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18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害救援与防疫文档格式.docx

n4灾后心理障碍的处理5灾后医院重建和医疗培训工作

五、救援组织

5.1救援组织的分类

n国际救援及协同机构:

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非政府组织(NGOs)、政府间的双边直接援助.各国救援组织

美国救援协会

欧洲救援组织体系

日韩“山难对策委员会”

中国救援组织体系

n国家地震局:

中国国际救援队、省市救援队

n卫生部

n中国红十字会

n其他行业、部门成立的救援队

5.2灾害现场组织

六、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队模式

(一)人员组成

医疗救护队员搜索营救队员地震工程力学专家

1.1医疗队员的不同建制

①5人分队建制------队长1人,内科医生1人,外科医生2人,护士1人

②10人分队建制------队长1人,内科组3人(内科医生2人,护士1人),外科组5人(外科医生3人,护士2人)、检验防疫组1人

③20人以上分队建制-----流动医院模式

1.2搜索分队组成

n队长,搜救犬专家,术搜索人员,医疗急救人员,结构专家,有毒物质处理专家,营救专家

第二章通用技能训练

第一节搜索与营救常识

一、搜索

(一)人工搜索

1.地毯式搜索

队员一字排开,利用敲、喊、听、看的方法整体推进寻找幸存者,要求大声喊叫

2.旋转式搜索5-6人一组,围成直径越5m的圈,相互间隔2-3m,卧倒、敲击、静听

(二)犬搜索

训犬员引导搜索犬进行搜索,利用搜索犬的敏感嗅觉,红枣寻被掩埋在废墟下的遇难者。

每个犬搜索组的3条犬轮流使用:

第一条犬进行搜索,后两条逐次确认。

(三)仪器搜索1.使用声波/振动探测仪2.使用光学探测仪3.使用热成像生命探测器

二、营救

n封控现场,安全评估,搜索确认.实施营救,医疗救护,救助转移,行动小结

n封控现场:

警戒分队首先迅速封锁现场

n安全评估:

确定是否存在二次倒塌等危险的可能性

n搜索确认:

现场询问、调查,了解现场基本情况

n实施营救:

利用救援专用设备和就便器材

n医疗救护:

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后,立即开展救护

n1.急救电话

(1)统一呼救号码:

120;

(2)急救机构间专线直拨电话

第二节通讯设备的使用

n2.无线电通讯设备

2.1军用无线电台.2业余电台(AmateurRadiostation).3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ARES

n主要为社会在特殊情况下提供通信服务,例如抢险救灾,等根据过国外的资料来看ARES并不是只有自然灾害才可以启动,ARES是配合其他通信服务的重要部分网络。

n在发达的国家,都有相关的专业组织,美国ARRL都有专业的ARES委员会,每年都有专业的训练演习并且吸收青少年的参与。

ARES操作员必须能够完成恶劣环境的通信服务,所以ARES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例如通信技术、救护技术等。

n3.卫星通讯系统4.灾害现场通讯

①现场支队内部指挥通信②现场总队长指挥通信③现场协调组对外联络通信

第三章人体对各种灾害的耐受能力

一、人体的耐热能力

(一)人体的耐热极限

1.1人体在干燥的空气中所能耐受的温度是:

71℃60分钟

82℃49分钟

93℃33分钟

104℃26分钟

如果以人体在热环境中还能呼吸为标准,此温度极限为116℃。

1.2实验数据

n1764年有位妇女在132℃的高热炉子里呆了12分钟。

n1958年在比利时的科学实验,有人在200℃的环境里坚持了5分钟。

1.3影响耐热能力的因素

n人体耐热时间收到痛觉的限制,并与所穿的衣服有关。

如:

当室温在一分钟内由20℃骤升到55℃期间,人体就会在42-44℃时产生痛觉;

