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4209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E反)大于(大于、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E生)时,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E反)小于(大于、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E生)时,反应吸收能量。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中和反应,一般的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铵盐与碱,一般的分解反应,加热反应。

化学用语

1、

右图中

a代表质子数

b代表---质量数

+c代表—离子化学价d+代表---离子所带电荷数-

例1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Na2SB.NaOHC.Na2O2D.BaCl2

例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C.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叫共价化合物

D.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

B.镁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D.乙炔的分子式:

C2H2

3、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

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t和

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Pt的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也不同。

C.

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粒子

D.

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粒子,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互称同位素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5、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H2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高空中的O3层保护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6、某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C.m可写在该元素符号的左上角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第二节

填空并完成表格

内容

同周期(从左到右横向)

同主族(从上到下纵向)

实例

第三周期元素(除了Ar)

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

原子半径

逐渐变小

逐渐越大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电子数递增

电子层数递增

最外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弱

逐渐强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

+1→+7

非金属负价:

-7→-1

主族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强

碱性逐渐弱

酸性逐渐弱

碱性逐渐强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与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逐渐易

气态氢化物逐渐稳定(HF最稳定)

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低价离子氧化性越弱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还原性越弱

4、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判断:

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②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③金属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④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的金属性强⑤元素周期表左下角的金属金属性最强

元素非金属性判断: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②非金属性越强,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③非金属性强的物质可以把非金属弱的物质置换出来。

④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非金属的非金属性最强

【课堂复习】

知识点1、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例1、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引起的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

例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和质子数。

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金属性和非金属的强弱。

例3、已知某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3周期IVA族B.第2周期VIA族

C.第2周期IVA族D.第3周期VIA族

(法佐要把1~20号元素记一下,还有他们所在的位置,还有原子结构图是怎么画的)

结构的关系。

例5、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半径比Y的半径大;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6、下列事实不能用来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间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例7、下列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A.SiH4B.PH3C.H2SD.HCl

例8、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例9、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强弱:

KOH>

NaOH>

LiOH

C.稳定性HCl>PH3>H2SD.氧化性:

I2>Br2>Cl2

例10、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O4>

HBrO4>

HClO4B原子半径大小:

Na<

S<

Cl

C碱性强弱:

KOH>

NaOH>

LiOHD金属性强弱:

Na>

Mg>

Al

例11、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例5到例11考的知识点是第一页下面那个

“4、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的”)

【记记背背】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之最

1.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金刚石,钻石的原材料啊~):

C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二氧化氮)、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氨气NH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

O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正价的元素、或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F(卤族元素是FClBrI)(在第七主族ⅧA,翻开元素周期表看)

(氟氯溴碘的性质再回顾第一页“4、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的非金属”)

7.最轻的单质的元素:

H;

最轻的金属元素:

Li

8.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

Br;

金属元素:

Hg

10.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

C,P,O(同素异形体是单质,如:

C的金刚石和石墨以及碳六十C60;

P的红磷和白磷;

O的氧气O2和臭氧O3.同分异构体是有机物上次跟你讲的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如H的氕氘氚)

(记一下吧~哈哈)

第三节

[课前准备]

一、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用公式表示V=(开始浓度—后来的浓度)∕用的时间,(浓度用C来表示)其单位是mol/(L·

s)。

如:

mA+nB=pC+qZ

VA=mmol/(L·

s)VB=nmol/(L·

s)

VC=pmol/(L·

s)VD=qmol/(L·

s)

各速率的比值为m:

n:

p:

q

同一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一般不同,但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注意:

不管浓度变大或是变小都取正值,不用负数表示。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一定要指出用什么物质浓度来表示,固体物质的浓度看作常数,故不能用固体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催化剂:

是现代化学中关键而神奇的物质之一,化工生产中约有80%-85%的过程使用催化剂,大多数情况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3、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压强,形成原电池。

(加快作用)

二、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一般用

号表示。

如:

N2+3H2

2NH3

2、化学平衡的建立

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等于逆向反应速率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化,达到了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即表面看起来浓度不变,反应不进行其实反应仍在继续,只是反应掉的东西和生成的东西一样多,浓度就没有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为化学平衡。

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以N2+3H2≒2NH3反应为例

(1)V正=V逆

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如VN2生成=VN2消耗

(2)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即浓度)

①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例1:

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的性质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例4:

工业上合成氨、生产硫酸、硝酸的合成都用到催化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在化工生产中,为加快反应速率,优先考虑的措施是选用适宜的催化剂

C、为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使用二氧化锰。

D、为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例5: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B、塑料老化C、工业合成氨D、淀粉水解

知识点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例6:

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原子: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O2、SO3和SO2中

知识点4: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例7:

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的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便停止了

例8:

