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993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复习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一一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长时间才达到30%左右;

——缓慢

•中期阶段一一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长的时期内就达到60%或以上;

——加速

•稳定阶段一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稳定

•城市化曲线是反映城市化过程的变化曲线,是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提出

•A.维特鲁威B.英霍特C.希波丹姆D诺瑟姆

•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2.57%,属于城市化的那个阶段()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稳定阶段D、萌芽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  城市规划:

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  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几经演变。

•  1、西周---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  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具有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对于城市布局模式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定。

•  2、春秋和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  《周礼.考工记》:

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

礼制思想的体现。

•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时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强调"

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的自然至上的理念。

•  3、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

•  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也长期并存。

•  4、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

•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格局

•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各个朝代的都城最为突出,其中唐长安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

•  【例题】我国古代典型城市格局的代表是( ),是《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的完整体现

•  A.唐长安 B.汉长安 C.元大都 D.宋东京

•  答案:

AC

•  1、唐长安城:

宇文恺规划了城市建设的时序,先修城墙,再辟干道,再造居民区

•  主要特点:

官民不相参,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

周代体制,旁三门,左祖右社

•  2、元大都和明清时代的北京城

•  格局特点: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和轴线对称格局

•  中轴线南北贯穿三套方城,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  我国的一些古城还充分体现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融合的理念,明代都城南京较典型体现了这类城市的空间格局。

•  (三)欧洲古代城市格局及其社会政治背景

•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  古希腊: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

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模式,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城市的中心,体现民主和平等。

•  古罗马:

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

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

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  典型城市:

古罗马城

•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  社会和政治背景: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  中世纪欧洲城市格局特点:

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

•  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这时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

如: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  文艺复兴:

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受人文主意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  巴洛克时期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  城市格局特点:

以最强盛的法国巴黎为例,体现古典主意思潮,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丽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

•  1、历史背景

•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准备。

•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

•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  源自莫尔"

乌托邦"

概念

•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

协和村"

方案。

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

法郎吉"

为单位及1500-2000人组成的"

大社会"

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的实践。

•  法律基础--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  1.巴黎改建:

•  巴黎改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  2.城市美化:

•  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熟悉)

•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  以霍华德"

田园城市"

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

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  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  田园城市模式: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  田园城市布局:

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  田园城市实践:

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

明天城市"

和"

光辉城市"

,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  "

规划方案

•  1922年发表"

规划方案: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

•  1931年发表"

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  小结: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  两种思想界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  3、其他的理论探索

•  

(1)线形城市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

•  ①最主要原则: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运输经济,耗时最少。

•  ②城市结构:

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  ③目的:

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  ④实践"

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

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  

(2)戈涅的工业城市

•  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  基本思路:

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  意义:

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特点:

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这对于强调工业发展的国家和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  原则:

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

•  ①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  ②在经济和艺术之间,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

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  (4)格迪斯(生物学家)的学说

•  格迪斯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是结合为一体的。

•  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  ①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  ②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熟悉)

•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基本上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从中我们可以追踪城市规划整体的发展脉络,建立起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

•  1、《雅典宪章》(1933年)

•  背景: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的领域内达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宪章》也是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的是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运用了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

•  理论思想:

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  思想基础:

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  思想方法:

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

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在印度新城市昌迪加尔的规划中,得到了具体实践)

•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

平衡状态"

最合适的关系"

城市看成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  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了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马丘比丘山上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  

(2)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  (3)《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  (4)提出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

•  (5)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

规划的选择理论"

倡导性规划"

--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  (6)《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的推进其发胀,提出: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相互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

•  3、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

《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管理、规划编制四个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并决定了城乡规划体系的基本特征,城乡规划体系的演进常常表现在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方面发生的重大变革。

1.规划法规系统

规划法规系统是整个规划体制的基础,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2.规划行政系统

概念:

从国家中央政府到地方城镇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

包括两种基本体制:

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英国政府的三级行政体系,中央政府、郡政府和区政府,规划行政体系具有集权的特征,中央政府的环境部是城乡规划的主管部门,基本职能是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和指导地方政府的规划工作,审批郡政府的结构规划、受理规划上诉,并有权干预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一般是影响较大的开发项目)。

分权制度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分的:

自治权(如美国)。

美国:

联邦制国家,三级管理体系,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联邦政府不具有法定规划职能,只能借助财政手段(如联邦补助金)发挥间接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职能(包括城乡规划)由州的立法授权,各州的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职能有差别。

编制总体规划也不是所有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

中国:

三级行政体系

•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结合

•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实行分级体制,

•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行政体系总体比较

•英国―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可干预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美国―联邦没有规划立法权,不存在国家层面上的规划体系,州之间差异大,编制综合规划并非每个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能。

•中国-界于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分级体系

•3.规划技术系统(规划的编制)

概念: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包括两个层面:

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性的开发控制规划

战略性规划: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的开发控制规划,

英国的地区规划、美国的区划条例、日本的土地利用分区和分区规划、新加坡的开发指导规划等。

如: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4.规划运作系统(规划管理)

规划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

A通则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唯一依据,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量裁权。

只要开发活动符合这些规定,就肯定能获得规划许可。

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如美国的区划制度

B判例式规划管理

法定规划只作为开发控制的主要依据,规划部门有权在审理开发个案时附加特定

的规划条件,甚至在必要条件下修改法定规划的某些规定,规划控制具有灵活性,也存在不透明和不确定的问题。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度。

•中国:

典型的判例式开发控制模式,管理人员自由量裁权大

C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

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

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以强化精细程度。

第二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

根据法律法规内容与城市规划本身相关性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

•主干法:

•主干法是指国家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是对城市规划本身的界定、城市规划的作用范围以及社会系统与城市规划系统之间关系的规范。

1990年4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由国家主席签署发布的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在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是法规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有关规划行政、编制和开发控制的法律条款,具有纲领性和原则性

从属法:

•主干法不可能对实施细节做出具体的规定,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从属法是对主干法有关条款的进一步深化的具体规定,其内容多为这些条款的实施性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各种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专项法:

•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由于主干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与相对稳定性,这些特定议题(也许有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定性)不宜用主干法来提供法律依据《上海市历史建筑街区保护条例》英国《新城法》

•相关法:

•相关法是与城市规划过程及作用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总称。

•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节、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省、自治区——省、自治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直辖市——市规划局

市、县——市、县规划局(建委、建设局)

☉规划行政职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