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4907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的故事课件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把红薯去皮,切成一块块的,和大米放在一起,米饭蒸熟的时候,红薯也变得金灿灿。

我很喜欢吃红薯的,一点没有因为它是粗粮就看不起它。

红薯生吃也很不错,很脆,那种红色肉质的红薯特别甜,被我们称做南瓜苕,我们这些偷惯了红薯的小贼们一眼就能从秧子的形状上认出南瓜苕来。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因为偷扒了人家的南瓜苕,被家里的大人追得满河滩乱窜。

红薯还有一样好,就是能熬糖。

把红薯切碎,与大米一起煮熟,和以麦芽,然后用豆包布滤出满满一大锅汁水,不断地熬啊熬啊,汁水烧干的时候,粘粘的糖稀就出来了。

熬糖的时候多半都在年跟前,我们这些孩子围着熬糖的大锅团团转,就为了能够舔一舔甜得要命的锅铲。

红薯糖可是一样好东西。

熬好之后,盛在陶土钵子里,放在碗柜的上格,有时我馋了,会偷偷用筷子挑起一些来,放到嘴里细细品尝。

到了临近除夕的时候,母亲会把盛红薯糖的钵子浸在温水里,让糖稀变得更加稀软,再炒上很多的泡米,用糖稀把泡米粘住,用刀背把它拍成方块,仔细地切成一片一片的,那就是上好的米花糖了。

倘若把它揉成一团呢?

那就是糖粑了,可以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在山间水畔疯玩疯闹的。

做泡米也有讲究,好象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把米煮得半熟,放到偌大的竹篾簸箕上暴晒,直到晒成米干。

别看米干非常硬,但炒过之后却是很松脆的。

还有一种想起来就要流口水的东西是南瓜煮汤圆。

大概就是九月初吧,绿豆熟了,南瓜在屋里存了一些日子,细长的糯米在罐子里等得不耐烦,这个季节就该进补了。

用糯米粉捏好了汤圆,与切好的南瓜块、绿豆和油面头一起煮,能看见金黄的南瓜块、莹白的汤圆在沸水里起舞,升腾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味道。

这时,母亲总会给每个人盛满满一大碗,丝毫不像平时吃饭一样有限制。

滚烫的南瓜汤圆又甜又咸,又糯又爽口,又温补又去火,实在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大餐。

新麦熟了的时节,家家还要蒸一次馒头。

南方人不会做面食,偶尔蒸一次馒头就像过大节似的。

应该就是端午前后,新面的气味在村子里飘散,也会让我们兴奋好一阵。

有一年端午节,我记得我和姐姐们到河里捞鱼,还颇有收获,于是那天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一样可口的菜。

那时,公社每年要搞一两次“交流”,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次大集,其中一次就在新麦出世的日子,在“交流”时,农民们能买到一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日常用品。

有一年交流时,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会炸油条的师傅,他炸的油条能让老人吃了起死回生——有点夸张是吧?

但是我仍然记得人们买油条时的疯狂劲儿,说是人踩着人一点都不过分。

大家疯了一般扑向飘着油条气味的铁栅栏,那景象让我无法形容。

吃东西最奢侈大概要算过年的时候吧,但过年时实在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不提也罢。

就在过年前的不久,家里的大肥猪卖到了供销社,父母照例把猪下水和大油什么的留给了自家的孩子和老人。

满满的一大锅猪肠、肺头、猪肝什么的,冒着腾腾热气,我想那就是所谓美好生活的象征了。

无论别人会怎么想,我在回想到这一景象时,觉得人生全部的幻觉都能在这个意象里得到充分的阐释。

无论挨过多少饿,流过多少眼泪,因为偷吃东西遭过多少打,只要这个意象还在,只要还有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就不应该对生活失望。

