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6785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实验探究我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点燃”在引发燃烧中起了什么作用?

3.

5.为什么在高温干燥的季节,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森林里也可发生火灾?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燃烧,燃烧得,放出的热量(现象、特征)。

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燃烧得___,放出的热量(现象、特征)。

2.在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

在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_______。

一氧化碳也是_____(可燃性/可燃性)气体。

一氧化碳是______、_____的_____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氧功能,会导致人体缺氧。

人吸入少量CO会感到头痛,吸入较多就会因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

当发生CO中毒,应立刻_______,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________,严重上医院。

3.在蜡烛不完全试验中,(燃着的蜡烛上方放一块玻璃)你看到的现象是

玻璃上有_____物质,说明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含___、___元素的可燃物________时,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和____;

当氧气_____时,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______、____等____气体和微小的______等物质。

举例为什么含以上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只含C或H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有水生成吗?

举例。

另外只含有C或H元素的物质是_____。

二、燃烧引起的爆炸

1.①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________内,②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的____,使气体的______迅速膨胀,③就会引起_____。

举例:

________________都是依据这一原理的。

这段话中哪句是原因,哪句是变化,哪句是结果。

2..如果_____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_____________,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____,也会发生____。

3.----观察与思考

取一个容积为500---1000mL的圆筒形无底塑料瓶罐,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瓶颈处装一些干燥的细面粉,从瓶口的塞子插入一根玻璃导管,导管连接一根乳胶管。

在瓶上方的瓶内壁上粘一截点燃的蜡烛,瓶底盖上一张硬纸板。

从乳胶管中吹入空气,观察发生的现象。

你能说出这个实验是引起爆炸的哪种情况吗(上1.2)

你能套用你所选的,说明这个实验吗?

1.这个实验属上面第_____条

2.从乳胶管中吹入空气,说明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前3条你知如何防止爆炸了吧?

任何①可燃性____、②可燃性固体____,与____充分接触,遇明火都有可能爆炸。

因此,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坑道等埸所,应杜绝一切火种,防止发生爆炸。

5.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_______。

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气体的______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___%--------___%

CH4

___%---------___%

CO

____%------___%

通过上表你知哪种气体最易发生爆炸______

通过上表拿氢气为例来说明爆炸极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表拿一氧化碳为例来说明爆炸极限的含义:

为什么要检验可燃性气体的纯度?

简要说明一下。

四、防火与灭火

物质燃烧的好处:

燃烧放出的_____可供人___,____食物;

燃烧发出的___可____。

燃烧一旦失控,会酿成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

防火或灭火的事例和方法(就是发生什么样火灾要有有效的灭火措施)

防火或灭火事例

防火措施或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火焰

请你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将灭火方法分类,并说明灭火原理。

1.依据燃烧发生的条件,一般可用三种灭火方式:

(1)、将可燃物____燃烧区,与____隔离。

如:

_____、____起火,首先要迅速______,以断绝_____的来源;

扑灭森林火灾,可用设置_____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_____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____隔离。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燃烧物周围形成一层_______气体层,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使用大量的________(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____,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______以下。

2.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____、___或___(比如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事故

)时,极易发生____或____。

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3.判断题:

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4.一旦发生火险,你该咋办?

一旦发生火险,不要____,要___应付。

如果火势很小,根据起火的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____和____

将它扑灭;

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就应立即______________求救。

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____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救,比如用______或_____捂住口鼻,然后低下身子没_____或_______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6.泡沫灭火器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粉灭火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着火了能用水来灭吗?

7.寒冷的冬季,常有人在房间里放一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

请你谈谈用这种方式取暖应注意的问题。

另请你用所学到的化学变化来说明一下为什么?

答:

8.室内志火为什么不能急于打开门窗?

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

你知道这一作法的理由吗?

