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103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

广播、电视、电脑、图书等媒介进入家庭,让未成年人拥有更多的信息量和自我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塑造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就电脑而言,统计表明,目前上海拥有电脑的家庭超过44%,而1997年,电脑在上海家庭中的普及率只有8%。

  理财教育:

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市九成以上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等理财教育,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与能力,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经济生活。

  心理教育: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当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

从临床资料调查发现:

心理咨询呈低龄化趋势,2000年学前儿童咨询率约为28%,如今则超过了34%;

非矫治性咨询占到42.4%,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预防工作。

  调查显示,当前家庭教育正逐渐突破传统的教养模式,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增强。

从对“理想”的理解上看,52.1%的未成年人将理想理解为“人生的信念目标与精神动力”;

40.1%则将理想理解为实用功利。

从职业选择上看,当前未成年人较青睐的是“白领”工作,如企业管理人员(占13.6%),公司文员(占8.9%)、专业技术人员(占8.7%)和新闻工作者(占7.5%)。

从成功途径选择上看,56.5%的未成年人选择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来获得成功,而认同“运气”、“关系”乃至“金钱”的分别为10.1%、8.8%和7.3%。

从人生态度上看,37.7%未成年人取“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比国内同龄群体平均水平(28.52%)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

而取“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等人生态度的为8.8%,为国内同龄群体平均水平(21.11%)的1/3强。

从人生价值上看,上海未成年人依次选择的是:

才能(22.9%)、品德(21.5%)、贡献(17.1%)、知识(11.2%);

而选择“金钱”、“地位”、“权利”和“名誉”的分别只有9.9%、8.9%、5.4%和3.0%。

这表明,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价值取向总体上表现为积极向上。

  3、家庭教育网络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环境日趋优化

  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形成了由妇联牵头,教育、卫生、工会、文化、媒介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覆盖了0-18岁儿童及其家长,并在全市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5000人左右)的各级家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队伍。

据统计,全市0-18岁儿童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已经达到94.21%,新婚夫妇和孕妇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率在总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平均指导率分别为97.67%和97.04%。

  问题

  1、社会竞争压力导致家庭教育“失衡”,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开始凸现

  据调查,上海有近60%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其中13%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6小时,更有8%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20%的儿童感到每天几乎没有玩的时间,80%的儿童感到每天玩的时间严重缺乏。

还有60%的儿童反映,双休日的主要内容是参加补习和做作业(包括家长“加码”的作业),而参加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的时间几乎接近于“零”。

29%的儿童最想争取的权利是玩,19%的儿童最想争取的权利是自主阅读,更有21%的儿童最想争取的是睡觉的权利。

  在学业压力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凸现。

调查显示:

上海市未成年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均值为15.68,远远高于CES-D量表的中国常模均值(11.52),接近一半的人超过了CES-D量表16分的警戒线。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1.6%至32%,其中14-16岁的未成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为4.7%,且有不断上升趋势。

对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最近三年来3000多人次的儿童心理门诊案例分析,发现当前最主要的儿童心理问题为:

学习问题(43.6%)、行为问题(10.9%)及人格发展问题(9.8%)。

男童心理问题明显多于女童,比例为2.2:

1。

  竞争加剧了部分成人的心理负担,过度焦虑与不安使现代家庭教育变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表现出一定的失衡现象:

重智能轻德育、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言教轻身教等等。

这破坏了未成年人内在的学习动力,剥夺了他们正常休息与娱乐的权利,抑制了其人格发展,从而造成大量的身心发展问题。

  2、传统家庭美德、伦理规范受到挑战,未成年人价值观出现某些困惑

  在对8项明显违反公共规范的行为调查时,除“吸毒”被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外,对其他7项问题的调查结果均不容乐观:

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行为持肯定与表示难评价者达37.3%,对“乱穿马路”的认可者或难评价者为29.3%,以下依次为“公共场所乱喧哗”24.6%,“乘车不买票”23.2%,“乱扔杂物”14.6%,“随意刻画”17.4%。