也许是因为粮食紧张,偷窃就不时发生。

我自己就跟小伙伴一切偷过红薯和花生。

还没有长大的红薯捏在手里,在破裤子上蹭蹭泥,就嘎吱嘎吱吃起来,比吃什么都香甜。

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火煨熟了吃。

经常是一帮小孩到山上拣柴火,另一帮小孩到河滩地上偷河对面大队的花生,然后生了火,把花生煨得热气腾腾地,就可以剥开来吃了。

有的花生还很嫩,经火煨过之后,只是一包甜水,倘若剥的时候没小心,那很烫的水被挤了出来,是会烫得脸上生疼的。

如果说小孩偷点零嘴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大人偷东西可是会惹来大祸的。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抓住了一个偷山药的贼,他们把那贼捆住双手吊在房梁上,还在脚下坠了几块砖头。

人整人总是弄得花样百出。

队长抽打那贼时,他发出可怕的叫声。

听大人说,那段时间,山药地里经常发现死山药藤,查看之后,原来是有人把山药偷走了,却把秧子还埋起来,这样头几天看不出异样,但天气放晴时,那回埋的山药藤就会打蔫,直至最后死掉。

于是村里的人夜夜在田里设伏,终于抓住了偷山药的,却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的人,据说和我们村的什么人还是远亲。

我和小伙伴们到吊贼的地方玩过,我看那贼一点也不可恶,还非常可怜,但是大人们都说他坏,我也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了。

但我仍然不喜欢打人,就像从来也不喜欢看到婶婶们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一样,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我讨厌把一个过去的地主、我同学的父亲吊在大樟树上批斗,我讨厌邻居用柔韧而锋利的竹枝抽打我的玩伴,我讨厌老师打我成绩差的同学耳光。

那个偷山药的贼被吊了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怎么了局的,我也不清楚,我不敢再去那间屋子里。

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互相偷。

谁家的南瓜不见了,谁家的豇豆被人摘了,是经常发生的事。

妇人们对自家的东西特别清楚,架子上有几根豆子,长了有多长,南瓜藤上有几朵花,哪朵是公花,哪朵是母花,有几只南瓜,长个什么模样,都记得分分明明。

如果快要成熟的南瓜被人偷摘了,那种痛苦犹如撕心裂肺。

痛苦的女人会在黄昏放工时分,在西边的山梁上对着村子哭骂一个时辰,内容主要是咒那偷南瓜的人如何不得好死,吃了那南瓜如何拉不出屎,生了孩子如何没屁眼之类,极尽恶毒之能事。

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看着黄昏稀薄的光线,在鸟儿归巢的鸣叫声里忍受着冰雹般的唾骂,我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离开这个狭窄而恐怖的地方。

为了能让家里的口粮多一些,所有的小孩都是要干活的,尤其是在暑期双抢季节。

小时候,我主要是捡稻子,就是把干活的大人遗漏的稻穗捡起来,交到小队上,按斤两记工分。

米勒好象画过一幅画,名字似乎叫《拾穗者》,说的就是这回事,但画上的人是一些胖得很生活或者说很物质的女人,而不是孩子。

我干的最多的是看稻场。

村子背后的山梁上有一块水泥平地,也是那时唯一的一块水泥地,是用来晒公家粮食的。

村里的老保管每个晴天都要把祠堂里的粮食挑出来,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麻雀、鸡、猪都喜欢偷吃公粮,甚至连人都不时捞点油水,这就需要有个孩子看着。

我因为比较负责任,而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就经常被委以看稻场的重任。

我管那个老保管叫老水爷。

太阳刚出来时,他就把谷子挑到稻场上,我用趟耙把一堆一堆的谷子摊平了,用趟耙的木把在谷子面上划出道道波浪,好让谷子有更多的受阳面。

然后,一整天我都得呆在稻场边一间小屋子的屋檐下,瞪着大眼睛看着阳光在稻谷上炫耀着金黄。

有时我会打瞌睡,汗水从黑黑的皮肤上滑过,梦见一只山麂在泥田里无法自拔。

突然,一声断喝把我惊醒,老水爷的眼睛里好象要跑出狼来一样——在瞌睡的工夫,鸡和猪已经光顾过好几回了。

如果老天爷突降大雨,村里的壮劳力就是从田里跑来帮我们收粮。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作到颗粒归仓。