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两者的速率完全相等

2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两者的浓度相同

3混合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A.①B、①③C、②D、①②③

9、在N2+3H2

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2由6mol/L减至2mol/L。

则该反应的平均速率是

A.v(H2)=2.4mol/(L·

s)B.v(H2)=1.6mol/(L·

C.v(N2)=0.8mol/(L·

s)D.v(N2)=0.08mol/(L·

10、可逆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消耗2molSO2的同时生成2molSO3

B.SO2、O2与SO3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C.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三、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原电池

①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如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可使小灯泡发光。

金属导线

(负极)(正极)

②工作原理:

将锌失去的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传给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从正极得到电子,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

(电流的流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

③构成条件: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石墨等)作电极,有电解质溶液,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并构成闭合回路。

(缺一不可)

④电极名称:

由电极材料决定

负极—流出自由电子的一极,一般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流入自由电子的一极,一般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⑤电极反应(例:

Cu-Zu-稀硫酸原电池)

Zn片负极(发生失电子反应)

Cu片—正极

2、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了解)

1、金属的腐蚀

①定义: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叫金属的腐蚀。

②本质: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

2、金属的防护方法

①覆盖保护膜(涂油漆,电镀,钝化等):

在金属的表面添加防护层,以隔绝金属与氧化性较强的、能引起金属腐蚀的物质接触。

②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钢→不锈钢,在钢中加入镍和铬)

③电化学防护:

用较活泼金属或外加电流的方法为保护的金属提供电子,以免被保护金属失去电子。

例3、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C、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键和形成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没有研究价值。

C、反应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例5、关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化合生成2molH2O(g)所放出的热量有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与在相同条件下2molH2O(g)完全分解为2molH2(g)和1molO2(g)所吸收的热量在数值上相等

B、是相同条件下1molH2(g)和0.5molO2(g)完全化合生成1molH2O(g)所放出热量的2倍

C、比在相同条件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化合生成2molH2O(l)所放出的热量少

D、与2molCH4(g)和适量O2(g)完全燃烧生成H2O(g)和CO2(g)所放出的热量相等

例8、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

B、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流出

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D、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A、原料来源广B、易燃烧、热值高C、储存方便D、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4、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5、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金属甲比金属乙的活泼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而乙不能置换出铜。

D、甲、乙的单质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甲作为原电池的负极。

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四节

一.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1、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中的碳原子能与其他非金属原子(如碳、氢、氧、卤素(回顾第7页什么是卤素)等)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二键和三键。

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成链,也可以成环(苯)。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要注意“四同”的区别: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了解)

同分异构体

研究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物

化合物

相似

质子数

元素种类

结构

分子式

相异

中子数

化学式、结构

相差n个CH2

注意点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①由于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有差异,如白磷比红磷活泼;

①具有同一个通式;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物理性质随式量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

同系物碳原子数越大,沸点越高。

①因分子式相同故组成和式量也相同;

②式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HCOOH

和CH3CH2OH。

实例

16O、17O、18O

C50、C60、C80

CH4、C2H6

CH3COOH、HCOOCH3

二、烃的性质与应用

1、烃:

仅含__C.H__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如烷烃的通式CnH2n+2

2、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分子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甲烷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沼气的主要成分

燃烧火焰淡蓝色

空间正四方体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烷烃的典型反应是取代反应。

甲烷的氯代反应属于多步取代的反应,所得产物是混合物。

乙烯

CH2=CH2

世界上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无色,稍有水果味难溶于水

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1.氧化反应:

能使_酸性高锰酸钾KMnO4(紫色)褪色。

(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且因含碳量的不同,燃烧的现象也不同。

烷烃和苯均不能被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C原子双键断裂成单键,每个碳再各自接一个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形成新的化合物

如与Br2反应(使_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3.也可发生取代反应

4.可以从石油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且可以做水果的催熟剂。

乙烯也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无色有特殊气味(芳香)有毒难溶于水

当温度低于5.5℃,苯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苯燃烧产生明亮又浓烟的火焰

1.燃烧

2.易取代反应

⑴与液溴反应

⑵与硝酸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生成硝基苯.:

3.能加成反应:

4.难氧化

萃取:

在试管中装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加入苯,

开始:

苯在上面,溴的四氯化碳在下

待会:

仍然是分层,但是上层有颜色(黄色),下层是水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主要含有C.H元素。

煤的干馏:

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

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和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通过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可以提高汽油的产量并得到大量乙烯等不饱和烃。

(即将大分子转化为比较小的)

三、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一般说来,有机物中除了碳、氢元素外还有其他元素的就是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中:

①四氯化碳(CCl4)、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2)的密度大于水,且难溶于水。

[它们沉在水底]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②乙醇、乙酸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官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