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5934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求诸己 学案 3Word格式.docx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孟武伯问:

“子路仁乎?

”子曰:

“不知也。

”又问。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

“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使治其赋也 赋:

赋税

B.百乘之家家:

大夫的封地

C.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说:

称赞

D.君子亦党乎党:

结党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名望,有没有官职,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要有学识,有修养,有才能,能够胜任各种工作。

这说明了孔子在人生追求中重真才实学而淡泊名利。

B.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时,认为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管理外交。

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都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

C.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

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作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D.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

这是孔子在“为尊者讳”。

孔子以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牗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义》,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诗,恸哭;

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①丘:

坟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 延:

邀请

B.降跽谢过谢:

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

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

超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

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之道

(1)

——于丹《论语》心得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

君子。

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

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善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君子呢?

孔子答:

“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又问:

“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

“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

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讨论过君子的问题,他说: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孔子一上来很谦虚,说“不忧”“不惑”“不惧”这三点自己做不到。

什么叫“仁者不忧”?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在区区半个世纪之前,一个人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婚姻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人们的烦恼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选择性太小。

但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

当我们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什以叫“勇者不惧”?

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知、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

孔子说这三条我做不到。

子贡说“夫子自道也”,您说的不就是您自己嘛!

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

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了解我。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取悦于人。

真正尊崇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

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

它是把学到的知识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技能,以之谋一份职业,为自己谋一份福利。

孔子曾经直截了当地跟他的学生子夏说: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

雍也》)。

就是说,要想着提高修养,不要老惦记眼前的一点点私利。

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为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在一条小街上,三个裁缝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想招揽最多的客人。

第一个裁缝挂出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

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

第二个裁缝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啊,于是做了一块更大的牌子,上面写着:

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想了想,难道我还能写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

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挂出去,结果这条街上的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

第三个裁缝的牌子写的是什么?

上面写道:

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

也就是说,他把视线收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了呢?

还不是。

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

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君子之道

(2)

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

宪问》)。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这样一份担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离的,而是人格理想的两端。

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人格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尽心上》)。

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

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让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

我们不会感到杜甫是在说大话,而是会为那博大的胸襟和炽烈的感情所震撼!

再比如范仲淹,他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这样博大的胸怀,这样高远的志向,不难看到孔子和《论语》的影响。

读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一种疑问:

儒家讲“天下己任”是要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吗?

其实孔夫子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导的这样一种笃定、实用而温暖的人际理论是以保障每个人利益权利最大化为前提的。

他让你在此基础上尽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但孔子认为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能不走正路,不能一心想走捷径,一心想贪小便宜。

孔夫子认为,走正路还是走捷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他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那么,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

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一个人他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我怎么样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每天算计着自家的衣食居住,这就是孔夫子说的小人的心思。

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就拘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为了维护和扩大这一点点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君子从来是尊重道德法制的,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当这点限制成为彼此尊重、社会默契的时候,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可能得手,但这里面潜藏着危机,肯定迟早要吃大亏。

还是拿走路来说,一看红灯、绿灯中间闪着黄灯,赶紧跑过去吧,觉得这个事情沾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什么是小人呢?

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君子?

我想不妨从倡导“恒心”开始。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多元选择,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

这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够有所作为。

但是为什么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一一破灭?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恒心”不够。

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即使没有达到“无恒产而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起码离君子已经不是很远了。

这是君子的第二个标准。

 

课后练习

1.B [文:

文饰,掩盖。

]

2.A [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②助词,“的”;

③④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他的”。

3.D [A项“取”通“娶”。

B项“说”通“悦”。

C项“孙”通“逊”。

4.C [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余是宾语前置,与例句相同。

5.

(1)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2)逝者如斯夫 (3)如日月之食焉 人皆见之 人皆仰之

6.B [A项赋:

兵赋,这里泛指军政。

C项说:

通“悦”,喜欢。

D项党:

偏袒,包庇。

7.D [D项而:

连词,表假设,如果。

A项所以:

用来……的/……的原因。

B项其:

代词,他/代词,我。

C项与:

介词,和/动词,交好,结交。

8.A [A项中“孔子……淡泊名利”错。

9.

