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97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生物Word下载.docx

C.温度

D.空气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

适应高温的环境。

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

C

5.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要参加多种运动

B.被动吸烟也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

C.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所以应拒绝毒品

D.过量饮酒会损伤人体的肝脏及神经系统,所以应全面禁止饮酒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吃营养配餐;

坚持体育锻炼;

按时作息;

不吸烟、不酗酒;

拒绝毒品;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过量饮酒酒精或长期酗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

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解除疲劳,因此可以少量饮酒。

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6.如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最终②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7.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

主要原因是(  )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C.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新疆地区白天温度高,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

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这样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转化的糖分多,所以新疆瓜果特别甜。

8.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显微镜的目镜为10×

、物镜为40×

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是50倍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A、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凹面镜,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40×

10=400倍,B错误;

C、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是与动物细胞液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另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盖上,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D正确。

9.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可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

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叶绿体。

10.荷全身是宝,如花可观赏,莲子可煮粥,藕可做菜等。

我们食用的藕是荷的(  )

A.根,属于营养器官

B.根、属于繁殖器官

C.茎,属于营养器官

D.茎,属于繁殖器官

本题考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它们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我们食用的藕是地下茎,属于变态茎部分,是营养器官。

11.如图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过程②、③表示细胞分裂

C.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

D.过程④产生的新细胞功能相同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A、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

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

A正确。

B、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

图中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

B正确。

C、过程④表示细胞分化;

C正确;

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D错误。

12.植物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最活跃的部位是(  )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本题考查的是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A、成熟区也叫根毛区;

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C、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1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

A.中华鲟

B.海马

C.鲸鱼

D.鲨鱼

本题考查的是鱼类的主要特征。

ABD、中华鲟、海马、鲨鱼都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故ABD正确;

C、鲸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

故C错误。

14.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形,体表被覆羽毛

B.以肺辅助气囊呼吸

C.发达的胸肌可以驱动双翼上下扇动

D.前肢变成了翼,骨骼薄而轻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A、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适于飞行,A正确。

B、鸟类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鸟类飞行时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而不是肺辅助气囊呼吸,B错误。

C、胸骨发达,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C正确。

D、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翼,骨有的薄,胸部和腰部的脊椎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D正确。

15.下列植物中,常作为空气监测指示植物的是(  )

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负两面侵入而造成伤害,因此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6.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⑤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的①是上皮组织,②是胃,属于器官,③是消化系统,④是肌细胞,⑤是人体;

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①→②→③→⑤。

17.下列有关静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的血管

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A、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而不是在什么血管中流动。

A错误;

B、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动脉。

B错误;

C、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C正确;

D、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18.健康人体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L,主要原因是(  )

A.消化作用

B.呼吸作用

C.重吸收作用

D.滤过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9.有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耳廓

B.咽鼓管

C.半规管

D.鼓膜

本题考查的是耳的保健。

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20.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A、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A正确;

B、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b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

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

D正确。

21.人们常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是指(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

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球”。

22.如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面包括结构①和④

B.结构②是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

C.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

D.结构⑤可以缓冲运动产生的震动

本题考查的是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D、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AD正确。

B、结构②是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B错误。

C、结构③关节腔中的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C正确。

23.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

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争斗行为

D.繁殖行为

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A、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觅食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C、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

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战斗,这种行为属于争斗行为。

该选项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24.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本题考查的是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乙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表示正常眼;

丙表示近视眼的矫正,丁表示远视眼的矫正。

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甲和丙。

25.移栽树苗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减弱光合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

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

26.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  )

组别

温度/℃

空气

种子数/粒

水量

25

充足

50

适量

5

不浇水

A.空气充足

B.温度相差太大

C.种子数太少

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从表格中看出,该实验设计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量,而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因此,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27.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针叶林生态系统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

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在四个选项中热带雨林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28.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胎盘

B.子宫内膜

C.输卵管

D.卵黄

本题考查的是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胎儿生活在子代内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因此母亲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2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22对+X或22对+Y

B.11对+X或11对+Y

C.22条+X或22条+Y

D.X或Y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遗传。

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因此,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或22条+Y。

30.下列关于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基因三者间包含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

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因此染色体>DNA>基因。

即:

31.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H7N9禽流感疫苗,注射该疫苗可预防H7N9禽流感,从免疫和传染病的预防来看,注射的疫苗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注射H7N9禽流感疫苗,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该抗体对H7N9禽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2.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可知,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晚,且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由此判断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高等;

由于物种B出现在较早的地层里,物种A出现在较晚的地层里,所以物种B比物种A出现得早;

由题干可知,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所以物种A不可能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

物种A和物种B的数量由当时的环境条件决定,二者数量无法从化石上进行比较。

3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其医学依据是(  )

A.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与伦理道理不相符合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本题考查的是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

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

34.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

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

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

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35.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选项中,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

B.溶菌酶杀死细菌、C.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是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抵抗天花病毒,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36.如图为一对豚鼠产生后代的遗传结果,若父方、母方都是纯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豚鼠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豚鼠的棕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

C.子代黑鼠,有的是纯种,有的是杂种

D.虽然子代都是黑鼠,但他们都有棕色基因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A、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

由于亲本的体色为棕色和黑色,子代的体色为黑色,所以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A正确。

B、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豚鼠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由于棕色是隐性性状,所以亲本棕鼠的基因组成为tt,又由于子代的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所以子代的基因中肯定有t,又因为子代全部为黑鼠,是显性性状,所以基因组成为Tt,t来自于亲本棕鼠,T来自于亲本黑鼠,所以亲本黑鼠的基因组成为TT。

遗传图解如图:

D、由于黑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TT,棕色是隐形性状,基因组成为tt,虽然子代都是黑鼠,但他们都有棕色基因t,D正确。

37.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遗传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B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