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31631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培养职工安全意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多少个安全气囊够你使用?

以上这些情况都在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安全,关键在于你思想意识当中对安全是怎么认识的,包括你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警惕性。

所以说安全知识重要,安全意识更重要。

没有安全知识,就会稀里糊涂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

有了安全意识员工就会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安全就会有保障。

法则三:

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

安全意愿是指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愿望,是指职工打心眼里愿意去履行安全职责,遵守安全规章。

所以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愿是安全管理问题的核心。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三个层次:

安全知识是基本层次,安全意识是深层次,安全意愿是核心层次。

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愿,要从情感角度入手,以情感为依托,让职工转变态度,只有从情感方面让职工明白了“安全为了谁”这一道理,才能由“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我们制度制定了一大堆,安全教育天天在做、安全管理天天抓、罚款天天下,为何落实不下去,职工抵触情绪那么强?

执行力提不上来?

关键在于职工认为这是外界强加给他的,是被动接受的。

只有员工明白了安全为了谁才能理解管理层的良苦用心,才会清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一个个制度才能当成是有效的保护而不是约束,才会认识到一次次安全教育是善意的提醒。

安全教育才能入脑入心。

安全意识才能在深处扎根。

也只有职工明白了安全为了谁,才能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安全弦,才可以战胜单调枯燥和紧张,消除麻痹意识和安全意识疲劳。

才能警钟长鸣,时刻绷紧安全弦。

也只有职工明白了安全为了谁,才才能让安全成为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成败在于习惯,安全与否在于习惯。

第一章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为了自己必须时刻注意安全

第一节讨论究竟谁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南方电网所属的云南电网公司规定安全规程必须考一百分才算及格,错一个字漏一个知识点都不行,否则必须重新学习考试,直到合格为止。

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但是在工作中如果漏做一项安全措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想像的后果。

但是在我们的某些生产单位领导看来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很多职工更不把自己的安全当回事,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图轻松走捷径操作风险不考虑安全规程挂脑后,发生在本单位的事故不注意学习和吸取教训,只是当作耳旁风。

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都抱怨管理严、考核重。

但是大家想一想,安全到底是为了谁好?

第一、不可否认,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企业会受益

很多企业认不清安全也是效益,仅仅从眼前的表象看只有投入不见产出,不出事故永远意识不到安全投入的重要性。

在安全环保管理中有一种“影子效应”的概念:

只有在出事故之事你才知道事故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声誉影响有多大,这些避免了的损失就是影子效应。

事故损失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很高,,在工业国中占到3%-8%,英国安全卫生执行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工伤、职业病和非伤害性意外事故占英国企业获利的5-10%,美国安全理事会调查表明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每投入1美元可以减少8.5美元的事故成本。

现实生活中因为忽视安全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很多。

无锡一位餐厅打工仔姓姚,原本是一个配件加工厂的老板,产品销路很好,但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一名职工在锻造模具时四个手指被压断,一场事故使他破了产只好到餐馆打工还债。

,所以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命。

第二、应当承认,企业做好安全工作,员工会受益。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这是经常听到的说法,虽然提法不准确(因为企业里人员是流动的,指标只能由岗位来挑),但道出了指标分解的重要性,但是类似千人重伤率等安全指标如何分到岗位?

没法分。

所以很多员工工作中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认为一次违章不会那么巧事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觉得肩上没指标,压力轻飘飘,认为安全指标是为领导制定的。

同志们你们是否意识到财产可以是企业的,生命不是你自己的吗?

保安全保的是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你不是受益者吗?

在座的各位没有谁傻到连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益都不要吧?

第三、做好安全工作员工不仅受益而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大家知道了做好安全工作企业和职工都受益,那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用影子效应来分析一下:

假如企业发生一起工亡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对于大一点的企业来讲损失有多大,也就是赔个30-40万元钱,按照国家安全事故分类仅仅是一般事故,连重大都构不成,而对你本人和家庭来说,不仅是重大而且绝对是特大了,企业失去一个员工赔点钱以外,很快会找一个人来替补你的位置,对于你的家庭则是永远的失去,永远无法弥补。

所以员工是安全工作最大的受益者。

第二节丢脸和丢命哪个更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安全管理中有很多人认为公司对安全管理太严格,是给自己找难看,有意跟公司对着干,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

