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523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1

经济学,曼昆,笔记,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

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

〉,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u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u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

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

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

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u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

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

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济学的东西。

第二节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我们说,当经济学家去解释世界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是科学家。

当经济学家尝试帮助改善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政策顾问。

实证分析:

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Ø

Ø规范分析:

企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

比如说,国家的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国家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第三节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科学的判断不同,价值观不同,感觉与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我们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的看法不同,理论的依据自然不一样。

比如我认为人们应当是高储蓄率好,这样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的人可能认为低储蓄率好。

这就是分歧。

价值观也可能不同。

怎么会是最公平的?

是看长远的利益,还是看眼前的,还是看中期的利益。

但是,有的时候经济学家对某些问题看法一致的时候,政府的决策者或者普通的群众可能觉得这个看法脱离了实际,从而不予接受这些观点。

这都是有可能的。

附加一点:

因果关系的分析。

我们在分析事实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谁是原因,谁是结果。

有没有被忽略的第三者原因。

这样子会使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

假设有这样的的两户人家,陈家人捕鱼,李家人种地。

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

李家人每天可以种15斤粮食。

如果他们各自为营的生活的话。

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单调的生活了。

如果可以有贸易的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交换铲平,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去享受更多的东西。

举个现在的例子吧。

家里面的各种电器,蔬菜,粮食,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

我们不可能为了可以看电视而去生产电视机……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去贸易么?

看看:

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或者种24斤粮食。

李家人每天可以捕5斤鱼或者20斤粮食。

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去交易么?

机会成本:

陈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粮食。

李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粮食。

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

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

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

他们交换:

(-3,10)(3,-10)

结果:

(5,10)(3,12)

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

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

3和1:

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

这样子。

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一节市场与竞争

市场:

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

竞争市场:

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竞争的种类:

我举个例子

中国铁路——垄断市场

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

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

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

还需要解释一下。

看看左边的批注……

第二节需求

需求——和买者相关。

需求量: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引入了两个东东: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很simple的。

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个关系。

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

呵呵,还是可能的。

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则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

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

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

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

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complement)。

红酒和酸梅也算是吧。

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

收入,

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

嗜好(这个东西好cool,所以我要买),

预期(明天加工资,今天上馆子,呵呵),

买者数量(学校扩招,新来了大一新生,牙膏要好卖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呵呵。

正常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

低档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曼坤给的例子是公共汽车。

我想了想,那些街头的小贩卖的东西也算吧。

我们这些没钱上馆子的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是有了钱了,你就可能不能去了。

第三节供给

供给:

和卖者相关。

供给量:

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供给定理:

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引入了两个东东: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向下倾斜)。

很simple的。

就是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一个关系。

(类同于需求,但是注意曲线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

同样的有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

个人供给组成了市场供给。

影响供给曲线的变量有以下几个:

价格:

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投入价格:

供给量和投入的价格负相关。

想想,如果生产手机的成本很高,就很少有公司会去上马手机的生产线了。

反之,就有很多的公司投入这个市场。

技术:

看看蒸汽机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就知道了。

正比!

预期:

如果明天卖出这个产品会赚更多的钱,企业就会减少今天的供给。

卖者的数量:

生产者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

第四节供给和需求的结合

均衡:

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

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

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供求定理:

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超额供给——引起过剩

和超额需求——引起短缺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部曲:

A.区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还是需求曲线,还是两者都移动。

B.区定两个曲线移动的方向。

C.用供求图说明这种一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本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点:

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价格确保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注意一点:

供给、供给量、需求、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供给量

需求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需求,而横轴表示的是需求量。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需求弹性

弹性:

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衡量。

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了可替代品需求弹性大。

2.必需品和奢侈品。

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3.市场的定义。

市场范畴大时需求弹性小。

市场范畴小时需求弹性大。

(单看猪肉包子这个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显然很大,因为我还可以买很多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包子这个食物)

4.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具弹性。

几个图表要能够分清。

在需求曲线上: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所以说:

接近越I形状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接近于E形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总收益:

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对应到需求曲线上就是曲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

一个规律: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运动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运动

很有用的一个规律,总是在反复的用到这个规律。

利用弹性大和弹性小这个规律可以在需求曲线这个模型上面得出很多的结论。

其他的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解释一下:

正常物品——收入弹性为正数,和低档物品——为负数,这很容易想象,我有了钱了,可能就不会上马路边的小馆子吃饭了,或者更可能不会去买一些低档的东西,呵呵。

在正常物品中,食物和衣服的收入弹性小,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

那是,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得吃饭啊。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的价格变动百分比

解释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