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3348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docx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

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

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内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

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

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

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

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

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

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主动地与病人适当交谈,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对于大多数患儿怕针头、怕痛,不配合治疗,可以通过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保持患儿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尽快配合穿刺。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输液,护理人员首先要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并主动交流,仔细询问病情,态度热情、耐心、和蔼,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用语,讲明病情,介绍输液的一般知识、治疗原则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在输液治疗时的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

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

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

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4)静脉输液选择血管的技巧:

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

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

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

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

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

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

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

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

小儿的血管细,表浅,固定,皮肤娇嫩。

与成人输液相比,小儿静脉输液就有不同特点。

1个月~2岁组患儿输液首选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

在进行备皮时,应尽量将血管周围备宽些,便于固定和拔针,同时要特别注意固定好小儿的双手和头部,以免意外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

3~6岁组患儿输液,可以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但最好避开关节位置。

2.门诊急诊病人的输液护理与观察

  作为一名护士必须掌握常用药的药理知识,注意配伍禁忌,尽可能避免过多药物联合静脉输注,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有条件的医院,护士应在计算机输入每组组合输液药物,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该组输液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自动查验,确保用药安全性。

为病人实施“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连贯性、程序化、全程护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输液中的心理、生理护理以及输液中的健康教育。

 

(1)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成功率,是减少病人疼痛和心理顾虑的关键。

目前药物使用经常推陈出新,短期内频繁更换,而且药物名称多样,护士应对新药的规格、剂量、性质和应用等完全掌握,按性质、病人特殊情况调节滴速。

护士在输液时在病人床边通过询问病人的治疗、护理及生活情况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在穿刺时,灵活运用希望法、注意转移法、遮挡法、开导法和鼓励法,使病人放松紧张情绪,消除恐惧心理。

切忌拿起针才开始做心理护理。

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并且应主动向病人解释药物输液时间、间隔时间以及滴速快慢的影响,使病人或家属配合输液。

 

(2)加强巡视,解决隐患 

  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对于婴幼儿及心力衰竭患儿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8gtt/min~10gtt/min),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整体护理,对输入青霉素类药物的病人及无家属陪伴的老年人应重点巡视。

由于个人爱好,有些老年人喜欢坐着输液,时间久了容易入睡,因此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应提醒老年人保暖,以防着凉,减少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病情较重的病人治疗护士应给予全程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有无病情反应;对于输入抗生素类药物的病人,治疗护士必须在床边观察30min,确定无异常情况方可定时观察。

(3)减少输液渗漏 

  首先应注重输液渗漏的预防,通过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新拔针法,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熟悉注射速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人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早治疗。

其次,输液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引起的原因、药物的性质对血管组织损伤的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冷敷、封闭疗法等。

(4)意外应急处理 

  输液时应避免液面过高或过低,过高不利于确定滴速,过低空气易入输液管内。

当发现局部红肿并有疼痛感或注射处静脉走向出现红色索线,应停止局部输液或更换肢体,也可用中药金黄散外敷。

输液后不明原因的发冷、发热,体温升高,严重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

3.健康教育

  护士可以通过示范法或集体讨论法向病人传达一些输液的注意事项、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常见病(主要结合病人所患疾病)的病因、预防、治疗、康复知识,也可在巡视病人、个别交谈时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有效地参与自己的治疗、护理活动以及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教育虽然时间短,但积少成多,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都有增效作用。

 4.小结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然而病人容易对输液产生恐惧和情绪紧张,因此门诊护理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语言亲切、表情和蔼地与病人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或生理伤害。

加强门诊健康知识宣教,普及健康知识,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

1.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

 1.1按压时间穿刺后,患者经常因有其它检查,按压时间较短,尤其冬季更因温度低,为求保暖,往往按压时间更短。

 1.2按压部位进行静脉穿刺时,多数情况下,先进入皮下,然后向前穿刺一小段距离后再进入血管。

因此,有两个穿刺点。

患者按压时只按压住皮肤处的穿刺点,使血管穿刺处出血、淤血。

 1.3按压物品临床上用于按压的物品有棉球、棉签、输液贴。

棉球各输液贴按压范围较大,柔软舒适,易被患者接受。

棉球按压范围较小,质地较硬,可引起患者不适。

1.4其它疾病如血液病人、严重肝病患者,因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凝集时间延长,容易出血。

1.5穿刺情况由于患者血管条件不好或穿刺失败。

在操作过程中,针尖刺破血管壁而未进入血管或将血管穿透,造成穿刺失败以致出血、淤血。

 1.6健康宣教许多患者医疗卫生知识缺乏,造成按压止血效果不好。

2.避免穿刺处出血、淤血的方法

2.1延长按压时间一般按压5~10min,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按压时间程度延长。

 2.2扩大按压范围按压止血时,用食指或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即将两个穿刺点同时按压住,可增加止血效果。

 2.3选好按压物品静脉穿刺按压时使用棉球或输液贴,因其按压面积大,柔软舒适,易被患者接受,还可间接延长按压时间。

2.4提高穿刺技术加强静脉穿刺技术训练,提高一针见血率,减少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如果穿刺失败应按压时间足够长,并更换穿刺部位。

 2.5加强健康宣教对每一位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健康宣教都是必不可少的,细致、耐心的解说注意事项也是减少出血、淤血的必要环节。

综上所述,提高穿刺技术,并在静脉穿刺后,采用棉球或输液贴延长按压时间,加在按压范围,同时进行具体、细致的宣教,是避免患者穿刺处出血、淤血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加医院美誉度。

三、案例说明

1.护理投诉事件

  [事件一] 病人,男,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