这些数据显示,当前未成年人对基本的“七不”规范也产生了认同危机。

另外,在对诚实守信的评价上,46.1%的未成年人认为“诚实就意味着吃亏”:

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上,表示“只要生活水平上去,实行什么制度都无所谓”的说法者占到40.7%,比1999年此项调查(33.2%)上升了7个多百分点。

调查还发现,41.5%的小学生崇拜“黑客”,31.5%的小学生有当“黑客”的念头,近80%的未成年人过早地在网上看过与性有关的图片或文章。

  3、家庭教育工作亟待从基础开始进行完善

  虽然今天的上海家庭教育已经到了可以讲质量,而且有质量可讲的时候了,但在工作经费、人员组成、工作质量、监测评估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需要从基础上加以完善。

具体表现为:

(1)在经费支持上,资料显示,2002年全市的教育经费支出达163.91亿元,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只有358.40万元,仅占万分之二。

(2)在工作人员组成上,据2002年统计,上海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人员中99.82%为兼职人员,专门化人才缺少,而且基层非教育系统指导者队伍年龄偏高。

从学历看,目前43.2%的指导者学历在大专以下,74.5%的指导者业务知识还不够系统、不够全面,43.6%的人员指导经历不足5年。

(3)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形式以集体化的家长学校、讲座等为主,个别化、分层次的针对性指导不足。

  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组成问题,造成当前家庭教育工作以应用指导为多,而基础研究偏少,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缺乏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培训,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时家庭教育研究散布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口学、伦理学等学科中,缺乏深入的合力研究,缺乏学术意义上的研究组织,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需求。

  对策与建议

  1、完善家庭教育网络,净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环境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应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养育观、教育观,坚持人格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坚持智力发展与思想道德成长并重,减轻未成年人的学业负担,减少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发生。

在多元的生活价值取向中,家庭教育要善于帮助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确立根本的人生态度,认同主流思想价值,解决成长中所经历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激发自主向上精神。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为未成年人作出表率,并理解当前未成年人所具有的某些特殊表现,在给以适当引导的同时,也给以必要的尊重。

  2、重视专门化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建设,提高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水平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大专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都普遍设立了家庭教育的相关系科。

以美国为例,不仅大部分院校均设立了专业家庭研究系、所,还有家庭研究学会、家庭与消费研究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研究机构,而上海家庭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寄于其他学科门下,难以从宏观上揭示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对重大问题难以做出系统的分析。

因此,建立专门化的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意义重大。

所幸,2004年5月14日,在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本市首个家庭教育学术研究专门机构——“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专门化的学术研究机构应着重研究家庭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为家庭教育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内容。

  3、加强家庭教育组织管理建设,合理配置家庭教育工作资源

  当前尤其要加强管理者和指导者的队伍建设,为家庭教育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培训,提高家庭教育人员的素养。

建议在社区成立“家庭建设指导中心”,由市文明办牵头,妇联业务指导,各方参与,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中心以开展咨询、活动、服务、训练、治疗为主要内容,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或设立家庭建设专业社工(指导员)队伍,从组织上确保指导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与可督导性。

  4、各级政府应加大家庭教育经费投入

  当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经费不足。

无论是家庭教育研究,还是开展多元、分层的家庭教育指导;

无论是编制特色教材,还是进行心理辅导;

无论是家庭教育普及宣传,还是指导者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等等。

家庭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影响上海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之一。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铜梁县妇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铜梁县妇联于6月14日—6月18日深入巴川、永嘉、大庙、新复、少云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目前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

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

这一结果说明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脱节。

目前,家长对智育越来越重视,甚至当作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他们只要求孩子考好分数、考好学校,不管孩子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品德是否高尚。

调查发现,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里,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的困惑与伙伴交流,仅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2、轻言传身教,重棍棒教育,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经调查,在家庭教育中有94%的家庭曾采用过暴力教育子女,有19%的家庭以暴力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在农村更为突出。