答:

9.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加工成略大的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

请你说说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

10.请你从燃烧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两方面,谈谈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1.许多工石特别是化工厂,工人上班、来人参观都会被告知:

“不允许穿鞋底带铁钉的鞋子”你知为什么吗?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变化,并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猜想与假设

人们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提出三种猜想:

1.发生了变化,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发生了变化,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3.没有发生了变化,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你的猜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证据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增加了。

19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作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后来,人们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做了大量精密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

读了上面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硫酸铜溶液-----_____色___(溶于/不溶于)水

氢氧化铜溶液------____色___(溶于/不溶于)水的沉淀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出反应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盐酸----用___ml盐酸用注射器的作用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实验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

结论:

反思:

1.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变化的本质如何解释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发现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

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这些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有矛盾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你能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请以金属镁和氧气为例,与同学进行讨论。

○○●

+●●-----→

MgO2MgO

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点燃

镁+氧气----→氧化镁

2MgO22MgO

原子数:

镁原子:

___镁原子:

___

氧原子:

___氧原子:

相对原子量:

在化学变化中:

反应前后原子____和____不变、原子_____不变

质量守恒

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______不变,各元素的_______和_____也不变。

因此,所有化学变化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把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若石灰水质量增大2.5g,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多少克?

你是怎样推算的。

3.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填写。

(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_____原木材的质量

(2)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______原铜丝的质量。

生成物是______颜色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______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写出2、3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物质在氧气是燃烧后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5.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普通纸中含有碳元素。

1.点燃后用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混浊

说明: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让你证明氢元素,你会想到什么生成。

第3节化学方程式

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______(有/没有)体现出物质在化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用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能体现出物质在化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燃

以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为例

1.用化学式表示其中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电

(1)水→氢气+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前后____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理,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式前配上适当的_______,使上述

(1)

(2)反应前后各元素的__________相等,并将____改为_____,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化学反中的条件【例如点燃、加热(常用___表示)、光照、通电、催化剂等】用文字或符号在“_____”上面注明。

如反应中有________或溶液中有_____生成,就在生成的______或沉淀物______的___边分别用“↑”“↓”标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CaCO3+2HCl=CaCl2+CO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化学方程式,

首先要正确书写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的_____,

并注明_________,

反应中如有______、______,须用____标明;

其次,要依据__________,通过____使化学方程式两边各种元素的_______相等。

二、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需要研究化学变化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例如,炼铁石需要知道为了完成一定量铁的生产任务,需要投入多少铁矿石、多少焦炭等;

实验室制备一定量的氧气需要使用多少高锰酸钾等。

所以,依据化学方程式可以____认识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____关系。

1.联想与启示

一个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该反应的事实,还表示了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_____关系。

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物质的质量比(关系):

2:

32:

18

上述化学方程式表示: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这个事实

(2)每2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分子数之比为:

H2:

O2:

H2O=2:

1:

2

(3)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分质量的水,质量之比为:

H2O=1:

8:

9

请你思考:

在2CO+O2=2CO2这个方程式表示什么?

2.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揭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化学式可以计算一定量的化合物中某种____的含量。

比如:

CaCO3中C的含量。

(可通过化学式计算出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含量)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依据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有关物质和质量。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少量的二氧化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分解。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了电解水的化方,从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6.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金属镁:

电解950Kg氯化镁至多能生产多少千克金属镁?

同时得到多少千克的氯气?

7.已知锌、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稀)=MgSO4+H2↑

Zn+H2SO4(稀)=ZnSO4+H2↑

相同质量的锌与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8.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补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

试写出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9.

(1)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现煅烧含有500Kg碳酸钙贝壳,电多可得到氧化钙多少千克?

(2)要使多少克水完全电解才能得到100L氢气(密度为0.09g·

L-1)?

9.化学试验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了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

1.5g

第二次加入5g

1.0g

第三次加入0.5g

0.5g

第四次加入5g

0.3g

(1)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____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的化方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若1000g废气中含有1.6g二氧化硫,这些二氧化硫可以和多少克碳酸钙反应?

10.有人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把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法码平衡。

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你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若不合理,应如何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