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9044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Word下载.docx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需求的宏观环境下,我市持续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民的出行条件不断改善。

初步估计,“十一五”期间,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总投资约25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

2.1.2公共交通

  “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

落实公交惠民政策,降低票价让利于民,“村村通公交”工程全面落实。

  建成常州快速公交1.、2号线,优化公交线网,大幅度改善公交车况,提升服务水平,方便市民出行。

  至2010年底,市区公交通车里程达到2808.5公里,比“十五”期末的1121.3公里增加了1687.2公里,公交线路达到159条,比“十五”期末的71条增加了88条;

拥有各类公交车辆2632辆(合3145.6标台),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302辆(合1828.9标台),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2标台,比“十五”期末增加了3标台;

公交出行比例大大提高,达到25.1%,比“十五”期末的8.94%增加了16.16个百分点。

城市公交的长足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方便市民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2.1.3城市供水

  通过“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建设,中心城区(含新北区)供水能力达101.5万立方米/日,比“十五期末”的71.5万立方米/日增加了30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满足常州市的经济发展需求。

随着2009年底魏村水厂续建工程的完工、新岗增压站、焦溪增压站的建成投运和已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的完成,常州供水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城市供水投资有望超过11.6亿元,比“十五”期间的7.7亿元增加3.9亿元,增幅达50%。

2.1.4污水处理

  “十一五”期间,先后建成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排江口工程、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水环境整治污水截流工程,建成污水主干管200多公里,污水截流管网30多公里,污水泵站50余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立方米/日。

市区污水管网服务区域到达所有乡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5万立方米/日,比“十五”期末增加11.5万立方米/日。

处理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年污水处理量超过1.1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资源化利用达到10%,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面超额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污泥全量焚烧,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后顾之忧。

  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顺利启动。

目前,戚墅堰污水处理厂4万立方米/日的常州市再生水利用一期工程已开始实施,年内建成;

城北污水厂0.25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利用一期工程也即将实施。

2.1.5城市燃气

  “十一五”期间在续建常州市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的同时,先后实施常州调峰电厂天然气输配管道工程、常州市天然气汽车一期工程、常州港华高压天然气输配管道工程,2008年启动建设常州市天然气利用二期(川气东送)工程,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至2010年末,市区天然气供气能力达3亿立方米/年,比“十五”期末增加1.5亿立方米/年。

2010年供气量预计为2.68亿立方米。

2.1.6城市照明

  “十一五”期间,城市照明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完成了高架一期、BRT沿线、红梅公园、三河三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照明设施总量达到31.8万盏,其中功能照明10.2万盏,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倍。

新改建工程装灯率达到100%,年平均日常运行维护亮灯率达到98.91%,年设施完好率95.25%,年平均节电率18.05%。

2.1.7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城乡统筹。

在高架路、BRT道路等重要道路的实施过程中,各行政区划内建设项目实现对接。

理顺公交管理体制,整合公交运行资源,全面实现公交一体化,全市行政村全面通公交。

实施城乡区域供水管网建设,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乡镇,含盖新北全部乡镇、武进东部乡镇、江阴利港、璜土镇以及金坛市主城区。

同步实施排水管网及天然气管网建设。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

常州市下辖二市五区,共37个建制镇,其中5个全国重点镇,5个省级重点中心镇。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标准”为依据,指导各镇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对照标准,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建制镇均完成了市级示范镇创建,并成功创建了14个省级示范镇,2个国家级示范镇,2009年启动园林小城镇创建活动,成功创建2个省级园林小城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在“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活动中,全市所有村庄实现了“三清一绿”的目标,450个村庄达到“五化三有”目标,20个村庄达到“小康家园”标准,建设了一大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大提升了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1.8建筑节能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建筑节能的各项政策、技术要求,注重制度建设,强化政府监管。

全市新建建筑按50%标准设计率达到100%。

  可生能再源建筑应用蓬勃发展。

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太阳能光热竣工近200万平米,科教城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2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被建设部列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始起步。

  节能产业发展迅猛。

获得省建设厅推广认定书的保温材料企业有85家、太阳能热水系统7种、外遮阳产品12种,推广产品总数在全省名列第一。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开始起步,我市河海水环境工程公司等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功开展多项节能改造、建设工程,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绿色生态建筑进展顺利,按绿色生态建筑要求的设计的“常州民航机场”、“北港生态小区”等示范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截至2010年底,实际完成节能超过100万吨标煤,超额完成省建筑节能分解任务。

2.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城市道路建设

  

(1)城市道路规模仍然不足

近年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城市规模拓展迅速,城市道路规模仍然不足,路网密度偏低,预计到“十一五”期末,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密度约为4.39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5.5~7km/km2)。