当温度继续上升到45℃时,痛觉就几乎使人无法忍受。

在赤身裸体情况下,人体能忍受的上述快速升温极限是210℃,如果穿着厚实的冬季飞行服,人体则可以忍受的骤然升温的极限为270℃。

1.4耐热技巧

n保持冷静的心理,尽量联想在冰天雪地里的情景。

n身着长袖衣裤,以避免躯体皮肤直接接触到热源,并防止体内水分大量丧失。

n低热量的素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以免代谢所产生的热量过多而不易排出。

n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失水过多,引起虚脱。

(二)人体的抗寒潜能

2.1机体抗寒能力概述

n人分为“放热型”和“吸热型”;

n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

n人体温度在水中的降低速度相当于空气中体温降低速度的27倍。

如大西洋南部冬天的水温为23℃,人体在这样的海水中,10小时内可下降6℃。

2.2人体的适应能力

n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澳大利亚火地岛的土著民族,是地球上最不怕冷的人。

1958年考察发现,他们能在气温为5℃~0℃的野外篝火间的旷野上,赤身露体安稳酣睡,且无丝毫寒颤表现。

此时尽管其体表温度可降到10℃~15℃,但体内温度仍保持正常水平。

2.3一般健康人对温度的反应

2.4耐寒技巧

n身着较厚实的衣服,或靠近热源

n通过定时定量的“三分饥饿”的适应性训练,可以提高耐寒能力

n保持火热的心理,尽量联想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里的情景,给予自我暗示

n平时可通过空气浴、冷水浴及光脚行走疗法,提高耐寒能力

(三)人体的耐饿潜能

3.1概述

试验表明:

身体健康的志愿挨饿者,一般都可坚持15个昼夜左右;

如在安静及水分充足的状态下,人体则可耐饿50个昼夜,体重减轻越27%~30%。

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四名水兵在黑海里漂泊了19~36天,他们每天饮用海水两水壶,当被救起时,体重已经减轻22kg,占原体重的32%。

3.2挨饿时间与机体反应

3.3耐饿技巧

n饥饿期间必须保证饮水量——促进体内代谢酸性产物的排泄,避免发生酸中毒

n如果没有充足的食物供给,在绝食的中间不宜进食

n尽可能减少活动量,但需要新鲜的空气,增加休息时间,以减少体内能量的消耗

n勒紧裤腰带,以缓解胃痉挛所造成的疼痛,或通过每次饮水500ml来稀释胃酸

n树立坚强的信心

n平时通过饥饿疗法、呼吸操、气功及瑜珈等方法来建立机体对饥饿的适应机制。

(四)人体对缺水的耐受能力

4.1概述

n人体每天最少需要2500ml液体

4.2水的摄入和排泄

4.3人体耐渴和解渴技巧

n心理解渴

n在口腔里含上一枚橄榄、槟榔、薄荷等清凉果类,或含甘草和茅草根等

n当口渴时不要一次大量地喝水,而要少量多次引用,最好让水在口腔内多停留一段时间

n选择清淡的饮食

n在夏季里尽量减少在烈日下的剧烈运动

(五)人体忍受疼痛的能力

n5.1概述

痛觉是机体避免或减轻损伤的一种报警信号,具有一定的积极生理学意义。

5.2不同组织对刺激的反应

n皮肤对戳刺、切割、挤压、烧灼等较为敏感,易产生痛觉(“快痛”、“慢痛”)

n内脏组织对机械性牵拉、痉挛、炎症及缺血敏感

n各关节对高渗盐水或炎症等刺激其滑膜时,容易产生痛觉

n同样刺激产生的感觉存在个体差异

(六)个体的呼吸潜能

n问题:

你认为,究竟人体在不能呼吸的情况下,能维持多久?

