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351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Word文档格式.docx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六条 

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七条 

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

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第八条 

医疗机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一)常见病、多发病;

(二)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三)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第九条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包括医嘱类项目和非医嘱类项目。

医嘱类项目应当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同时参考卫生部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协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饮食、护理、检验、检查、处置、用药、手术等。

非医嘱类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项目。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循证医学的运用应当基于实证依据,缺乏实证依据时应当基于专家(专业团体)共识。

制订临床路径的专家应当讨论并评估实证依据的质量和如何运用于关键环节控制。

第十一条 

临床路径文本一般应当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一)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是以时间为横轴、诊疗项目为纵轴的表单,将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依时间顺序以表格清单的形式罗列出来。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1制订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是用于告知患者其需要接受的诊疗服务过程的表单。

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参考附件2制订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第四章临床路径的实施

第十二条 

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标准;

(二)临床路径文本所列诊疗项目的可及性、连续性有保障;

(三)相关科室有良好的流程管理文本和训练;

(四)关键环节具有质控保障;

(五)具备紧急情况处置和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能力评估。

第十三条 

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对有关业务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临床路径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相关制度;

(二)临床路径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制度。

第十四条 

临床路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流程实施(流程图见附件3):

(一)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二)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三)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四)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五)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第十五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第十六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一)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二)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三)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四)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应当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第十八条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一)记录。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

(二)分析。

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三)报告。

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四)讨论。

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第五章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第十九条 

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评价。

第二十一条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

相关制度的制订、临床路径文本的制订、临床路径实施的记录、临床路径表的填写、患者退出临床路径的记录等。

第二十二条 

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类型、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天数、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手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第二十三条 

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病情严重程度、主要药物选择、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患者转归情况、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衔接。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五条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指导原则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昭苏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管发[2009]99号)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以下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体系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王贤全

副主任:

姜汉斌张伟斌王如珠

委员:

张辉王宝珍李迎新张风国曹翠玲李新珍木沙曹建华布比努李桂林陈松涛努尔海霞祖力比娅邹莹赛那木杨红军程丽丽努尔加玛力李晓平菊哈尔丽荣王洪芳桑利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

组 长:

姜汉斌

成 员:

张辉王宝珍李迎新

(二)工作职责

1、管理委员会职责:

1.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1.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1.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1.4组织人员培训。

1.5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效益的评价。

1.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2.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2.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2.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

3.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3.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3.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3.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4、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

4.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4.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4.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

病案室和统计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

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四、工作流程

(一)临床路径患者入选条件

1诊断明确;

2治疗方案明确,技术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与分工

1临床医生职责:

1.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1.2符合准入标准的,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1.3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每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认真规范做好相关记录;

1.4在科主任和个案管理员的指导下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疾病康复情况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进程、有无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因素等;

1.5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及时向科主任或个案管理员报告,及时退出临床路径:

1.5.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1.5.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1.5.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1.5.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1.5.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当日,经治医师或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2临床护士职责

2.1对于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相关护理组护士在入院时,应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并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2.2依据护理操作规程和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准确规范实施各项护理治疗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

2.3依据临床路径护理流程和临床路径表,认真实施各项护理监测,协助做好变异监测,及时规范完成相关记录。

2.4协助、协调患者按时完成各项诊疗项目。

2.5患者病情出现变异时,应如实详细记录,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2.6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积极参与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3药剂科职责:

3.1监测合理用药。

3.2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

3.3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

4临床辅助科室(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职责:

4.1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

4.2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三)临床路径变异及其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1、记录。

2、分析。

3、报告。

4、讨论。

(三)临床路径工作流程(略)

五、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求

(一)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

1、各有关科室务必认真组织学习,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须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

1.1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

1.2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包括:

1.3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包括:

(二)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三)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完成每例诊疗后要及时登记,填写临床路径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六、监督与考核

1、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

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入院人次、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

对在临床路径中应用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的疗效、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临床路径工作正常运行。

3、严格考核、落实责任。

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昭苏县人民医院

2011年0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