家长的教育方式单一、直接,推崇“黄荆棍下出好人”,忽视孩子的感受,对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知之甚少。

而社会也对棍棒教育持一种旁观甚至纵容态度。

3、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影响恶劣

在调查中当我们问及“你认为学习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找个好工作”,仅有1/3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

想当高级知识分子、机关工作人员的近80%,选择做技术工人或掌握新技术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不断向孩子灌输社会竞争的残酷和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

比如教孩子在外受欺负就要不折不扣讨回来,自己绝不能吃亏服输,甚至采用暴力手段都无所谓;

只有考出好分数才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只有拥有了好工作才有幸福生活;

农民、工人都是低人一等的,没有钱也没有尊严,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当农民;

助人为乐是傻子才去做的,任何时候都要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别人的事情不要多管等等。

4、家庭教育力量削弱

根据调查,本县未成年人共23万人,其中父母离异的有5千余人,随父/母一方生活的4800余人,随近亲生活的2500余人。

未成年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有69000余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29.3%,父母皆外出务工家庭43000余人,占未成年总数的18.4%,随祖辈生活的85000余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36.96%,随近亲生活的24000余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10.43%。

这些数据表明:

孩子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逐渐减弱。

离异家庭的父母或只顾自己的新家,或疲于为自己和孩子奔波生活费,少于关注孩子敏感、自卑、孤独的内心。

外出务工家庭一般家境较贫困,父母皆忙于生活,只知按时付给生活费,缺少对孩子的管教,而由近亲,尤其是祖辈抚养的孩子又较为放纵,甚至是极为溺爱。

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以“分”论英雄,该孩子和家长带来过大的压力

学习现在几岁十几岁孩子离家出走已不是新鲜事,其中80%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承受不了,或是家庭对孩子学习学习要求过高,或是因为学习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

学习的压力使得孩子们不堪重负,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尽管时有自杀、弑父弑母等惊人事件发生,但仍不能更大地警醒世人。

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未能得以彻底的改变。

应试教育的核心就是以考分衡量一个人的优劣,这些优劣甚至放大到了一个人的能力、品德。

应试教育使得素质教育黯然失色,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一个字——“分”上,似乎学生进学校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考分能力,孩子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就是考高分。

一方面是孩子在应试教育重压下艰难前行,另一方面是父母节衣缩食,处心积虑。

相信只要是心态正常的父母都是不愿折磨自己和孩子的,但如果考分与孩子是否能享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是否有份称心的工作、是否能过上舒适的日子紧密相联,天下哪个父母不关切,不揪心啊!

因此在社会以考分论英雄的大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前提下,要家庭教育回复到心平气和地培养孩子的状态只能是一句空谈。

2、父母自身德育状况出现偏差

在社会变革中,新旧体制、新旧观念发生激烈碰撞,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而父母的思想观念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直接的。

家长个人人情淡薄势必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

家长趋炎附势,势必教育孩子讨好奉承;

家长胆小怕事,势必教育孩子小心忍隐;

家长狭隘刻薄,势必教育孩子斤斤计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这样一位老师自身品德都不高尚,又怎能不下梁歪呢?

3、家长教育水平不高

绝大部分家长虽然有心让孩子健康成长,但没有掌握科学、适当的方法,重教不会教的现象非常普遍。

经调查,有79%的父母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培训需求,其中对科学的家庭教育有培训需求的占33%,对相关书籍有需求的占27%。

这说明了父母对于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非常迫切。

现在生活压力大,父母既要为生计奔波,要谋事业发展,还要维护家庭正常,几乎象永动机一样忙不停,经常处于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对待孩子的问题往往采用最直接,见效最直观的方法。

在这种尤其是外出务工家庭和离异单亲家庭亲子矛盾更是突出。

有些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百依百顺,奉为“小太阳”“小皇帝”。

4、家长学校未充分发挥出作用

根据对基层进行的问卷调查,目前我县的家长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家教教材不够普及。

原因有:

有少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教材认识不够;