 

  

(2)路网级配失衡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城市道路网级配约为城市快速路:

2.63,与规范推荐的0.45:

1.3:

3.5对照,道路结构仍不合理,主要是次干道与支路网密度偏低,分布不均匀。

  (3)瓶颈路、断头路仍然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道路的通道控制不到位,部分道路改造受到铁路、运河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用地布局不合理带来大量拆迁的制约而困难重重,“瓶颈路”、“断头路”仍然存在,如劳动西路、勤业路、华山南路、红梅路等。

2.2.2城市供水

  市区用户投诉较多的浑黄水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需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更有效的根治措施。

城市应急水源尚未真正落实,取水头部外移工程尚处在前期阶段,供水安全保障任务还十分艰巨。

2.2.3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余量不足,污水资源化利用刚刚起步,水环境整治污水截流工作仍需加强。

部分区域如城中村、老小区、乡镇、街道等管网覆盖率、用户接管率仍然较低,老城区排水管道管径偏小,标准偏低,雨污混流、串流现象仍然存在,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污水收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4城市照明

  设施量的急剧攀升,覆盖范围的不扩大,对城市照明安全可靠运行以及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基地配备的支撑等各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也为节能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加速,城乡照明统筹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2.5城乡统筹

  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高效集约地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交通、环境等矛盾也日益突出,加快小城镇发展,改善村庄环境,减少城乡差别,对于分担城市发展过程带来的交通、环境等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普遍存在着重城轻乡的现状,村镇基础设施配置严重滞后,现行的财政体制和管理体制也造成了城乡割裂的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推进城市建设与和加快小城镇发展、改善村庄环境三者中如何合理分配使用各类社会资源,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大问题。

2.2.6建筑节能

  一是市财政还没有安排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建筑节能工作缺乏资金保障。

  二是建筑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亟需政策、经济、技术措施配套。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总体思路与目标

3.1需求预测

3.1.1城市交通

  鉴于城市快速环尚需完善、东半环与高速公路还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因此,“十二五”期间,在争取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在青洋路设置互通立交的同时,应当适时延伸青洋路高架快速路,同时打通通江路至天目山路隧道,形成对内成环,对外放射,内外有机衔接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东西两个组团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主干道体系尚需完善。

市中心区域的丽华路、劳动西路、新堂北路、龙锦路以及外围南北通道大明路、玉龙路等主干道交通瓶颈应及早打通,形成与高架快速环以及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城市骨干交通体系,以支撑城市空间拓展。

  针对市区路网级配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次干道、支路网建设,尤其要加快跨老运河、城际铁路的次干道与支路建设,逐步改善路网结构,促进交通流的合理分配,提高路网整体效能。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市民的公交出行量和出行距离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应当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报批工作,适时启动建设。

3.1.2城市供水

  水量需求:

2009~2015年供水量预测Unit:

千m3/d(2010.5.26修改)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日平均供水量

644.49

708.00

745.00

780.00

816.67

833.33

850.00

日平均增长率

2.74%

9.85%

5.23%

4.70%

2.04%

2.00%

日变化系数Kd

1.17

1.16

1.20

1.24

1.23

最高日供水量

755.40

821.00

897.00

964.00

1006.00

1025.00

1049.00

最高日增长率

8.68%

9.26%

7.47%

4.36%

1.89%

2.34%

小河产能

20

二水厂产能

40

一水厂产能

360

魏村水厂产能

300

600

700

总产能

720

1,020

1,120

供水能力富余率

-4.69%

24.24%

13.71%

16.18%

11.33%

9.27%

6.77%

供水能力比上年最高日增长率

-0.21%

35.03%

24.86%

  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水质,着力解决浑黄水问题。

同时,加快落实城市应急水源,并根据中石油项目进程,及时完成取水头部外移工程,保障供水安全。

3.1.3污水处理

  规划2015年服务区域(不含武进区)人口146万,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总量61.75万立方米/日,扣除江边化工区和西夏墅工业污水厂5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剩余56.75万立方米/日由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现状42.5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余量不足,必须加快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的建设和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的前期准备。

3.1.4城市燃气

常州市2011~2015年规划用气量(万立方米/年)

序号

用户类别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比例(%)

1

居民用户

4300

5100

5900

12.06%

2

公建餐饮用户

2330

2830

3230

6.60%

3

锅炉空调用户

2500

3500

8.79%

4

一般工业用户

4900

6900

8460

17.29%

5

重点工业用户

15300

19200

21200

43.32%

6

CNG用户

3000

3400

6.95%

7

未预见量

1675

2133

2447

5.00%

合计

33505

42663

48937

100%

  “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并积极争取气源,在确保居民与重点企业用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天然气应用领域。

