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491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Word下载.docx

2.2.3一价定律8

2.3通货膨胀的测度标准8

2.3.1通货膨胀的货币指标体系8

2.3.2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标体系9

2.4通货膨胀的分类9

2.4.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9

2.4.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10

2.4.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10

2.4.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11

第三章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1

3.1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11

3.2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12

3.2.1浅层原因12

3.2.2深层原因12

第四章治理我国通货膨胀的建议13

4.1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13

4.2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14

4.3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4.4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

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政府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使价格保持平稳。

第六章结论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宏观经济,他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体系,并通过实际产相互、消费和资源的配置等因素的改变对宏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严重的通过膨胀还会引起社会政治的危机。

因此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一直在经济领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1.1.2研究意义

从时间角度来说,之所以研究通货膨胀主要是基于近期我国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通货膨胀有三点影响:

⑴影响了我国的资产结构和经济竞争力

例如由于通货膨胀造成了我国的一些地区逐渐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另外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股票市场的风险,使市场上的资金大量地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将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⑵通货膨胀造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一些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甚至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得到一些收益,而低收入群体由于只有工资收入,在通货膨胀中出现的固定资产贬值的现象会对这些低收入群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⑶另外通货膨胀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它影响了公众的预期导致当前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剧了消费者由于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所引发的恐慌,同时通货膨胀还为投机行为提供了运作的平台。

基于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种种影响,如何治理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问题就变得非常迫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主要采用时间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2010年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

1.3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文首先阐述目前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2010年),通过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

接着分别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以此为鉴,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述了笔者对治理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第二章通货膨胀的概述

2.1通货膨胀的定义

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

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

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物价上涨是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上涨;

第二,物价的上涨是持续的;

第三,这种物价的上涨是公开的;

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

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

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

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而本文比较支持的定义是: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2.2通货膨胀相关理论的分析

2.2.1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数量理论是从货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其基本点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该理论按照其发展轨迹又有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和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之分。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数量同物价、单位货币的价值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和严格的比例关系。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仅会影响物价还会影响产出、货币流通速度。

该学说源远流长,从16世纪重商主义时期起开始,法国的博月一、英国的托马斯等人就用货币数量的增多来解释欧洲各国的物价大幅度上涨现象。

随后的许多古典经济学家像大卫.休漠、大卫.李嘉图和早期货币数量论的集大成者约翰.穆勒都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

20世纪初,费雪方程式和以马歇尔、庇古所支持的剑桥方程式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货币数量学说的发展。

20世纪中叶,弗里德曼在继承早期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数量学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学说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重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

⑴交易与数量方程式

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物品与劳务。

他们进行这种交易所需要的货币越多,他们持有的货币就越多。

因此经济中货币量与在交易中用于交易的货币量密切相关。

可以用下式来表示交易与货币之间的联系,这个式子称为数量方程式:

MXV二PXT(公式2一l)

用文字表述就是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二价格x交易量

数量方程式右边告诉我们的是交易量。

T代表同一时期的交易总量,P是一次典型交易的价格-一交换的货币数量。

一次交易的价格和交易次数的相乘的结果PxT等于一年中交换所需的货币量。

数量方程式的左边告诉我们用于进行交易的货币量。

M是货币量;

V称为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用来衡量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的速度。

换言之,货币流通速度告诉我们在一个既定的时期中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

⑵从交易到收入

当研究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时,经济学家通常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这是因为衡量交易次数是很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用经济中的总产出Y来代替交易次数T。

如果用Y代表产出,P代表价格,那么产出的货币价值是PY,

PY是名义GDP,数量方程式变成:

MXV=PXY(公式2一2)

由于Y也是总收入,在这种形式的数量方程式中V称为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

收入的货币流通速度告诉我们,在一个即定时期中美元钞票进入某个人收入的次数。

⑶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

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表示决定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余额量由什么决定的方程式。

简单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M/P)‘=ky(公式2一3)

在这个方程中M是货币量,P为价格,M/P是实际货币余额,Y为经济中的总产出,方程中k是不变的,它说明在收入每一美元时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经过简单的变化可得:

MV二PY(公式2一4)

在这里V=1/k,因此v是固定不变的。

这个简单的数学式说明了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联系。

在货币需求函数里,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式就成为有关货币效应的一种有用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货币数量论。

⑷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这个理论有3个部分:

第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

第二、货币供给决定产出量的名义价值PY;

第三、物价水平是产出的名义价值PY与产出水平Y的比率。

由于通货膨胀率是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所以这种物价水平理论也是通货膨胀的概论

膨胀率理论。

可以用百分比的变动的形式把数量方程式写成:

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二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

考虑这四项中的每一项。

第一,货币量变动的百分比由中央银行控制。

第二,

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百分比反映货币需求变动;

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

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百分比是O。

第三,物价水平P变动百分比是通货膨胀率,

这是我们要在方程式中解释的变量。

第四,产出Y变动的百分比取决于生产要素

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就我们现在的目的而言,可以把它作为即定的。

这种分析告

诉我们(除了取决于产出外生增长的一个不变量),货币供给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因此货币数量论说明了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如果