2秒钟~3分钟

受过呼吸训练的人坚持的时间能延长一倍左右,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罗伯特•福斯特在不使用潜水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在水中呆8分42.5秒。

6.2呼吸训练

n吸气:

用鼻腔做腹式呼吸,然后再自下向上地扩展胸部,并使腹部始终微微隆起

n屏住呼吸2秒~3分钟

n呼气:

先用鼻腔自上而下地尽量排出肺脏内的储气,再使膈肌向上,腹部收缩以协助排气

n练习时必须用鼻子呼吸,以保证入肺气体的预热及过滤;

逐步提高肺活量,以提高自身的呼吸潜能。

第四章灾害的急救

一、临灾自救基本方法

1.1呼救法

n大声呼救

n灯光联络术:

适用于在夜间的受灾人员,可运用各种手电筒、照相机闪光灯、应急灯及煤油灯等灯光来与营救的人员联系

n因地制宜选择呼救工具:

“泰坦尼克”中的rose

1.3其他联络术

n使用信号弹或橘黄色求救信号火箭,因明亮的信号在空中可停留5秒~8秒钟,使20km以外的人能及时地发现受灾人员;

n一般在黄昏或黎明时使用效果较好。

二、野外生存知识

(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1.利用太阳判断方位

利用标杆对判定法:

用一根标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后,当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是,再放一块石子。

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就是东西方向,与AB连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

2.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

①2-8月的晚上,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北斗星(即大熊星座,像一把勺子),沿着勺边A、B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其指示的方向是北方。

②9月-次年元月的晚上,利用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

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状像W,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3.表影观测法

如果你戴着手表,只要有一点阳光,就可观测方向。

方法:

将表面向上平放,找一根又光又直的小棒,直立在表面中央,将表面慢慢转动,使小棒所投的阴影并在时针上,再将时针所指的位置和十二点之间的正中漾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所指的前端是北方,相反的一端是南方。

在北半球以上午的时间为最好。

4.目标连接法

在丘陵地带,或在杂木林内行走时,因地面崎岖不平,需要绕道行走,最容易迷失方向,必须事先在要去的目的地的前方找到一个明显突出的目标,然后顺着这个目标直线向前再选定一个目标,等人走到一个目标时,再从第二个目标直线向前选定另一个目标,也就是从本人算起,前面始终保持两个直线目标,行走时无论如何绕行,只要保持三个直线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

5.观察自然法

独立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

树桩上的年轮线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

农村的房屋门窗和庙宇的正门通常朝南开。

建筑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积雪通常是南面融化快,北面融化慢。

大岩石、土堆、大树南面草木茂密,而北面则易生青苔。

在山地迷失方向后,应先登高远望,然后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碰到水源。

遇到岔路口,且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先走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使走错了路,也不会偏差太远。

6.留置标记法

最先走过的人,在适当的地方留置标记,不但可告诉后来的同伴们应走的方向,一旦自己迷路,还可找寻标记返回原地。

留置标记的方法很多,如用石头排成箭头状,获奖三块石头叠起,或用草茎及树枝等排成箭头状,或在路边将草打结等,这样做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人做的标记,如发现错误回头走时切记将标记收取以免他人再错。

7.顺水行走

n在山区迷路后,最好先登高或上树,观察四周环境,有无河沟溪流;

n顺着地势最低处行走,比较容易找到水源,然后顺着水流方向前进,便可发现沿河溪而居的居民

n沿着公路或桥梁等建筑指引的方向前进即可

8.月亮

n农历初三、初四的晚上,月牙常在日落时的西方低空

n初七、初八的黄昏,半个月亮常在高空中间

n每月中旬的14-18日晚上,太阳刚西落,月亮就会从东方升起

(二)野外宿营地选择

n近水

n背风

n避险

n防兽(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足迹等,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

n日照(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

n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

(三)野外取火

n寻找到易燃的引燃物

n捡拾干柴

n选择易于生火的空地

将引火物放置中间,上面轻放细松枝、细干柴等;

火堆设置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屋顶形等;

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m左右、深约30cm的坑。

钻木取火

固定好一块有槽或有小凹的木板,内防一点火绒;

再取一长圆形小木棍,削尖后即可插在木板的槽内或小凹内,然后用双手来回搓动小木棍,使其生热,当木板和木棍见的火绒因受热而产生青烟时,轻轻地吹口气即可使火绒产生明火而燃烧起来。

如果没有火柴等,怎么办?

