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615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D.⑤中的尿素浓度比④高,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关

6.下列有关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是(  )

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④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

A.①④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7.如图甲乙表示结构,a表示过程或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为视网膜、乙是大脑皮层,则a为神经冲动

B.甲为肺泡、乙为红细胞,那么氧气浓度甲小于乙

C.a是生长激素,则甲为垂体

D.若a为葡萄糖,从甲小肠进入乙血液中需要穿过2层细胞

8.法国一科学家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将供试验用的健康绵羊20只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它进入羊体作为抗原起作用

B.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参与免疫的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C.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了对照的作用

D.甲组正常生活的原因是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所有病原体的抗体

9.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10.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A处是肺循环的肺部毛细血管

B.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B和C分别是胃和小肠

C.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管小管

D.若丁中y表示肺容积,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胁间肌和膈肌收缩

11.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黏膜,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B.乙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C.甲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乙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2.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描述,正确的是()

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

B.HIV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

C.HIV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

D.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13.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14.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属于复杂(条件)反射

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为:

5→4→3→6→8→7→3→2→1

C.若6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叩击韧带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也不能产生感觉

D.叩击韧带后,先抬起小腿,后产生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15.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16.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吃梅止渴B.眨眼反射C.排尿反射D.谈虎色变

17.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C.视觉的形成:

光→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体循环:

右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左心房

18.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

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神经两部分

B.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19.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20.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

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

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二、实验探究题

21.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等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是生物学课程独特的价值之一。

实验探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为科学思维提供了实践价值。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取2支相同的试管,1号试管里放适量新鲜的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2号试管里放等量新鲜的馒头碎屑和___,充分振荡,同时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2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2支试管中不变蓝的是___号试管,原因是唾液中的___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有甜味,淀粉无甜味),它遇碘不变蓝。

(2)为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制取相同的两瓶澄清石灰水,分别标为A、B,用大号注射器往A中慢慢注入空气,用吸管往B中慢慢吹气,结果___瓶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这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3)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可在视野里看到三种血管,确认视野里的血管为毛细血管的依据____。

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低倍镜观察时,发现视野有时是黑暗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

22.疫苗对温度极其敏感,在生产和接种之间需要使用冷链储存,一旦储藏温度超过适宜范围(不同疫苗要求的低温环境不同,一般为2℃﹣8℃),就有可能失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不经冷链存储的疫苗的危害,设计了如下实验:

选取大小、性别相同且健康的小白鼠十只,平均分成两组并做下表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试回答:

实验组

第一次注射

第二次注射

冷储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常温乙肝疫苗

(1)请你预测,一段时间后____(填“甲”或“乙”)组小白鼠将患上乙肝。

(2)乙肝病毒的生活方式是____。

(3)小白鼠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

这种免疫属于____免疫。

(4)小白鼠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抗体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填“A”或“B”)。

(5)给小白鼠打针时应戴上手套,以避免感染传染病。

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看,这属于_____。

三、综合题

23.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过程a表示_____,过程b是通过_____实现的。

(2)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以_____的形式吸收到人体中的。

用餐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_____(填题图中字母或数字)。

(3)血液流经_____等器官时,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

(填图中所示名称)

(4)有氧运动能够保障机体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外界氧气至少透过_____层细胞膜才能被脑细胞利用。

请用图中文字、标号和箭头写出外界氧气到达脑的途径:

_____。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有利于_____,这体现了_____的生物学观点。

24.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

2021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

“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

(1)青少年要“常喝水”:

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

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_______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

(2)青少年要“勤运动”:

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________活动:

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

鼻→________→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体到达肺泡后,经过②③过程完成了________的气体交换。

(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

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

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青少年要“免肥胖”:

人体经过程________(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

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

2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___]___上,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上网,就容易导致近视,可以通过佩戴____加以矫正。