领导在时规规矩矩,领导不在我行我素,就是对着干。

就想让领导受考核(因为车间职工多领导每月牵连考核多),在公司大会上丢脸。

领导为了完成任务,逃避事故考核以及年底红包被扣等,也不想上报事故,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现在来分析一下丢脸和丢命哪个更重要:

首先,企业出了事故领导一般会丢脸,受到的处罚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1、做检查2、掏腰包3、行政处分4、刑事处罚(只有事故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领导有明显过错才会受到这种处分)。

其次,企业出了事故操作者可能会丢命。

因为职工就在现场,会受到直接伤害,大家都知道事故可能造成20种伤害: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中毒窒息等,再好的身体也经受不了如此打击,伤残不是好滋味,我们各公司都举办过单腿走路、单手投球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健康的人体验一下伤残后工作和生活的不便。

我国每年发生事故70多万起,死亡十二三万人,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第三、事故受害者往往是事故责任者。

大家可能知道在事故处罚中洛阳有个“王成太”现象:

他是洛阳1225火灾事故肇事者,在25名责任者重视背叛的最重的一个---有期徒刑13年。

王是无证上岗的焊工,非法用工是无证上岗的前提,舆论认为王有罪但不至于罪不可赦。

有人大声疾呼雇用无证上岗者应该比王成太罪行更严重,该重判。

但是法律总归是法律,法律规定直接责任人承担的责任大于领导责任者。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出了事故领导会丢脸,但是员工可能会丢命。

我们不要做愤青,认为不公平,哪个企业都是如此,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有远离事故现场远近的不同,有始作俑者和一般责任人的不同。

我们不要认为领导管理严是给自己找难堪,不要与领导对着干,因为你是在做赔本买卖,是在拿自己的胳膊换检讨,拿自己的性命换领导的乌纱帽。

如果你坚持认为领导向上级作检讨你才高兴,领导丢了乌纱帽你才满意,坚决让领导丢脸,操作规程你不理,劳动纪律放一边,这样目的可能能达到,但是你的性命可能没有了,代价是否太大了。

算好了这笔帐,当你再看到安监人员向你走来时,就不会觉得是来找你的茬。

领导在与不在你都应该知道怎么做。

在这一点上一定要算清楚千万不要犯傻。

第三节你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

一本书上讲过在阿根廷旅游景点卡特德拉尔有段蜿蜒的山间公路,3公里路段弯道多达12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被称为死亡弯道,1994年--2004年共发生了320次事故106人丧生。

交管部门在入口竖起了大牌子“前方多弯道请减速行驶”没起作用,于是改成了触目惊心的文字:

这是世界第一的事故路段、这里离医院很远,事故依然高发。

正在一筹莫展时,老司机葛麦斯的独家秘籍给了当局一个启发,随即将牌子改成了“家人在等你吃饭,请你不要让他们失望;

安全驾驶,不要让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你担心;

您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等标语。

结果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甚至06和07年一起事故也没发生。

(葛麦斯的秘籍:

他驾车43载,从未发生一次事故,从未有过一次违章,因此交通部在他退休前颁发了一枚“优秀模范驾驶奖章”颁奖式记者问他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他说“开车时,我都有家人陪着啊,不过乘客是看不到的,他们都装在我的心里”记者不解,他解释说:

“想象你的妻子在等你吃晚饭,你还要陪孩子去上学;

年迈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就会小心驾驶”。

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

我目睹了公司07年8月19号那场灾难的现场,也经历了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现场惨不忍睹,但是事故处理过程中死亡职工家属那种心情和悲伤更让人难过:

很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已经结婚生子,看到老人哀伤的表情,儿童孤独的眼神,员工爱人无助的身影,那几天我没有任何心情吃饭。

换位思考一下这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家人又会怎样呢?

