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8317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青建管质字44号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管径不大于25毫米的管道安装,若采用扁钢管管卡,扁钢的规格应为25mm×

3mm。

7、钢管采用螺纹连接,不得在一处变径连续使用多个补芯。

8、钢管采用电焊连接,当壁厚大于或等于4毫米,管端应先进行坡口然后对口焊接。

9、使用气割制作管道三通时,在主管上所开管孔孔径不得小于分支管管径,分支管管端应加工成马鞍形,端面与主管表面间隙不大于2毫米,严禁将分支管插入主管的管孔中。

10、沿地面敷设成排管道中心距宜为80毫米。

明敷管道抱卡间距不得超过1米。

11、沿地面敷设管道进入卫生间,必须上抬避免破坏卫生间墙面防水层,也不得从门口进入卫生间。

12、建筑给水PEX、PERT、铝塑复合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设在墙面和楼(地)面内的管道除分水管件外,应采用整条管道,中途不应驳接支管。

(2)管道宜在吊顶、管窿、管井内暗设或嵌墙敷设,不得浇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墙内。

嵌墙敷设的管道管径不宜大于32mm。

13、自动排气阀的进水端应装设阀门。

14、高层建筑的低压流体焊接钢管管道水压试验压力不宜大于15公斤/厘米2,加厚管不宜大于24公斤/厘米2。

二、室内给排水工程

1、明设生活给水钢管、铝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管道内径小于或等于32毫米,管道外表面与墙面净距宜为25—35毫米,管道内径大于32毫米,净距宜为30—100毫米。

2、建筑给水UPVC、PB、PE、PP-R管道明敷,管道外径不大于32毫米,管道外表面与墙面净距宜为15—25毫米,管道外径大于32毫米,净距宜为20-50毫米。

3、镀锌钢管管道应进行防腐处理后暗埋敷设,至少涂刷两道沥青,沥青应附着牢固,无漏涂、剥落、起泡、透底等缺陷。

若设计要求沥青涂层外缠玻璃丝布,应贴合紧密,搭接宽度均匀一致。

4、高层建筑内明敷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应当每层采取防止火灾贯穿措施。

(1)立管管径大于或等于110毫米时,在楼板贯穿部位应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500毫米的防火套管。

阻火圈宜设置在楼板以下,而防火套管宜设置在楼板以上。

(2)管径大于或等于110毫米的横支管与暗设立管相连时,墙体贯穿部位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300毫米的防火套管,且防火套管的明露部分长度不宜小于200毫米。

(3)横干管穿越防火分区隔墙时,管道穿越墙体的两侧应设置阻火圈或长度不小于500毫米的防火套管。

(4)在安装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时,应注意预留阻火圈或防火套管的安装位置。

5、明设PVC生活污水立管中心线与墙面距离宜符合表1的规定:

PVC生活污水立管中心线与墙面距离表1

管径(毫米)

50

75

100

150

距离(毫米)

60

70-80

90-100

110-120

6、明设铸铁生活污水立管中心线与墙面距离宜符合表2的规定:

铸铁生活污水立管中心线与墙面距离表2

80-90

100-110

120-130

7、初装修的卫生间和厨房内的各类管道安装,管道与墙面的距离应在正常情况下管道与墙面的距离的基础上增加10一15毫米。

8、铸铁生活污水管道的横管长度不大于1.5米时,允许不设置支架。

9、若PVC生活污水横管长度大于2米,应设置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4米;

若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部位间的横管长度为2—4米,应设置1个伸缩节。

伸缩节应靠近合流部位且在其上流侧。

10、若给排水(热水管道除外)水平管道的穿墙部位,实际起支撑作用,可视为支点。

11、洗盆的排水栓与返水弯规格应匹配,配件齐全,且有溢水眼。

12、延时自闭冲洗阀应配防污器或阀体具有空气隔断功能。

若使用普通闸阀、截止阀、球阀,冲洗管必须装有可靠的空气隔断。

13、蹲便器的高位水箱塑料冲洗管距地1米处,应设置管卡固定。

14、蹲便器进水口的胶皮碗应绑扎两道14#铜丝或喉箍固定。

在胶皮碗上部填满干砂后,做地面面层或镶贴地砖等。

15、座便器底座不得使用水泥砂浆固定在地面上,可以使用硅酮玻璃胶固定。

16、座便器低水箱应使用防虹吸配件。

低水箱与墙面净距不大于20毫米。

17、带裙板浴盆在下水管穿过楼板处,应在楼板上留有检修口。

18、不带裙板浴盆检修门不得贴地安装,有距地20-50毫米的止水高度。

19、生活和消防合用高位水箱,应有10分钟高位消防贮水量,水箱消防给水出口与生活给水出口应有以上贮水量间距(其间距由设计确定),且生活给水出口在上,消防给水出口在下。

