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05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多文档格式.docx

算。

因为这里虽没发生市场交换活动,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时房子也提供了效用,因而被看作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创造了价值。

他的房子如果不自己住而租出去也可以收到房租,这部分房租也应记入GNP。

总之,不管房子是自己住还是出租,这部分房租都应记入GNP。

65.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GNP增加了,因为这些人员原来领的失业救济金不计入GNP,而现在作为政府雇员领取报酬要记入GNP。

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

(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

(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a)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买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记入GNP,而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要作为消费记入GNP。

(b)假如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记入GN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NP中扣除。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不对。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

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

例如,某年某国总投资增加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1000亿美元,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NP?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做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收入,当然要记入GN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而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和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记入GNP。

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之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住宅建筑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

他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而把住宅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

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取得房租可以记入GNP。

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答:

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料储备。

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须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可见,库存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N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例如,某国某年生产了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NP,即看作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NP。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和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这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

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NP而后者计入GN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

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增加并不影响GNP、NNP、NI,但影响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PI,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DPI。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因为一旦PI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DPI。

74.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假定产量决定于总需求,可以从企业的行为上做出回答。

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总是在有某种超额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运转的。

例如,美国制造业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约为86%,一些机器闲置着作为备用品;

另一些机器只在三班中开两班。

同样,劳动力不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使是充分就业时,西方社会大约有5—6%的劳动力处于所谓自然失业率状态。

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需求增加时,企业就有相当大余地通过增加生产能力和利用率来增加生产,企业可以把以前每年雇的人召回,或让一些工人加班加点,增加生产。

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做出同样反应,减少生产。

因此,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作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GNP的波动。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

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

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凯恩斯所讲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所谓供给价格是导致企业肯雇用一定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是所必需取得的收益,这收益必须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即总供给价格。

所谓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

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

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亦即一定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引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需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

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

只有当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预期利润,从而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是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因此,假定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率就会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就会下降。

凯恩斯认为,这时就需要有政府出来用膨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或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76.总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区别?

总支出曲线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总支出量AE,如图示,AE线与45?

线的交点表示总值出等于总收入。

AE0线表示其他情况不变时,价格水平为P0时的总支出曲线,又AE=C+I+NX,AE0线与45?

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0;

AE1线表示价格水平上升为P1时的总支出曲线AE1线与45?

线的交点决定收入水平为Y1。

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b)示。

由图(a)可导出图(b)。

将不同价格和相应的均衡产量或收入(也等于总支出)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

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

反之亦然。

也即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没有同样大的影响。

由自发投资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以后,引起的消费称引致消费,这样的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于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只有消费不是收入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时候,才会和自发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发生影响。

7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78.消费支出波动比GNP波动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和GNP按相同的比率增长。

但从短期或从经济角度来看,消费支出和GNP都有波动,消费支出比GNP波动要小。

这是由于:

GNP中包含折旧、、公司为分配利润等项内容,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不包含这些;

个人可支配收入包含诸如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支付,而GNP中不包含这些。

由于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存在,因而当经济衰退时(时),税收减少,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

反之,当经济高涨时(即GNP时),税收,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减少,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小于经济衰退程度(即GNP的增加量)。

税收和转移支付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波动的幅度要小于GNP波动幅度。

而消费支出则依赖于个人可支配收入,显然,消费支出波动要比GNP波动要小,即消费支出波动比GNP波动要平稳。

80.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何区别?

一般来说,消费品可分为三类;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

耐用消费品的特征是消费期常常会持续一年以上,比如汽车。

非耐用消费品是在购买的当年就消费完的。

而劳务则是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后的消费过程,消费支出是指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的开支。

从数量上来看,消费和消费支出的区别在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消费支出(购买)上。

由于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不仅是在购买的当年,而要连续好几年;

而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时在某一年一次性完成的,因此,消费的波动要比消费支出平稳。

81.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试解释。

储蓄和投资来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下图来描述。

交点E0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投资水平Y0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

a+(1?

b)Y,则增加储蓄也就减少消费,

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

a变小,意味着下图中的储蓄线上移;

b变小,意味着图中的储蓄线以图中的A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

这两者均可导致均衡点E0向左移动,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可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

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

由此得出一个看来自相矛盾的推论:

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82.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上来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就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时,只是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减少)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减少)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减少),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

83.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我们有公式ΔY=k·

ΔA,其中k为乘数值,ΔA为自发需求的变化,它包括投资变化ΔI,政府购买变化ΔG和转移支付变化ΔTR等因素。

这个公式表明了自发需求变化导致产出以k倍变化。

这个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的密切关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收入以k倍值增加。

一般说来,需求增加有两个后果:

一是价格水平上升;

二是产出水平(即收入水平)上升。

只有当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ΔA会导致收入水平增加k·

ΔA。

当然经济中已实现充分就业时,即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自发需求增加ΔA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或实际收入水平)上升。

一般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同时上升,上升幅度一般不等。

还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这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

因为这种某些资源的“瓶颈状态”会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成为不可能。

84.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0而小于1?