(1)力量不够的人,会在半路上因为走不动而停下来。

现在你却画地自限,原地不动。

(2)我真幸运,一旦有了过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10.B [谢:

推辞。

11.C [A项表承接;

表修饰。

B项代词,它(小屋);

兼词,于之。

C项都表反问语气,难道。

D项介词,与;

连词,和。

12.C [“因为事务繁忙”错,文中没说“事务繁忙”,属于强加信息。

13.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

“我不需要它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

“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

解析 翻译时要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把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

如:

(1)中的“无用”“怀”,

(2)中的“窍”“吹”“作”,(3)中的“揖”“奈何”。

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多岁,喜好道家的书。

他的儿子立恭,能作诗。

诗作都气度开阔,不拘小节。

然而深居简出,不显示自己的才华,不乱和别人交往,唯独和我相处得很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携四五个童子,带着美酒佳肴出外郊游。

天没有明,向东走,过洪山寺二里多路,转向北,穿过小径约十里,越过松林,渡过山涧。

涧水清澈透明,深处可使小船漂浮,旁边有大石头,可以坐十多人,松柏竹树荫翳蔽日,周围树林浓密。

当时风和日丽,草木的花灿然开放,香气随风飘荡,沁人心脾,禽鸟的鸣叫声各不相同。

于是扫净大石头坐在上面。

坐了很久,听到鸡犬叫声。

我招呼立恭起来,向东走了数十步,越过小山冈,看到田地平广,一望无际,有十几家茅屋,于是前往。

一个老人,大约七十多岁,白发如雪,披在两肩上,面容丰满有光泽,像是刚喝过酒的人。

邀请我俩坐下。

窗户下有几卷书籍,立恭探身拿起《列子》,我拿起《白虎通义》,都想索要而不好意思开口。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

返回来坐在石头上,(隐溪)指挥着童子摘芋叶当盘,放置肉类。

立恭举起干匏制成的酒器,倒上酒,传递酒杯数次。

立恭就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跟着和诗。

酒过半巡,有个人骑马经过,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看见我们非常吃惊,大笑,没有下马,径直驰去。

一会儿,拿着酒食,和一个道士一同到来,于是一起饮酒。

道士拿出《太乙诗真人图》请求作诗。

我作了一首五言古体诗,写了下来。

立恭没有作诗,只是倒酒让道士喝个不停。

道士不能承受酒力,长跪着推辞,众人都大笑。

李千户拿出琵琶弹了数曲。

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隐溪歌吟费无隐的《苏武慢》。

道士起身蹁跹起舞,两童子拍手跳跃着跟在他的后面。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

”立恭拿起笔写了几首绝句,语言更加奇特,于是又喝酒,我与立恭喝了一会儿就醉了。

不久,夕阳距离西峰只有一丈多,隐溪招呼我回家,说:

“欢乐难道没有终止的时候吗?

”于是和李千户及道士分别。

半途,隐溪指道旁冈麓,回头对我说:

“这是我营建坟墓的地方。

”又指着道旁的桃花告诉我说:

“明年看花时,到这里寻找我。

已经回到家,立恭说:

“这次游玩应该记录下来。

”恰好没有时间来写。

这年冬天,隐溪死去,我为他痛哭。

第二年寒食节我与立恭事先约定去扫墓。

等到那天,我病重不能前行。

过了几天,我回庐陵,经过立恭住处拜别,才开始拿笔回忆着记录这件事。

没有写完,立恭拿起来阅读痛哭不已;

我也跟着流泪,就停下来。

但想起蒋氏父子和我深厚的交往,并且在武昌多次游赏山水,而快乐没有超过这些事情的,因此拖着病体勉强记录完。

亲手抄录一卷赠送立恭。

写于游赏后的第二年八月初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