有的盲目自信,认为没有必要去购买,自己能教育好子女,解决好所有问题;

有的对钱比较看重,不愿意掏钱购买;

有的认为买了也没时间看,不如不买;

有的认为又是学校的硬性摊派,抵触情绪较大等等。

(2)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为各种原因,有少部分家长对家长学校的学习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在实际中是没有用的。

还有少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参加学习,更有甚者只顾挣钱,根本不去考虑参加学习。

(3)家长学校教育形式还不够多样,针对性不强。

有些家长学校活动方式单一,单调的活动不能吸引家长积极参加。

有些家长学校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所授的课不具有针对性,没有感染力,不能引起家长的共鸣。

有些老师习惯了对学生的授课方式,对成年人的心理、兴趣不熟悉,讲的课没有吸引力。

还有些老师没有注意到家长的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差别,都是千篇一律进行教育,造成部分家长听不懂。

(4)家长学校建校比例不够高,社区家长学校还未完善。

有些乡镇虽建有家长学校,但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家长的培训需求。

同时社区的家长学校还处于空白。

三、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家教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中央8号文件要求“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我县多年的实践证明,妇联、教育部门以及关工委的密切配合,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家教工作的发展。

因此,应坚持完善家庭教育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由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妇联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工作格局。

(二)加强家教知识宣传,扩大家教知识知晓率

1、妇联系统以活动为载体,宣传家庭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让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妇联组织一是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组织大型的街头宣传活动,发放家教知识宣传资料。

二是利用孕妇学校、孕妇保健培训,广泛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和现代家教观念。

三是结合妇联系统开展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美德进农家”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等,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结合“全国道德实践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2、充分发挥家教报告团的作用

组建不同形式家教报告团,深入社区、机关、学校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及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家教知识、宣传党的政策,并针对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上的热点和难点,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各家长学校也坚持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报告会活动,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并讲解《重庆市家长学校系列教材》。

(四)加强家长学校管理,提高家长学校数量质量

1、继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力度

妇联、教育部门、关工委等部门紧密合作,继续探索建立和完善“一个校门,两块牌子,一校兼两校,两校一起抓”的办学模式。

同时积极探索在城市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模式,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改变我县家庭教育模式单一的旧格局。

2、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对机构组成情况、办学宗旨、目的、任务各项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规范。

二是加强师资人员的培训。

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对家庭教育政策分析、成人心理学、家庭教育新型理论、各地家教工作优秀经验等知识以及家长学校工作技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理论调研能力。

三是加强家长学校示范校的培育和建设。

3、坚持用好家教系列教材

发行和使用好家长学校教材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

《重庆市家长学校系列教材》是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的重要帮手,是各类家长学校的必备教材和家长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广泛宣传,有效使用。

(五)加强理论调研

根据市家教会下发的2003—2005年家教重点研究课题,认真组织各家长学校在原有家教理论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家庭进行调研,注重调研的实证研究和现实可操作性的研究,促进家教工作的长效、健康发展。

浅谈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主渠道、主课堂,社区是重要阵地,家庭是“第一环境”。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凸显家庭教育的作用,保持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的特殊地位

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家庭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未成年人所接受,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

1、家庭教育的时间、空间优势。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

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在不自觉地为他(她)上道德教育课———爱的形式!

关爱还是溺爱。

呀呀学语,又是无形之中的课堂———学会叫人,明辨长幼。

吃饭可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孔融让梨”的教育;

行走时可学会“曲直取舍”,还有“礼让三先”,家庭的启蒙教育,是道德建设教育的良好基础。

2、家庭意识形态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影响作用无法替代。

血缘关系决定了未成年人对家长天生的信赖与依赖。

大部分孩子都会有“我爸说”、“我奶奶说的”等口头语,这决非一般的口头禅。

孩子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初始于“我爸说”所以,要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爸爸说”、“奶奶教”非常重要且必要。

3、家庭教育是“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重要环节。

未成年人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方面,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有其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模式,学校的教育工作正在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