不能这么说。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在一般情况下确实是大于0而小于1,但不是一直如此。

因为这两个概念仅指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消费还受许多非收入因素的影响,如金融资产、价格预期、货币幻觉等等。

即使是纯粹的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倾向不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

以某个家庭消费为例,这个家庭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消费。

但在某一时期,由于意料不到的原因而使收入大幅度减少。

当这个家庭的成员预期这种情况只是暂时时,他们就会动用储蓄来维持平稳的消费水平(消费者一般都有平稳消费的偏好),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在这一时期的消费大于收入,其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

还有,根据生命周期假设,年老退休时,其收入小于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

同样,就整个社会而言,当出现战争、天灾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1的情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A.Smithies)的实证研究,消费倾向确实存在大于1的情况。

85.存货包括哪些货物?

为什么要拥有存货?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待售的制成品。

以美国为例,存货数量巨大。

存货对每年销售量比率达到23~25%。

存货对于生产和销售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以下几个理由:

(1)存货是保证销售稳定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厂商不可能完全预测到;

另一方面,货物不能立即被生产出来或立即从制造商那儿得到,存货销售者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存货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2)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代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等必要的储备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在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情况,有了存货就能免遭停工待料的损失。

(3)存货调节可使企业的生产过程稳定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由于在生产线上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的代价是昂贵的,而市场需求又经常波动,企业不可能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来满足市场波动需求。

企业要稳定其产出水平,就要让存货来调节,当产量大于市场需求时,并不扩大生产,而是减少存货。

(4)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可降低成本。

对厂商而言,大批量订购货物的成本小于经常订购货物的成本,当然,拥有存货也是有成本的。

在这里,厂商就是要使拥有存货的成本和订购货物的各种成本之和最小。

(5)在生产线上的存货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连续不断运转的机器总需要有一些原材料在加工。

否则就不能连续生产。

86.为什么说仅从存货数量的变化看不能得出经济运行正常的结论?

在正常情况下,存货与销售量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但有两种情况使存货水平比正常水平高。

第一种情况是销售量出人意料地低,企业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产品作为存货投资,存货大量增加,高出正常水平的存货为非意愿存货。

这种情况常在经济衰退时出现。

第二种情况是销售量出人意料地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提高存货水平,这时高出正常水平的存货是意愿的。

这种情况常在经济繁荣时出现。

从上述可知,同样是存货数量上升,确是在截然相反的经济运行状态中出现的,所以光从存货数量上变化来看不能得出经济运行状态正常的结论。

87.除了市场利息率,影响资本使用成本的因素还有哪些?

资本使用成本除了市场利息率外,还有些其他因素,如折旧、通胀、税收等。

折旧包括资本的物质损耗和精神损耗。

折旧率越高,使用资本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折旧要计入资本的使用成本。

通货膨胀也影响资本的使用成本,因为通胀率越高,一定名义利率(货币利率)水平上的实际利率就越低,因而预期通胀率越高,资本需求量越大。

税收也影响资本的使用成本。

当政府允许企业每年从其投资支出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称投资税收减免)时,这就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从而会增加资本需求。

88.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这一特征决定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货币的功能有三:

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作为价值尺度,确定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比例;

作为价值贮存手段。

如果货币不能作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既不能作为交换媒介也不能作为价值尺度,更不能作为贮存手段。

89.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在此问题上凯恩斯理论和古典学派理论有何区别?

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而货币的作用是作为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

而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除了要作为交易和预防的手段,还为了价值贮存,通过持有货币,保留财富和价值,或利用有利时机增加财富和价值。

90.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他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有闲置的资金放在手边。

如人们货币收入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交易需求。

二是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三是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91.怎样理解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人们处于交易动机而对货币的需求量是随收入增减而增减的。

例如,一个人每月收入1800美元,并在一个月内均匀的支出全部金额即每天支出30美元,那么他每天相应保留的货币额,在月初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次为1800美元、1770美元、1740美元,而月末的最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依次为0美元、30美元、60美元。

可见,他的月平均货币余额即交易货币需求为900美元,即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第二天和最后第二天、第三天和最后第三天等等的货币持有额的平均数。

如果他收入和支出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所需货币额也增加2倍。

如果他的收入改为周薪制,即每月支付4次,每周支付450美元,则他平均持有的货币金额为225美元。

可见,货币的交易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次数增加而减少。

于是,交易需求量,收入和收入的流通速度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

可用公式表示为L1=Y/V,其中L1代表交易需求量,Y代表货币收入,V代表收入流通速度。

其中V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几乎稳定不变,因此L1只随收入Y变化而正比例的变化,或者说是收入的增函数。

92.怎样理解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较多货币作预防不测之用,也有能力积蓄较多货币作预防用。

但为预防需要而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益或者说损失的利息收入也越多。

因此,预防性需求也是利率的减函数,但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性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而变动的量不太大,因而是把它看作收入的增函数。

93.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起先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他从货币可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这一点出发,说明个人或企业暂时不用的财富,可以用货币形式保存,也可以用其他资产形式来持有,如是金融资产,则有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债券、各种股票等。

为了方便起见,可把非货币资产归为一类,统称为债券,把因持有这些资产所得的收益都称为利息。

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目的而持有货币,是因为其他资产形式或者说债券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持有债券的收益包括债券利息和债券的资本价值可能发生的增值或亏损。

如果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