(2)小明同学骑车看到前方有警示牌“前方施工,请绕行“,他只能改道走离家比较远的路,请问这一反射过程的神经中枢在____(填字母),该反射属于____反射。

(3)图中“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填字母)内。

(4)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

____,人能否感受到橡皮锺的敲击?

____。

(5)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图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

x、y、z曲线分别代表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据此答题。

【详解】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

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b内的液体是原尿;

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

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因此a、b、c、d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尿液。

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b肾小囊的原尿中没有蛋白质,因此z是蛋白质;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c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

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x是尿素。

A、b内是原尿,y流经肾小管后含量为0,因此y是葡萄糖而不是蛋白质,错误;

B、c内是尿液而不是原尿,错误;

C、a内是血液,z是蛋白质而不是葡萄糖,错误;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来切入。

2.B

【解析】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压一般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据此解答。

分析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大动脉的血压最高,各类静脉的血压最小,故A正确;

由A可知,或结合分析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各类静脉的血压最小,故B错误;

毛细血管由一层细胞组成,口径很小,血液流动最慢,几乎没有脉搏,静脉血液流动较慢,几乎没有脉搏,故C正确;

正常的血压对保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压的概念、测量部位、表示方法。

3.A

DCPP是苯基二氯化磷的英文名Dichlorophenylphosphine的缩写,又名二氯化苯膦,二氯化苯基亚膦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DCPP溶液是蓝色的,当维生素C加入到DCPP溶液中时,蓝色会消失,据此解答。

根据DCPP溶液是蓝色的,当维生素C加入到DCPP溶液中时,蓝色会消失的特性可知: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果汁的量就越少。

而苹果、葡萄柚、橙子、柠檬滴加的滴数分别是超过30、9、11和6滴。

因此从表格中看出柠檬的滴数最少,表明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是柠檬。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维生素C的含量。

理解掌握探究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C

(1)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6)图中,甲是淋巴细胞、乙是吞噬细胞。

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A正确;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B正确;

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而不是抗体,C错误;

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5.C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3)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A、①血管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做入球小动脉,故A正确;

B、③是出球小动脉,由于在②肾小球内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此处为动脉血,故B正确;

C、肾小管虽然能够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但是如果一次过量饮糖水,使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中也会出现葡萄糖,故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

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肾小管中的尿素浓度比肾囊中的高,这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关,故D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肾脏,尿液的形成过程。

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B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

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比较薄,利于吸收,正确。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正确。

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正确。

④小肠壁内有肠腺,肠腺是粘膜上皮凹陷而成,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其消化作用,应和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错误。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同学们要区分消化和吸收的不同。

7.B

(1)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4)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和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A、神经细胞能够传导神经冲动,因此甲为视网膜、乙是大脑皮层,则a为神经冲动,正确;

B、甲为肺泡、乙为红细胞,那么氧气浓度甲大于乙而不是小于乙,不正确;

C、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因此,若a是生长激素,则甲为垂体,正确;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若a为葡萄糖,从甲小肠进入乙血液中需要穿过2层细胞,正确。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形成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垂体的功能、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8.D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

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A、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毒性削弱的炭疽病细菌属于抗原,A正确;

B、实验中甲组绵羊用病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体注射,它进入羊体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表明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并且抗原已被消灭,在第二次注射时,炭疽病的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消灭抗原,因此没有发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参与该免疫的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B正确;

C、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正确;

D、甲组正常生活的原因是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炭疽病细菌的抗体,D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

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C

(1)体循环的路线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①表示肺部毛细血管、②表示组织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A、图中虚线表示肺循环路线而不是体循环路径,实线表示体循环路线而不是肺循环路径,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当血液流经①时,血液中的氧气增多,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不是分离,B错误;

C、据图可见:

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C正确;

D、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当血液流经②时,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10.A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若甲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A处应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A错误;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

所以,乙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B和C分别是胃和小肠,B正确;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

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C正确;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

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

所以,若丁中y表示肺容积,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