(四)选择水源的方法

1.依靠感觉器官辨别水源

n听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

n嗅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

n看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

2.根据地形地势判断地下水位

n山脚下往往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较高;

n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左右就能有水。

3.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

炎热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

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

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缝隙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

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高。

4.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

n夏季蚊虫聚集、且非常圆柱形状的地方

n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

n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

n鹌鹑傍晚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

n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

5.根据天气变化

n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

n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

n总有浓雾的山谷

n收集露水

6.直接从植物中取水源

n南方的丛林中,野芭蕉的芯含水量很到,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

n春天树木要发芽时,可从桦树、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

7.原则

n地下水(如井水或泉水)由于地面水(如雨水、江河水、湖泊塘渠水等)

n理想的饮水不仅是无味无色的,而且是透明清亮的

n有异味或者异常颜色最好不要引用

n在无法找到水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用动物的血液来补充机体所需的水分

(五)采捕食物的方法

n1、猎捕野生动物

如蝗虫、蚕类、螳螂、蝉、蝴蝶、蜜蜂、蜗牛、青蛙、蛇;

各种鸟类、鱼类和禽兽类(野鸡、野鸭、野猪、野羊等)。

但要注意避免使用花蜘蛛、毒蝎及河豚鱼等有毒动物。

n2、采集野生植物

如选择野果或野菜:

猕猴桃、野草莓、野香蕉、木瓜、椰子、野芹菜、黄花菜、仙人掌、木耳、香菇、猴头菇、山药等。

(六)野外常见的伤病防治

n1.昆虫叮咬的防治

在野外为了防治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和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擦防蚊药。

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

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野菊花等驱虫

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盐水、氧化锌软膏等涂抹患处

蚂蟥叮咬——采取多种方式让其自行脱落,压迫止血,碘酒涂擦伤口预防感染。

2.昏厥

n原因:

擦伤、疲劳过度、饥饿过度等

n表现:

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

n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

3.中毒

n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力衰竭等

n处理:

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

催吐——用手指接触眼部引起呕吐;

导泻——吃蓖麻油等泻药清肠;

吃药物炭等解毒药;

多喝水以促进排泄。

n为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应喝些糖水、浓茶,暖暖脚

4.中暑症状:

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等。

n发病前,常感头晕口渴,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应立即放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

n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

n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等

(七)止血法

1.学会识别出血的类型

动脉出血:

出血量大而快,常见到鲜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喷射而出,并有随脉搏跳动频率而不断射出;

静脉出血:

出血量比较小,多为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涌出。

2.如是四肢出血应尽量抬高患者出血的部位

3.直接压迫法:

用干毛巾等柔软物用力地压在出血部位;

不要经常移开观察止血效果

4.指压法

5.加压包扎法:

适用于四肢和头皮出血的急救

6.止血带法

n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耳屏前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

n颜面部出血拇指压迫伤侧下颌骨与咀嚼的前方交界处的面动脉。

n大腿出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迫股动脉。

(八)包扎法

n1.包扎注意原则洁快轻准牢

2.包扎材料

n纱布绷带:

环绕法、螺旋法、“8”字法、蛇形法。

n三角巾干净的衣服、床单、毛巾或头巾等

3、具体包扎方法

n3.1头部包扎3.2前臂包扎3.3肘关节包扎3.4.手腕部包扎3.5.膝关节包扎

先从膝盖下面形成绕到大腿下端,然后在大腿前方把绷带向下斜过膝盖至小腿绕一圈,再从膝盖前方绕到大腿上,这样交替上下往返地绕至覆盖全膝为止。

(九)临时固定法

n1.前臂固定

把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垫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最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将前臂悬吊胸前。

n2.上臂固定

将伤肢屈曲在胸前,在上臂的外侧放一块夹板,用棉花或纱布垫好后,用两条绷带或布带把上下固定,再将前臂吊于胸前,然后将上臂用绷带或布带固定于胸部。

n3.小腿固定

将长度等于大腿中部到脚跟的夹板放于小腿外侧,在膝关节处用棉花或纱布加垫后放于小腿外侧,用绷带或布带分端固定。

n4.大腿固定

把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其长度等于腋下到脚跟的距离),健肢移向伤肢并列,垫好后,用6-8条布带分段固定。

(十)他人营救基本方法

n1.心肺复苏法

是对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和循环功能面临衰竭的伤员进行的一种急救手法。

这种基本生病支持法的原则:

在进行有效治疗前维持主要脏器所需的最低血供。

具体步骤是:

A(airway,气道通畅)

B(breathing,人工呼吸)

C(ciculation,恢复循环)

1.1airway

n将患者仰卧硬板或地上,抢救人员站在或跪在患者右侧,把患者头部后仰,一手托颈部,另一手压前额,以防舌根下坠阻塞气管;

n同时,清除口腔呕吐物或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n注意不要加重伤情。

恢复气道通畅过程中异物卡喉的徒手抢救

n手法:

Heimlich手法,由美国医学教授HenryjayHeimlich于1974年发明。

n这种徒手抢救异物卡喉方法适用于各种灾害现场,各种异物(包括假牙等)突然进入咽腔,卡住咽喉,或因溺水使水分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时,患者难以说话,不能呼吸,并会用水放置在咽喉部,此即Heimlich现象。

n此时千万不要叩击患者的背部,以免促进异物向气管的深部下滑,加重窒息症状。

(1)自救方法

n①自己稍微弯下腰,靠在一个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使此物体的边缘压迫在自己的上腹部。

n②快速地下蹲,借助固定物体的边缘向上冲击的力量,以促使异物排出,可以重复多次,但要注意:

切勿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肋骨。

n③切记:

不要离开有其他人在场的场所!

以免自救无效,又失去向他人求救的机会。

(2)他人营救方法

n当发现他人不能说话,或有面部及口唇青紫时,应过去证实其是否被异物卡喉,询问其是否被东西卡住了。

如果他人点头表示肯定时,即可判断其有异物卡喉,应立即进行抢救。

n对待成人和婴幼儿的抢救方法各不相同,应有所注意。

①成人患者的抢救方法a

n当患者意识尚清楚时,可取立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用手臂环绕着患者的腰部;

n抢救者一手握拳,将其拇指一侧放在患者胸廓的下面和肚脐之间的腹部。

n用另一只手抓住自己的拳头,快速地向上重击压迫患者的腹部。

n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时为止。

①成人患者的抢救方法b

n对(因异物卡喉)窒息已失去意识的患者,应取仰卧位进行抢救,抢救者面对着患者,以骑跨姿势坐在患者的髋部;

n抢救者将一手置于另一手上,而下面手的手掌根部应放在患者胸廓下面和肚脐之间的上腹部,利用抢救者上身的重量,快速地向上冲击压迫患者的腹部,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为止。

②婴幼儿患者的抢救方法a

n将患儿取仰卧位,使其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患儿的足侧,并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放置在患儿胸廓下和脐部间的上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

②婴幼儿患者的抢救方法b

n抢救者或取坐位,将患儿骑坐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背部紧靠着抢救者,将双手的中指和食指,放置在患儿胸廓下和脐部之间的上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

n重复操作,注意轻柔,不可过猛,直至异物排出为止。

1.2.Breathing(人工呼吸)

n1.2.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n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n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

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n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

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

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1.3.circulation

恢复循环的方法

n先用虚拳以中等强度叩击心前区1~2次,如心跳仍未恢复则继行胸外心脏按压

n将左手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