20、自动喷洒系统连接普通喷洒头的末端支管管径应为25毫米。

若其中横管长度超过300毫米,应加设吊架固定。

21、当自动喷洒管道的管径大于或等于50毫米,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

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设置防晃支架;

防晃支架的间距不应超过15米。

22、高层建筑内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时,其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在其两侧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喷头间距不应小于2.00米。

三、室内采暖工程

1、室内采暖系统不得使用非镀锌钢管。

2、采暖主管分环路部位,不得直接采用T形连接,而应采用Y形连接。

3、顶棚下和地沟内采暖立、干管连接方法,立、干管中心线与墙面距离如下:

(详见图2)

4、顶棚下、地沟内采暖干管固定支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活动支架应符合《采暖卫生施工及验收规范》第2.0.12,关于“钢管管道水平安装支架最大间距”的要求,固活动支架作法如下:

(详见图3)

5、在考虑安装、维修方便的前提下,地沟内采暖干管尽量沿沟壁布置管道。

6、采暖及热水管道活接头,散热器的衬垫应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耐热胶垫,柱型散热器橡胶石棉垫厚度为1.5毫米,组对后垫片外露不应超过2毫米。

7、铸铁散热器应充分除锈在刷一道樟丹,一道银粉后方可进行组对;

整个系统安装完毕后再刷一道银粉。

8、挂式散热器距地高度按设计要求确定,安装时保持一致,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一般为100—200毫米,但散热器上表面不得高于窗台。

9、带足柱式铸铁散热器安装,15片及以下设1个固定卡;

15片以上设2个固定卡。

10、住宅工程不得使用内腔粘砂灰铸铁散热器和钢制闭式串片散热器。

每户供回水管均应加锁闭阀。

11、采用地面辐射采暖方式的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应在每户供回水管装设热计量表。

并在分集水器上装设各房间单独控制温度的温控阀。

12、采用散热器采暖方式的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应装设热分配表和温控阀。

四、通风与空调工程

1、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内的空调工程(不含通风工程)禁止采购、安装无机玻璃钢风管及配件。

2、民用建筑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应设有新风系统。

新风应直接送至有人员长时间停留的房间。

例如:

办公室、客房、居室、会议室、商场、餐厅等。

3、空调水系统不得使用非镀锌钢管。

4、管径小于或等于100毫米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卡套连接;

管径大于100毫米的镀锌钢管宜采用法兰连接或卡套连接。

5、空调冷(热)水管道、冷凝水管道与风机盘管采用弹性连接,接管应顺直。

若采用铜管,铜管长度应为300毫米;

若采用透明塑料管,塑料管长度应为200毫米。

6、可变制冷剂流量中央空调系统,室外机、室内机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室外机高于室内机时最大高差不得超过50m;

(2)室内机高于室外机时最大高差不得超过40m;

(3)室内机相互之间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15m。

7、制冷剂管道切割应使用专用切割刀具。

操作时要缓慢进行,在铜管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切断铜管。

对于管径较大的铜管,可以使用钢锯。

对于切割时产生的毛刺、铜屑要用刮刀或锉刀清理干净。

铜管切割完成后,应用封帽或胶带封堵。

8、制冷剂管道进行承插钎焊焊接时,应采用氮气置换焊。

先向管道内通氮气,将空气全部排出后,开始焊接。

氮气流量一般为0.03m3/h左右。

9、制冷剂管道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3.5D(管道直径),配管弯曲变形后的短径与原直径之比应大于2/3。

10、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气管立管每升高10m需安装一个存油弯头。

存油弯制作采用两个“U”形弯或者一个“回”形弯,高度一般为管径的3-5倍。

11、液管、气管、冷凝水管应分开敷设,不得绑扎在一起。

12、制冷剂管道的支、吊、托架之间的最小间距见表3:

制冷剂管道的支、吊、托架最小间距表3

管道外径(mm)

≤20

20-40

≥40

横管间距(m)

1.0

1.5

2.0

立管间距(m)

2.5

13、制冷剂管道分支管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平安装:

要求三个端口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不得改变分支管的定型尺寸和装配角度;

(2)垂直安装:

可以向上或者向下,保证三个端口在一个立面上,但不允许偏斜;

(3)相邻两个分支管之间的直管段长度不得小于500mm;

