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8192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操作适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白芷、赤芍、川芎各2份,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附子、白藓皮、地肤子各1份。

2、操作方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适量加入冰片,用生姜汁和清醋调成稠糊状,每取蚕豆大药糊,置于lcm×

1.5cm敷料中间敷贴穴上。

每次敷贴4-6小时,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2次,连续贴敷1个月为一疗程。

3、取穴:

3.1主穴:

膻中、心俞、至阳、内关。

3.2辨证取穴:

气阴两虚兼血瘀:

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

气虚血瘀:

气海、足三里。

痰瘀互结:

中脘、丰隆。

心肾阳虚:

心血瘀阻:

膈俞、通里。

消渴病(2型糖尿病)1、中药泡洗:

下肢麻和/或凉和/或痛和/或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

2、中药外敷:

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双足心贴敷。

3、中药离子导入:

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使用中药离子导入。

可配合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4、针灸疗法:

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等。

阴虚热盛证:

鱼际、太渊、心俞、肺俞、脾俞、玉液、金律、承浆。

气阴两虚证:

内庭、三阴交、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阴阳两虚证:

太溪、太冲、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

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熏洗(蒸)法

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证型,对阳虚寒凝证尤为适宜。

禁忌证:

过敏体质、皮肤有破损者。

不良反应:

烫伤、肢体肿胀、水疱、皮肤瘙痒、头晕不适,甚或晕厥。

应对措施:

①控制水温、熏洗时间;

②停止使用;

③烫伤或水疱者可参考外科常规处理;

④皮肤瘙痒者可抗过敏治疗;

⑤对于晕厥者,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

熏洗药方:

外洗方加减。

透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川乌、草乌、生麻黄、白芥子等。

共为细末,每日1~2次,每次100g,用1200ml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温度40"

(2,浸泡20~.30分钟,14日为1疗程。

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

2、针灸疗法

各种证型,依“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的基本理论原则,分型施治。

空腹血糖>

110mmoi/L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晕针、体质虚弱者。

晕针甚者晕厥。

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促使苏醒。

3、推拿疗法

适用于各种证型。

合并严重骨科疾病等不适合推拿者。

上肢麻痛:

拿肩井肌、揉捏臂膈、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髑、曲池等穴,搓揉肩肌来回数遍。

每次按摩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14次为1疗程。

下肢麻痛:

拿阴廉、承山、昆仑肌筋,揉捏伏兔、承扶、殷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三阴交、涌泉等穴,搓揉腓肠肌数十遍,手劲刚柔相济,以深透为度。

每次按摩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14次为1疗程。

4、其他疗法:

离子导入治疗:

适用于各种证型,对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疗效尤为显著。

对离子导入液过敏者。

灼伤、过敏。

灼伤者可参考外科常规处理;

过敏者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停止使用。

离子导入液:

川乌、草乌各、透骨草、白芥子、鸡血藤、赤芍、.川牛膝、元胡、红花、水煎浓缩,取药液行中频离子导入治疗。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传统针灸、推拿技术,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腿浴治疗器,或采用中药穴位注射、红光照射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药浴疗法等。

药浴疗法,通过医用智能汽疗仪等。

药浴方,可用升散透达之剂,如荆芥、防风、麻黄、桂枝、地肤子等,有利于排泄浊毒。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方药可选用桂枝、小茴香、乌药、陈皮、枳壳、桃仁、红花等透达温通、理气导滞、活血化瘀之剂,适用于腰痛、腹胀症状突出的患者。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拔罐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等设备治疗。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四)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万花油或甘油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雷火灸、热敏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哮病(支气管哮喘)根据病情可选择其他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磁波治疗、经络(针)刺激法等。

经络刺激法可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

电磁波治疗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等设备。

对于证属寒哮证、肾虚寒哮证者,在口服中药的同时,在肺俞、肾俞等穴位外敷固本咳喘膏、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埋线。

(五)档患者喘憋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及时吸氧;

痰粘难咯可视情况采取雾化吸入、机械辅助排痰;

喘憋持续不缓解,出现呼吸衰竭时可选用: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机械通气。

肺癌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中药泡洗、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六)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耳穴埋豆法治疗恶心呕吐等,也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适当的中医诊疗设备以提高疗效,如射频肿瘤治疗仪等。

臁疮(下肢溃疡)1、湿敷疗法:

适用于脓水多而臭秽重、引流通畅,或创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者。

用6~8层纱布浸湿中药药液,以不滴水为度贴敷患处,每隔数分钟取下重复浸湿药液,继续敷贴,或将药液频频滴于纱布上,使疮面保持一定的湿度。

外敷药膏。

炎症期,可用黄连,黄檗,马齿苋,土槿皮等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煎剂湿敷;

新肌难生,可用生黄芪,丹参等补虚活血生肌的煎剂湿敷。

2、熏洗疗法:

炎症期,或新肌难生,可用中药煎剂熏洗,方药同湿敷疗法。

可配合使用腿浴治疗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

3、缠缚疗法:

适用于下肢青筋显露者。

溃疡疮面用药外敷后,再用阔绷带缠缚患处和整个小腿。

4、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艾灸、穴位注射。

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植皮术、以及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高压氧舱治疗等治疗措施。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疗条件选用下肢静脉大隐静脉抽剥术、小腿交通静脉抽剥术、缝扎术等。

6、积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1、腹浮针:

取疼痛患肢同侧少腹肚脐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然后使用静脉留置针以针尖直向患肢,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

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使针体在水平方向上作来回摆动的扇形运动,直至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进针完毕,抽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仍留置皮下,胶布固定露出皮外的与软套管紧密连接的管柄。

留置1天或数天,将软套管拔出。

2、腧穴热敏灸

适用于脱疽病未溃期,坏死期不宜使用,局部缺血禁用。

定位热敏点:

用点燃的艾条,手持调控,在患肢局部或相应穴位(血海、肾俞、委中、承筋、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距离皮肤表面3cm左右高度施行艾条悬灸。

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传热和扩热感觉,此穴即为热敏点。

重复上述步骤,探查所有热敏点。

操作方式:

选择患者舒适的体位,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实施艾条悬灸,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操作;

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直至透热、扩热甚至感传现象完全消失为止。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可配合应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仪和红光照射仪、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磁振热治疗仪、阿是超声波治疗仪等,以改善局部血运,促进侧枝循环形成。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亦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动静脉转流术、动脉旁路术、动脉介入成形术、干细胞移植术等。

可采用中药煎剂外洗,用王不留行、虎杖、乌梢蛇、牛膝、毛冬青、川马、络石藤、大黄等煎水,每晚泡脚1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以免烫伤。

烧伤(三)中医外治法

1、烧伤创面清创术:

用37℃左右的消毒生理盐水清除创面污物,修剪创周毛发和过长的指(趾)甲,大水泡于低位剪破放水,保留泡皮,小水泡可暂不处理,用2%黄连洗液或2%黄柏溶液等清洗消毒创面,沾干创面水分。

2、浅II度创面治疗:

创面清创完毕,外涂黄连膏(黄连、黄柏、当归、生地、姜黄、麻油;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生肌)、湿润烧伤膏、清凉膏(清凉油乳剂)、紫草膏等包扎或暴露治疗,每日1次;

或用地榆粉、大黄粉各等份,麻油调敷后包扎,隔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或外用烧伤喷雾剂等,每日4~6次等。

3、深II度创面治疗:

创面清创完毕,予黄连膏外涂,黄连纱条包扎或外涂湿润烧伤膏,每日1次。

对于溶痂完毕生长缓慢的深II度创面予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等外敷包扎治疗,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对于深II度创面因感染导致创面加深,用2%黄连洗液湿敷后覆盖薄层红纱布,每日l~2次。

若较大面积的感染创面渗液较多时,选用2%黄连洗液或2%黄柏溶液清洗创面后外涂黄连膏再用黄连纱布湿敷,每日1次,直至创面干燥,必要时采用植皮手术治疗。

后期创面腐脱生新时,用2%黄柏溶液涂洗创面再外敷生肌玉红膏,每日1~2次。

4、Ⅲ°

创面治疗:

患者渡过休克期后,应尽早行切、削痂手术治疗,去除痂皮,并及早封闭创面,采用方法有:

切痂异种皮覆盖术、微粒皮植皮术、自体网状皮植皮术等。

烧伤晚期残余创面予中草药(荆芥、双花、野菊花、大黄、水蛭等)浸浴,去除坏死组织及痂下积液、细菌,隔日一次,清洁后外敷生肌玉红膏促进创面生长。

5、其他治疗

(1)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和临床医疗条件,可选用扩创手术祛腐生肌或创面应用异种皮、异体皮及人工合成敷料等生物敷料进行覆盖,达到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2)专方验方:

陈实功治汤泼火烧发验案—清热解毒(连翘9、金银花9、生地黄9、赤芍9、当归9、山栀子9、熟地榆9、黄连6、甘草3、日一剂水煎服。

(3)、贴敷法:

a方法一:

冰片0.9、椿树皮15。

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创面为湿润者,直接扑于患处;

若创面为干燥者,用香油调匀药粉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b方法二:

寒水石24、黄柏、黄连、黄芩、栀子、大黄、赤石脂各30。

将上药共研成细末,用酒或鸡蛋清调匀粉末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一次。

c方法三:

取鲜生姜去除杂质,洗净擦干,放在容器内捣烂,置于纱布袋内压榨取汁。

用消毒药棉蘸姜汁外涂,或以姜汁纱布湿敷患处。

d方法四:

自制清凉膏外敷创面。

(四)中药浸浴疗法

适用于大面积烧伤脱痂期、创面伴有感染、烧伤残余创面、手术前创面、需要功能锻炼的肢体等。

目的是加速创面溶痂、清洁创面达到预防创面感染、促进功能部位创面康复。

采用中草药(荆芥、双花、野菊花、大黄、水蛭等)或中药黄连散等放入浴液中充分溶解,采用移位推车搬运患者至水槽中,头部露出水面,两耳填塞棉球,开启冲浪模式,即开始浸浴治疗。

