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449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

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

大雪、雾凇。

设疑:

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

《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

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例如:

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

例如: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做  ,-6.8℃读做 或  。

3.温度计原理:

温度计是专门测量  的仪器,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

(1)测量前:

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  和  。

(2)测量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3)测量后: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

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

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

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师生共同总结:

【技巧归纳】:

1.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

(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

(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2.温度计在使用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能”:

①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②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

不能在上升过程中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随意读数。

注意:

要熟记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熟记三种常用温度计在构造、用途、量程、分度值、测温物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点聚焦学生能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由亲身的体验,加深印象,再使学生认识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的结构,了解其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如何读数。

最后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落实本专题的知识。

过渡语:

设疑: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如天冷了,水会结冰;天热了,冰又会化成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专题复习。

【专题二】熔化、凝固

专题二知识点聚焦: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凝固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  热量。

例如: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熔化成水是熔化现象;铜水浇铸成铜像是凝固现象等。

2.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例如:

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是非晶体。

实验设计:

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等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实验1: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温度计、水。

(1)根据提供器材可知,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3)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下表是实验中对冰熔化过程记录的测量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0

1

2

3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

在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在第6分钟时,冰的物态是________。

实验2: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探究结论:

晶体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

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典题探究】:

1、同学们体育课上用的“铅球”实际上是一个铁球,它是将铁水直接倒入“模子”浇铸而成.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铅球”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BCD

2、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

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2)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

【解题策略】:

1.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

它是反映物质的温度随吸热(或放热)时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2.明确特殊点或特殊线段的含义:

图像中含有"水平段",即与横坐标平行的段,表示虽然继续放热(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水平段所示温度是一种特殊的点:

为熔点、凝固点。

3.判断图像类型:

①看图像走势,若上升表明是吸热过程为熔化图像;若下降表明是放热过程为凝固图像。

②再看图像中有无“水平段”,若有“水平段”则为晶体熔化图像或者是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或非晶体形成的凝固图像。

4.根据“水平段”确定、晶体熔化、晶体形成的凝固时间及物质的状态。

设计意图:

晶体熔化和沸腾图像是新课标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和绘图的能力,从图像中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

另外,探究熔化、凝固、的条件及特点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过渡语:

设疑:

烧水时,当水开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冒“白气”,你知道那是怎样形成的吗?

下面进入“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的专题复习。

【专题三】:

汽化和液化

专题三知识点聚焦:

1、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  热量,汽化包括 和  两种方式;物质从  变为  叫做液化,  热量,液化的方法是             

或 。

例如:

泼在地面的水会慢慢变干,是因为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了;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生活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形成的。

2、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

3、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    。

有     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①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要继续    。

5、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①       ;②      。

实验设计:

利用温度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等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1:

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2

86

89

 

98

98

98

98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上图甲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实验2:

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a)(b)(c)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实验3:

如图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

(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

(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4:

将一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至水沸腾后,把烧瓶移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上右图所示,烧瓶中会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

A.瓶中的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