(4)分支管主管端口前的直管段长度不小于500mm。

14、制冷剂管道安装完毕,与室内机、室外机连接之前,应用氮气或干燥空气对系统进行吹扫。

系统吹扫的步骤和方法见附件1。

15、制冷剂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应符合附件2的要求。

16、制冷剂系统气密性试验后,应进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见附件3。

17根据使用的制冷剂不同,直接与制冷剂接触的工具和仪器不能通用。

18、使用厚度不大于1.2毫米的镀锌钢板制作风管,板材拼接采用咬口连接,管段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或无法兰连接,具体要求如下:

19、制作镀锌钢板风管及配件,角钢法兰应先行防腐,然后再与风管铆接。

其中第一个铆钉与边角距离不大于40毫米。

20、圆形风管的三通或四通,其夹角宜为15°

一60°

矩形风管的三通或四通,宜为90°

顺流三通或四通。

21、矩形风管弯管按图4所示有内外同心弧型、内弧型及内斜线型。

内外同心弧型、内弧型及内斜线型矩形弯管图4

(1)矩形弯管宜采用内外同心弧型,弯管圆弧应均匀,其曲率半径宜为一个平面边长。

内外弧(或内斜线外弧线)矩形弯管平面边长大于500mm时应设置导流片,内弧半径与弯管平面边长a之比(r/a)≤0.25时应设置导流片。

导流片长度应为弯头端面平齐,片数及位置应符合图5和表4的要求。

内外弧(或内斜线外弧形)矩形弯管导流片位置图5

内外弧(或内斜线外弧形)矩形弯管导流片数表4

弯管平面边长a(mm)

导流片数

导流片位置

A

B

C

500<a≤1000

1

a/3

-

1000<a≤1500

2

a/4

a/2

a>1500

3

a/8

(2)当矩形弯管为内外直角(或内斜线直角)时,弯管内应按图6设置等圆弧导流片。

导流片可按图7选用单弧型(a)或双弧型(b)。

单弧型、双弧型导流片圆弧半径与间距半径应符合表5的要求。

内外直角(或内斜线直角)等圆弧导流片设置图6

单弧型或双弧型导流片图7

单弧型或双弧型导流片圆弧半径及间距设置mm表5

单圆弧导流片

(镀锌板厚度宜为0.8mm)

双圆弧导流片

(镀锌板厚度宜为0.6mm)

R1=50

d=38

R1=115

d=83

R2=25

d=54

R2=51

22、砖砌风道的内壁应抹MC2.5水泥砂浆,严密不漏风,表面平整光滑。

23、非保温风管在穿非防火、防爆墙体,可先缠绕石棉绳,然后用水泥砂浆将周围填抹严实;

保温风管在穿非防火、防爆墙体,保温层应完整、严密,外加镀锌钢板套管。

24、风管法兰垫料的材料及厚度应按照表4选用:

风管法兰垫料的材料及厚度(毫米)表4

应用系统

输送介质

垫料材料及厚度

一般空调系统及送排系统

温度低于70℃的空气或含尘、含湿空气

8501密封胶带

软橡胶板

闭孔海绵橡胶板

4-5

高温系统

温度高于70℃的空气或烟气

石棉橡胶板

25、非金属风管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金属风管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不燃A级或难燃B1级。

(2)风管内表面采用丙烯酸树脂涂层时,风管风管内表面丙烯酸树脂的涂层应均匀,涂层重量不应小于105.7g/m2,且不得有玻璃纤维外漏。

(3)风管内表面粘贴的玻璃纤维布应是中碱性、无碱性材料,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JG/T281标准的规定。

(4)铝箔压敏(热敏)胶带宽度应不小于50mm。

铝箔热敏胶带熨烫面应有加热到150℃时变色的感温色点。

铝箔压敏密封胶带采用180剥离强度试验时,应不低于0.52N/mm。

铝箔热敏密封胶带180剥离强度试验时,应不低于0.68N/mm。

26、保温板风管宜采用整板制作。

在结合口处刷满胶紧密粘合,外表面接缝处用30mm宽的预留外护层刷胶封闭后,再用一层宽度大于等于50mm铝箔胶带粘贴密封,单边粘贴宽度应不小于20mm。

内表面接缝处可用一层宽30mm铝箔复合玻璃纤维布粘贴密封,或采用粘结剂勾缝。

27、酚醛铝箔复合板风管与聚氨酯铝箔复合板风管加固应符合表5规定:

酚醛铝箔复合板风管与聚氨酯铝箔复合板风管横向点数及纵向加固间距表5

类别

系统工作压力(Pa)

<

300

301-500

501-750

751-1000

1001-1250

1251-1500

1501-2000

横向加固点数

b

(mm)

410<

b≤600

600<

b≤800

800<

b≤1000

1000<

b≤1200

1200<

b≤1500

1500<

b≤1700

1700<

b≤2000

纵向加固间距(mm)