3.1.5历史建筑保护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打造城市特色与气质,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做精、做细、做优、做美的客观要求。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施办法》和《常州市市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实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环境整治,对城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与利用,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启动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环境整治。

3.1.6城乡统筹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建立,明确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加快村镇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

  

(1)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要求

  随着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由常州市特大城市、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及若干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规划明确了市区部分1872KM2中,由沪宁、沿江、西绕城高速围合形成的中心城区,新龙、新港、武南、西太湖等南北延伸的组团,以及孟河、洛阳等外围小城镇,金坛市1城6镇、溧阳1城10镇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规划明确了外围小城镇的人口,建设用地面积及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对照现状情况,实施规划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2)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十一五”期末,国家制定了集体土地流转的重要政策,农业生产方式由原先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正在转变为农业企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用地大规模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企业。

农业生产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形成了“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农业土地的使用效率,传统农民也正在向农业生产工人转变。

传统意义的村庄的居住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一部分具有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环境特色的村庄转型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大量的用于农民居住的村庄逐步被农业产业工人生活区代替,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村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需求。

3.2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构建交通便捷、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

  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

3.2.1城市交通

  按照加快建设东大门和“完善骨架,优化路网,改善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和要求,到2015年末,主城区城市道路网密度达5.2km/km2,路网级配趋于合理。

继续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启动工程建设。

3.2.2城市供水

  全面提高供水水质和服务质量,保障供水安全。

  加快魏村水厂取水头部移建工程和应急水源建设。

加快区域增压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管网,完成旧管网的改造任务。

3.2.3污水处理

  按照创建“生态城市”的要求,继续加快江边污水厂三期、四期建设和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新北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和雨污分流,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25%。

3.2.4城市燃气

  按时完成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启动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加快燃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积极争取气源,确保居民与重点企业天然气供应。

  进一步提升管理,保障供气安全,提供优质服务。

  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加快我市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天燃气应用领域的拓展力度。

3.2.5城市照明

  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应急抢修速度。

  密切关注节能新技术发展动态,通过示范导向机制,积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陈旧、低效照明设施的提升整改。

  促进城乡照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扫除照明盲区。

统一城市照明设施运行管理维护水平,实现照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2.6历史建筑保护

  实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设施完善与环境整治,恢复历史风貌与机理;

对城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与利用,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启动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

3.2.7城乡统筹

  根据统筹城乡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建立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和建设管理体制。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常州主城区特大城市,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六个小城市等级的重点中心镇,若干一般建制镇及一批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城镇体系。

3.2.8建筑节能

  促进建筑节能从单一建筑能耗指标控制向“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目标转变;

促进从单体建筑的节能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低碳城市建设的转变;

促进政府监管方式由行政直接干预转向成熟市场环境下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转型。

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总的控制目标为:

到2015年末,民用建筑能耗总量控制为255.57万吨标准煤,实现建筑累计节约标煤104万吨,减少排出CO2约383万吨、SO22.67万吨,建筑节能为全市“十二五”GDP节能降耗指标贡献率达到20%以上。

其中,新建建筑节约74万吨标准煤,占71%;

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节约22万吨标准煤,占2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现节约8万吨标准煤,占8%。

四、“十二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4.1总体布局及实施要点

4.1.1城市道路建设

  拓展城市空间。

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加快城市东大门建设,构筑支撑常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可持续的、集约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构筑城市“双快”交通体系(快速路系统和快速轨道、公交系统),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合理引导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重点建设龙城大道通江路——晋陵北路段隧道,适时启动青洋路高架南北延伸。

  继续加强南北、东西骨干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骨干道路网络系统。

重点建设新堂北路、飞龙西路、劳动西路、丽华路、玉龙路、大明路等主干道路,强化城市东西组团与城市中心区的有机衔接,增强城际铁路常州站交通枢纽的集散能力。

  加强次干道和支路网的建设。

以改善路网级配为重点,打通断头路,加密路网,增加交通容量,改善交通微循环;

完善机、非分离设施和行人过街设施,优化交通组织,保障城市居民出行畅通、便捷和安全。

  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开工建设1、2号线一期工程。

4.1.2城市供水

  城市供水工程将致力于水厂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区域增压站以及大口径输水管道的建设。

实施魏村水厂取水口外移工程,加快应急供水系统建设。

4.1.3污水处理

  实施江边污水厂三期10万立方米/日、戚墅堰污水厂三期5万立方米/日扩建工程,启动江边污水厂四期工程建设,加快污水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