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376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曲鉴赏100例51100Word格式.docx

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为功名所困。

5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碧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33年,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

本曲是他归隐后所作。

前人在评论这支曲子时说,“愁”字是理解本曲思想感情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花替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诗人借残菊来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似水流年的感慨。

花落还有绽放时,“须放在来年”,可人呢?

“盛年不再来”,“人无再少年”,一切都一去不返。

“花替人愁”,将花拟人。

从花的角度讲,明年还有烂漫时,愁啥;

人呢?

真该“替人愁”。

5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魏水秋风。

前人在评论这首散曲时,有人认为,本曲流露出一定的消极无为的情绪,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本曲通过对古代英雄诸葛亮、姜太公业绩的追忆与缅怀,所要表达的是:

千古功勋,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

正如曲中结句所写的那样“霸业成空”,最终化作“魏水秋风”。

56.阅读下面一首明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官宦,写那些官宦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近,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咏物诗。

5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请简要分析开头两句是怎样表现送别时的气氛,以及表达出怎样的心情的。

参考答案开头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送别时的气氛的:

眼下,近在咫尺;

一挥手,就天各一方。

诗人以此来表现分手一瞬间的强烈痛苦。

“月缺花飞”并非是眼前之景,而是心里感受;

离人眼中:

月圆也缺,花好也残。

正如柳永词中所写的一样: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骊中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1.这首小令感怀、议论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2.结尾说赢、输“都变做了土”,指什么而言?

诗人的议论又是针对什么而发?

参考答案1.是针对议论的基础是:

当年骊山上供帝王们寻欢作乐的华清池,和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一样,已经荡然无存。

眼下,只见弯曲的河流,萧疏的衰草,以及那莽苍的林木。

2.打赢了的(项羽)把输掉了的(秦王朝)的一切,都付之一炬;

而赢了的到头来也变成了泥土,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诗人谴责讽刺的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权利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与夺得政权后的荒淫奢侈。

5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荆溪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围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①,官无事鸟鼠当街,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乌鸦。

【注】①样瓦,弄瓦。

1.这首曲子描绘了怎样一幅象征性的画面?

请简要地概括其特点。

2.曲子为什么开篇劈头就问“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这支曲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是一幅荒凉残败,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画面。

2.梅花是美的象征,同曲中所描绘的荒疏衰败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劈头就问为何“不种梅花”,表明诗人对眼前的丑恶现实的惊愕与愤怒,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绝望。

60.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边,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

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第一支曲子所叙三例的共性在什么地方?

2.诗人是怎样表现这些古人的结局的?

3.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1.秦始皇、石崇、隋炀帝都是封建统治者穷奢极侈终于不免灭亡的典型。

2.诗人在叙事时只写他们当年的淫乐,而不写他们的败亡,只用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用暮春时节的衰败凄凉来象征他们的败亡。

3.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以景结情,形象生动,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6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满庭芳姚燧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

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

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

供吟笑。

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①酒圣:

酒中的圣贤。

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诗豪:

诗中的英豪。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

(4分)2.联系全曲,简析“供吟笑。

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三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①起转折、过渡作用。

②由“酒圣诗豪”的登临转到“我”的登临;

③由"

天风海涛"

的动态、壮美的画面转到“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相对静态、优美的画面;

④作者的情绪由高昂豪放转到平静舒展。

(4分,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2.①“供吟笑”三句是说,眼前又如此天地、风景可供“吟笑”,那我退休后一定来此居住,绝不等老僧的召唤,但眼下还“功名”未了,还要去奔波国事。

②联系此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既有志于功名事业,又向往宁静舒适的生活。

(4分,每个要点2分。

意思相近、语言通顺即可)6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

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

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飞廉:

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

试加以分析。

(4分)2.此曲的主旨写什么?