大家都对人生的三大不幸早有耳闻“幼年丧父,中年伤夫,老年丧子”。

同事们,在工作中我们不要忘记子女的祝福、爱人的心愿和老人的期盼,把安全时刻记心间。

第一,莫忘子女的祝福

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安全的感受。

有位女儿谈起母亲:

每当看到同龄人幸福的笑脸,每当看到别人妈妈带着孩子玩耍,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想如果没有那次事故多好。

如果没有那次事故妈妈就不会失去右臂,就不会失去左手,我的家庭就不会这么痛苦;

如果没有那次事故我就能像以前一样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可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妈妈已经被那次事故夺去了健康美丽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有位母亲谈起女儿(这位母亲是建筑工程师,长年呆在施工现场):

一次他接到紧急通知有一处楼板坍塌了要马上到施工现场,她丢下年幼的女儿匆忙赶去。

当从现场回来时发现女儿满脸泪痕焦急地站在路口,两只小手费力地抱着一个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巨大的安全帽。

女儿一看到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紧紧抱住妈妈说:

现场那么危险你没有带安全帽我好怕砸到你,我不想没有妈妈。

还有一名中学生写的一篇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你知道吗?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就会想起从前那个温暖幸福的家:

你用有力的臂膀把我高高举起,妈妈呵护的目光中透着笑意,爷爷奶奶笑声朗朗…..可是这一切因为你的一次违章作业后化为乌有。

当你工亡的噩耗传来,奶奶急得昏了过去,一连几天不能下床,妈妈双眼哭肿,每天只是望着你的照片发呆,爸爸我多莫的爱你,可我又怎能不怨恨你呢?

你可知道我这几年是怎样度过的?

在学校里我怕写关于家的作文,别的同学都写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中有爸爸妈妈,可我呢走在街上我怕看到同学的爸爸,回到家里我怕看到爷爷奶奶那苍苍白发,怕看到妈妈红肿的双眼;

晚上我怕睡觉,怕在梦中被妈妈的哭声惊醒。

爸爸女儿好怕呀,这些你知道吗?

学校开家长会,望着同学们拉着爸爸的手,又蹦又跳走进教室,我好羡慕啊!

我来到校门口,等啊,盼啊,盼爸爸能从天而降,可盼来的是两鬓斑白,腿脚不灵,却还要支撑着为孙女开家长会的爷爷……

第二,莫忘爱人的心愿

很多企业建起了家庭协管队伍,让员工的爱人在家里构筑起温柔的长城。

员工在家里接受家庭协管员的管理,就像在单位受领导的管理一样。

外企更重视这一点,有一个外企公司领导这样解释“安全”安字是家的宝盖头下有个女,全字可以分为人和王,合起来就是“家中有女人为王,家里必定安全”。

大家可能记得05年那个情人节,214个可怜的女人,在2月14日这一天,因为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没有等来鲜艳的玫瑰,却等来了214份死亡的噩耗。

情人节,情人欢聚的日子,却成永诀,成了情人之间黑色的纪念。

什么是安全?

安全就是管理、制度、纪律,安全是一种观念,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副总裁叶莺列出了中国女人的特点:

谨慎、节俭、敏锐、周到、顾全大局、传统、温柔、细致、耐心、整洁、爱美、克己。

这些与安全生产都有关系。

他们在爱美、爱整洁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消除某些隐患,这与安全管理的关注细节是一致的。

因此女人的罗嗦不是坏事,它在提醒你注意安全。

单身员工是不是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这更是错误的,因为你平时工作中不注意安全,冒冒失失,很少有姑娘愿意对这样的人托付终身。

因为你对自己的安全都不负责,还能对谁负责呢?

第三、莫忘父母的期盼

谁都有父母,请你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每次出门父母叮咛最多的是什么?

一定是注意安全。

蹒跚学步时,为了你的安全,父母在你左右呵护;

外出求学时,父母在心中把你守候;

参加工作时,父母的企盼一直陪伴着你,不离你半步。

有一家报纸评选最佳读者,最后有一位夫人当选。

原来他的儿子每天下班后很晚才回家,为了等儿子他在十几年里每天靠翻看晚报稳住自己忐忑的心,既使广告也不放过。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对待世界上最疼你的父母,你拿什么来报答?