天气好时,一到傍晚,我就得把平摊着的粮食拢成稻子堆,收进谷箩里,由老水爷把它挑进祠堂。

木制的谷铲、谷子还有水泥地摩擦在一起时,发出一种极难听的锐叫,但给我安慰的是,夏天的夕阳有一种响亮的柠檬黄,它缓缓落下时,把我的影子映在稻场下面一堵白色的墙壁上,就像是电影一般。

我的影子那么清晰,那么柔和,那么久远,仿佛我已经那样表演过好几辈子。

普通劳动者

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忙忙的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走在后面的刘处长紧走了几步赶上来,把手里的零碎东西往将军面前一递,喘吁吁的说:

“部长,把背包换给我。

“算了吧,你也不是小伙子。

”将军看了刘处长一眼,笑了笑说,“咱两彼此彼此。

他们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

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

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深深的激动了。

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

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

他不止一次的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

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

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的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

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找到了要去的单位的劳动地点。

人们正在紧张的劳动着。

在一道一米多深的土洼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战士们把砂土挑到崖边,在由另一部分人把它倒进车里去。

他俩悄悄的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

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他:

“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

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一绺头发从软胎的帽舌底下露出来,被汗水牢牢的贴在前额上,显出一股调皮劲。

他正挑了担砂土颤悠颤悠的走过将军的身边,调皮的笑了笑,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

将军笑了笑回答:

“我是个新兵嘛!

“那...你等等。

”青年战士连忙把筐里的土倒下,然后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往将军身边一搁,说道:

“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

“好。

”将军高兴的回答,说着就连忙蹲下帮他整理抬筐的绳子。

“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整理筐子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辣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暴皮了,可痛啦。

”说着就去给他拿衣服。

等将军顺从的把上衣穿好,他又认真介绍起经验来。

他告诉将军:

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

下班时候要把鞋子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会打泡的;

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因为条件很好,每人可以分得两勺子热水......

将军感激的望着他那孩子气的脸,一一答应着.他觉得这个青年人实在可爱,便和他攀谈起来.他很快就知道,这个战士叫李守明,是通讯班的,才21岁,是1955年参军的.并且从他这张爆豆锅似的嘴巴里,很快知道了工地和这个单位的一些情况.这样边干边谈,等把抬筐收拾好,他俩已经成了很熟识的朋友了。

将军亲切的管这个青年人叫“小李子”小李也不拘束的管这个穿灰衣服的老同志叫起“老林”来了.

他俩抬筐,走下了装料的沙坑,装上满满的一筐。

将军还不满足,又在上面加了一个“馒头”。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俩发生了第一次争执。

原来趁将军弯腰上肩的时候,小李偷偷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

这个“舞弊”的做法被将军发觉了,他扭回身抓住绳子往前移来,不满的说:

“这,这不行。

“我身体好,这边稍重些没关系。

”小李把绳子又移回去了。

“你是欺负我看不见。

”将军双手抓住绳子又往前移了过来,“咱俩加起来够70岁,我就占三分之二还多,应该靠我这边。

.......

一场争执刚结束,抬了两趟,又起争执,这回是小李先开口:

“不行,不行,你的腿脚不方便,从这些筐头子空里穿,不安全,栽倒了怎么办?

“没关系嘛!

“啥没关系?

”小李眼珠子一转又出了个点子,“你走的慢,当车头不行,咱俩竟挨压!

将军没话讲了,因为腰上、腿上都负过伤,他在头里的确走不快。

“来,你掌陀,我带头。

”小李胜利了

争执归争执,他们合作的却很好:

小李头里走,将军在后面喊着“一、二、一,”两人走着一样的步子;

两人分吃一块咸菜,用一个水壶喝水。

随着每一趟来回,两人都觉得出,他们这“忘年交”的友谊在迅速的增进。

抬空筐的时候,小李怀着深深的敬意,望着将军那帽檐边上的汗水和那一圈花白的头发,那里仿佛汗水随淌随凝结了,结成一层盐粒子,均匀的撒在头发梢上。

心想:

别看老同志年纪不轻,干劲可真不小,明摆着铲土比抬土轻些,他却偏偏要拣重的干。

将军也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年轻人。

抬着土走的时候,将军望着小李的背影,那件黄色的背心中央有一个大大的“5”字;

而这个青年抬土也像在球场上一样,没有一丝安闲。

比方,装料台上净是一排排装满土的筐头子,只要挨着边放就行了,他却总是走到最前面,为的是装车方便些。

而返回的时候,他又总爱放开嗓子叫一阵,舞弄着胳膊指挥一翻,要不就嘟哝着,把放的不合适的筐子整理一翻;

临走还得带上几个空筐子。

他的意见也特别多,一会嫌装料的人少了,窝工;

一会叫:

“别乱仍空筐子,砸着人!

”而这些意见又常常和将军的感觉是一致的。

将军觉得:

他每走一趟,就对这个青年多一层了解。

这些年来,将军常下部队,就在前天,他还在“试验田”连队里。

他也不只一次和战士谈过话。

但似乎都没有在和这个青年战士共同劳动的几个钟头中,对一个战士的思想感情了解的这么真切。

他从小李所表露的那种主人翁态度,那种主动精神,集体主义感情...联想到实验连队,想到他那一部分工作...想得很多很多,以至于有几次差点被脚下的筐子拌倒了。

他这样边思索边劳动,一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六点半钟,两个炊事员抬着一大筐馒头和一桶咸菜来了。

斗车开出后,没有再回来,看来卸料的同志也在吃饭了。

于是人们便哄的一声围住了馒头筐子。

将军也挤过去,从人缝里伸手抓了两个馒头和两条咸萝卜,便找了个细沙堆躺下来。

直到这时,他觉得出实在有些累了。

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以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

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

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

那地方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

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

那沙土被太阳晒的滚烫,烫的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他咬了口馒头,扬起拳头轻轻的敲了敲腰眼,暗暗想到:

没有关系,只要今天能坚持的了,过了明天就没有问题了。

他嚼着馒头,倚着砂堆,向大坝看去。

一大片乌黑的雷雨云从蟒山背后涌起,急速的升上来。

被浓云衬托着,大坝仿佛是一只泊在海里的大军舰,更加雄伟了。

大坝的两头,像两个炮群在集中发射,不时腾起一簇簇花朵似的烟云,爆发出一连串的隆隆响声。

似乎借着这响声作节拍,扩音器里正在播送着雄壮的歌曲: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革命战争考验了我

......

看着这场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这时他才发现沙堆背后有人正在讲故事,一个粗重的话音传来:

“......嘿,那才叫紧张呢,整天是沙土、木料、木料、沙土,哪里还分几个钟头、多少班次?

干就是了......”

“修好了吧?

”一个人焦急的问

“当然。

师首长都亲自拿着铁楸干哪,修不好还成!

我还跟师长一块抬过一根大梁哪。

林师长一边抬着木头一边喊:

‘同志们,干哪!

咱们快把工事修好了,叫敌人连一滴水也淌不进来。

’看,说的多好...”讲话的停了一下,咯吱咯吱嚼了阵咸菜,又补了一句:

“你们说,要用那劲修水库,嗯?

......”底下的话被一阵哄笑淹没了。

将军微微笑了笑。

他听的出这人讲的是那次阻击战。

当时他是不是讲过这些话,他是记不起来了,但这段话却把他引到那些满是硝烟的日子里去了。

他情不自禁的又向那高大的水坝瞥了一眼。

“他这鼓动工作挺不错,那件事和眼前的情景还有些相象呢。

他刚想欠身去看看讲话的是谁,忽然身边扬起了一阵灰尘,小李一蹦一蹦的过来了。

“你什么时候跑到这里来了,叫我一阵好找。

”小李把一草帽兜馒头递过来,又摸起腰间的水壶,一扬脖子喝了两口,然后伸手递给将军。

将军一面喝水,一面问:

“你找了好久了?

