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155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617 大小:15.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7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6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ppt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培训综合素质(中学版),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

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

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9道(每题2分)2、材料分析题:

3道(每题14分)3、写作题:

1道(50分),第一篇教师职业理念:

选择,材料分析(13%)第二篇教育法律法规:

选择,材料分析(13%)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选择,材料分析(13%)第四篇文化素养:

选择(13%)第五篇教师基本能力:

选择,(材料),作文(48%),综合素质课程体系,模块一:

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模块二:

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义务,模块三:

教师职业操守1、师德2、师范模块四:

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科技发展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常识,模块五:

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模板一:

职业理念,第一章教育观,什么是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应该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定义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颁布的关于素质教育的重大文件,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核心思想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分析)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内涵:

1.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能力4、结果四有公民,外延:

从纵向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中学、高等等各级教育从横向看渗透在德智美等各个方面,四、中学素质教育,一、一般性质基础性二、特殊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第二节中学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一、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二、方法1、中学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

(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教育二、部分人的发展不符合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三、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

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A素质教育B基础教育C应试教育D课程教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湖北省仙桃市刘家集镇中学学生徐光明,今年15岁,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爱参加课外活动、不喜欢上体育课,常独来独往,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一次在学校元旦聚餐会上,他把自己爱吃的里脊肉、大鸡腿、排骨、草莓、苹果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同学们的反应。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知识分析以上情况。

第二章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一、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一)渊源古代中国的六艺西方的七艺近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内涵:

1、对象是具有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完整的人3、学生是由发展潜力的人4、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5、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三、全面发展的中学观,一、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二、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节中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两者关系科学观所要表达的观点:

出发点与目标的关系素质教育观要表达的观点二:

内涵1、科学观中的“以人为本”(略)2.作为一种学生观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节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的发展,一、教育机会均等基本原则二、有差异的中学生的共同发展1、中学生的性别与共同发展2、中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3、中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中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共同发展5、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第四节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有差异的发展,一、教育公正和中学生个性发展潜能二、教育分层和个性发展,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刘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刘老师的做法()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B有助于教学任务完成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大兴学校一年级新生李永波,由于其家长是收废品的,一天来学校上课时脖子没有洗干净,在上课时,老师发现了李永波的脖子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的学生要讲究卫生,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干净”。

老师的这种做法给李永波的心灵造成了极大伤害,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老师的课时,李永波就感觉似乎大家都在盯着他的脖子,同时想起老师说的“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干净”感到抬不起头。

这种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老师教的内容学的很差。

结果考试时李永波不及格,老师狠狠的批评他,李永波终于忍受不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领导知道这件事情后同意了,后来,李永波在老师教的内容上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

结合案例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分析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怎样对待学生?

第三章教师观,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需要教师资格证);教师的职责(使命或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一、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师的地位:

教师是具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首先,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其次,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再次,规定了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传统的对教师角色的看法: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授业解惑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者)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一)复杂性(劳动对象和教育内容)、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比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连续性、广延性(三)长期性、间接性比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主体性、示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第斯多惠曾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复杂性,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

具体包括:

1、教师的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强的自我控制优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略),三、教师职业的专业化,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科学规划,确立发展思路2、制度激励,强化发展动力3、评价导向,促进自主发展4、终身学习,建立发展基石教师始终要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面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

其实学习对教师来说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要走终身学习之路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终身学习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工作时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

()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通过努力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者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A、人的全面发展B、教师专业发展C、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D、以人为本,小结:

本模块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涵义;正确把握了学生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学会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