浸浴的水温不超过40℃根据病情可每日或隔日1次,首次浸浴不超过l5分钟左右,以后可以逐渐延长。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1、推拿治疗: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使痉挛的肌肉松弛。

常用的有:

牵引按压法、俯卧扳腿法、斜扳法等

2、腰椎牵引:

目的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

牵引可解除腰椎后关节的负载,同时可以解除肌肉痉挛。

常用的牵引式有手法牵引,骨盆牵引等

3、拔罐疗法:

有疏通气血,消散疲滞,温通经络,祛湿驱风,散寒活血,舒筋止痛等作用,有留罐、闪罐、走罐、针罐等方式。

4、理疗:

一般都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和营养,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及血肿消散,松解粘连的作用,并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小关节功能。

常用方法有:

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激光疗法、频谱治疗仪、磁疗法、蜡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等。

还有针灸治疗等

颈痹病(颈椎病)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

(七)运动疗法

1、颈椎功能训练:

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

2、现代康复训练:

运用神经肌肉反馈重建(Neurac)技术加强颈椎稳定性;

运用颈椎检测与训练系统(MCU)对颈椎运动训练。

(八)其他疗法:

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1、针刺法:

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

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牵引疗法

(四)其他外治法:

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四)熏洗疗法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常见肩一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胀而非肿。

可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隔日1次。

可选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配合治疗。

(五)推拿治疗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

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香疗法、蜡疗法、水疗法等。

慢喉痹(慢性咽炎)

(二)中医外治法

1、含漱:

可选用银花、桔梗、甘草等中药煎水含漱。

2、吹药:

利咽止痛中药粉剂,直接喷于咽部。

3、含服:

生津利咽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4、中药吸入:

选用具有利咽功效的中药进行蒸气或雾化吸入。

(三)针灸疗法

1、体针:

选用合谷、内庭、曲池、足三里、肺俞、太溪、照海等为主穴,以尺泽、内关、复溜、列缺等为配穴。

可选合谷、足三里、肺俞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

3、耳针:

可选咽喉、肺、心、肾上腺、神门等埋针或可用王不留行贴压。

4、穴位注射:

可选人迎、扶突、水突等穴。

1、按摩:

于喉结两侧或沿颈椎双侧,纵向上下反复,轻轻揉按。

2、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咽侧索增生肥厚可配合刺血法、割治法、烙治法,亦可配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微波疗法、冷冻治疗等。

3、对于咽干、咽痒、咳嗽久治不愈者可以配合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蛇串疮(带状疱疹)

(二)外治法

1.清创:

水疱、大疱给予抽吸疱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

2.中药湿敷:

红斑。

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煎水湿敷。

3.中药散剂:

水疱、糜烂、渗出皮损处外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散剂直接外涂,或以中药油调敷,或外用湿润烧伤膏。

4.中药油剂或软膏:

干燥皮损外用中药油或湿润烧伤膏。

(三)针灸治疗

1、刺络拔罐:

发病初期,用三棱针在至阳穴或阿是穴或龙头、龙尾点刺放血,当即用玻璃火罐采用闪火法将其置于皮疹处,隔日1次,连续治疗3~5次。

2.循经取穴:

用于带状疱疹后期及后遗神经痛。

常规消毒后,在皮损发病部位相应经络取穴针刺,针刺入后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3.火针疗法:

取局部阿是穴。

局部酒精常规消毒,将中粗火针烧红烧透后,速刺法,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

不留针,深度2—3分。

或可加入火罐以去除淤血。

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

复以干棉球擦拭。

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4.至阳穴埋元利针法:

适用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患者,证候属于肝经郁热证;

疼痛为中度痛、持续l小时以上;

疱疹及疼痛发生在颈项、躯干及四肢者。

采用元利针于脊柱呈现15°

角向下平刺刺入至阳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至针柄处止,再用橡皮膏固定针柄以防滑出。

还可根据病情选用热敏灸、钩活术、蜂针、穴位注射等治疗。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UVB、红光照射、频谱、磁疗等疗法,以及光电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仪进行治疗。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二)退热治疗

1、针刺退热:

选穴,大椎,上肢取曲池、合谷,配内关、手三里;

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手法均采用泻法。

2、刮痧退热:

取大椎穴。

由内向外、单一方向刮动,每一部位刮20下左右,至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紫色充血瘀点为度。

3、药物擦浴退热:

升降散药液(大黄、姜黄、僵蚕、蝉蜕)擦浴,开腠理,泄邪热。

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冰帽、冰袋、冰毯、灌肠、酒精擦浴等其他方法。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1、针刺治疗

体针:

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

耳穴:

肾区、脑干、神门。

辨证取穴:

风痰上扰加丰隆、内关;

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

肝火上炎加行间、太冲;

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血海;

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

痰瘀阻窍加膈俞、脾俞。

2、其他疗法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

(2)可选用以下设备辅助治疗:

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仪、针刺手法针疗仪;

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