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0222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中考语文文言文修改集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9、《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5、《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9、《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孔子语录》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wú

)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诗文习题集锦:

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坐在考场上,你是否充满信心?

此时此刻,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来鼓励自己。

3、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是“,”诗人自责的诗句:

“,”

5、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

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的诗句是:

“,”(用杜甫《望岳》诗句填空)

6、王维的《使至塞上》极写漠之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7、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

“。

8、诗人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没有彩笔,却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两句诗想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彩,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诗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10、文天祥“?

”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

诗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是:

“,”《过零丁洋》

1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的诗句:

12、a、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列举了九个景物意象后,用“,

”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乡愁。

b、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

“,。

13、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

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14、边塞风光,入诗如画。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雪景图,“,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示了大漠长河奇特壮美的画卷,“,”。

15、毕业在即,纪欣在班级纪念册上写下留言:

“今日毕业,奔赴前程;

他日相聚,剪烛西窗。

”留言中的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的诗句“,”。

16、《行路难》(李白)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的政治出路遭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

诗中表现作者对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远大理想仍充满信心的语句是:

“,”诗中用典故表示心情己不再沮丧能体现诗人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句子是:

“,”常用来激励自己或他人努力实现抱负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喻“行路难”的句子是:

“,”诗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的诗句是:

17、a、”,。

”在党的十六大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加速向前发展.b、写时序更替,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用<次北固山下>诗句填空。

18、a、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点明游赏的地点和季节,画出西湖春色轮廓的句子:

“,”描写动物变化突出“早春”特色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游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的句子是:

20、《相见欢》巧妙的比喻“愁”的诗句“,”。

21、在《望岳》一诗中,杜甫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攀登人生顶峰之抱负的诗句是:

2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子:

23、《论语》1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

“”.2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

“,”3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的是实事求是的句子:

“”。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的正确态度是:

“,”5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6对先进和后进的正确态度:

”,”

24、《山坡羊潼关怀古》a、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

b、言战争灾害的句子:

“,”c、同情老百姓的句子:

25、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视为千古绝唱。

26、曹植送别弟弟曹彪时写道: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就是由此化用而来的。

27、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的“,”来诠释这份情怀;

当奥运会圣火熄灭时,四方朋友依依惜别,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来相互勉励。

28、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

29、《蒹葭》第一章描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的诗句是:

“”,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30、《己亥杂诗》a、写诗人辞官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

“”

b、仍然关心国家的诗句:

c、与“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思相反的诗句:

31、晏殊《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的两句是:

32、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美景。

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

体现边塞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

文中红白映衬、色彩鲜明的语句是:

情景交融、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感情的语句是:

“,”   

34、晏殊《浣溪沙》中的“,”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枣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做大官的人考虑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呢;

?

”曹刿说:

“做大官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人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于是就入朝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东西,我不敢独自辛受,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随你参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平军、玉帛之类,我不敢自行虚加,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这文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案件,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这是(对百姓)—尽本职的事。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交战时请允许我跟随去.。

解段:

第1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

两层:

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

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

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兵。

曹刿说: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不行。

”齐军擂过三次战鼓后。

“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大败。

庄公将要下令追击。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还不行。

”下车察看齐军的车辙,又登工车前横木望齐军,说:

“可以追击了。

遂逐齐师。

于是就追击了齐军。

第2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

已经打了胜仗,庄公询问曹判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打仗是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

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次擂鼓,勇气就衰减了,第三次擂鼓勇气已经竭尽了。

敌方勇气竭尽而我方勇气正盛,所以战胜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所谓大国,难以猜测,怕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他们的旗子也已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第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园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

  

刿(ɡ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

nɡ)靡(mǐ) 

玉帛(bó

)鄙(bǐ)又何间(jià

n)焉小惠未徧(bià

n)弗(fú

)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牢。

2、牺牲玉帛 

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讨伐,攻打。

今义:

砍伐。

4、又何间焉 

参与。

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虚夸,以少报多。

增加。

7、虽不能察 

即使。

虽然。

8、再而衰 

第二次,两次。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 

言语真实。

书信。

10、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忠诚。

11、可以一战 

可以用来。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以:

用、凭。

对曰:

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

//不;

//独占。

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虽不能察:

弄清楚。

齐师败绩:

溃败。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齐军。

下视其辙:

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遂逐齐师:

就,于是。

//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一鼓作气:

振作。

彼竭我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难测也,惧有伏焉:

推测,估计;

///埋伏。

  望其旗靡:

倒下。

七、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

(1)政治方面: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6、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8、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9、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1、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2、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 国 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九、开放性试题  

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如:

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

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  

3、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

(结合文章说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

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4、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夫大国,难测也——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其旗靡——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答:

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答: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 国 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8、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

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先帝创立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调敞,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迫先帝之残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而。

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报答绐陛下的缘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