我们大家都听过一首感动的歌《常回家看看》

的确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你的平安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父母的企盼,就盼你常回家看看。

回家有个前提,就是安全。

第四节学会安全,活着就好

大家可能看到过一些生命垂危的病人对求生的欲望有多么强,即便是曾经在健康时对生命看的多么淡,在面临死亡时是多么害怕。

真是应了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活着就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的。

在我们出席别人的葬礼时,都会有一个感受:

健康比什么都好。

在韩国有一个“棺材学院”,任何人花25美元就可以体验一次死亡的恐怖感觉,烛光中,大厅里回荡着哀乐,体验着在这种环境下撰写遗嘱和为自己写下墓志铭,要他们想象最后一顿晚餐想和谁一起享用,如何向他的爱人说再见。

然后穿上寿衣被装进棺材里静躺十分钟。

不同体验着对体验的感觉都不一样,一些人会泪流不止,一些人会要求将棺材留一条缝,有些人根本无法进行到底。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重现了当时的悲惨景象,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很多人掉下了眼泪,我也特别去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平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5.12大地震你可能还有很深的印象,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脆弱和活着的重要:

一位丈夫拉着妻子的手从摇摇欲坠的楼里逃出来,惊魂未定的妻子忽然想到三岁的孩子还在屋里,立刻挣脱丈夫冲进屋去,哗的一声楼房坍塌,丈父跪在地上,痛不欲生……残垣断壁中一位女性整个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得变了形。

她怀里用被子裹着的孩子毫发未伤,小被子里有部手机,手机里保存着一条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灾难令人刻骨铭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命珍贵的教育课。

汶川大地震的记忆还未远去,今年4月14日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怀孕两个月的妻子亲手把丈夫推出房门,自己却被埋进了废墟里。

集体火葬的原野,一具具尸体铺排开去,伴随着声声祈祷化作滚滚浓烟,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因为知道生命珍贵,才会尽可能的躲避灾难,才会靠着顽强意志创造奇迹:

2009年6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发生了透水事故,王圈杰、王矿伟、赵卫星被困井下,直到7月12日才被救出,创造了井下生存604小时的奇迹。

当时他们身边只有三顶矿灯和一个电子表,没有任何食物只有渗下的水。

开始他们吃树皮后来发现消化不了不吃了,每天就接水喝水。

后来水少了他们每天只能喝一小口。

平时很少说话,就是简短的几句鼓励的话。

矿灯很少亮只有听到异常响声以为有人营救时才亮一下。

七天时间就睡觉,保存体力。

后来电子表没电了时间也不知道了。

当时他们心里想的是只要能活下来即使每天喝凉水,吃一顿简单的面条,甚至玉米面疙瘩也是幸福,只要活着就好。

之所以他们能创造这一奇迹关键在于王圈杰安全知识的丰富,以及三人的应变力和心理素质。

爆炸后立即意识到会发生透水,立即想到安全培训老师说的只要找到没有被水淹没的地方等待救援就行了,因此他们就往井口反向的高处跑去,为他们的生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在等待救援期间王圈杰知道意志和体力很重要,它本来知道矿井下生存的极限是15天,但是他撒谎说是30天,这个美丽的谎言却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在今后的王家岭2010年3月28日矿难时,正是因为有一名老矿工知道以上事故,及时对情绪激动的年轻人进行鼓励,饿了啃树皮和木头、吃炸药包装纸、纸箱纸片和衣服里的棉花;

渴了就喝点井内积水,井水有毒不敢多喝润润喉咙再吐掉,实在不行了就喝点;

冷了就抱团取暖,于是奇迹便又一次产生了。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的第一层含义是:

要知道活着有多好。

失去健康时,还可以住院治疗;

失去金钱时,还可以从头再挣;

但是失去生命时,我们要拿什么去弥补?

学会安全,活着就好的第二层含义是:

要安全首先要会安全。

安全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危险,哪里不能碰,何处最安全,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么做才安全。

学习让我们知道事故的后果,知道规章制度后的斑斑血迹,知到操作规程背后的真正含义。

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只有精彩的演出,没有重复的彩排。

第五节企业安全好,我的收入高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

波涛汹涌,充满险滩暗礁的河上,有一艘大船摆渡过往的行人。

当有乘客让船夫谈谈自己的工作时,第一个船夫说;

我在混口饭吃;

他身边一位忙碌的船夫说:

我在做船夫该干的活;

第三个船夫目视远方坚定地说:

我们要把各位平安的送到对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企业里员工应该如何做。

企业就好比一条大船,员工就是船夫。

第一个船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大船是一个共同体,得过且过,只会消耗企业的资源,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效益;

第二个船夫已经与企业共同体有了切合点,认为做好本职工作是员工的本分;