聚氨酯铝箔复合板风管

≤1000

≤800

600

≤400

酚醛铝箔复合板风管

28、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加固应符合表6规定: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内支撑横向加固点数及外加固框纵向间距表6

0-100

101-250

251-500

501-750

751-1000

内支撑横向加固点数

风管边长b

300<

b≤400

400<

b≤500

500<

b≤1400

4

1400<

b≤1600

5

1600<

b≤1800

1800<

6

槽形外加固框纵向间距(mm)

≤600

≤350

29、无机玻璃钢风管或配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外表面整齐美观,并无缺棱掉角现象。

30、无机玻璃钢风管或配件与法兰应成一整体,主管、支管应通过带有法兰的三通、四通相互连接。

31、水平安装非金属风管支、吊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7的规定:

水平安装非金属风管支、吊架的最大间距(mm)表7

风管类别

风管边长

≤450

≤1500

≤1600

≤2000

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聚氨脂复合板风管

≤4000

≤3000

酚醛复合板风管

玻璃纤维复合板风管

≤2400

≤2200

≤1800

无机玻璃钢风管

≤2500

32薄钢板法兰的弹性插条、弹簧夹的紧固螺栓(铆钉)应分布均匀,间距不应大于150毫米,最外端的连接件距风管边缘不应大于100毫米,弹簧夹长度宜为120-150毫米。

33、柔性短管外形应保持平整、不扭曲、不起皱,不能用做变径、天圆地方、弯头等。

制作柔性短管应遵守以下规定:

(1)下料时,玻璃布应留有20—30毫米的圆周搭接量,然后缝合。

(2)缝合后,垫1毫米镀锌钢板,将玻璃布铆接在角钢法兰上,玻璃布夹在钢板与法兰之间。

铆钉间距为60—80毫米。

(3)铆固后,将伸出管端的铁皮翻边6—9毫米,并与法兰平面打平。

34、可伸缩性金属或非金属保温软管应配有角钢法兰,然后与其它各类风管连接。

35、通风、空调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和通风、空调机房隔墙、楼板处,防火阀应紧靠隔墙、楼板,并单独设吊架。

36、风管与风口连接,风管与风口的规格应相互匹配,而且一根风管只能接一个风口;

否则,应通过变径、三通或静压箱等转接。

37、空调新风管接入风机盘管送风管时,新风管接入处应尽量靠近送风口,远离风机盘管。

38、防火阀、防烟阀、排烟阀、正压送风口、排烟风口等的阀叶转动轴及轴套应采用耐腐蚀合金材料,不得采用碳素钢材。

39、空调风管、水管(冷却水管除外)在阀、法兰、支架、穿墙、穿楼板等处,应有严密的保温层。

40、空调风管、水管的保温层、防潮层、保护层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以及消声材料、粘结剂等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

41、空调风管、水管(冷却水管除外)的保温层外应有严密的防潮层,材质宜选用铝箔。

42、保温层外表面可缠绕两层玻璃丝布,然后涂刷两道防火涂料,玻璃丝布应牢固、紧密,涂层应均匀密实。

43、卧式暗装风机盘管的安装,吊架埋设应牢固,位置正确,吊杆垂直,不得自由摆动,吊杆与盘管应用双螺母紧固,并找平整。

44、通风机出口应顺叶轮旋转方向接出弯管。

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证一出口至弯管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大边尺寸1.5-2.5倍。

如受现场条件限制达不到要求时,应在弯管内设导流片。

(详见图8)

第三章电气安装工程

一、线管敷设

1、配线工程使用的管卡、支架、吊架等为非镀锌金属附件时,均应除锈后刷防锈漆。

2、敷设于以下部位的各种配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敷设于可上人吊顶内,不封闭的电气竖井内的配管按明配管要求施工,管道应横平竖直,支架间距符合规范要求,位置正确,固定牢固,不得将管道固定在吊顶的龙骨上。

灯头盒、接线盒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并加盖板封闭,盖板螺丝齐全紧固,各种导线不得在吊顶内裸露(金属软管的保护地线除外)。

⑵敷设于不可上人固定封闭吊顶、轻钢龙骨板墙内的配管,仅管道走向可按暗配管要求施工,其它均同⑴要求施工。

3、配电线路应离开烟道不小于20cm,以免导线受热,小于20cm时,必须有隔热措施。

4、埋入建筑物内的电线管路,离墙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在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强度不低于10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5、消防报警用电设备的用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采用暗敷设时,应敷设在不燃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⑵当采用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其表面应涂刷防火涂料保护。

6、室内进入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