料,以便发现其中是否遗漏重要信息或是否存在记录偏差;

对访谈记录的整理,也是为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因为访谈记录还属于分散的原材料,必须经过加工整理,才便于分析。

整理记录材料的工作主要包括:

阅读访谈记录、补充完善记录、进行简单编码和转换记录格式。

(6)分析和检验:

这一步骤就是根据收集和整理过的访谈材料,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来分析和验证经验中的事实是否能证明自己的研究假设或理论问题。

对访谈材料的分析,可以运用定性分析法,也可以运用定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的方法通常包括内容分析,即注重对谈话的内容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加以解读和揭示;

此外,叙述分析法也是常见的分析法,叙述分析的关注点是叙述过程、时间和事件,强调叙述者的叙述实践对历史和现实的建构或重构。

(7)撰写报告:

研究者需要将自己访谈的研究过程、内容和发现以及结论告诉公众,因此,在分析访谈材料的基础上,研究者应撰写研究报告,并争取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以便让其他研究者能够对其加以检验。

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社会是一个“访谈的社会”,访谈充斥在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

从大众媒体到科学研究,从日常生活到职业活动,访谈法处处都得以运用。

可见,访谈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概括起来说,访谈法的意义主要在于:

(1)奠立了关于社会世界的经验基础;

(2)传播了经验和知识;

(3)为研究者理解主体的现实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途径。

不过,访谈法也有自身的局限,因为访谈中的材料带有被访者和访谈者的主观性因素,所以,如何处理和运用这些材料,往往受研究者自身条件的限制。

(二)历史比较法

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是一般意义上的当时现象或现在时现象。

为了探讨社会现象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变迁规律,社会学研究也常常借用历史方法和跨文化的比较方法。

支撑历史比较法的方法论原理是:

社会现象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连续的、受某种力量影响或支配的。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或因果链上,或者通过不同背景的比较,就能够发现现在的事件或现象的真正原因。

历史比较法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是政府文献资料,包括政府和机构文件档案材料、统计资料和保存下来的其他历史资料;

二是民间历史资料,包括民间流传下来的地方史志材料,以及民间口述史资料。

收集政府或官方文献资料,最常见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相关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去查阅和摘录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民间历史资料的收集,通常需要到当地去,向当地居民问询和查阅个人保留下来的村志、家谱、地契等有形的、物质的历史材料;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向当地居民收集一些历史记忆材料,如口述史资料。

在历史比较法中,较为常用的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类比分析法和理想类型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某类现象或事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特征进行对比,并由此类推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类比分析法所遵循的逻辑原则见表2-2:

表2-2类比分析的逻辑框架

历史上现在

A类现象很普遍A类现象很少见

分析结论:

A类现象是不断进化的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理想类型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经过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

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结构一致性的原则,来理解和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韦伯曾运用历史比较法解释了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他提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论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与加尔文教派所倡导的伦理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合理化运动密切相关。

理想类型的分析与比较是结合在一起的,韦伯把新教伦理节诶是为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在将新教与东方宗教进行比较后而提出的。

具体比较方法如表2-3所示:

表2-3韦伯理想类型分析逻辑

宗教类型

是否具有资本主义精神

具有

不具有

新教伦理

禁欲主义、赎罪意识、天职观

东方宗教伦理

来世理想、现世回避

除了上述定性分析方法之外,对历史资料也可采用定量分析法。

例如,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这一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从数量变动规律的角度,看出现象变化的规律。

此外,在民族社会研究中,除了历史比较法外,一般比较研究法也较为常用。

例如,朱景文在比较民族社会学研究中,从全球和跨文化比较视角,以及理论比较的视野,探讨了民族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的特征及意义。

一般比较法侧重于对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产生背景、表形形式及特征加以比较,由此分析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

在民族社会学研究领域,历史比较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其价值和适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变迁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

(2)民族与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

(3)民族的社会效应的变化规律;

(4)不同社会与文化中民族事象的特征。

历史比较法的局限在于,历史资料或历史事实的不可证实性。

由于资料的不可证实性,所以历史比较和推理常常是建立在想象和类比的基础上,从而使得其结论就可能带有主观性和选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