第三位船夫是真正认识企业共同体的人,体现了企业的宗旨,会为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性的工作,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人。

这个故事事是对企业与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安全关系的最好表达。

对员工来讲提高安全素质不仅可以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还能提高效率;

对企业来讲提高安全水平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可以在质量信誉上获得回报,这就是外企经常说的安全贡献率。

西方企业早就把安全回报率作为投资回报的一项重要指标。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安全形势好企业就会效益好,职工待遇就会高,工作才可以长久。

企业的安全决定着每个员工的荷包能否充满。

第六节谁是安全的主体

《安全生产法》中对安全生产主体进行了明确:

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这是从宏观层面上说的。

如果放到微观层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谁又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呢?

这个问题不明确,企业安全形势就不会好转,安全管理就是被动的执行。

在企业里经常产生以下现象:

发现他人存在隐患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因患变成了现实;

发现单位存在事故苗头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无动于衷,终使苗头变成祸患。

因此必须对主体进行明确。

安全工作的主体是谁,企业的管理层担负着整体日常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内部的安全管理主体,员工担负着各个岗位上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是企业内部的安全主体。

企业常讲的“三不伤害”都是以自我为轴心,要求员工做好自我安全防范(当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提倡“四”不伤害了:

增加了监督别人不被他人伤害这一项内容);

同样很多企业开展的“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活动更加明确的告诉员工“我”在安全工作中的特殊地位。

对自己的安全我责无旁贷,对他人的安全我负有监督和帮助的责任,对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我有提醒和制止的义务。

只有突出我的安全主体作用,发挥我的安全主体意识,安全形势才能好转。

说员工是安全的主体并不是放弃管理层的责任。

管理层要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地位,培养员工安全主体意识。

现在实行的安全绩效考核就是强化安全主体意识的重要方式。

科学合理的确定安全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班组,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严考核,硬兑现,构成安全的闭环管理。

最终实现一切工作要预设安全目标,一切业务流程有安全保护程序,一切考核手段有安全量化依据,使安全主体责任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培训是强化员工主体意识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形式多样,员工喜闻乐见的培训,让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

安全生产是为了自己,自己是最大受益者,搞好安全要靠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

自己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要寄托在别人身上。

干部在管理上要尊重安全工作主体,用情感方式来发挥安全主体作用。

在传统管理手段之外,投入更多的亲情及人性化管理成分,尊重职工,要求职工做到的必须领导先做到,率先垂范,模范引路。

在引导和尊重中赢得职工的理解和信任。

注重与员工的情感培养。

在日常管理中多教育,多鼓励,对违章情况及时提出指明危害,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

职工对某些领导发现了职工违章不立即指出而是记下来回到办公室下考核通报进行罚款的做法很反感。

这样员工可能不知道错在哪里,有什么危害,到底怎么做是规范的,是对的。

不但起不到管理的作用反而会给职工形成抵触心理,认为你只会罚款,技术水平也比他强不到哪儿。

管理人员要从员工根本利益出发,改变考核为主的管理方式为教育加考核。

定期组织员工辨识场所中的不安全情况,及时对影响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隐患进行整改,保证对员工劳动保护的投入,为员工创造风险尽可能低的工作环境,逐步改变生产工具和设施,加大对现场粉尘等的治理,这都是对员工的关心照顾的体现。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的尊重和关心,一定会赢得职工的积极配合(除非是坏孩子),这样就能把安全的硬性规定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各种规章制度不再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就会变成员工头脑中自觉的理念。

第二章大家共坐一条船,齐心才能抗风险

——为伙伴

第一节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在我们中国的企业里,员工们耳熟能详。

世界500强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里面,没有“三不伤害”,因为这是中国企业的独创。

“三不伤害”最早是在1994年的全国第四次安全生产周活动中提出的。

当时活动主题是“勿忘安全,珍惜生命”。

活动中,三不伤害的原型——“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一经提出,就在企业和员工中不胫而走,成为一大亮点。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仅仅只有16个字,相信每个人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但是,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

这寥寥几句话概括了所有的安全条款,几乎涵盖了岗位员工应遵守的现场安全管理规章所有的内容。

三令五申劳保穿戴齐全,就是为了不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就必须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禁止擅自移动、损坏、拆除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