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4907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B)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C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D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10.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A),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A.《新教育大纲》B.《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史ABC》

11、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1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D)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14、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15.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8.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B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1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D)

A.《学记》B.《论语》C.四书五经D.《说文解字》

2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马卡连科 D、苏霍姆林斯基

2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杜威

2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

23.(D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是一门(B)。

A.应用性学科B.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C.理论性学科D.技术性学科

2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C)。

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民主性

26.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7.义务教育法最早是在(C)提出。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

2.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5.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此,教育学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6.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的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

(√)

7.教育学实质是教育经验的汇编。

8.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

(×

9.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四、名词解释

1.广义的教育

2.狭义的教育

五、辨析(先判断,再作简要说明)

1.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育性。

2.有的老师说:

“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六、简答

1.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

七、实例分析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

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

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填空

1.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是: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主要考虑生产力因素、社会关系因素、学习者因素。

3.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最基本的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取向。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教育目的。

6.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是多方面的。

二、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2.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A)。

A.卢梭B.罗杰斯C.布鲁纳D.赞可夫

3.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B)。

A.赫尔巴特 B.涂尔干C.杜威 D.凯洛夫

4.教育方针核心是(A)。

A.教育目的B.教育思想  C.教育方法  D.教育制度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6.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B.传授科学知识C.培养创新素质D.培养实践能力

7.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8.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由(B)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教育方法

9.涂尔干提出的教育目的论属于(B)。

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理想意图”。

(√)

2.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

3.高中阶段虽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但高中阶段的教育性质已不属于基础教育。

4.由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互相代替。

5、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都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本质上是一致的。

6、教育目的包括了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大部分内容。

7.现在世界各国一般都说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目的也有共同的一面。

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1.教育目的

五、材料分析:

1.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

玉"

字。

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

璧"

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

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了解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

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

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受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

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

请用教育目的理论的有关知识,对这个材料进行分析。

答:

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

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

杀鸡儆猴"

,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

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

客体论"

向"

主体论"

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

占有性个人主体"

共存的类主体"

转变的集中体现。

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案例]20XX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

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正确轨道,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

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第四章教育的功能

1.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3.历史上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研究有内铄论和外铄论两大流派。

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主要是制约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5.社会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利,影响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6.“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要超前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三翻六坐九爬,十个月会喊大大”主要说明了个体发展的(C)。

A.可变性B.差异性C.阶段性D.稳定性

2.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B) 

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A.环境 

 B.遗传C.教育 

D.社会活动

4.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5.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9.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A)。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10、人的发展指的是(D)。

A、思想发展 B、身体发展 C、智力发展 D、身心发展

11.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C )。

A、阶段性 B、可变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

12.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D )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1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B)。

A、外部动力B、内部动力C、内外动力D、潜在动力

1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B )

A、物质基础作用 B、主导作用 C、决定作用 D、发展作用

15、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D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生物性和社会性 B、生物性和阶级性C、历史性和阶级性D、受教性和可教性

1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17、“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

”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

18.教育的发展水平最终是由(C)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文化  C.生产力D.意识形态

19.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

20.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说明教育具有(D)。

A.社会性B.超前性  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

21.同是现代化国家,英国历来注重“绅士”教育;

德国重视技术教育;

美国注重实用教育;

日本注重学历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D)。

A.竞争性 B.历史继承性 C.独特性D.个别历史继承性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25、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D)。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26、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1.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3.仲永的故事说明了遗传在人的后天发展中的重要性。

4.当代社会,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无条件的。

5.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

6.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8.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注意听课的现象,属于学习态度问题。

9、人遗传素质本身不可能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10.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1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手段。

12.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1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的。

14.当代社会,教育发展应该和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15.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16.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17.“教育救国论”是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改造社会”也是可以实现的。

18.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19.办多少学校多少人受教育,多少人从事教育工作,决定于剩余劳动力的量。

20.用什么性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去教育学生,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21、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课程发展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22、在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课程内容不再反映阶级的要求。

三、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

2.遗传

3.环境

4.个体主观能动性

四、简答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学校教育具有:

(1)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较强的计划性;

(3)较强的专门性。

(要点要适当展开分析)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