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393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精编版doc

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声音能传递信息,声音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是响度大,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声现象,涉及了声现象多个知识点,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

2.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灶聚光是利用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从岸上看鱼的位置感觉变浅,是因为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答案】D

【解析】在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雾”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AC正确;“冰花”是由室内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B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雾”和“冰花”成因,难度不大。

4.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把纸撕成碎片,是形状变化,物质种类和状态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符合题意;冰熔化为水后,状态变化了,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B不符合题意;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密度会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铁丝烧红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热膨胀),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密度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及影响密度的因素有哪些,例如:

同种物质、同种状态,密度相同等。

5.下列是小红同学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些测量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A.质量为46kgB.身高为1.63dm

C.肺活量为2580mLD.800m长跑的成绩为3min48s

【答案】B

【解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左右,故A符合实际;中学生身高在1.60m左右,即16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肺活量在2500ml左右,故C符合实际;中学生800m长跑成绩在3.5min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难度不大。

6.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答案】B

【解析】一对平衡力会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相同,但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A不符合题意;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C不符合题意;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辨别,解题时必须要牢记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时缺一不可。

7.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A.热气球B.降落伞

C.火箭D.客机

【答案】D

【解析】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故A不符合题意;降落伞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火箭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飞,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流体问题,一般分析物体两侧的流体流速,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判断物体两侧的压强是解决此类习题的思路。

8.2018年4月2日,我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大气层,绝大部分部件在下落过程中烧蚀销毁。

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关于飞行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动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

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减小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由于存在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机械能减小,故只有C是错误的,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解题时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变化,难度不大。

9.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C.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B

【解析】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若只知道有用功越多,而总功的多少不确定,则无法判断有用功与总功比值的大小,即不能判断机械效率的高低,故A错误;起重机提起的货物做有用功变化时,所做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此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重会变大,所以它的机械效率就越大,故B正确;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所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额外功所占总功的比值小,而不是做的额外功越少,故C错误;使用滑轮组做功越快,说明功率越大,但机械效率与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解题时特别要注意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

10.酸甜多汁的水果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还可以发电呢!

如图所示,几只水果提供的电力足以点亮一排发光二极管!

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关于这个电路说法错误的是()

A.水果的作用是给电路提供电压

B.此时电路中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

C.水果中储存的是电能

D.把水果串联起来可以提高电压

【答案】C

【解析】电源是为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由题意知道,水果是电源,为用电器即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故A正确;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题意知道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所以此时电路中有电荷在发生定向移动,故B正确;由题意知,水果是电源,储存的是化学能,对外供电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将多个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得到的电压是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可以提高电压,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借助水果电池考查的是电源及能量的转化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11.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答案】B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12.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说明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吸管带负电,又因为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所以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电子带负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度不大。

13.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B.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总是指向地磁的南极

C.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D.扬声器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答案】D

【解析】磁感线是为了研究磁场而假想出来的物理模型,是客观不存在的,故A错误;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周围有地磁场;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的南北极是相反的,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存在着磁偏角,指南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南极,故B错误;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故C错误;扬声器的线圈中通入携带声音信息、时刻变化的电流,使得在一个瞬间和下一个瞬间产生不同方向的磁场,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纸盆也就振动起来,便发出了声音。

因此扬声器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原理来工作的,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磁感线、地磁场的理解即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4.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再采取急救措施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D.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路

【答案】D

【解析】在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立即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即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与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