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42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docx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

教师资格证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7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所谓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第2题: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擎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4题:

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形象联想策略是指一种遵循形象化、组织化和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

第5题: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系统性

B.客观性

C.能动性

D.主观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

第6题:

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

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D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

考生需准确区分小学教育各个特点的内涵。

第7题:

班级目标管理是由(  )提出的。

A.埃拉斯莫斯

B.德鲁克

C.马卡连柯

D.舒尔茨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第8题:

小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

A.推理

B.判断

C.综合

D.概念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人恼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花、草、树木”等都是概念。

题目中学生通过不同鸟的特征慨括}{1鸟的本质特征,把鸟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故选D。

第9题:

(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遗传提供的可能性无论多大,都必须通过环境的作用才能实现。

第10题:

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拉伯雷

D.裴斯泰洛齐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卢梭心目中理想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应培养这样的人。

第11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  )综合课程。

A.活动型

B.操作型

C.社会型

D.实践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

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性、探究性活动为主体,其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重视知识的高度整合性。

在小学阶段典型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有低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及一些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第12题:

(  )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词原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第13题: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  )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初目标。

A.课程学

B.社会科学

C.教育学

D.教育心理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初目标。

第14题:

对倔强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心事倾诉

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对于倔强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正确引导,不可体罚、打骂。

第15题: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角色是()。

A.决策者

B.志愿者

C.学习者

D.支持者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学校教育过程巾,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学校里的作业属于协助学校教育完成的范畴,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故选D。

第16题:

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这反映的是(  )。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

活动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第17题: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

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结出了答案。

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  )

A.复述法

B.呼应法

C.悬念法

D.比较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

而悬念法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

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区分。

第18题:

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核心”。

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学生主要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所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第19题:

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题干是对人际排斥的解释。

第20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校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简答题

第21题:

《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

 

参考答案: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

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详细解答:

第22题: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_____

 

参考答案: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准确性。

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详细解答:

第23题:

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答案:

(1)教育作用:

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并能治国。

(2)教育的对象:

有教无类。

(3)教育的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并希望“学而优则仕”。

(4)教学内容:

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5)教学方法:

提倡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

详细解答:

材料分析题

第24题:

小翔今年9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

上课时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同学。

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掌握的词汇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地说一个句子。

刚到班级的时候,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老师进来了,他也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还不时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

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有时候还会不断抽打自己的右脸部。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怀疑小翔可能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什么?

(2)该如何改善?

 

参考答案:

(1)小翔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行为过度和注意力缺陷,并伴有冲动行为。

因此我认为,小翔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即儿童多动综合征。

(2)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

例如,父母经常干涉儿童活动,批评指责过多,由此引起的焦虑会使儿童发生分心、冲动与多动表现。

多动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此外,采用各种行为疗法,如强化奖励法、代币奖励法等也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的多动与冲动行为。

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

也就是说,当儿童每次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就给予强化,而不是表现多次良好行为之后才给予一次强化。

另外,研究者采用自我教导训练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与控制作用,用以处理儿童冲动行为,获得了明显的成效。

详细解答:

第25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问题]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这些做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认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详细解答:

教学设计题

第26题:

材料二:

  纪昌学射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