“没,找不到你,我去听分队长讲故事去了。

“咳”将军爱抚的看着他那满是汗水的脸,把毛巾递给他,略带责备的摇摇头,“看你热的。

干这样的重劳动还不够你受的,还到处瞎炮。

“咱这算什么,小事一桩。

”小李一面擦汗,一面反驳。

看来刚才听故事所激起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去,他激动的说:

“干这么一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馒头吃着,还能说累?

那人家老红军长征时候爬雪山、过草地那么苦,怎么过来的?

”说着,他就咬了口馒头,问将军:

“老林,你听说过老红军长征的故事么?

将军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

“没有吧?

我可听说过。

”谈到这事,小鬼流露出显然的激动,馒头也忘吃了,“指导员给讲过,红军长征可苦啦。

过草地的工夫,没得吃,吃草根,吃野菜,听说有个同志饿的没法,把条皮带煮煮吃了一天。

说到吃皮带,这个同志显然是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听来得故事夸张了。

将军知道,皮带并不像吃鲜黄瓜那样清脆可口,一天可以吃上一根,那时,他那只牛皮鞋底是吃了三天才吃完的。

但他也很受小李讲到这事时的激情感染,没有给他纠正,只是说:

“那样的环境嘛,不吃那吃啥?

”这话倒也是实在话,在将军看来,当时那样做是自然的,丝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什么?

”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冷漠的反应激怒了,急得脸通红,结结巴巴的说,“咳,你,你这人真是....你根本不知道人家那些老革命多么的艰苦!

”说着,他真动了气,像不屑和这个不同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枕着手,望着天。

停了好一会,他自言自语的说:

“那些老革命,牺牲了那么多,受了那么多的苦,这会把打下来得江山双手捧到我们手里,说:

‘你们好好把它建设好吧!

’你说,我们要不好好的干,日后见了他们,叫我们怎么说?

......”

将军侧身望着他那激动的脸,顿时涌上一中温暖、甜蜜的感觉。

这青年人对自己的责任的理解虽然还不怎么完整,但是将军从他身上分明的觉察到:

老一代战士们那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已经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新的一代接受下来了。

这种传统的革命精神滋养了新的一代,成了鼓励他们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并且在新的条件下爆发出新的火花。

想着,将军也不禁感慨的说:

“想想那时候,这会该拿出更大的劲来工作才行啊!

“对,这才象话。

”小李的气平了些,他又咬了口馒头,随即把嘴俯到将军的耳边。

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一大滴水点滴到腮帮上,接着,一阵疾风夹带着沙土扑过,大白点子雨急骤的洒落下来,打在沙土上,激起一股股细烟。

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震击的人们手忙脚乱,有的忙着找雨具,有的忙着找避雨的地方。

小李看了看车道,见斗车还没有来,便一把把将军拉起来,三脚两步赶到一个木工棚底下蹲下来。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

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被拖拉机牵引着,开进了装料台。

“那边的卸料同志在等着,得马上装料才行,但是这么大的雨...”将军思沉着,四下里望了望,只见有几个同志走出了避雨的地点,向装料台走了几步,但看看别人没动,又犹豫的退了回来。

身旁的小李早已沉不住气了,大声嚷着:

“分队长!

分队长!

...”

“分队长开会去了!

”不知谁在回答。

将军看着这情形,心里一动。

他知道,部队里常常有这样的时候:

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该这么干,恨不得马上就动手,但是就因为没有人出面,就不能动手;

这时候,只要一个人说句话,就会立即行动起来的。

于是他拉了小李一把:

“小李子,咱们去干吧!

“好,就是分队长没来....”

“咱们先干嘛!

”将军一按小李的肩膀站起来。

随手一拉小李,提高了声音喊到:

“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

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

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

“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

”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

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的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

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

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浑身已被水浇透了,石屑和雨点吹打在脸上,麻沙沙的疼,但是他们顾不得这许多,两人抓起铁楸,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

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的说:

“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跟在后面的是刘处长。

他随手拨开分队长的手说:

“嘿,什么首长,再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

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

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风雨里看不清,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

”分队长无可奈何的松开手,一面辩解着,“段上叫开会,我刚回来...”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腕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

“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

”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

这情况太意外了。

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的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

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的说:

“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

”将军爱抚的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的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陀,我这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