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

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

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

2.2.2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从实际经济的角度来研究通货膨胀。

其中以凯恩斯为典型代表。

凯恩斯主义把通货膨胀视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而不仅仅是货币现象,提倡从总供给、总需求的关系去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实际经济中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缘故,需求过度拉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从而形成了需求拉动理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供给学派空前高涨。

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由于总供给不足,形成了成本推动论。

其实需求拉动理论和成本推动理论都是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造成的,只不过两者考察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需求入手,另一个是从供给入手。

2.2.3一价定律

以上讨论的一般是局限在一国的经济体系范围内,当一国的经济融入到全球化的体系中,该国的市场定价又会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其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一价定律实现的。

一价定律(law.foneprice)是关于某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的价格关系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汇率的折算,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等的。

因为如果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里的价格不同,只要价格差异超过运输成本,投机者就会从价格低的国家购买这种商品,然后把它运到价格高的国家出卖,从而可以把价格拉平。

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一个价格定律可以写成Ph=SPf(其中P为某种商品的国内价格,Pf为它的外国价格,S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即期汇率)。

只要把上式稍作变换,就可以得到S二Ph/Pf

不难看出这是购买力平价的表达式。

2.3通货膨胀的测度标准

2.3.1通货膨胀的货币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货币经济。

我们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走势及货币流通速

度的变化来预测经济的运行前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与货

币指标的内在关系。

⑴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总量。

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

现象,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载体,货币流引导着商品流,货币

供应量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反映出通货膨胀的基本状况。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

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通常会导致商品供给短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并由此

引发通货膨胀。

⑵货币结构和流动性

在货币指标体系中,不仅有上述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会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而且货币结构也会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谓货币结构,是指M。

、Ml、MZ三个层次的货币在货币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大小。

三种不同层次货币的流动性及影响的经济领域各不同。

M。

(现金)流动性最强,它的增长变动与生活资料价格关系最密切;

Ml除了现金以外还包括企业的活期存款。

它的增长变动与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MZ是M,加上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等,其流动性较差,但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关系密切。

、M,主要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如果它们增长较快,往往导致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上涨,如果MZ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则说明经济总体运行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⑶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的紧密关系体现在:

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在一定第二章通货膨胀的概论时期内,同样数量的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次数越多,从而货币所形成的购买能力就越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越大。

2.3.2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标体系

物价指标体系是国际上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之一,比较常见的物价指标包括:

CPI(消费物价指数)和PPI(生产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等。

CPI是最常用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它是从许多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动程度来衡量物价总水平的一个指数,即工是衡量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是以某一年为基年,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经济指数,它是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另外有关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标还包括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但这种指数的使用较上述的几种指标较少。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PPI同是衡量商品流通领域价格变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是从被调查商品的选取角度来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又不同于即I,它侧重于监控商品零售环节的价格变化,而不反映商品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2.4通货膨胀的分类

2.4.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

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4.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

工资过渡上涨;

利润过渡增加;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

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2.4.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4.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第三章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3.1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表现

根据从09年09月至10年11月所公布的CPI和PPI数据的比较表明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速度在增快,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幅度较大。

尤其是进入11月份物价的上涨更是达到了5.1%的水平。

统计局、商务部、发改委等国家机构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年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以内,但是以目前的形式看是不可能的,随着年关临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通货膨胀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另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我国四大权威机构发布的国内物价变动的资料研究发现从2010年2月开始,我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增长,二进入7月分以后,全国的物价水平开始了大幅度的持续的增长,。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食品价格、能源稀有金属价格、工业原料价格等方面。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第三季度,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个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各月涨幅分别为3.3%、3.5%和3.6%。

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上涨较快,非食品价格涨幅稳定。

第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4%,涨幅比上个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个季度持平。

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品价格涨幅大于服务价格涨幅。

第三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3.8%,比上个季度高0.5个百分点;

服务价格上涨2.4%,比上个季度高0.6个百分点。

从基期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看,第三季度,基期因素平均为1.8%,与上个季度持平;

新涨价因素平均为1.7%,比上个季度高0.6个百分点。

生产价格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第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5%,涨幅比上个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4.8%、4.3%和4.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个季度回落4.0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8.5%、7.5%和7.1%。

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23.57,0.37,1.59%)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8.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9%。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同比上涨6.0%,涨幅比上个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各月分别上涨5.9%、6.0%和6.1%。

其中,CGPI中农产品、矿产品和煤油电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8%、12.0%和7.6%。

进口价格涨幅继续回落。

第三季度,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0.9%,涨幅比上个季度回落7.8个百分点,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2.8%、10.5%和9.5%;

出口价格同比上涨5.1%,涨幅比上个季度扩大3.5个百分点,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0%、6.5%和4.9%。

第三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比上个季度下跌2.4%,比上年同期上涨11.7%。

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和铝现货当季平均价格比上个季度分别上涨3.0%和下降0.2%,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23.8%和15.4%。

3.2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3.2.1浅层原因

⑴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⑵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

⑶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

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