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

(4分)参考答案1.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

(2分)二是动静结合,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通过哀猿、杜鹃的声音写人的心理感受,显得有声有色。

(2分)2.主旨是表现人心险恶,揭露社会的黑暗。

(2分)作者先极力表现山势险峻,在结句一笔宕开,有力地衬托了人世间更加险恶。

(2分)6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翠荷残滕宾翠荷残,苍梧坠。

千山应瘦,万木皆稀。

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

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该散曲的曲牌名是“普天乐”,散曲中的“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3分)2.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对偶比拟2.鄙视、批判官场的名利,如“蜗角名,蝇头利”;

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归隐生活,作者构想了“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的美好田园生活图景,结尾又以“归去来兮”表达浩然归隐之志。

6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

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5分)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

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

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

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6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1.“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______,“马嵬坡”是_____。

(2分)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3.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体现了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

请简要谈谈看法。

(3分)参考答案1.曲牌;

题目(2分)2.A(B错,此句的主语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项误作主语为杨贵妃;

C错,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两个生动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写;

D错,用了“蜀道难”的典故,主要用来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仓皇西逃的结局,与“前路莫测”无关)(2分)3.同意:

后半部分的议论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体现了“红颜祸水”的传统偏见,这一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识,是不足取的。

(2分)不同意:

后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来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误国既有杨贵妃的责任,也有唐明皇的责任。

再说,怀古咏史的诗,其根本意图还是为了讽谏当朝统治者,为当朝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为女人提供某种训诫,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罢了。

如还有别的看法,只要能符合原意,自圆其说即可。

6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壮丽,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6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答案:

①用“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等自然景物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絢丽多姿画面,提供了渔夫远离尘嚣的生活环境,②从而表现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情致;

③同时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

(每点1分)2.答案: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渔夫形象。

②诗中渔夫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过着像鸥鹭那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自己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甘心淡泊宁静、追求自由的品格情操。

(每点1分)6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大德歌·

秋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1.这首元曲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

(2分)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作简要分析?

(4分)答:

参考答案1.抓住一个“声”字,通过描写风声、雨声、蝉鸣蟋蟀声、雨打芭蕉声不绝于耳,(1分)渲染了女主人公“懊恼伤怀”、“泪点抛”的愁肠怨绪。

2.开篇以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起兴,为全诗定下了愁苦的基调;

(1分)使用了陈抟的典故,抒写了秋风秋雨难成眠的愁怨;

(1分)全曲由秋景入题,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交融,(1分)抒发了女主人公久盼人归人未归的伤心和愁怨。

(1分)69.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天香引·

西湖感旧汤式问西湖昔日如何?

朝也笙歌,暮也笙歌。

问西湖今日如何?

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春风绮罗;

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

光景蹉跎,人物消磨。

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1.这首小令的曲牌是。

(1分)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小令以设问起笔,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喟,引发读者对昔日杭州的追忆。

B.“朝也笙歌,暮也笙歌”一句是对统治者纵情声色、贪图享乐的揭露和讽刺。

C.这首小令语言朴实,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杭州在连年战乱中的沧桑变迁。

D.全曲的感情基调低沉婉转,如一曲挽歌,表达了作者生逢乱世的悲哀与无奈。

3.这首小令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析其作用。

(4分)参考答案1.天香引。

2.B。

这首元曲将昔日西湖繁华安逸的生活场景和今日破败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连年战乱带来的剧变和危害,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和伤时忧世的心境。

70.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因诗中讽刺宋兵久屯失利被奏,贬为郴州酒税,经过岳阳楼,登临有感,故有此词。

1.上阕“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化用了什么典故?

有何深意?

(5分)2.下阕“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历来为人称道。

请结合全词说说它的妙处。

(6分)参考答案:

1.王维在渭城送别受朝廷派遣出使安西的元二,作《渭城曲》即本词中所提的《阳关》曲。

(《阳关》本为王维的诗1分,送别友人之作1分。

)词人此时是遭贬南行的迁客,不是奉命出使的使臣,化用此典,说请不要唱《阳关三叠》这样的送别曲了。

在劝止中包含着悲苦和哀怨。

作者怕听了这首送别曲,会加深已经难忍的迁愁谪恨,情辞恳切而沉痛。

(每句一层,每层1分。

)2.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无端遭贬的愁恨以及思君、忧国、怀乡等复杂的感情。

(2分)而这两句因夕阳而念及国君和故乡,不仅借景抒情含义蕴藉、耐人寻味,而且也给全词的意境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很有感染力。

(4分)7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归隐汪元亨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

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

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

壶觞,夜月松花酿。

轩窗,秋风桂子香。

1.请简要概括曲中归隐的原因?

(6分)2.曲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参考答案8.①世情险恶,危机四伏。

②世人贪得无厌。

③自己刚直不阿。

(每点2分)9.①抨击世态污浊,(2分)②赞美隐居生活恬静、闲适。

(3分)72.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自是长安日下影”中。

“长安”和“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2.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3.“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借代、比喻。

(2分。

每点1分)2.①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

②流落江湖的孤独;

③思乡(或思君)的惆怅。

(4分。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4分)3.满:

动态(1分)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1分),新:

暗示年复一年(1分),强化感情(1分)。

73.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春情卢挚残花酿蜂儿蜜脾①,细雨和燕子香泥。

白雪柳絮飞,红雨②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

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③相思病体。

【注】①蜜脾:

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如脾,叫做蜜脾。

②红雨:

比喻落花。

③医不可:

医不好,治不愈。

1.“杜鹃声里又春归”在曲中起怎样的作用?

(3分)2.结合全曲,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春日情思的?

(5分)参考答案1.①此句在曲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1分)。

②承上,总结前五句所描绘的春归之景(1分);

③启下,即景生情,由春归之景而引出最后两句的相思之情。

(1分)2.借景抒情(手法1分)。

①前五句渲染春景:

蜜蜂酿蜜,燕子和泥,柳絮飞扬,桃花飘落,杜鹃声声,营造出细腻缠绵的意境(意象意境1分),②为后文抒相思之情作铺垫。

(手法1分)③后两句直抒胸臆(手法1分),表达绵绵的春日情思。

(结合曲意分析1分)74.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满庭芳·

武林感旧汤式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

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

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感叹。

(2分)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

(5分)参考答案1.(2分)萧条冷落昔盛今衰(一点1分)2.(5分)①对比(1分):

“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

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1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1分)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1分):

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

接着依次化用。

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

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

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

(2分,举出两处诗句并分析作用,即可得2分)75.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

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2.“何处离愁?

”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在描写手法上,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景:

春水、天、云、树、禽、消雪、缺月、桃红梨白,色彩艳丽。

在描写角度上,诗人由低而高至远,手法多样。

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

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

(一点2分)76.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

西湖徐再思里湖,外湖①,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②,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①里湖,外湖:

两湖以苏堤为界,分为里湖、外湖。

①销金锅:

指两湖。

1.作品中“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中“”的诗句;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中,“老苏”指,“老逋”指,“杨柳堤”指,“梅花墓”指。

2.全曲前四句重在写景,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写;

后四名旨在抒情,引用“老苏”和“老逋”的故事,虽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只把两个人名、地名罗列在一起,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意象,表达出的感情是。

参考答案1.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堤;

林逋墓。

2.西湖的景色之美;

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77.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张养浩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

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

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

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济南章丘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

本曲写于弃官归隐后。

1.请找出本曲的“诗眼”,并说说其内涵与作用。

(4分)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本曲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4分)参考答案1.“诗眼”是“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或“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写出了过去为官的艰辛险恶,交代了辞官归隐的原因;

强烈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谴责。

2.这首元曲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为官的艰辛险恶与退隐后生活的悠然恬适。

首二句总写,对比官场的险恶与退隐的悠闲;

接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用“鸡声赴早朝”的艰辛对比“晌午犹然睡”安适,用“秉笏立丹墀”的恭谨对比“把菊向东篱”的超然,用“俯仰承权贵”的屈辱对比“逍遥谒故知”的自得,用“笞杖徙流罪”的风险对比“风花雪月题”的闲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